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第115节

  而军团天赋便是他将自己的武道中关于关羽和黄忠的痕迹剔除的最后机会了。

  他犹记得此战之前杨纪对他说的话,【战场上的生死相搏非你我所能控制。

  如果到时候真的到了非突破不可的地步,记得不要犹豫,直接突破就行了。

  但是,要记住,军团天赋就是你最后的机会,不要让你的军团天赋也沾染上其他人的痕迹。】

  所幸,现在的战局还不需要魏延觉醒自己的军团天赋来扭转,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自己还未成型的军团天赋。

  作为内气离体的魏延的战斗力自不用多说,只要魏延能将前方的战线撕开,后面自会有士卒补位。

  然后形成了以魏延为核心的一支尖刀部队,直直的嵌入了曹军的战线当中。

  而管亥则是跟在黄忠和魏延后面,指挥着士卒维持住这两人打开的通道,避免黄忠和魏延陷在曹军阵线当中。

  曹军那边的夏侯渊和夏侯两个内气离体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携带着自己的本部军团再次下场了。

  这一次夏侯渊并没有找上黄忠,而是找上了另一个深入曹军战线的魏延,而黄忠则是交由夏侯去解决。

  如果是没有云气压制的情况,肯定是夏侯渊或者典韦去阻拦黄忠的战线突破。

  但是在云气压制下,大家都被封禁了属于内气离体的手段,依靠的就是集体的力量了。

  而他们曹魏军团并不像是泰山军团一样,几乎是每个军团都具备了精锐天赋了。

  黄忠的军团天赋虽然不加持战斗力,但是在军团天赋的意志统合之下,高昂的士气所带来的战斗力可谓是直逼双天赋。

  他们曹魏并没有能阻拦黄忠军团的军团,所以只能让具备嗜血天赋的夏侯率领本部顶上去。

  要不然当黄忠凿穿战线的时候,他们曹军就要被切割成两部分了,到时候的战局就会更加的艰难。

  当夏侯渊和夏侯两兄弟各自率领本部军团下场之后,的确是拉住了黄忠和魏延的战线突破。

  但也只是拉住了黄忠和魏延而已,别忘了后面还有关羽在指挥大军呢。

  关羽站在指挥台上根据战局变化,将相应的指令用自己渲染出来的意志通道下达给相应的将校。

  左翼的华雄本部接收到关羽的指令之后,迅速拉出了一个锋头,然后一头斜插进了曹军的战线上。

  他们的任务就是凿穿曹军的战线,将曹军分成前后两部分。

  “杀!”华雄奋力挥舞着自己的大刀,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防御和闪避,就凭借这些连精锐天赋都没开启的无天赋士卒根本没办破防他们西凉铁骑。

  关羽瞥了一眼铁骑之后,就不再关注了,以铁骑的防御力,就算是是被曹军围剿了,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伤亡。

  收回视线之后,关羽看着眼前的战场局势,黄忠和魏延各自被夏侯和夏侯渊拉住。

  虽说还能靠着麾下军团士卒的战斗力缓慢突进,但终究是被拉住了。

  夏侯和夏侯渊的本部虽说连精锐天赋都没有,但是在两人的军团天赋托底下,终究还是在组织力上勉强拉住了两支军团。

  尤其是夏侯,其军团天赋的效果是战损在达到一半之前,随着己方损伤的增大。

  士卒的战斗力不断上升,同样随着主将伤势的加深,己方士卒的攻击也会更加狂猛。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夏侯麾下本部完全不是黄忠本部的对手,被打的节节败退。

  但是随着士卒的战损不断增大,夏侯的军团天赋开始发挥作用,其麾下士卒的战斗力也在不断上扬。

  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夏侯本部的素质和组织力也在不断的上扬,这不过是将往日的训练转化为该有的实力罢了。

  好歹是曹魏集团打造出来的主力军团,具备这样的底蕴也不算是多么稀奇。

  生与死交织的战场才是将这份底蕴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最大催化剂。

  关羽将视线看向了夏侯渊,其麾下的士卒在军团天赋的作用下不断的激发出自己的潜力,估摸着很快就能诞生精锐天赋了。

  这就是夏侯渊的军团天赋,效果是在不损害士兵的情况下,大幅、安全的激发出军队士卒的自身潜力,急行军更快且不减少战力。

  看见这个情况之后,关羽眉头皱了一下,然后很快舒缓了下去,毕竟大势之下,就算是再强大的天赋也没办法扭转最后的结果。

  关羽心中估摸了几下,觉得这场大战打完之后,夏侯和夏侯渊的本部应该可以升华出精锐天赋了。

  将视线转向了曹军的中军某个位置,从曹军指挥线的变动上,关羽可以感觉到那里就是曹军的指挥中枢。

  因为铁骑的肆意穿插,曹军也不得不分出更多的战线来围堵铁骑,重建被铁骑凿穿的指挥线,避免真的被铁骑截断曹军腰部。

  可惜了,曹军的军团基本上都是无天赋的士卒组建出来的,面对铁骑的防御力,根本没办法破防。

  “呼”关羽吐出了一口气,现在是时候接管战线指挥,进一步逼迫挤压曹军的战线了。

  一抹青辉自关羽的双眼中浮现而出,然后借助关羽神意志所统合渲染的大军意志扩散至全军,这是关羽的军团天赋。

  借助军团天赋与士卒之间的联系,关羽可以做到将自己的指令传递给自己想要传递给的人。

  跟杨纪不一样,关羽现在虽然可以做到以自身意志统合大军意志,并且完成自身神意志渲染大军意志。

  但是,关羽现在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接下来的意志导出他虽然也能做到,但是意志导出效率太低,而且还会对士卒造成不良影响。

  剩下的意志传递和意志扭曲他也能做到,但就像是前面的意志导出一样,效率太低了,一不小心还会伤到士卒。

  所以关羽直接放弃了杨纪的那种正统的意志信念指挥体系,而是借助自身意志统合渲染的大军意志,将自己的军团天赋扩散至全军。

  让士卒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指挥的本质。

  一般统帅都是依靠号令、指挥、预判来进行整体的调度,而关羽则是依靠着意志渲染形成的操控感来指挥士卒。

  “左翼白马箭雨压制敌军,步兵波次冲锋,全线压制敌军!”关羽神色平淡的通过自己的军团天赋向全军下达了指令。

  同时用自身意志渲染之后的大军意志指挥着各个军团向曹军的防御薄弱之处展开了进攻。

  五万人的丹阳兵以百人队为一个作战单位,犹如潮水般涌入了曹军的战线当中,不断的冲击着曹军的外围防御战线。

  仅仅是三个波次的潮水冲锋,就将曹军的第一道防御战线瓦解的干干净净。

  败退的曹军士卒被丹阳兵逼迫着向曹军的第二道防线倒卷而去。

  虽然夏侯渊和夏侯的本部军团挡住了关羽组织的波次冲锋,但是溃兵倒卷的情形让他们不得不后退。

  如果他们不退的话,他们就得陷入丹阳兵的重重包围当中,之后他们想退都退不了了。

  第一道防线的退败并没有对曹军的第二道防线造成什么大的混乱。

  曹操通过分流的方式将溃散的士卒再次组织了起来,然后将其填充到了第三道防线当中。

  曹操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溃败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前三道防线都是杂兵军团组成的防线,溃败是必然的。

  关羽统帅的泰山军锐气实在是太盛了,他们必须要将泰山军的锐气消耗掉一部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没有强军拉住泰山军的情况下,曹操也是不得不做出如此安排。

  关羽的眼睛眯了眯,曹军第一道防线的溃败速度有些快了,就算是无天赋的军团也不该溃败的如此之快。

  【原来是杂兵军团吗?难怪汉升他们如此轻易的就切入了他们的战线。

  不过,确实是个缓冲我军气势的好办法啊,不愧是被子川和子余说是具备大军团指挥资质的人啊。】

  看着己方大军最锋锐的气势就这样被宣泄了出去,关羽也不得不承认,曹操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嗯?子健已经率领铁骑凿穿曹军战线了吗?】关羽看向已经突出曹军战线的铁骑。

  在关羽发动洪潮冲锋的时候,曹操也终于将华雄的铁骑本部给弄出了战线。

  面对铁骑的防御力,基础素质的差距,无天赋的曹军根本没办法破防。

  没办法的曹操只能调动战线,给铁骑前进的方向让出一条道路,然后在铁骑呼啸而过的时候快速填补铁骑留下的空间。

  “步兵继续波次冲锋,继续拆解他们的防御阵线,白马从侧翼箭雨攻击,打掉第三道防线中的有生力量,铁骑从薄弱之处切进去,给我把第三道防线凿穿。”

  关羽从容的指挥步兵部队交替进攻,对曹军的杂兵防御战线进行拆解压制。

  同时让白马从侧翼发动箭雨,消灭掉曹军第三道防线的有生力量。

  同时指挥铁骑从第三道防线的薄弱之处切进去,将曹军的第三道防线瓦解。

  至于白马的箭矢攻击,对于曹军的杂兵军团来说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铁骑来说,那就是毛用都没有了。

  因为泰山军团还没有拆解到第三道防线,所以华雄直接用军团攻击开道,根本没有按照关羽的指挥从薄弱处切进去。

  关羽只是看了一眼华雄的行为之后就不再理会了,只要华雄能将曹军的第三道防线碾碎,关羽才不会在意华雄用的什么方式呢。

  不会写战场啊

第191章 下场的关羽

  在白马的箭雨和铁骑的正面凿穿之下,曹军的第三道防线最终还是被瓦解了。

  关羽将完成战线突破之后的铁骑调到了正面,接下来就是依靠铁骑的突破攻坚能力,正面凿穿由曹军主力军团组成的防御战线了。

  “铁骑正面凿穿敌军战线,直扑敌军中军,给后续步兵部队的冲锋打开进攻通道,丹阳弓兵军团提供箭雨掩护。

  步兵军团紧随铁骑后路,沿着铁骑开辟的道路向两边持续挤压曹军战线,防止敌军形成合围态势。

  白马绕后进攻,牵制住曹军后军,别让他们有支援中军的机会。”关羽一边走下指挥台,一边向各部军团下达指令。

  他现在要下场了,虽然曹军各部军团的战斗力也就那样,但是曹操那家伙实在是有点邪门,所以关羽打算亲自下场。

  虽然不知道曹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邪门法,但是秉承着对杨纪和陈曦的信任,关羽觉得还是先把曹操拿下再做讨论比较好一点。

  关羽这一次指挥的总兵力只有七万,其中骑兵一万多人,弓兵两万人,步兵四万人。

  不是关羽不能携带更多的兵马,而是关羽现在就只能指挥这么多人,再多的话,关羽的就有些指挥不过来了。

  如果是杨纪在旁边协助指挥的话,关羽倒是想把十五万兵力全部带上。

  可惜,这一次是他的舞台,也是一场验证他的意志信念指挥体系的试炼。

  杨纪陈曦贾诩等人并不会直接干预关羽的行动,只会作为后手存在,为关羽进行托底。

  “关将军,你现在就要亲自下场吗?”徐庶有些疑惑的问道,现在的局势应该还没紧迫到需要关羽亲自下场的程度吧?

  旁边法正也是疑惑的看向了关羽,他也想要知道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下场。

  难道是关羽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是大家都是站在指挥台上的人,不可能只有关羽发现了而他们两个没发现吧?

  更何况,就算是发现了什么,也可以跟他们两个说出来,就算是他们两个现在玩不过对面的那几个,好歹也可以参考一下意见啊。

  关羽点了点头,“不用担心什么,我只不过是想下去验证一下我的某些想法而已。”

  关羽知道法正和徐庶两人在担忧些什么,但是真的没什么好担忧的。

  十五万具备精锐天赋的泰山军,足够横推眼前的曹魏大军,现在只不过是他想要验证一些东西而已。

  法正徐庶对视一眼,均是有些迷糊,这应该是杨纪和陈曦所说的不要阻拦关羽的行动吧?

  最终还是跟关羽比较熟悉的徐庶开口说道,“总的跟我们说一下你要验证的是什么想法吧,让我们有个准备也好啊。”

  关羽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转头看向了徐庶和法正,轻声说道,“只是想验证一下,我的刀法跟大军意志能不能结合在一起而已。”

  听见关羽这话之后,徐庶和法正CPU都快烧没了,什么叫做刀法跟大军意志的结合啊?他们怎么没听过这种东西啊?

  也许是看到了徐庶和法正脸上的茫然,关羽小小的解释了一下,“你们可以用兵家四势中的兵形势套用一下我的行为就差不多可以理解了。”

  徐庶很想问一下,关羽口中的兵形势到底是不是他理解中的兵形势啊?

  兵形势不是只要武将的个人武力或者本部军团的战斗力足够高。

  然后在机动中搅乱拆解敌军指挥线,然后拿下敌军指挥中枢就行了吗?

  怎么突然间还搞起了大军意志跟自身武力相结合的这种高大上的操作了?

  不仅是徐庶不解,一旁的法正同样不解,难道是他们理解错了兵形势的含义了吗?

首节上一节115/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