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53节

  这不是,随着朝廷财政危机愈演愈烈,面对那么一大批因军功封爵,受领地方的官员,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裁员!

  当然这么大的事还没有完全敲定,在操作上他们也是先挑着没有背景的软柿子下手,然后再对过往功劳挤挤水分等等。

  这并非他没有担当,而是丁原实在没有办法。

  若此人只是胡言乱语,虚报战功,胆敢欺君罔上,那这并州刺史部和这些祁县的举荐人们,就该通通下牢治罪,从严从重,以儆效尤!”

  在得到刺史府张杨发出的战报与王允族亲联名众乡老的举荐后,丁原不敢擅专,将其直接原封不动的转呈了大将军何进。

  于是乎这个烫手山芋便转到了何进案上。

  并州危局刘宏当然知道,不过他并没有当太大回事,那里离洛阳远着呢。

  “陛下”

  张让立马插到皇帝与何进之间

  此言一出,刘宏立马点头

  “还是阿父老成持重,忠君为国啊,就依你言吧,请务必派出得力心腹,尽快核实查清。”

  “祁县?”

  “呃,陛下且慢”

  那就真是拿自己政治生命开玩笑了。

  这不止因为世家大族触角遍布朝堂,他深感处处掣肘。

  虽然最后总算是打赢了仗,但是还高兴没多久,这“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就发现了一件令他痛苦万分的事情。

  日后的玄德公便是被此举优化掉了,搞出个著名的鞭打都邮的故事。

  “放肆!混账!这就是你给朕举上来的丁原?!”

  众所周知,大汉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不然也不至于一个劲的加赋加税还大开卖官鬻爵之门,又在面对黄巾贼时让地方各自募兵团练自守。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依老臣看还是应该派咱们自己人去才放心啊。”

  在当今的大汉朝廷内,无论文臣还是武将,若说有什么最讨厌打交道的人,那这些阉人绝对是名列榜首的存在。

  通俗来说也就是不搞一刀切,先行优化之法。

  张杨强打笑脸迎了上去。

  于是,此刻的刘宏看着唯唯诺诺的何进,心里就越发冰冷。

  这个屠户出身的外戚,曾是他对抗世家的利器,卑贱的出身使其天然被世家所弃,只能紧紧抱住他刘宏的皇权。

  昔年王莽不就正是借此篡汉?前车之鉴不远,刘宏怎能不防。

  而眼下之所以有这么个角色千里迢迢自洛阳赶来晋阳,那就不得不提前一阵丁原报上那份骇人的战绩了。

  打赢了仗那总要给人封赏的吧,但大汉朝廷拿不出钱了!

  想那在刚刚平定黄巾之乱时,就曾因封赏不到位,有个“不开眼”的侍中张钧,聚众闹事,要给众人请赏,还直言要打杀十常侍。

  撞枪头?

  没错,眼下的朝堂内外正为一件事吵闹不休,这突然而至,耸人听闻的战报登时就像引爆山火的一阵雷,突然就炸开了。

  “不妥!”

  “陛下,这祁县王氏正是大将军力保的那叛逆王允之本家,所以于公于私这大将军都该避嫌才对。”

  刚看了两眼,这位屠户出身的大将军直接就破口大骂起来,直道这丁原好不懂事,往枪头上撞,给他惹来这一身的麻烦。

  这件事就是大裁员计划!

  不过黄巾贼嘛,那也不过肘腋之患罢了。

  涓.涓浜.浜.涓

  甚至还不如于黄河两岸那些重新武装起的黄巾贼。

  这么一看此子只是乱报战功倒也不算太过于危言耸听,起码他说的是件好事不是。

  难道他忘记了是把谁把他从一介卑贱的屠户拔为了大将军吗?

  “陛下息怒……”

  况且那丁原也只是刚刚上任,此事发生时他连河内都没到,所以陛下您看,他也没有保名,而是郑重请朝廷派人勘验……”

  张让对刘宏躬身行礼

  何进悄悄看了眼目光冰冷的刘宏,端着小心

  “若我是想虚报战功领赏之人,大可不必写的如此骇人啊。

  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乱党只会破坏,断不可能颠覆他的天下。

  不过,若这件好事是想骗朕库中银钱的话那就罪该万死了!

  “祁县苏曜,屯长……”刘宏阴晴不定的琢磨着。

  其后举目无亲的刘宏认为,正是在张让等人的殷勤随侍和忠心辅佐下,他才顺利坐稳皇位,有此今日之成就。

  故此刘宏对张让是尊重备至,宠信有加,常常与人言“张常侍是我父。”

  此刻张常侍如此一说,刘宏当机立断,由张让全权处理此,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第72章 圣旨

  “谎报战功???”

  大帐内,张杨吕布及众将官尽皆愕然。

  尤其是张扬,他本来还陪着个笑脸,想着先款待下这位京里来的内官。

  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位说是下来勘验军功的小黄门竟然上来就下了定语:

  “你们真是胆大包天!

  可是觉得自己是天高皇帝远?就能瞒得过咱们英明的皇帝陛下?

  真是愚蠢,狂妄!”

  小黄门赵常得意洋洋的怒斥,对这些呆若木鸡的粗鄙兵痞的表现满意极了。

  “造反?!”

  “胡言乱语,栽赃陷害,并州儿郎们,随吕某拿下他们!”

  “看到没,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王家?丁使君,好啊,他们果然有牵扯!”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地位尊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陛下尊称为阿父的张常侍会勾结黄巾贼,颠覆自己的统治权力?

  沉默,在这金灿灿的圣旨面前,并州军勇敢的战士们顿时不知所措了。

  也多亏陛下圣明,驳回了奏请,张常侍依然稳若泰山。

  尤其是吕布和成廉等人,苏曜立了那天大的功劳,不但不赏,反而要把两人下狱,这番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操作,又有谁人亲自见过?

  这回能以此事为由头,狠整王允本家,那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放过呢。

  纵使都知道当今阉党祸国,但当如此抽象离谱的事情发生在眼前时,他们还是难以置信。

  以正典刑还是其次,关键的目的是狠挖内幕,把并州刺史部和世家沆瀣一气,欺瞒君上的罪名挖出来,尤其是不能跑了那逆贼王允。

  “还有王家.王家也不会不管的,对,还有丁使君,我们是冤枉的,不会有事的.”

  那边吕布是气的直接破口大骂,大帐内的几个张杨和苏曜亲卫们也是各个瞪眼。

  对这些内官们来说,真正的重点是边郡这伙人太嚣张,太不懂规矩了。

  被按着膀子的张杨楠楠道

  这样离谱的军报有特意核实的必要吗?

  是的,他就这么轻易的下了断言。

  不过对此小黄门赵常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便让所有人都呆立当场

  再不济,您可移步那向阳道口,现在胡人的尸骨仍在呀。”

  搞定了这里的大头目,赵常终于才想起来还有个小喽没解决呢,那个小小的屯长在哪呢?

  这时,并州军士们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目光复杂。

  直到这时,听到王允的名字,张杨才终于回过神来,他懂了,他们是被牵扯进上层恩怨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好了,剩下那个叫苏曜的屯长在哪呢?”

  很会体察上意的赵常便是无需任何人提点,也知道这事情该怎么办了。

  张杨怎么也没料到这所谓的京里来人竟是成见如此之深的混球。

  这才是这些兵痞真正的取死之道!

  “张从事。”

  张常侍与王允的仇源自于王允与皇甫嵩和朱等人击破黄巾贼后得到的一封书信,那里竟然记载了张常侍与黄巾贼私通的消息!

  “哪来的北边蛮夷,如此猖狂,竟敢辱骂天使,这次本官大人大量不计较你,再敢乱来,定治你大不敬之罪!”

  最后嘛,就是借着这件事情再能打击打击大将军的气焰,这位他们昔日的盟友最近些年已经把屁股坐的越来越歪。

  见震住众人,赵常展开圣旨,得意洋洋地念道:

  “我看谁敢!”

  赵常冷冷一笑,昂首挺胸,唰一下拿出圣旨

  “押下去,让他都好好交代清楚,尤其是那叛逆王允!”

  “并州儿郎?我劝你们想清楚了”

  在上次居然敢纠合一帮众臣请命,放走了张让恨之入骨的王允。

  死寂,在洋洋得意的小黄门赵常面前,再也没有人敢于反抗。

  废话不多说,这边压根不知道此事早已被人定性了的张杨赶忙陪着笑脸苦心解释

  “误会了,内官误会了,咱们这可是实打实的,不掺一点水的战功呀。

  赵常展开圣旨,给所有人看

  赵常冷哼一声,笑道

  “本官劝你话可别说这么满,这战报就是你并州刺史府发出的,所谓证人想来早就和们串通一气好了。

  执戟郎砰砰的挤开了并州战士们,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将面如死灰的张杨轻松解甲。

  而面对一步步上前的执戟郎们,吕布则大喝一声

  赵常一挥手,冲帐外喊道

首节上一节53/1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