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58节

  “再者,有众多山口的情况下,骁果卫根本无法处处设防。”

  神秘女子似乎是轻轻一笑,传开一阵悦耳动听的笑声。

  宛转悠扬之间,甚是无比的动听,仿佛是一位较为年轻的女子。

  这一道笑声,自然不会是在取笑红拂女,而是在嘲讽着骁果卫和杨政。

  “这次的刺杀,我需要派出多少人?”

  稍加思索一番,红拂女顿觉这一个刺杀计划可行,决定展开首次的刺杀。

  言下之意,不但在询问自己需要出动多少人,还在探一探神秘女子的口风。

  看看,对方有没有诚意合作…

  自从义父被满门抄斩之后,红拂女无疑成长不少,处事表现得异常的冷静。

  “我这边,将会出动六百名精锐士卒,外加四百名死士。”

  似是沉思一番,神秘女子停顿一下,继而才开口道。

  足足六百名士卒精锐,还有,整整四百名死士!

  即便只有一千人,但是红拂女非常明白,绝对可以给予骁果卫致命一击。

  从而冲杀到最中心,保证其余的死士前去刺杀杨政,将其给直接击毙。

  至于精锐士卒,自然属于军队里边,曾经当过兵上过战场。

  而神秘女子是那一位人的后代,拥有精锐的士卒,实在不足为奇。

  “我这边,出动两百名死士,外加五百名亡命之徒。”

  既然对方显示出满满的诚意,红拂女也没有再保留,表明出自己的态度。

  “一同刺杀狗皇帝杨政,对抗无道的杨氏皇族。”

  这一次刺杀,必让狗皇帝杨政当场毙命!

  站起娇身来,神秘女子沉着声,蕴含着对杨政的浓浓杀意。

  或许是想起跟杨氏皇族之间,形成的种种恩怨,又伴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恨意。

  不过,神秘女子隐藏得极深,硬生生将自己的情绪控制住。

  “一起刺杀杨政!”

  红拂女想到刺杀计划开始展开,重重的话语里,带着向杨政报仇的莫大火焰。

  PS:第三更!.

第七十九章下次,便没有那个好运!(4/4)

  这一天,文武众臣照例来到太极殿,再度开始时隔几天的早朝。

  文武众臣分列两侧,手持着玉圭,静静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如果有事启奏天子,即便忘记也没事,只要有带玉圭即可。

  通常来说,绝大数多的大臣都会选择标志,也就是在玉圭的背面写上几行字。

  为的便是,防止无意间遗忘掉,可以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因而,当众臣坐下的时候,户部侍郎裴蕴看了一眼玉圭的几行字。

  “陛下,臣有本奏。”

  说着话,裴蕴上前几步,第一个出列的说道。

  文武众臣一看,原来是刚调来中央不久的裴蕴,不由多看了一眼。

  没有其余的原因,盖因裴氏是当地的有名望族,还是颇有底蕴的。.

  那便是河东郡裴氏,在当今天下中,还挺有名气的。

  不过,可以上调到中央来,倒是令关陇军事贵族的大臣皱了皱眉。

  那河东人又来凑什么热闹,静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是更好么。

  在朝堂上发言的,说什么,也得是他们关陇军事贵族。

  唯有天下间的五姓七望家族,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也可以在朝堂上发言。

  不过,那江南、河东、山东等地位首的世家,那又算个什么。

  好好做自己的官,待在自己的位置上,那是最好的选择。

  不然…

  呵呵…

  官都没得做!

  因此,关陇军事贵族的大臣,已经在寻思着一些事。

  到时候,一定得敲打下裴蕴,降几个品级的官位。

  不过看天子的意思,无疑想要翻阅奏折,今天也就算了。

  今天,算是裴蕴幸运,下次便没有那个好运!

  望了一眼,关陇军事贵族几位大臣,收回自己的目光。

  “奏来…”

  目视下方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朝换代,杨政神色不变的说道。

  收拾世家门阀,比较难。

  收拾关陇军事贵族,难上加难!

  要不然,加上历史中的武则天,前后六为帝王的努力才将这一股打压下去。

  不过,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无声无息中展开。

  “陛下,民间常有户口脱漏现象,不利于国家兴盛。”

  “故,臣特此上奏,由陛下圣断之。”

  不知是真不明白,亦或者装不明白…

  裴蕴拿出一份奏折,稍微将手臂抬高,以便上呈给天子。

  当即,有名宦官上前接过奏折,再呈现给天子。

  微微眯起眼,杨政的眼神一闪…

  裴蕴代表的河东裴蕴,举动实在看似耐人寻味,到最后也是意有所图而已。

  因为,世家门阀们,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最根本目的,无非是向自己显示出诚心,愿意效忠他。

  只因自己以一个月时间掌握大权,想要提前押宝,为家族谋取个兴盛的未来。

  而河东裴氏,则是想进入中央的权力中心,争个一席之地。

  拿起奏折,杨政仍旧是面无表情,没有任何的波动。

  户部奏折……

  天下民间之中,户口脱漏的现象,目前已经是较为严重。

  年龄不实,或者是年及成丁,反而谎诈为小。

  还有,很多百姓尚未至老,已经开始免除租赋。

  这样的一种现象,影响十分严重,关乎到中央朝廷的财政收入。

  间接的,形成一帮整天游手好闲,根本不务耕田的人。

  在奏折的一侧,正标明着户部侍郎,裴蕴留。

  裴蕴,之前曾经做过几任郡守,再从地方调任至中央。

  故而,对于其中的内情比较清楚,恰恰可以说到问题的核心点上。

  于是,提出一整套核实户口的措施,再上奏给天子批阅。

  当看到关于户口一事,杨政稍微放慢自己的浏览速度,仔细的阅读起来。

  为保证户口的准确性,及其真实性,采取一个貌阅法。

  也就是说,每个户口均由官司亲自己检阅,与本人进行一一核实。

  这样一来,不但性别和年龄能够准确落实,具体的户口人数也会变得可靠。

  在贯彻这一些措施的时候,还需要颁布几条规定。

  倘若有一人不实,则官司直接解职,乡正里长都发配到边远地区。

  并且,还添加一条可能选择告发,获取奖励的规定。

  凡有户口漏报者,告发者只要纠得一丁者,可以让那些被纠之家代劳赋役。

  也就是说,免除每年固定的徭役,一切都由漏报者承担。

  当看完这一份关于户部的奏折,杨政便将其中带来的好处,都看得一清二楚。

  尽管裴蕴提出这一项措施,根本目的唯有一个,为了增加中央朝廷的财政收入。

  不过…

  杨政从中还可以看出,这一个政策实施下去,于民于国都有利。

  在客观上…

  对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家的国力,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是一项有利于核实人口,促进经济生产的政策。

  间接性的,可以解决那一君羊整天没事做,到处生出事端的人。

  想罢,杨政开始书写起来,准许这一道政策的实施。

  “裴卿所说之漏户…”

  “甚和民间的现象,于国不利,也于民不利。”

  示意位于旁边的宦官,将奏折拿给文武大臣一看,杨政徐徐说道。

  这一个时候,掌握军政大权的效果体现出来。

  现在,杨政可以直接当场批阅掉奏折。

  而拿给文武大臣们看,只不过是过一个形式,顶多提出不同的建议。

  反对?

  在掌握大权的情况下,那是不存在的!

  可以说,这是杨政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独断,不必再通过文武大臣。

首节上一节58/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