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39节

  这一个契机,自然是要让处于观望之中,保持中立的关陇军事贵族,产生根本上的态度改变。

  然后,彻底的下定起决心,开始选择效忠于自己。

  并且顺便从侧面敲打一下世家门阀,让那些人最好是安分点,如同高祖皇帝时期一样继续臣服杨氏皇族。

  这一切的一切,早在北进大军出发之际,他便已经策划好每个步骤。

  政治可以说是一场博弈,一种朝堂上的平衡!

  接下来的话,以天子的身份,是时候获取那一份属于帝王的真正权力。

  一切,拭目以待……

  “陛下,北进大军全体将士的封赏,臣等已经商议完毕,这是相关的一份奏折。”

  说着,伍建章拿出一份奏折,显得很是郑重的模样。

  那一张苍老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情,看得出,现在很是高兴。

  不过,伍建章极力克制一下内心的激动,免得在太极殿内上造成君前失礼。

  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邱瑞、高等老臣不由有所感触,同样是不免感到激动。

  这一份难得出现的激动,并无其余的原因,二个多年来的努力和忍辱负重,终于迎来回报。

  特别是刚刚回归朝堂的高,从好友那里听闻过天子的一系列政治手段,更是顿感一阵阵的庆幸。

  这一场北进之战,属于大隋首次对外的主动作战,意义非同一般。

  标志着,大隋一扫二十多来的耻辱,打出该有的大国天威。

  相应的,他们自高祖皇帝时期作出的一切努力,也算是得到该有的回报。

  以往承受的所有耻辱,直至到今天,一切付值得了。

  有生之年看到大隋首次出击突厥,生擒那启民可汗,前后大败将近三十多万人骑兵,壮哉!

  由殿内的宦官呈上御阶,杨政将奏折打开一看。

  其中,封赏比较大的有两人,其余将领依照战功都各有封赏。

  一人则是薛世雄,提出前去突厥牙帐附近寻找战机,遇到正在决战的二十多万的精锐骑兵。

  待双方打得差不多分出胜负,全力一击下,得以一举击败。

  一人是霍去病,一路上长途奔袭部族,前后斩尽杀绝五万以上的突厥骑兵。

  在过程中,亲手割下启民可汗最得力的儿子,阿史那氏咄吉世。

  霍去病的作战方式,杨政并不感到有丝毫的意外,依然还是那个令蛮夷闻风丧胆的冠军候。

  而阿史那氏咄吉世,自然是历史上的始毕可汗,兵围当时身在雁门的杨广,威迫起兵的李渊。

  得知这样的消息,杨政依然没有太大的波动,一个草原蛮夷而已。

  之前早已经说过,凡是阻碍到大隋兴盛者,必将会让那些人成为冢中枯骨。

  放下奏折,杨政将目光静静放向殿内……

  太极殿内关陇军事贵族,譬如代表性人物的长孙晟,还有苏威等人,闪烁的眼神不知在想什么。

  是的,长孙晟既忠心大隋,尽心辅佐着天子。

  同样,还是一名关陇军事贵族的成员之一,基本上影响着这个集团的主要走向。

  具体例子,参考历史上唐朝长孙无忌,领导下的关陇军事贵族,差不多继承其父生前的地位。

  无疑,天子之前展现出来的政治眼光,包括目前极高的处理手腕,炉火纯青的御下之术。

  可以说,已经毫不逊色于高祖皇帝,绝对有能力胜任一国天子。

  近日来,更是通过李渊来向关陇军事贵族,传达着彼此之间都知道的立场选择。

  现在的话……

  随着北进大军得胜而归,获取大量的战功和荣耀,已经使很多的关陇军事贵族蠢蠢欲动。

  要知道,关陇军事贵族便是以战功起家,再军队里壮大,才有今天可以影响改朝换代的影响力。

  再结合起之前天子的手段,事实上,关陇军事贵族的大臣们已经想要效忠天子,带领他们建立丰功伟业。

  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北进草原的发起者,大军征战策划者的天子,更是从中获得最多的利益。

  或者说,这一场北进战争胜得越大,则对天子越有利。

  望了一眼越王杨素,长孙晟停顿一下思绪,深刻的认识到…

  天子走的这一步,看起来相当凶险,实际上真在是太绝妙了。

  越王杨素想要继续留在朝堂,不想莫名其妙死掉的话,必须效忠天子,做出一件令证明自己的事情来。

  永不和亲的宣言,由天子直接喊出,力排众议之下实施起来。

  北进草原进攻突厥,由天子策划,生擒启民可汗。

  而且,还恰恰遇到突厥内部决战,得以前后击败三十余万骑兵。

  最后,构成天子的无上威望!

  看到脸色变了一变,陷入沉思的关陇军事贵族大臣们。

  李渊很是明白,天子距离彻底掌握军政大权的一天,已经不远了。

  完全可以预见,这件事一落幕,将宣布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联想到天子登基前后的一幕幕画面,细细说起来,都是悉数直指其中的核心问题。

  饶是沉浸朝堂数十年之久,李渊也不免感到一阵心悸,越来越坚定自己效忠天子的决心.

第五十五章弹劾左卫将军

  当忠孝王伍建章退回自己的位置边,一时间,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之中。

  确切的说,以长孙晟为首,包括那些关陇军事贵族的大臣们都正在沉思着。.

  权衡其中的利弊关系,相当于现在是否要效忠天子,或者是再选择继续观望。

  说实话,北进大军那一场大战,获取的战功之多,足够令很多的关陇军事贵族心动不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三万以逸待劳,保持着顶峰状态的大隋骑兵。

  二十五万经过一整天的厮杀,早已经精疲力尽,又毫无防备的突厥骑兵。

  结果显而易见,大隋骑兵一举击败那二十万万精锐,整个东突厥受到重创,达到最初的战略目标。

  而且还生擒住启民可汗,斩杀其子阿史那氏咄吉世,对东突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又是大功一件。

  作为谋取战功为基本定论,成就如今地位对关陇军事贵族来说,他们需要战争来继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他们可以直观感受到世家门阀的异动,觉察出一阵的不安。

  而要参与下一场的战争,无疑意味着,需要效忠天子。

  倘若是之前的话,关陇军事贵族或许不会用正眼去看待,保持自己该有的中立态度,观望朝中局势。

  只是现在,朝中局势来了个大反转,情况变得今非昔比了。

  伴随着北进之战结束,参与征战的主要几位将领,包括统帅都会拥有不菲的战功,及其在军队里的知名度。

  统帅越王杨素毫无疑问,那天首次早朝的时候,明确表明着自己的忠心。

  右武卫将军薛世雄,原先是晋王的旧部,经过上次的事件,此次的征战,估计已经效忠天子。

  其余主要将领,左卫将军霍去病,左卫将军董纯,左屯卫将军来护儿。

  这场北进之战,实际是大隋弘扬国威之战,首次的主动令人相当解气。

  对应的,北进之战由天子力排众议才实施下去,并全程参与策划。

  因此,获得那几位出征将领,包括十二卫禁军将士的认同。

  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件事,天子的威望开始在无形之中涉及到军队里。

  更为重要的是!

  北进之战的大获全胜,其中的主要受益者唯有一个,赫然是当今天子。

  这一场战役生擒启民可汗,斩杀其子阿史那氏咄吉世,前后又击败整整三十多万突厥骑兵。

  属于帝王的威望,现在已经成功的树立起来,没有谁可以再阻止天子亲政。

  毕竟…

  在地方郡县上,有薛世雄、霍去病这样的将领。

  在朝堂,则是有伍建章、高这样的老臣,包括李渊、杨素等人。

  可以说,天子的文武班底已经组建完成,达到羽翼丰满的程度。

  再加上北进之战的结束,为天子带来最珍贵的帝王威望,一笔极其丰厚的政治财产。

  想完这一些,关陇军事贵族已经很是意动,不过,还是望向代表性人物的长孙晟。

  “陛下,臣有本奏。”

  注意到那些目光,长孙晟停顿一下,继而出列说道。

  “长孙臣工,奏来…”

  长孙晟此刻出列,代表着关陇军事贵族的整体动向,无形之中默认,效忠于天子。

  意味着,亲政的那一天悄然到来,杨政继续保持起平静。

  在政治上,有些事根本不用直接说出来,双方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杨政打开奏折一看,主要内容是,关于献俘突厥人和启民可汗。

  举行献俘仪式的地点,选在隶属外朝的朱雀门,八天后将要如期进行。

  “可以再添上一条,昭告于全天下之黎民百姓,大隋将献俘朱雀门。”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环视起殿内的文武众臣,杨政说是在问,却是不容置疑的说道。

  闻言,许多文武大臣们表情不一,反应各不相同。

  昭告于全天下,听起来确实不错,可以增强中央的权威,弘扬大隋的赫赫武功。

  由此,可以震慑怀有异心的宵小,天下百姓更加心向朝廷,加强起基层的统治。

  这是表面上的意思,也是很多大臣自己的看法,对中央朝廷有利可图,没道理不去同意。

  只是,李渊、长孙晟等大臣都明白,天子还另有用意。

  越是理解这一道用意,他们越是可以感到,其中蕴含的政治眼光。

首节上一节39/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