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35节

  “遭遇前太子诬陷贬为庶人,如此忠良闲置在家,实为朝堂遗憾。”.

  “故,朕命高卿为太常正卿,即日上任。”

  静静倾听完这一番诏令,历经几十年为官生涯,从而处变不惊的高,都不禁为之动容。

  这几年来遭遇诬陷闲置在家,每每知道前太子变本加厉陷害忠良,时刻关注国事的高可谓是痛心疾首。

  这些岁月来,高是茶不思饭不想,差点一病不起,为大隋的江山社稷而时常在焦急着。

  无奈贬为一介庶人,根本不能进皇宫面见高祖皇帝,前太子杨广又蒙蔽圣听,只能在家里干着急。

  直至天子一道诏令传达,今天才得以回京,现在又委任为太常正卿。

  太常卿,正三品官位。

  负责天子祭祀,包括音乐、医药、卜筮等事务。

  其中,还统辖郊社、太庙,及其太乐、太医、太卜等职责。

  天子极有主见,明白要稳住晋王旧部兵获取其忠心,也明白组建自己的班底。

  这一次的委任,想必,怕是顶着朝中不小的压力吧…

  想到此处,高几乎是颤着手,久久不能平静。

  士为知己者死!

  特别是那一句竭诚尽职的肯定,更是彻底让高要好好的效忠天子,辅佐天子。

  “李卿力明达世务,当时力劝高祖,却是遭遇前太子诬陷。”

  “无奈留任太原,此为,国又失一栋梁。”

  “故,朕命李卿为为卫尉少卿,择日回京上任。”

  当听完第二道诏令,李渊看着正在书写委任令的元岩,表现有些失神的模样。

  如果说,之前天子将他们召回长安…

  主要是阐述李浑等人被杀一事,都由前太子杨广所为,并不是杨氏皇族的本意。

  可以说,稳住开国功臣之一的关陇军事贵族,使双方的矛盾得到缓解。

  相应的,有利于天子在朝堂时的发言,包括一系列为政措施的执行。

  再加上,之前获得晋王旧部的忠心,可以做到这一些,已经是初步掌握大权。

  所以,天子可以直接下达诏令,李渊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不过,令李渊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天子懂得更深的御下之道,将自己委任为卫尉少卿。

  卫尉少卿,正四品官位。

  负责朝廷仪仗和守卫武库,统辖公车、武库、守宫等职责。

  不仅将自己召回长安述职,还委任为正四品的卫尉少卿,无疑向关陇军事贵族放出一个信息。

  那就是…

  大隋不会亏待每一位参与立国的大臣,也不会做出过河拆桥的事来,并加以继续重用,无需再担忧。

  相当于,只要效忠于天子,仍旧可以跟高祖皇帝时期一样,共创大隋的兴盛。

  仅仅一件事中,天子再次获取许多无形的助力,李渊可以肯定,那些关陇军事贵族会渐渐支持起天子。

  因为他们陇西李家,同样是关陇军事贵族之一。

  只要这一批关陇军事贵族,从这一件事过后,加入效忠天子的行列之中。

  不说从此以后可以独揽朝政,那么,做到言出必行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要知道,杨氏皇族从根本上来说,便是关陇军事贵族之一。

  当年高祖皇帝取代北周的时候,丝毫不用质疑,关陇军事贵族起到的作用,绝对是超过一半的。

  因此!

  获得大多数关陇军事贵族大臣的支持…

  获得伍建章、高等一批老臣的支持…

  获得晋王旧部如薛世雄等外在文武的支持…

  获得四大辅臣一致认同的支持…

  一番措施之下,渐渐形成各方的支持!

  看似没有自己的文武班底,又没有威望的天子,实际上即将大权在握。

  到时候,四大辅臣将会形同虚设,天子完全可以选择在朝堂代表中央宣达诏令。

  这一点,才是真正令李渊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寻常的帝王根本无法做到这么完美。

  不过,还差了一个契机,一个使关陇军事贵族在明面上效忠的契机。

  这一个契机,李渊有种政治预感,不会太过于遥远。

  毕竟…

  天子的政治手段一环扣一环,既是围绕着手握大权展开,又是渐渐树立自己的威严。

  比起高祖皇帝的政治手段,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帝王心术!

  直观看出出天子的不凡手腕,李渊突然感觉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丝毫不逊色于高祖皇帝的天子。

  依照天子体现出来的手腕,又比较贤明,李渊自是想要效忠天子。

  那么,李家不仅会恢复到往日的实力,还会更上一层楼,迎来新的发展高度也不是没有可能。

  迅速在想完这一些,李渊已经下定决心,陇西李家都效忠于天子。

  “二位大人,接诏。”

  拿起两道委任诏书,元岩走几步过去,出声说道。

  “臣等奉诏!”

  接过诏书,高和李渊微微垂头,并上前几步,十分郑重的说道。

  杨政目视着眼前的这一幕,眸子里,闪过一道说不清楚的凛然.

第四十九章依礼展开采选

  嘉仁殿内,宣华太后居住的宫殿里……

  “儿臣见过母后。”

  趁着处理好朝中的国家政务,难得有空闲,杨政第一时间中,前来嘉仁殿看望自己的母亲。

  “皇帝不必多礼,坐。”

  杏眼里一动,显然,宣华夫人对于杨政的到来,感到十分的高兴。

  不过,这一份发自内心的高兴,很好的隐藏起来。.

  想起上一次的事情,杨政神色一顿,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

  只是母亲不再说明,他也没有像上次一样点破,摆在明面上说出来。

  “好的,母后。”

  扬起一道微笑,杨政抛去那些想法,轻轻的说道。

  唯有在母亲面前,他才能稍微的放松一下,不必打起十二分的慎重去集权,包括面对来自朝堂上的一切算计。

  看到露出的那一道微笑,宣华太后更是展开颜容。

  “皇帝,登基已经有些时日,可否要依礼广泛采选女子,以便充实后宫之宫廷。”

  话一说完,宣华太后带着询问的目光,望向坐于左边一侧的杨政。

  随着杨政近日来的大力集权,初步掌握大权,天子的威仪已经是实至名归。

  自然而然的,宣华太后已经拥有着掌控宫廷,包括挑选女子的权利。

  事实上,选秀女是近代王朝的说法,往前的朝代称作采选。

  指的是…

  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出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服侍帝王。

  “但凡母后择日采选女子。”

  对于这一件事,于公于私之下,杨政并没有拒绝。

  按照大隋律法规定,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便需要进行嫁娶。

  作为一个诺大国家的天子,纵然只有十二岁,更是需要以身作则,担负起为皇室开枝散叶的职责。

  无论愿不愿意,这是赐予的天然权力,也是必须行使的职责。

  事实上,这个时候提出采选女子,杨政很明白母亲的用意所在。

  没有属于自己的子嗣,不仅会使朝堂众臣心有不安,同样会让其余的杨氏嫡系再起异心。

  废太子杨勇,前太子杨广,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这些名义上的兄弟们,即便失势的失势,囚禁的囚禁,但都有着数位自己的子嗣。

  唯独他这位天子尚未有妃子,相应的,自然还没有子嗣。

  一位天子没有子嗣,那么,肯定是整个布局中的最大败笔。

  在以往的例子中,有很多很多…

  八岁的汉昭帝,迎立六岁的上官皇后。

  十六岁的汉惠帝,迎立十一岁的张皇后。

  十二岁的汉灵帝,迎立数名年龄相等的妃子。

  十岁的万历皇帝,迎立十一岁的王皇后。

  九岁的明英宗,迎立年龄相差不大的数位妃子。

  这一些都是有史可查,也有迹可循的,并非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胡言乱语的。

  “皇帝,想采选大臣的女儿,还是采选民间中的女子?”

  当得到同意,宣华太后轻点颈首,这才继续问道。

  目前,按照大隋采选的方式,具体分为两种。

  第一种,按照品级的官位大小,依次挑选朝中大臣的女儿。

  其实…

  除了少部分的大臣出身寒门之外,通常都是关陇军事贵族,包括世家门阀,及其五姓七望占据的比例较高一点。

  说白了,依照出身的高贵级别,以此来和皇室达成联姻。

首节上一节35/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