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19节

  “启民可汗此番出使,正是要借我大隋的名义好去收拾那些部族,尽快的平定内部的战乱。”

  作为曾经极其出色的外交大臣,长孙晟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吸引力,让文武众臣忍不住静静的倾听着。

  直至长孙晟将话给说完,文武众臣这才回过神来,开始接收起刚才的信息量。

  意思很明显,东突厥的部族们为了争夺那共主之位,内部接连不断的燃起战火。

  也就是说,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东突厥根本无法做到大举南下。

  纵然那启民可汗有心想要南下,也要掂量一下,其余部族会不会抄了他们的后路。

  要知道那些部族都在争夺那突厥共主之位,恨不能将启民可汗给拉下宝座,自个当那可汗。

  草原漠北的部族别说不会给点面子,压根不认那什么名义上的可汗,拼死拼活都是为了要成为突厥共主,不断的发起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启民可汗需要考虑的是,该怎么样做,才可以保证后路不被突然给包抄掉。

  并且,还要面临大隋军队的进攻,到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难怪那启民可汗想要和亲大隋,为的就是要借助天朝的天威,然后全力平定混乱的内部。

  紧接着,继续选择臣服大隋,一边恢复着自己的实力。

  指不定哪一天,东突厥重新恢复全盛的实力,然后再次大举南下。

  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届时,高祖皇帝时期二十多年以来的努力,将会彻底的付之东流。

  真要发生这样的一幕,他们承受这么多年的耻辱,付出那么大的心血,也就完全白费了。

  边境的安稳和突厥的臣服,使他们麻痹大意,产生了一定的错觉。

  细细回想起来,文武众臣感到一阵心有余悸,不由庆幸着大隋的当今天子。

  因此!

  现在的问题只有一个而已,打不打东突厥???

  权衡着其中的利弊,文武众臣思索起有效的对策,准备接下来的发言。

  一番话下来……

  既做到条理清晰,又富含着大量有用的信息。

  听着刚才的那几句话,杨政深感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要大展宏图之际。

  倘若大隋可以拥有许多类似,像长孙晟,韩擒虎、伍建章等能臣。

  那么,在复兴之路的进程里,无疑会变得更加快速。

  这时,杨政联想起那些难度极高的主线任务,许许多多的支线任务,同样是获取人才的一个途径。

  其中还包括着…

  历史上那帮不服朝廷管教的绿林豪杰,譬如单雄信、雄阔海等人……

  寒门出身的名将苏定方,猛将尉迟恭……

  隐藏起来的大能,譬如华夏鼎鼎有名的军神李靖……

  天下间的一切英雄贤才,必将尽入大隋朝堂!

  杨政眼神一凝,天子冠下的帘珠静静倒映着,折射出一道蕴含着宏图大志的凌厉目光.

第二十六章挥师北进,那是顺应天命!

  到底,打不打东突厥?

  倘若要打东突厥,对于大隋而言会有什么影响,有利还是无利。.

  如果不打东突厥,又会让大隋面临怎样的局面,会产生什么样子的后果。

  以这样一个问题,文武众臣慎重的思考起来,权衡其中的利弊关系。

  接下来的商议,必定决定着大隋的国策调整,从根本上开始发生彻底的更改。

  一旦决定打那东突厥,那么,大隋会从之前的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

  意味着,大隋将呈现对外的莫大强势,保持着对塞外一切牧游族的进攻性。

  最后,形成以刀剑来论道理的一幕……

  这样的一个改变,将会是自高祖皇帝以来的彻底更改,国策由守转攻。

  “陛下,臣以为当扶弱离强,使东突厥内部时刻保持内乱,无法做到大举南下。”

  正当殿内陷入思索中的寂静无声,一位大臣率先打破沉默,上前启奏道。

  扶弱离强,意思就是说扶持实力弱小的,转而疏离实力强大的。

  相应的,用那些弱小部族对抗实力强大的部族,暗中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那样子,可以让东突厥的内部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无法有效的统一草原和漠北。

  显而易见,一个内部充满着战乱的东突厥,无疑对大隋比较有利。

  这样一个策略,很大一部分的文武颇为赞同,十分符合天朝上国一贯以来的对外策略。

  而且,还可以做到将大隋的天威远扬到草原漠北,震慑着那些野心勃勃的部族们。

  听着这一条古时常用的策略,杨政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扶弱离强,一种比较典型的以夷制夷,让牧游族去打牧游族。

  听起来很不错,大隋不用出上半点力,让那些牧游族去大打出手,引起内部更大的战乱。

  然而历史的教训证明,以夷制夷的法子短期之内有效,时间一长必定会出大乱子。

  而且,以夷制夷的政策十分考验王朝,其中的掌控力度。

  也就是说,国力越强,那些部族越不敢怎么样,还会使劲的讨好中原王朝。

  反之,国力越弱,则表现得越加凶狠,直接反扑中原王朝。

  东汉时期,采用的同样是以夷制夷的政策,扶持弱小的鲜卑,再去限制实力还很强的南匈奴。

  结果非但没有取得以夷制夷的效果,还在无形之中培养出更加凶残,实力更强大的牧游族。

  这是一个治标,却压根不治本的老策略,根本不符合大隋的利益。

  从长远来看,必将是祸乱边境的罪魁祸首,没有之一。

  从短期的策略来看,适用于眼前的局势,具备着巨大的可行性。

  再者!

  有重要的一点,一味的采取类似这样的措施,实在不符合古时强汉的作风。

  想都没想,还没展开一系列的商议,杨政立即给否定掉。

  “陛下,我大隋应当挥师北进,重创草原上的那些突厥人,使其二三十年之内不能恢复原来的元气。”

  比起刚才的以夷制夷,昌平王邱瑞恰恰相反,直接由大隋出面进攻东突厥。

  由大隋去打东突厥,许多像长孙晟、韩擒虎这样的老臣,无不是持赞同的态度。

  以前大隋国力还不强大,立国初期承受太多的耻辱,失了太多的尊严。

  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将全盛的突厥给一分为二,并让对方陷入无休止的战乱。

  如今有这么个好机会摆在眼前,第一条策略断然好否决掉,他们不想错过眼前的大好局面。

  “众位臣工,以为如何?”

  看没有第三条策略出现,久未开口的杨政出声说道。

  “臣等赞同第一条策略。”

  很不少的大臣站列出来,支持起那第一条的策略。

  原本以为会有许多的同僚来响应,然后,彻底的定下这一条新国策。

  不曾想,响应者并没有多少,很大一部分的大臣还静静坐在原地。

  怎么回事?

  支持扶弱离强的文武不觉感到奇怪,这一条策略实施那么多年,已经成为古时历代统治者对付游牧族的有效手段。

  扶弱离强的策略几番下来,积累起丰富的处理经验,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

  按常理来讲,应该不会出现没什么大臣支持的现象,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这是什么情况?

  过了片刻,仍旧没有其余的大臣出列,支持扶弱离强的文武不禁心里打鼓。

  “臣支持第二条策略。”

  半响,老当益壮的韩擒虎上前,第一个支持起打突厥。

  “臣附议。”

  这次,由伍建章、贺若弼等一批元老站出来。

  看到这一批大臣的支持,无不是在军队里的鹰派人物,或者是自高祖皇帝时期便一直坚持要打突厥。

  对此,支持扶弱离强的文武们还可以理解,能勉强的接受。

  “臣附议。”

  让支持扶弱离强文武目瞪口呆的是,以墙头草著称的宇文化及居然一改常态,直接第一时间出来表态。

  注意到那些支持扶弱离强文武的神色,宇文化及暗道一帮蠢货蠢才,枉费这么多年来的为官生涯。

  天子喊出永不和亲的宣言,还让突厥使者滚出大隋境内,上苍的指示随之便到。

  抛开天命所归暂且不说……

  无形之中,无疑向他们阐述着另外一件事实,上苍都支持大隋打那东突厥。

  上苍都在无声无息里加以支持,不打东突厥,惹怒到上苍是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天意不可违,大隋那是顺应天命!

  既然是上苍特意指示,也是无法违背的天意,那还需要想什么。

  一个字,打!

  “臣附议。”

  连墙头草都毫不犹豫的宇文化及都表明支持,杨素自是没有落后,连忙出列。

  “臣等附议!”

  不管是仅仅随同大势,或者出于天意的缘故,想要一血前耻的想法。

  随即,越来越多的大臣支持进军草原漠北,继续进一步重创那东突厥。

  看着许多重臣支持第二条策略,支持扶弱离强文武的心中犹豫不决,不知要不要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

  片刻,有不少大臣还是离开了右面的队伍,转而站到左边的位置上。

首节上一节19/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