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77节

  扶苏见周围的人都在原地踌躇,自己慢慢的领悟到,自己也许不用死,但是他身边的侍从亲信那就不一定了。

  他是秦太子,可是信只是少内史,自己犯错,他要替自己受罚的。而周围的郎卫,今天也都倒了血霉,他们都见证了这桩惨案。

  “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找君父。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信这才回过头来,深深地望著扶苏。眼里既有埋怨,又有喜悦。

  “太子,作为储君,也许您要上的课,都是以鲜血为代价,而我注定是为您铺路的人。请太子回宫吧,这才不辜负臣为太子赴死之心。”

  信再次作揖。

  周围的人见了这一幕,纷纷作揖,“请太子还宫。”

  扶苏这下站不稳了,身子往后退了两步。

  很快,赵高飞奔地赶了过来,他几乎是一路驾著马车风驰电掣而来,所戴的官帽后摆都飞起来落在了头顶。

  他慌里慌张扒门而入,连行礼都顾不上,赶忙来验证查看此事。

  众人见到是赵高来了,一个个眼中最后那点希望都熄灭了,他们脸上写著黯然,纷纷低下了头。

  赵高跑到燕丹面前,见到燕丹身被数十剑创伤,心脏处还按著一把剑。

  身后穿著灰色宦服的仆从见状,也都吓坏了,一个个缩了起来。

  “赵高,你怎么来了?”扶苏问著。

  赵高只是低首,望著远处的宫门处。

  扶苏看了过去,见到嬴政来了,腰间配著长剑。他大步流星的走来,相比于赵高,嬴政实在是淡定多了。

  等到嬴政走近,扶苏不敢上前。

  扶苏有些不自信了,他不会真的闯大祸了吧?

  嬴政来到燕丹的尸体前,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儿,那双狭长的双目中满是冷静,始终保持冷静,仪态从容。

  这绝对是嬴政有生以来遇到的称得上是最棘手的难题。

  他的儿子砍死了燕国的太子。

  “你为什么杀他?”

  “他说我堂堂太子,竟然和工匠同席而坐,说我是纡尊降贵,说我等而下之。”

  “那你觉得你做的对吗?”

  “没有错。”

  “问你对不对?”

  “对!”扶苏理直气壮的回答。

  “那你杀了燕国的太子,让寡人怎么给燕国交代?”

  “燕国交出太子为质,本就是燕国给秦国一个交代,我秦国用不著给燕国交代。”

  嬴政闻言,没有愤怒,没有暴躁,他在原地转悠著。

  此时此刻,这座宫殿的大门被众郎卫重重把守,连只鸟都飞不进,路过此殿门的人,都被侍卫拦下,只说此路不通,另走他道。

  嬴政越是平静,赵高越是害怕。

  “寡人没想到,燕丹竟然死在你的手上。”

  扶苏闻言,如释重负。

  “君父,这件事和信,还有这些郎卫都没有关系。”

  嬴政微微看了一眼扶苏。

  信走了上来,“大王,这件事是臣下失职所为,太子与此事无关,是臣下杀了燕国的太子。太子方才是在胡言乱语。”

  嬴政望著信。

  扶苏上前,“君父,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仔细想过了,就算传出去引得燕王大怒,晾他也不能怎么样。如果燕国要联合赵国攻打我秦国,那就派使臣游说,让齐国趁机攻打燕国。燕王想要打,我秦国奉陪就是。秦国难道会惧怕燕国吗?此事,不足惧!”

  嬴政听了,难得的笑了。

  他是望著青天笑的。

  扶苏做了嬴政想做,但是为了大局不能去做的事情。

  给点打赏吧。(要饭了要饭了,)

第109章 那年天下 (求打赏月票!)

  “传令下去,燕丹在宫中暴毙身亡,厚葬。此殿宫人,看护不利,为燕丹殉葬。太子不思学,贪玩好动,责令禁足三月。少内史信,看护太子不力,罚薪俸一年。”

  信自然是拜谢嬴政。

  可是扶苏就顿住了。

  杀敌人行,因为自己的正义之举,却连累这么多人白白丢掉性命,岂不是不值得。

  赵高走了过来,在嬴政身边说了些什么。嬴政将他的目光看向那些陪同燕丹来到秦国的随侍。

  “你来处置。”

  “大王放心。”

  扶苏走上前去,“君父,我……”

  “寡人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没有什么方法会比这更让你长记性、吃到教训;也没有其他的惩罚,会比这样做更能惩罚到。”

  嬴政撂下这句话,迈著步子离开。

  赵高在一旁看著,眼睛都红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大王甚至都还在包庇太子。

  宫门被打开又被关上,赵高站在原地,对扶苏道,“太子,方才情急之下,忘了谒见太子,请太子恕罪。”

  扶苏本来不屑搭理赵高,在宫里住的时间久了,也是能听到赵高背地里的乖张行为的。

  “无妨。”

  至于其他的,扶苏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连累这么多无辜的将士送死,不是他的本意。

  扶苏想到一个人,她也许可以救这些郎卫。

  椒房殿里,王后的面被气的煞白煞白的,她本在和其他夫人一起喂扶苏的异母妹妹公主喝药。

  扶苏忽然急匆匆闯进来,脸上的血擦干了,可是腰间的白色玉佩上却被浸染得透红透红。

  “出事了?”

  “母君,让我单独和您说吧。出大事了。”

  王后听了来龙去脉,脸色先是煞白,随后又浮现出铁青色。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我的儿子做出来的事情。你居然杀了燕太子丹。”

  “母君,当务之急是请母君替我向君父求情,放过那些无辜的士兵,他们因为我的话才被派遣去看守燕丹。如今又因为我要被处死,还是去给燕丹殉葬。”

  “母君”

  王后坐在座上,神情微微有些呆滞。她的手忽地被身下的竹席割伤,冒出了鲜血。王后吮吸著她的手指,看著很平静,可是心里却仿佛在滴血。

  他的儿子生来就注定了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每天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

  可是无论自己怎么引导,希望他做能堂堂正正做个君子,将其保护的天衣无缝,他还是暴露出这样嗜杀的本性。

  王后已经管不住大王了,现在眼睁睁看著自己的儿子变得强大,脱离她的束缚。

  她感到失落。

  扶苏说著,“母君,您一直都教导我要做个慈善正直之人,说只要持正向上,总会有果。可是现在,那些人因为我要枉死,孩儿于心不忍,也就只有母君可以在这件事上说说话了。毕竟其他人,我也是实在不敢告诉他们。”

  “可见,大王这样惩罚你才是对的。”王后冷著脸,“如果只是惩罚你一个人,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君王的过错,轻则使身边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重则使国灭亡,使百姓流离失所。即便如此,我却觉得你君父对你的惩罚太轻了。大王应该责罚你去往雍城思过三年。居然仅仅禁足你三个月。”

  扶苏哪里想到,她母亲在这件事上,居然觉得嬴政对自己的处罚太轻了。

  “孩儿告退。”

  “回来。你去哪里?你要气死我吗?”王后说话轻轻的。

  扶苏回过头来,“母君,这个时候,还计较什么对错啊。君父要称制天下,燕丹早死晚死都是死了,我只是提前送他一程。只是我没想到,会连累无辜的壮士,他们也都是有家庭的人,若是一家之主死去了,他们的家人该有多伤心啊。”

  扶苏是真的觉得,他做错的事情只有这一件,连累了不该连累的人。

  他从来不觉得杀了燕丹他有什么可后悔的,不杀了他那才是难受。

  王后听了,眼中又带著几分怜惜。

  “你知道吗,你君父一直都希望你不要变成他那样的人。现在看来,你做到了。”

  “母君,你在说什么。什么叫做君父不想让我变成君父那样的人。”

  王后慢慢地道,“你还不够了解你君父,等到长大了,自己成了家,也许那个时候你才能理解你父亲。今日之事,若是没有你父亲压著,你免不了要受责罚。”

  “不过,你父亲免了你的大过,我可不会。你给我老老实实将道经抄写十遍。”

  “母君。抄十遍?!”扶苏叫起来。

  “觉得少,我还可以给你再加。”王后低著头,不去正眼看扶苏,生怕一个恻隐之心犯了就不处罚他了。

  “这件事,瞒不住的,很快就会闹得天下皆知。你这些日子,给我好好待在羽阳宫,上林苑都不许去。你也不想给你君父惹麻烦,破坏他的一统天下的霸业吧?”

  王后站起身重重地说著。

  “行。我去抄。”

  扶苏回到自己的羽阳宫,他提著笔本在抄写《道德经》,忽地想起,自己不是背过《金刚经》篇目吗,正好写给这些人。

  他无法确定天上是否有真神,但是只有此举可以减轻他内心的罪恶感。

  他就这么在羽阳宫里默写著世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金刚经》,而关于他提剑怒砍燕丹的事情,很快遍布到了全国。

  这一年的天下,《金刚经》问世的同时,扶苏的恶名再度传播到全天下。

  天下人闻之,多有侧目,更有咒骂者。

  “秦王虎狼之心,刻薄寡恩,污蔑燕丹在先。秦国的太子更是戾气极重,年仅十岁,居然不分青红皂白就敢提剑杀了燕国的太子,简直是不将天下的诸侯都放在眼中。实在是可恶至极!”

  身在韩国的张良说著,脸上满是愤怒,额上一片铁青。

  燕王气得颤抖,可是秦国的使臣已经回来,他们只字不提扶苏的事情,只说他们对燕丹照顾不周,特意送上礼物赔罪。

  此事很快就不了了之。

  而在六国贵族的添油加醋之下,扶苏斩杀燕丹的事情却传播的沸沸扬扬的,已经严重歪曲事实,甚至以讹传讹,说秦国的太子主动欺辱燕丹,随后借故杀了他。

  是是非非,大家说的很开心罢了,也没人在意真相。

  但是在秦国的史册上,信还是重重地写下此事的原委,“燕太子辱太子,太子少,奋勇果敢,怒而杀之以泄愤。燕王喜闻之,不敢追责。”

  同样,在这一年。魏国砀郡单父县,一个约莫九岁大的女孩,穿著粉红色的衣裙,正在田地里采野花。

  身边站著的是他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正在看著佃农在田间劳作。

  “这秦国的太子,实在是不得了,不得了。十岁居然就敢杀了燕国的太子,这样的人未来执掌秦国,到时候我们齐国怕是保不住了。”父亲说著,不时捋须感慨。

首节上一节77/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