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75节

  “打不还口,骂不还手。这些天,不管宫里出什么事,你和何叁他们都要给我把屁股夹起来,不闻不问,装聋作哑。全然装作不把我的事放在心上。”

  赵成惊慌,“大哥,您平日里说,人都是贱骨头,只会畏惧人的权势。这权势就是看谁的势力大,听他话的人多。您如今主动示弱,那不是会让那些人更加猖狂吗?这不就是把脖子伸出来让人家砍吗?”

  赵高奸笑,“这你就不懂了。杀我的人,有三股。第一股是王后,王后心性高洁,自诩饱读诗书,不懂人生艰难。对我为大王所做的事情不理解,执意要杀我,就凭这一点,大王还是不会听王后的话。”

  “这第二股,是两个世家,这波人是王后联合起来的,足以引起王后的重视,只是这一股人来到大王面前劝谏,大王会心里不舒服。王后没有心计,做事露的马脚太多。可是大王生性多疑,遇到这种事,绝对不会乖乖掉进一个女人安排好的坑里。”

  “第三股,那都是宫中其他常侍,他们一直眼红我,想要取代我的人。他们没有什么能力,却妄想占据我的位置。他们从一开始发心就是为了取代我。”

  “就凭这些,王后也不会成功。”

  赵成问道,“王后平日里对前朝之事不闻不问,怎么偏要杀了大哥不可呢。她位高,就怕这么一次两次杀不了大哥你,日后反而越发上心,到时候必定处处针对大哥。”

  赵高双眼一眯,“说得是。我到忘记算即便这次侥幸躲过这一劫,日后要怎么在宫中立身了。”

  想到这个,赵高心情沉闷。这件事一闹大,少说也要留在史书上,不过我不怕历史。我怕日后人人见了我赵高都把我当茅坑,绕著道走啊!

  赵成亦道,“就是啊。再说了,这王后身边可以依仗的,还有太子。咱们吃罪王后,依太子对王后的感情,日后我们自然更加难过。”

  “可是咱们又不能逃走,这么多年来,别人混完差事就回家了,大哥却日夜不休侍奉在大王身边,什么脏活累活都是大哥办的。”

  “几十年来辛辛苦苦,结果到头来大王还没说什么,王后掺和进来搅局。仿佛全天下就王后一人善良,我们都是泥腿子。”

  赵高望著赵成,“说什么呢你?人家是王后,王后也是你能议论的。在大王心目中,王后是无可替代的,可我是什么,是一条狗。”

  赵高神色严肃,恨不得活活把赵成给吃了。

  赵成吓得一惊,“大哥这是……”

  “要做事,就得先把位置摆清楚。而且在宫里做事,最要紧的就是把住口风。我曾经给你说过,怎么才能远离口舌之祸?”

  “大哥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永远远离口舌之祸,那就是永远不要把心里想的说出去。”

  赵高露出喜色,“看来你还记得。这回我走了,手下的人,全靠你安排。只是我虽然有七成的信心,不认为王后能够成事,可是这一回参与者中,却有一个变数。”

  “大哥尽管吩咐,我们全听大哥的。”

  赵高其实十分紧张不安,这一回三把剑齐齐插过来,自己的命能不能被保住,全看大王的心意。

  现在箭在弦上,情况危急,他得嘱咐好家人,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你唯一注意的是,这恒阳宫里的甘棠夫人。这个女人不一般,而且她的父亲是当今少府,大王的心腹重臣。我听说她命令整个恒阳宫上下的人,凡是见到我都要礼让三分。”

  “其行事举措常人难以揣度。按理说这王宫里,没什么亲情人伦。可偏偏出了王后这么个呆子,又有太子这么个孝子。如果这甘棠夫人,非要出来维护王后,那我可就……”

  赵成听得心里发慌。

  “大哥,得罪这么多大人物,我们真的有活路吗?”

  “慌什么。这是秦国,大王就是秦国的天,只要大王要留我,鬼神来了也收不走我!”

  赵高一向料事极准。

  赵成也没多想,“大哥有难,我们不会丢下大哥的。我这就去安排。”

  赵成语罢,夹著屁股猫著腰蛇行奔赴各处宫室,给赵高的眼线、心腹都安排下去。

  赵高不管心里再怎么害怕,面上始终平静,当天就去驯马了。

  次日,大夫蒙毅就驱车赶入了宫室。

  他是御史台的谏议大夫,专门监督朝臣议论臣子德行过失。

  不得不说,嬴政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这蒙毅一身傲骨,平日里司法公正,没有哪个死在他手下感到冤枉的。

  这天蒙毅入宫,他面对嬴政倒没有说什么虚话。

  王后都给他说了,这个赵高在宫里罪恶累累,可是大王偏信他一面之词,如果不把他除掉,日后会酿成祸患。

  “大王,臣要弹劾中常侍赵高。”

  又是赵高,嬴政心里一惊。他很快就想到了王后。

  “赵高犯了什么事情?”

  “其罪有四,一为结党营私,在宫中安插眼线;二为秽乱后宫,与宫中女眷私通;三为滥用私刑,对不听从其言的宦侍宫女动用酷刑;四为贪墨府库,中饱私囊。请大王依律处置赵高!”

第397章 嬴政的选择(2更)

  这些罪名,随便单拎出来一条,就已经足够让赵高滚出章台宫了。

  可是嬴政听到这些后,却屏退众人。

  这让蒙毅倍感意外。

  因为嬴政的做法明显不是愿意听从他的纳谏随后依律法处置赵高应有的反应。

  而嬴政同时支开那些举证的常侍、朗卫,也让其他人心有不甘的同时后怕起来,这一回冒著这么大的风险一起举证想要铲除赵高,可是事情若败露,他们这么多人,就只能去死了。

  赵高这个人,报复心极强。而且以他的手段,一旦活下来,未来必定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众人就聚集在一起议论,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说,“这里面的事情,不仅仅掺和家事私情,更关乎国政要务。国政要务倒是不难决断,麻烦的是家事。我们这些人身份卑微,就算是全部加起来,都不如朝中大臣说一句话更有效。要我说,这件事,得请太子出面。”

  “我看未必。都说一个家里,父为乾,母为坤。大王不听从王后的话,太子再去劝谏,这不是挑火吗?要我看,与其让太子来劝大王,不如请甘棠夫人出面。”

  一提起甘棠夫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点起了头。

  “我去请甘棠夫人。”

  有人自告奋勇,拾起衣裾就走了。

  章邯倒是一直边上观察,大家都忙著杀赵高。

  可章邯却生出另一种担心,世界上有君子,也有小人。杀了一个赵高,肯定也有下一个。他们为什么觉得,杀了一个赵高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

  而且这杀一个赵高,前前后后竟然惊动这么多人,王后、章台宫宦侍,他们甚至去请了蒙家世子,再惊动恒阳宫那边。

  这么下去,恐怕要把事情给彻底闹大了。

  他们可有想过后果?

  

  殿内

  蒙毅毕恭毕敬侯在一侧。

  “你知道韩非么?”

  “韩非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韩王安献给大王的臣子。据说他是您最佩服的士人,外人都说,大王把他的见地奉为圭臬。”

  “寡人确实偏爱韩非。那你知道韩非是怎么死的吗?”

  “他在宫中却犯了秽乱后宫的罪,按照律法被处置。”

  “你相信这样的判词吗?”

  蒙毅看著嬴政失落的表情,隐隐猜测到了什么。

  嬴政慢慢开口,“韩非,他是被人陷害而死的。陷害他的主谋,就是你今日在寡人面前弹劾的人。”

  据说嬴政为了得到韩非,大举兵攻打韩国去索要他,可是他却眼睁睁看著赵高害死韩非,而嬴政明明是可以为韩非报仇的,但是他并没有。

  一时间,蒙毅感到自己平日里崇拜的君王十分陌生。

  蒙毅一脸难以置信,“这……怎么会?外人都说……”

  “他们都说,寡人被赵高蒙蔽了?”

  “大王,您都知道!?”

  “如果寡人连这个都不知道,那寡人做什么大王呢?”

  “可是大王,亲近小人,那会使得贤臣远离您啊!”

  嬴政却一脸镇定,“铸造一把剑,需要挑选上好的材质,挑选时辰,冶炼之后精心打磨,雕刻花纹。很少有人能够成为一把锋利的剑,让寡人运用地得心应手。”

  “一把剑诞生的本意就是为了用它上阵杀敌,哪怕把它打造地过于锋利,也只能用来上阵杀敌。”

  “可惜寡人后来才知道,剑有两面。。当一把剑被铸造好后,一面用于杀敌,可是另一面却会伤著自己。”

  “韩非是寡人所爱,可是秦国历代先王们的夙愿也是寡人不得不去完成的事情。寡人只能用自己铸造好的剑,去杀自己的所爱。”

  “也许从寡人铸造这把剑开始,就已经注定这样的结局。可寡人并不会后悔。为了大局,寡人必须牢牢握住这把剑,哪怕割到自己血肉模糊,也绝不可以松手。”

  嬴政口中的剑,是赵高,也是权力。

  蒙毅也是个聪明人,当他听到了嬴政的解释,再去看这个让他佩服之至的男人时,忽然之间就看到了一向威严赫赫的嬴政背后到底流了多少血,他的背后又是多少白骨。

  “为了养出一条听话办事得利的狗,势必要拿很多东西喂养。所以有些人的利益就必须被割舍。大王明明知道赵高是个怎样的人,为了得到他的效忠,仍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著赵高胡作非为。”

  “也只有这样的偏爱,才能驾驭住赵高,让赵高对大王死心塌地。”

  蒙毅说著,只觉得心中难受。大王到底是一个人背负了多少黑暗,才能给他们这么多人展露出光明的一面。

  嬴政给蒙毅的回答只是无限的沉默。

  “身为秦王,这是寡人必须要做的。寡人虽然为王,可毕竟是肉体凡胎,人力有限,必须要有帮手相助。你不会责怪寡人吧?”

  蒙毅听完之后,那是对嬴政佩服得不得了,“怎么会。大王您简直是臣心目中配得上英明神武四个字的唯一人选。”

  嬴政看著眼前这个赤忱少年,眼中流露出的是对他毫不掩饰的喜爱。

  蒙毅则仍旧担心,“可是大王,您也知道赵高为人可恶,难道就要这么一直由著他?这赵高就是仰仗您的名号,四处为非作歹,多少人曾经被他陷害过。”

  “现在这些人怨气冲天,都打著王后的名义讨说法。如果大王您不处置他,怕是会影响您在臣民面前的声誉。”

  嬴政慢慢道,“韩非在《主道篇》中讲,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君王若要执政一定不能在明处操作,要有阴暗之术。君王一定要躲在暗处,观察明处的大臣,却不让大臣发现你在观察他,这叫“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就算君王发现了臣子的问题,也不需要指明,等之后再找一个机会收拾他。但是在这期间绝对不要表明出君王已经发现了他的奸情,这叫“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第398章 结怨太深,不杀不行

  “蒙毅还以为,大王是被小人蒙蔽了。没想到原来是这样。”蒙毅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回头再看嬴政时,眼中更是只有嬴政的身影。

  嬴政很清楚赵高的所作所为,只是打算秋后算帐,等到用完赵高再去处置他。

  嬴政望著蒙毅,眼中满是关怀。

  因为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向自己证明他的忠诚时,已经无意间得罪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

  这个赵高,当初他掺和在储君的事情上,寡人已经给了他教训。

  只是这一次蒙毅指出来的罪名,样样都该死。

  可是宫里这些位高者,哪个不是贪图利益,哪个不和宫女私通。

  如果他们都是圣人,什么罪都不犯,犯得著设置刑法吗。

  一面是不断提倡严刑峻法,一面是枉法徇私之事从不断绝,这样的矛盾从未终结过。

  但是这个矛盾,却始终没有被人质疑过。大家都相信,以刑止刑这种方式是对付坏蛋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深层次来讲,是因为法律能够维护掌权者的利益。

  嬴政很清楚国家的构建究竟意味著什么。

  作为君王,嬴政过去都是对这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是君王,嬴政也不可能完全的改变一个人。

首节上一节275/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