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63节

  “他之所以在秦国境内耽搁那么久,都是因为沉迷美色,不想理会政务。此人是个十足的好色之人。”

  “若是我们不能把他打发走,他定然请兵要来攻打我们齐国。这样的话,我的命倒是不足惜,只是唯恐大王要为阶下囚了。”

  齐王建一听,顿时将掉的不剩多少的牙齿紧紧抿住。

  “那就把地给他们,给他们。让他们这些使者快走。”

  “好。我这就去为大王处理这些事。那大王明日可还要见秦国的使臣?”

  齐王捋须问,“据说这次来的都是秦国太子的近臣,如果我不见他,是否会有什么祸事?”

  后胜犹疑一番,“大王还是见见吧。到时候遣人赠送一二美女给秦国的太子,这样秦国的太子就会高高兴兴回到秦国。他必然以为我们齐国孱弱无力,从上到下都谄媚于他。”

  “如此一来,秦国就会不把齐国当做首要目标,反而是专心致志和楚国对抗。这么一来,秦楚之间到时候打得你死我活。再说了,和秦国表面上交好,还可以让楚国不敢对我们动手。”

  齐王建听了,“舅父说得极有道理。这些年来我齐国一直免遭战祸,都是得益于与秦国交好。可是都已经屈尊忍让几十年了,如今还要忍让吗?”

  后胜再三劝阻,“大王啊,都已经忍让了几十年了,还差这一两载吗。秦国已经败给了楚国一次,只要接下来楚国再战再胜,到时候就是咱们收复国土,占领赵地的好机会。”

  “秦人蛮横无礼,天下人都不愿意归附他们。而我齐国,素来礼仪之邦,又有姜太公神明庇佑。未来我齐国必然能在大王治下创建不世之功啊!”

  齐王听了,面颊发红,整个人乐得合不上嘴。

  “善!大善。”

  

  次日清晨,齐王建按照接待上面的规格会见了秦国的使臣。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来的都是年轻面孔。

  为首的使臣和将军,年纪加起来都没超过五十。

  在双方备齐礼仪,各自介绍打过招呼之后,姚广直奔主题。

  “我们这一次之所以仓促来到临淄会见齐王您,是因为听说齐王有意毁掉对我们秦王的允诺。齐王曾经答应要给我们秦王五座城池。今我秦太子亲自来领齐王的美意,可是却听说齐王有意毁约,不知可是真的?”

  齐王自然道,“绝无此事。不知姚大夫是听谁人这么说的?”

  姚广:“那为何齐国的使臣久久不献上约定好的城池呢?”

  齐王急忙给后胜递眼色,后胜也有后手。

  后胜看向他请来的有名的名家高手,专门应对刁钻的齐国使臣。

  这位出自名家的臣子道,“我家大王早就把城池备好,人口户籍簿册也都一应俱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齐国的臣子在和贵国使臣献上宝地上,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倒地而亡。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

  姚广闻言,也是一笑。

  “友邦来使,互相劝酒,赠送礼物。敌国通使,明事明说,礼仪齐全。今我秦国与诸国通使,也只有齐国的臣子倒地身亡啊。”

  齐国的臣子闻言,个个鼓起了腮帮子。

  “可我齐国的臣子殁在秦国的地界上,假如这样的事情得不到解决,可就是伤害我秦国和齐国之间多年来的友谊了。”

  姚广无奈,只能当场权变,他对著后面的人使了个眼色。

  很快,秦国的一个士兵冲进来,“姚大夫,大事不好了。樊将军出事了。”

  姚广慢悠悠地转过身,“此乃齐国朝堂,上有齐王,你尚未朝觐,怎可大呼小叫?”

  “姚大夫,护卫太子出行的都尉殁了。就在刚刚殁的,您刚进来时,樊将军还和我们说话呢,这就倒下了。也不知道是谁干的。”

  齐国的臣子听了,顿时嗓子眼里像是卡了块骨头。

  虽然知道秦国的人有备而来,不拿到地不走,但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为了拿地,把这么大一个祸事安在他们头上。

  姚广听了,险些跳起来,“什么?樊都尉!那可是大王身边的红人,怎么就突然没了呢?”

  “不知道,本来人还好好的,只是喝了点齐国臣子给的水,这就断气了。”

  结果就是,这个月都过去了,我也没万更过一天。我有罪,我将功折罪。

第377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求打赏月票全订

  !)

  姚广甚至都没转回身去看看,只是对齐王作揖,“齐王,您看这……”

  齐王抽搐了一下嘴角。

  心中忍不住痛斥,秦国这些小人,奸佞狼人,

  齐国的大臣们一个个也都瞠目结舌,哑巴吃了黄连,一句话都说不出。

  齐国的臣子个个收起了腮帮子的,闷声不吭。

  秦国的臣子这下一个个露出傲然之态,挺胸抬头,气势顿时就猛长。

  姚广复笑,“敢问齐王,如今可我秦国的臣子殁在齐国的地界上,假如这样的事情得不到解决,可就是伤害我秦国和齐国之间多年来的友谊了。”

  众臣僵劲不敢动。

  齐王又望向后胜,后胜授意,便又给出自名家的臣子翊递眼色。

  齐国的人也早就内部达成一致,说好了要把地先给秦国,免得秦国掉头就打齐国。

  现在朝堂上这些,都是面子上的功夫。

  齐国的臣子知道秦国有备而来,只是没想到会准备一个这么大的。

  一军之都尉死在了齐国,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对齐国名声不利;而且秦国很有可能借此再生事端。

  齐臣翊担心水深,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事情发生的实在是突然啊。”

  姚广应道,“齐国的使臣死在我巨鹿驿馆里,也是突然啊。不过凡事总有因由,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扯来龙去脉,只会把事情弄得更加复杂。今我秦国本著两国之间多年来的情谊,对齐仍然有交好之心。”

  “希望凡事都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给的给,该放过的放过,过去的事情若能一笔勾销了,便一笔勾销了。”

  齐王听了,不免心里暗暗得意。说到底秦国现在遇到了强敌楚国啊,竟然为了让寡人满意,杀了一个都尉给齐国赔罪。

  齐王这下高兴了,便又捋须。

  姚广继续说著,“重要的是未来秦国和齐国怎么相处,这兵戈之灾和倒戢干戈全在齐王一念之间啊。”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著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齐王也不是被人唬大的。见秦国的使臣这么说,只是心恼。

  “我秦太子不远万里而来,只为接受齐王美意。只是这中间出了这么多差错,这才刚刚禀报给我秦王。大王的命令我等至今尚未收到。”

  眼下之意,到现在为止,我家大王还不知道这些事情呢。

  齐王听到嬴政的名号,不知不觉间就抽搐了一下嘴角。

  秦王政那个人,早年他曾经去秦国会盟,秦王一看就是衣冠禽兽,狼子野心。这些年就是他一直发动战争,几乎没有失利过。

  姚广又道,“今日此来,全为太子之命。不知齐王可知晓我们太子的名声?”

  秦国的太子……齐王建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那是在十年前吧,当时秦国的太子把自己的猎犬命名为诸位诸侯王,此事引得天下人都对那个没礼貌的秦国小太子非常反感。

  当时天下人对他真的是非议极多。

  而且这事情也算做是扶苏的黑历史,被各国史家记录下来。

  然后齐王、燕王、赵王当初听见了这桩事,自然都是臭骂扶苏一统。

  可是万万没想到,十个春秋过去,当初那个大言不惭、藐视诸王的太子现在已经长大了,而且打了一场让天下人都瑟瑟发抖的战役。

  然后,现在那个人来到了秦国的边境。

  当秦王和秦国太子的名号被放在齐王耳边时,他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胁迫。

  齐王微笑应对,“恒阳君之名,天下谁人不知。少时博学,才智广,上利国家,下利庶民。寡人虽然身在齐国,可是一向都极其仰慕秦太子风采。”

  “此番我等出门之前,太子曾托我等向齐王带话。”

  齐王怔了一下,脸色微微发白。

  “不知恒阳君想对寡人说什么话?”

  姚广笑笑,“齐王不必紧张。我家太子带的话倒也极短,不过其中深意,就需要齐王多加领悟了。”

  齐王一颗心悬在嗓子眼里。

  如果不是六国弱小,秦国强大,他们当初早就冲着那桩事联合起来冲进咸阳城去揍秦国的太子了。

  这个秦国的太子,一向不按套路出牌,又一向目中无人,蔑视诸王。齐王实在是紧张不安。

  照他打楚国那种套路,还有放话要灭先楚后灭齐的计划,齐王很难想像他若是不满意齐国了,决意要打齐国,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至此为止,齐王的肠子已经后悔地快要发青了。

  齐国的臣子也都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不知死活的人,只要没人出来打他们几巴掌,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好像他们是天王老子,谁也管不了他们。对外横行霸道,欺凌弱者;对内剥削下属,猖狂至极。

  但是一等到一个实力强大的人站在他们眼前,顿时怂得就和路边被雨淋过的狗一样。

  现在,齐国人就是这样一副模样。

  秦国的臣子见了,心中自然更加鄙夷。

  前些日子他们派了一些使臣出来,和他们交锋好生嚣张猖狂;入境跑到齐国的都城,齐王的家里,他们却又战战兢兢,一个个做出乖顺的模样。

  灌夫瞪著齐国朝堂上的人,心里的不满全部写在脸上。

  姚广经常跟著他的父亲出使,早就见过了列国臣子。

  诸国之中,齐国最无耻、最苟且,可是延续的时间最久;楚国外交上倒是一贯强硬,和秦国矛盾也最大。

  早就习惯了齐国人做事手法的他也对齐国这次反复无常的行径感到生气。这样巨大的前后言行上的反差,而且让他们反复来回折腾,还引出一段又一段波折。

  太子说这些事都等到秋后算帐,眼下是先把秦国从楚国丢的面子从齐国找回来。

  齐国朝堂上顿时气氛大变,齐国臣子佯装恭敬,无事发生;秦国的臣子大多怒目圆睁,气势汹汹,想要发火却又不得不隐忍。

  齐王只能再次向后胜使眼色。

  后胜佯装威严,上前一步,哂然一笑问道,“不知恒阳君所带之话到底是什么?姚大夫不妨直言。”

  姚广这才作揖,“我家太子要送给齐王的话正是这一句,齐王可要听仔细了。”

  岂止是齐王等的不耐烦,灌夫都看过来了,他用眼神看著姚广,你倒是说啊!

  姚广看自己把众人的视线全部拉过来,这才道,“瘦死的橐驼比马大。”

  【橐驼:即骆驼】

  众人闻言,一个个先是面面相觑。

  姚广见了,也料到是这种状况,心中暗暗庆幸。就你们这些人,也想在我们太子身上讨便宜。

  齐王自捋须,“诸臣何人可以解此话之意啊?”

第378章 尘封的历史(2更求打赏月票全订!)

  齐国的大臣初次听到这句话,自然不解其意,只是互相望著。

  后胜也是想不出。

首节上一节26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