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33节

  又一个年轻瘦小的男人站出来,他穿著灰色的葛布衣服,衣服上都是补丁。

  “让我去,我跑得快。我能杀了秦太子之后立刻逃跑。而且我对大伙儿都是真心实意的。就算事情失败,我可不会为了自己的性命就供出大伙儿,我的腰里都是毒药。一旦被捉住,我绝对不会去求苟活。”

  众人听了,都用赞叹的目光看过去。

  又一个身材高大,体格挺拔瘦削的男子站出来。

  “让我去,只要我近了秦太子的身,可以一把手就把他给捏死。”

  话说著,这人当场拿出一段和他大腿一样的横木来,当场捏爆。

  众人都看呆了。

  之后,形形色色的人站了出来,他们各自展示自己的才能,纷纷表示愿意去行刺秦太子。

  首领非常高兴。

  “今日诸位英雄齐齐亮相,倒是叫我大开眼界。有了诸位,我想这一次刺杀秦国太子,起码有五成的把握。”

  众人眼中都是一片猩红。

  其实刺杀的把握,从来都只有一成。

  因为对方是权贵,他们身边也是高手如云,而且他们的人数相对于刺客来说,几乎是百倍,千倍,万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刺杀成功的概率自然更小。

  所以不是刺客这个职业不被尊重,而是刺客有著非常大的概率被抓获,计划也会被粉碎。

  如果刺杀成功了,那么这行刺事件就会被浓墨重彩的记录下来。

  而五成的把握,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意义也不大。

  生死他们都忘却了,只要能增加刺杀成功的概率,他们的冒著生命危险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有一些人,他们为了给家里留几年的饭钱,或者是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一辈子,拿自己的命去换钱。

  这样的人,是刺客。

  刺客无情,什么人都杀,只要给钱就杀。而且刺客专杀好人,专杀义士,可是刺客对得起自己家里人。

  但是侠客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不要家。是因为他们不想拖累别人,他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捍卫正义。

  他们可不要报酬,专杀坏人。

  这样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那比一个母亲肚子里出来的孪生兄弟都要亲近。

  他们一见如故,彼此掏心掏肺。

  众人眼底虽然都泛著猩红色,可是没有人眼中有退缩之意。

  “我去。”

  “让我去!”

  所有人都在争抢。

  只有荆轲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木案前,他的剑就放在他的桌子上。脸上满是剑伤,手臂上,手背上也都是剑痕。

  他非常镇定地喝著酒。

  荆轲没有见过什么特别大的人物,他的世界说大是天下所见那么大,可是说小,却只有一把剑那么小。

  剑锋和皮肉的距离,决定人的生死。对于荆轲来说,他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这个度。

  而在剑与天下这样小或者这样大的世界,有一个准则是贯彻荆轲世界全部的。

  那就是正义。

  这个世界上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势利眼。

  这是真实的人性。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并不是什么贬义词。

  因为在权势和金钱面前,很多人就是不得不屈服。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

  也是为了生存。

  势利其实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个人的实力本就是弱小的,而要反抗强权,只能是送死。

  但是有些人不同,他们天生嫉恶如仇,面对强权,他们也不畏惧,敢靠著自己微薄的力量,就去反抗那滔天的权势。

  这就是荆轲。

  所以他不仅专杀不义之人,更专门杀那些地位非常高的不义之人。

  固然靠著一个人的力量做不到劫富济贫,可是他的剑,从被铸造好那一刻,就指向的是恶与权。

  荆轲一直在寻找他活著的意义。

  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小孩出生,他们的族人长辈都会给他们一些教诲。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这一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虽然但是,我一个女生,这么努力写历史文,还请各位读者大佬打赏支持一下。谢谢。〕

第330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三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做自己,那么就会被天地诛灭。

  虽然这是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可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精神却像是天山上的雪水一样纯粹。

  他们的情义,比任何酒都要醇厚。

  他们的思想世界,也非常富足。

  对于活著的意义,在漫长的夜晚里,几乎是每个战国时代的人考虑过的。

  大部分人,都会从小就被教育这句话。

  你要好好做自己。

  所以寻找自己的天命,寻找自己此生存在的意义,就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课题。

  有很多人总是认为,古人是因为被统治者奴役,所以甘愿去做庶民。

  其实并非如此。

  有一些庶民,他们很早就知道天命的存在。

  同样是农户,有些人会乐于接受自己的命运,勤勤恳恳地在土地上耕耘,不会去做作奸犯科的不义之事。

  同样的工匠,有人就愿意接受自己的命,坚持把每一个物件给做好。

  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甚至都不识字。

  但是他们懂得的道理,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并不比那些勋贵少。

  古代有些勋贵以为是庶民愚蠢。可是有些庶民却对世界的运作,对富贵、贫穷,早就看得透透彻彻的。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广大的庶民,他们的内心世界未必不比后来之人贫瘠。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物质越富裕,精神越贫乏。物质越贫乏,精神反而越富裕。

  不要庸常的以为,把一个人困在一亩三分地,他们的生命就会就此枯萎。

  恰恰相反,在最平实的生活之中,很多人感受到做人的乐趣,人情的冷暖。

  【此处有wzy,原文内容多有修改,看到这里感到不适应的请自动忽略。我也尽力了才把这章删删改改捞出来。】

  曾经有个人说,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他相信人们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争取他们所要的。

  而事实上,在乡野之地,庶民早就领悟了真理。

  他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小富在勤,大富在天。不义之财来了也守不住。

  一个人要想吃饱饭,只要自己勤快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要追求大富贵,那就看老天愿不愿意给这个机会。

  至于不义之财,那必然是来得快,但是走的也很快。而且无论是付出还是得到,中间所要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所以活明白的人,很淡定。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自己的欲望像高山滚石一样不肯停歇下来,还要连带把自己的伤痛加给别人。

  一些旧的贵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非要剥削百姓,抢他们的地,抢他们的妻女。

  要让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劳干活,可是却又不给他们足够吃饱的食物。

  那么这样的时代,庶民怎么可能不心怀怨恨,又提什么安居乐业。

  天下又怎么可能不乱。

  可即便是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朝不保夕,饭不能饱食,但是活著到底有什么意义,人们自然还是会去思考。

  那像荆轲这样的人,他不愁吃喝,有的就是时间。又有必杀技在身,行走江湖本来是很痛快的事情。

  但是性格却又决定命运。他喜欢单干,不会当领袖,又不喜欢安定的生活。

  越是漫长安适的生活,越是让他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到困惑。

  某种意义上来说,荆轲也是一个被扶苏意外改变了命运的人。

  没有燕丹的存在,他就和很多侠客一样,只能像是漂浮在湖泊上的浮萍一样,被风吹拂,跟著波浪起起伏伏。

  他的人生,从失去了父母但是又坚定地选择了正义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那么没有燕丹这样的人赏识他,认可他,荆轲自然感到自己的世界是一片荒芜,他的作为也得不到认可。

  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是被人需要的。

  就是在这种长期的漂泊以及感受到生命的漫长和毫无意义之时,刺杀秦国太子这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任务摆在他们面前。

  历史性任务,荆轲他们自然不懂这个专有名词。

  可是他们知道,刺杀太子扶苏,一旦成功,这对于历史有著多大的影响。天下的历史,或许将因此而改写。

  当他得到秦国的太子将要离开咸阳来到燕赵齐鲁之地的消息时,他那沉寂的心,忽然一下就窜起了小火苗。

  在听到了首领这番说辞之后,荆轲更是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他要杀了秦国的太子,为天下人谋福祉。

  “秦国的太子,他的身边起码有上千人保护。就算我们得到了他们的行军路线,可是也无法接近秦国的太子。”

  “纵使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中高手,可是对方占据人数优势,一旦接近他们,几乎是步履维艰。而且在千人的目光注视下,非常容易暴露。”

  “这样的话,行动还没有开始,就会招致失败。”

  荆轲说罢,众人自然都将目光落在他的肩上。

  “做这件事,一定要保密。知道这件事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不仅如此,执行这件事的人,也必须有著一击必中的本事。”

  众人再度将目光落在荆轲身上。

  “恕我直言,在座之人,只有我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23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