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14节

  扶苏现在知道嬴政为什么叫自己过来了,他们放弃了自己之前制定的军事主张。

  “莫不是因为,楚军已经被斩首十万,所以将军信就事权变,及时更新军事主张。”

  嬴政望著扶苏,“你倒是反应快。李信放弃的军事主张,你竟然不反对,还顺著他的话说。你真的觉得他这是事宜从权?”

  “这是自然。换做任何一个人,见到楚军十万精锐被屠灭,要他们去在四十万和二十万之间做选择,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

  嬴政本来还担心扶苏这小子不高兴,没想到他会这么大度。

  “这么说,要你的话,你也会去派二十万兵马伐楚?”

  扶苏在外的一年里,咸阳城最大的变化在内,而不是多些豪华突兀的宫殿。

  嬴政心目中那个崭新的制度,已经被他酝酿地几乎完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过去前人治国理政的理想,终于要在他这一代得到实现。

  只是实现这些,需要一些人让渡出自己的权力。嬴政知道,这么做会得罪一些将臣,老臣,但是如果他们不支持自己,等待他们的也绝对不是什么善果。

  扶苏低头望著地面。

  嬴政等了半响,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觉得不妥当?”

  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事,这时候如果自己存私心不说实话,未免太逊了。

  “君父,如果是儿臣的话,会希望执行原定计划。”

  “这么说,你坚持以四十万攻打楚国?现在的楚国,连三十万兵马都凑不齐,而且他们经历你给他们的突袭,早就已经人心溃散。如你所说,即便是这种情况,还是要用四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

  扶苏作揖,“君父,儿臣怎么会未卜先知呢。这将军信率领二十万兵马攻打楚国和四十万兵马攻打楚国,其结果一目了然。臣只是希望,不要在最后的关头节外生枝。”

  嬴政不耐烦地甩袖,“尔之言,与王后所差无几啊。”

  这话是说,扶苏随了王后优柔寡断,万事小心谨慎的性格。

  看到嬴政不满,扶苏也大概知道李信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了。

  事实上李信也是和扶苏料想的一样。

  当初他说要拿二十万攻打楚国,就是因为附会大王的意思。只是因为太子出面,所以没有成功;

  现在太子主持战事,确实战绩让人咋舌,整个战局一下就明朗了。

  现在的天下人,哪个听到太子的大名,不得吓得抖一抖。

  等到嬴政再次来问的时候,李信哪里有回绝的余地。

  大王来问他,就是要他说出二十万这个数字。

  李信这类将领,虽然屡立奇功,可是因为涉世浅,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心。

  尤其是李信,父辈郡守,到了他这一代,居然被秦王如此看重,一次又一次给他机会。

  嬴政给了李信前所未有的机会,让他在历史上发光发热。

  所以在他世界里,遵守这个国家的制度高于一切。

  在等级体系严明乃至苛刻的秦国,一个将官去冒犯太子,推翻太子制定下的军事战略,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

  但是他做了,这不是他敢挑衅明知道即将封君的太子,而是他臣服于至高的权威。

  见到眼下这一幕,再想想李信面临的情况。

  李信都妥协了,这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扶苏还能说什么。

  “君父明鉴。”

  见到扶苏明白了他的意思,嬴政这下也没什么可再犹豫的了。

  当即大喜道,“寡人这就下诏,命令李信与蒙恬将兵二十万伐楚。”

  扶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

  他眼睛亮晶晶地望著嬴政。

  嬴政以为扶苏这是对他的崇拜,更是大喜过望,他来到沙盘前,望著楚国大片的疆域,心中的欲望之火燃烧的更加猛烈。

  可是其实扶苏只是高兴。

  因为他感觉,他可能又有机会出兵作战了。

  楚军虽然大败,可是项燕未死啊。

  自己险些死在项燕手上,可是众人却因为一次侥幸的胜利而低估项燕的实力。

  这项燕一日不死,楚国剩下的兵马在他手中,那照样是强劲。

  一个懂得军事韬略的将军,十万兵马最低发挥十万兵马的威力,最高可以发挥出数倍的力量。

  项燕就是这样的将领。

  也许这一次,李信会遭遇生平以来最大的败仗。

  扶苏在回宫的路上抬头望著高悬的明月,黑色的身影被逐渐不断延伸拉长。

  但是当想到秦国可能战败,扶苏自然担心起自己在军营里见到过的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李信率领二十万攻打楚国,对手却是项燕和吃了一记败仗已经成长过了的楚军……

第302章 伏线(求打赏月票全订!)

  扶苏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望著天上朗照大地的明月,扶苏心中千万般滋味。

  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

  扶苏回到宫中,平淡的日子冲洗乾净了当初大胜而还的喜悦,羽阳宫里也渐渐安静下来。

  这时候还是秋日,炎日仍旧未退。宫中仍旧挂著竹帘和纱幔。

  扶苏和熊启一起对饮。

  “太子这次得意还朝,可喜可贺。”

  熊启鬓发处出现两片斑白,“叔公这道喜未免也太迟了。我回到咸阳都快要半个月了,叔公才出现。”

  “难道太子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扶苏一走,熊启的日子十分无聊。他就托请王后向大王求情,给了他个差事。

  本来这种事根本不可能,但是有王后亲自出面去求情,嬴政还是给了机会。

  “我如今为大王主持修建宫殿,扩建兰池行宫。”

  “兰池?”

  秦国的宫殿,历史上有名的就四个。

  一个是蕲年宫,一个是章台宫,一个就是兰池宫。兰池宫之所以被留下名字,那是因为嬴政有一次在夜间微服私访,却在兰池附近遭遇强盗。

  史书上当时是这么记载的,说是嬴政就带了四个高手,出去之后打平了一群强盗。

  嬴政自己有没有动手这扶苏不知道。

  可是这件事发生在咸阳城郊外,不由得让人对天下一统后的秦国产生巨大的怀疑。

  扶苏端著酒爵,陷入遐思。

  他忽地记起来一件事,“这城中咸阳令是何人担任啊?”

  熊启本咂著酒,就著茶,听到这句话,也是一顿。

  当初嬴政发卒攻前,就是这么问他的。

  是以熊启的酒爵被衣袖一刮,咣当一下倒在地上。

  粱当时就在旁侧侍奉,更有太子宫中诸多侍臣。

  扶苏始终坐定,纹丝不动。

  “怎么了吗?光天化日之下,这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吗?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熊启缓缓道,“这能担任咸阳令的人,自然是深受大王信任与器重。此人正是廷尉之子李由。只是太子问这个做什么呢?”

  扶苏得知是咸阳令是李由,多少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赵高的党羽就好。

  这处置赵高的人,还得是从宫里长大的人更好。

  昌平君就很合适啊。

  扶苏仍慢条斯理,“此次回来,见到这咸阳城中的治安比起过往似乎差了些。

  太子宫中的臣子,都是默默跪坐在后面,时刻等待著传召。

  熊启陪著扶苏,是在等待机会。

  但是像扶苏现在这种作为,他越发得到嬴政的信任,熊启虽然从中侥幸受益,可是丝毫不敢在扶苏面前提这些什么造反的事情。

  唯恐扶苏突然变脸,以此为由把他给杀了。

  扶苏这么问,更是让熊启满腹疑惑。

  “咸阳治安?”

  “是啊,我回来时,见到咸阳城中的街道还是老样子,可是那些井、坊、市密密麻麻,鳞次栉比,排布起来比以往都要多。城中更是多了许多人,而且看著不像是咸阳本地民众。”

  这个时代,地域隔阂那么深。

  一张口基本上就能被人判定是楚国人还是赵国人。

  “我想这咸阳城的治安,应该要比天下诸多城池都要严格才是。”

  扶苏就这么说著。

  熊启也想要为扶苏做点什么事情,但是扶苏的话说得很隐晦。

  扶苏又再三解释,“我只是随口一说罢了。这次在新郑住了那么久,也是一回来,见到我从小生活的咸阳城如今已经大变了样子。”

  熊启捋捋胡须,这次回来得到封地,被封君侯,日后势必常住宫中。

  可是想想,太子这么有才干,又得到那么多人的拥戴,就是按常理说,太子也不会甘心仅仅坐在宫中,空渡流年吧。

  熊启瞟了瞟这宫中满满当当的宦侍婢女,随后顺著扶苏的话故意往下道,“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只是我们久住在咸阳,反而是对这些一朝一夕缓慢做出的改变毫无察觉。”

  熊启不知道扶苏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微眯著眼望著他。

  粱不知道太子为什么要当著众人的面提这件事。

  现在的太子,那是真的文武双全、意气风发啊。

  这若是不想做点什么,那才不正常。

首节上一节214/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