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78节

  楚国发展到今天,国中上将基本上都是百年的贵族之后。若问有几人懂得带兵打仗的谋略,一眼望去就知道。

  某些将领,一问问题就心虚。

  又是宋义,他率先站出来了。对于攻打秦国,他似乎有著十分的信心,自认为可以在此次战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众将自然都将目光看向他。

  宋义站起身来,望望众人,先对众人作揖,此举引得众人好感。

  “大将军在上。眼下正是冬月,不日就要过年祭。虽然秦楚两国有许多风俗不同。可是这春祭,那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天下人都要过的,就趁著举行年祭之时,趁著他们不备,我们在当日反扑,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项燕和项氏一族的将领闻言,大都皱起眉头。

  项燕心里纳闷,这宋义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举行春祭之时发动进攻,这不是得罪天地和神明吗。

  更何况,春祭之日,素来是家族集体祭拜祖先的日子。

  将士们每到春祭之日,思乡情切,怎么有心情去舍生忘死打仗呢。

  见众人都不说话,宋义急忙又想出一个办法,“我提议先将城寨拔走,让秦军以为我们真的惧怕他们。此时距离过春祭尚有半月不足,他们见到我们撤退走了,必然高兴过春祭去了。到时候秦军必然放下戒心,那就是我们反击的好时候。”

  一些楚国将领听到这个方法后,都跟著拍手称好,他们认为这个方案非常的妙。

  项燕坐在上座,望著这些世家子弟出来长得獐头鼠目的家伙,心中满是鄙夷和厌恶,难道说他堂堂大将军项燕自己会不知道这些事情吗?

  项燕的虎躯向后一躺,虎背靠在座椅上,将雄壮的身躯展露无遗。

  “秦军敢放一万的兵马于城内,也许是因为之前没有料到我军会率大军直奔城下。可是我军如今已在城前十数日,按理说,秦国的太子扶苏应该早就收到消息,可是秦军至今仍未派兵前来驰援。”

  “这正落实了我之前的猜想。可见他们是故意为之。兵法云,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想要击败对方,一定要暂且帮助他以谋求机会。想要他人身上取得利益,必然要先给予对方一些好处。这是典型的陷阱。我料定秦国的太子此时已经知道此事,他这是在和我楚军斗兵法。”

  众人看到坐在上座的项燕威严肃穆,气势威严,一个个自知才能不足理亏,便渐渐都不敢说话了。

  宋义见状,心中也是十分不爽,可是他始终没有办法。因为大将军项燕手中才持有兵符,他若是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就算自己说再多、说得再好,说得再对都没有意义。

  见到否决了宋义的主张,其他将领便立刻追上去问。

  “那以大将军之见,我们难道有二十倍之兵力于秦国,却不能战胜他们,拿下楚国?”

  项燕不疾不徐,仍旧冷静镇定,“那可未必。我军自有优势,只是若以攻占宛城为目标,未免显得我楚人鼠目寸光。这攻占宛城只是第一步。”

  “纵使秦太子年轻气盛,可是你们不要忘记了,这次我与他一同出征的还有两位副将。这两个副将都是在年轻一辈的将领。”

  “一个是深受秦王信任的将门世家之后,一个是曾经追逐燕军数千里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猛将。蒙恬和李信皆少壮,二人都渴望尽早创建功业。”

  “副将蒙恬,此人是将门世家之后。其父蒙武多年征战,功勋卓著。父亲贵为秦国彻侯。年纪虽轻,却有谋算。据传他和秦国太子的交往密切。这个人是势必会听从秦太子的话的。”

  “李信则刚猛勇敢过人,在秦军之中声威渐渐赶超秦将王贲,从他多次参与的战事来看,此人好胜之心极强。”

  “既然是好战之徒,自然该做先锋,率领先遣部队尽早迎敌。纵使秦太子自以为他谋略高明过人,想要来个以守为攻,可是以右将军李信的个性,他岂会坐得住。”

  “据我所知,此次随军作战的将军,整体年纪都比较年轻。年轻人,火气大,性子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时至今日,我军兵临城下数日,按理说秦国的太子和守将都应该早就知晓此事,将军李信势必也已经知情。可是至今为止,我们却连这个好战求功的年轻人的面都没有见到。”

  “这就要贸然攻城,实在是荒谬。”

  至此,众将听了一番分析,了解了局势,一个个都用佩服的目光看著项燕。

  “如大将军所言,这大破秦军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右将军李信。”

  项燕继续道,“宛城势必要打,不过我楚军一定要赢得漂亮,不能以我军二十万兵力与秦军死拼。若是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攻下宛城,只会挫伤将士们的士气。”

  “我已经决定派遣几个嗓门壮汉前去城门下喊话,请秦国的太子出城迎敌,与我军交锋。如若他们不听,便是言语辱骂,务必要激发秦人好战之心。”

  “这秦国的太子,一肚子的鬼主意。我料定他是布局引我楚国率兵主动出击,以破我楚军地理之便。可是他却忘了,他年纪轻轻,没有胜绩,随便军中生出一些流言蜚语,就能让他被动受制。”

  项燕一番安排部署后。

  此后每天早中晚,各有十几个膘肥体壮的壮汉站在城门下喊话。

  一开始,楚人是这么喊话的。

  “请秦太子出城迎敌。”

  宛城距离新郑并不遥远,扶苏很快就知道了消息。

  灌夫闻言,双拳攥紧,“这项燕,实在是可恶,他竟然使人辱骂太子。”

  李信听得我活,也只是眯起双眼望著扶苏。

  结果被骂的人仍旧云淡风轻之色,十分安闲。

  “这个项燕,他已然看破了我的意图,我看他用这样的招数,是想要扰乱我军军心,让我秦军上下不安。”

  蒙恬劝告,“太子,这项燕使用的计策虽然上不得台面,可是传到军中,于太子威严有损。再者,太子好歹给宛城将士下达一些指令,否则将士们也会感到不安。”

  “传令将士们,楚人素来蛮夷无赖,阵前叫骂,小子行径,让士兵不要理会。”

  两日过去,秦军只是在城楼前挂上免战牌。

  这是整个春秋乃至战国时期第一次有人这么做,也算是当世的创新之举,立刻成了风靡天下的新闻广泛散播于各地。

  只是秦太子不出门,项燕并不气馁。

  他开始在属官的建议下,使人在城前辱骂扶苏。

  “秦国的太子是害怕了吗所以不敢出门?”

  “原来秦王的儿子是懦夫啊!敢说不敢当!”

请假两天

  出来混四五个月了,混的很差劲不说,还没回过家几次。国庆没回,元旦除夕夜也没法再回了。趁著机票便宜回家一趟。

  希望各位读者可以理解!

  趁著这两天查查和阅读相关资料,争取把战争场面写得更真实点。

  还有就是,鲸吞天下篇,设定就不是只有战争。作为一个未来的皇帝,扶苏能出去的机会很少,所以这次出门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收揽人心,招纳六国人才,奠定军威,尽量在推平六国的过程中消除隐患。内容量非常大,这不是一个小副本,这是主线,这一篇的内容比第一篇都重要。很多人物的结局这篇会给出来。

  期待周五回归更新。

第248章 上行下效(求打赏月票!)

  “太子,他们又在城前辱骂太子。”

  宛城的斥候接连不断使人汇报。然而扶苏却闻所未闻一般,始终不为所动。

  他坐在驿馆之中。每天都看著今淑公主在花园之中莳弄花草。

  见到太子根本对他们的禀报不放在心上,这些只好低头看看地面,心想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见太子对这些话竟然毫无反应,懂事的他以为自己说话声音太小了。

  于是斥候又补充道,“楚国大将军项燕,使人在城前说太子是胆小懦弱,无能之辈,只敢在咸阳宫里大放厥词,却不敢出来一战,实在是让天下之人贻笑大方。”

  扶苏慢慢抬眼,望著这斥候,悠悠地道,“我听到了。”

  今淑蹲在地上,对著两只一见到生人就紧张发抖堆在一起打颤的兔子感到无奈。

  自从了解到某些知识,现在的她,已经不敢直视这两只兔子了。

  扶苏躺在席子上,脸上盖著长长的竹简,一旁是火盆暖炉。

  虽然穿著单衣,但是身上盖著厚重的皮毛毯子。

  就像是一只懒洋洋的肥猫,什么也不想管,什么也不想问。

  斥候望了望太子,感觉太子并非是传言之中说的那般,脾气暴烈,一言不合就要杀人。

  虽然当初太子在国中闻名,深受秦人喜欢,不是因为他干了多牛逼的文字改革一统任务。反而是因为那桩被天下人诟病不已的事情十岁提剑杀了燕国的太子,可燕王竟然不敢声讨。

  此事使得是秦人在六国面前声威大阵,就连军中将士们也因为此事对太子多有敬崇之意。

  在朝堂之中,一个人的勇敢往往会被批评为不成熟,单纯鲁莽。

  可是在军队之中,对士兵来说勇气是最值得嘉赏的。

  这名斥候,犹豫再三。

  他请教太子问道:“太子,您为什么会对项燕的派人说的这些话无动于衷呢,难道在您看来。他的这些话并不足以引起太子生气吗?”

  “项燕此人,他的用心十分险恶,他就是想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城前造谣动摇我方军心,并且在天下传播太子的恶名。”

  扶苏慢慢拿开脸上的竹简,“那既然本太子都不著急,你们这些斥候为何频繁上报呢?难道你们都是因为听到他对我的叫骂,一个个心中激动愤怒不已,所以想要为本太子报仇不成?”

  斥候这时脸色涨得通红,他挺直腰杆对扶苏道,“太子,我们之所以上报此事,正是为了听你的吩咐好去保护您的声誉啊。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的太子竟然被他国将领如此羞辱。”

  灌夫看著这样气定神闲的太子,忍不住自己冲上来。

  他对来者道,“难道不知道孔子曾经有一句名言,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世人都赞誉一个人,他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诽谤责难这个人,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这这样的人心目中,早就已经超越了荣辱之境。”

  这番话,是前几天蒙恬和扶苏聊天的时候随口说的。他们二人随口就能说出一大堆书上的文章,并用文章互相说理探讨问题,显得博学多识,引得在场人无不佩服。

  文邹邹的话一大堆,灌夫当场只能记下一点,随后找信不时询问,最终背诵下来,达到脱口成章的地步。

  灌夫相信把这些说出来可使底下的人侧目佩服。

  “而咱们的太子殿下正是这样的人哪,不管城外的人怎么说,太子都能够安心的坐在新郑城中指挥若定。”

  这名斥候原本不知道回去后该怎么向将军禀报,但是听到了灌夫这一席话,顿时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双目雪亮,对著灌夫作拜。

  “叩谢将军指点之恩。灌夫骄傲地向四下张望,果然身边的宦竖郎官侍卫都对自己佩服,双目中流露出来赞叹佩服之色。

  扶苏本来昏昏欲睡,听到这话顿时打量起了站在堂中的灌夫。

  他吓得以为他的贴身侍卫像是被灵魂调包了一般……

  灌夫由是更为得意,挺直腰身对著这名斥候叮嘱道,“回去之后告诉你们的将军叫他安心守住城门即可。不必理会城外楚人,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

  “如果他们真的敢打宛城,爷爷我一定第一个冲上去,打的这一帮楚国鸟人屁滚尿流。”

  这名斥候闻言目光里充满了感激,又请教道,“小人还未请教将军姓名?”

  “你问我啊?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太子身边卫率是也。记住我的名字,我叫灌夫。”

  斥候之后听了,眼中雪亮之色立刻消失于无形。他心中暗想,我原以为这人必定是裨将蒙恬又或是裨将李信,没想到是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

  一旁的今淑也在屏风后面笑起来。

  “且不说别的,单说这句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举两句话却是出自庄子逍遥游篇,可不是什么孔子说的。”

  灌夫惊讶,“什么,居然不是孔子说的?”

  “难道你以为天下所有书都是孔子写的吗?”

  灌夫反问,“难道不都是他写的吗?”

  看著某位读书人欲笑却又强忍的模样,灌夫明白了什么。

  他顿时羞臊,站在室内的他此刻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说话时,屏风后一个穿著鲜红色衣服的少女探出头来。

首节上一节178/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