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122节

  “原来在蜀中时肯定在一起,这不是朝廷搬到南郑了么,师娘身体不好,蜀道多难走大姐你也知道。”刘禅解释道:“稳妥起见,师娘就没去南郑。”

  吴苋连连点头,刚才她还以为诸葛亮夫妇感情有问题呢。

  “别瞎想,先生和师娘感情甚笃,先生就娶了师娘一个。”刘禅猜到吴苋心中所想。

  在古代,以诸葛亮的身份,只娶一个是非常难能可贵。

  “那你在这方面怎么没有向丞相学习啊?”吴苋26笑着在刘禅腰间轻轻掐了下。

  刘禅不甘示弱,反手挠吴苋痒痒,大言不惭道:“你一个受得住吗?”

  “呸~阿斗别乱说。”吴苋大为羞赧,急忙把刘禅的手拍开。

  刘禅这边刚停止打闹,黄月英就提着茶壶过来,口中问道:“阿斗怎么突然来蜀中了?你先生来信说,你现在都已经监国了呢。”

  “师娘我来吧。”吴苋连忙起身,从黄月英手中接过茶壶。

  黄月英冲着吴苋微微一笑,夸奖道:“阿斗娶了个好媳妇。”

  “师娘过奖了。”吴苋提着茶壶帮众人倒水。

  “这次来蜀中有事情,正好过来看看师娘。”刘禅关切道:“您身体好一些了吗?不行这次随孩儿一起回汉中吧,华佗神医就在那边呢。”

  说起来,华佗算是跟汉中这地方卯上了。

  本来按照华佗的习惯,他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基本上在各地行医一圈之后就会离开。

  刘备、刘禅也没限制华佗的自由,正常而言他随时都能离开。

  之所以迟迟没走,完全是华佗自己不愿意走。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汉中这地方与别处不同。

  别的地方的百姓生病,基本上都是想着找医师开点药,哪怕是去找巫医,本质上也是找医生看病。

  但汉中这地方不同,百姓一生病就喝符水

  张鲁五斗米教出身,他在汉中统治几十年,并采用政教合一的方式,依靠符水让百姓全都信教。

  几十年下来,汉中百姓在张鲁的影响下,一天不喝符水都难受。

  遇到疾病时,就找五斗米道士要符水喝,认为可以包治百病。

  张鲁虽然离开汉中了,但还残留有五斗米道士在境内。

  曹操虽然把汉中百姓迁走,但同样留下一部分原住民。

  在这些原住民的影响下,汉中地区的百姓普遍相信符水。

  华佗看到这样的情况,根本不能忍,立志要把汉中百姓的坏习惯掰回来,就一直在汉中地区行医,并宣扬符水不能治病。

  如此一来,华佗短时间内肯定没办法离开。

  “你先生给我请了方子。”黄月英说道:“神医不愧是神医,服了之后明显身体好多了,还有一个什么五禽戏,我现在每天都有练。”

  刘禅闻言顿时安心,“那就好,孩儿这就放心了。不过...”

  “怎么了?”黄月英微笑道:“阿斗但说无妨,跟师娘还有什么顾忌?”

  确实没顾忌,小时候来诸葛亮家里上课,对于黄月英非常熟悉。

  加之黄月英和诸葛亮没孩子,对于刘禅一直非常喜爱。

  “师娘一直与先生两地分居,这也不好吧?”刘禅嘿嘿一笑,“我都还没有师弟师妹呢。”

  “你还操心上我和你先生了?”黄月英没好气道:“你先生他醉心国事,哪里顾得上这些?”

  “这可不行,虽然师娘年轻美貌,可先生他也一大把年纪了。”

  “呵呵呵~”刘禅的俏皮话,逗得黄月英乐不可支。

  诸葛亮今年已经四十岁,黄月英要小几岁,但目前的年龄也处在高龄产妇的阶段,若是再不要孩子,未来就会机会渺茫。

  “师娘,孩儿认真的。”刘禅正色道:“您和先生总要有人养老啊,虽然孩儿也能奉养你们,但终归有个孩子更好一些。”

  “你先生此前来信说过此事。”黄月英解释道:“打算从伯兄那边过继一个。”

  伯兄指的就是诸葛瑾,历史上诸葛亮确实从那边过继了一个儿子。

  “不妥不妥,到底不是亲生的,完全不一样。”刘禅举例道:“师娘,父皇当初就收养了一个,现在弄得麻烦死了。”

  “万一您和先生有了自己的孩子,到时候先生的爵位留给谁?”

  黄月英闻言面露迟疑,继而沉默。

  她何尝不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以前是身体不好,现在有所好转却两地分居。

  从诸葛瑾那边过继一个孩子,虽然也有诸葛家的血脉,但没有她的血脉。

  而且刘禅说得也很现实,万一她与诸葛亮有了亲生子嗣,诸葛亮的爵位留给谁?

  以诸葛亮的性格,肯定会留给过继来的长子,黄玉英一想就更迟疑了。

  “师娘,这事儿孩儿做主。”刘禅大手一挥,“回头等孩儿返回南郑时,您与我一起离开。”

  “到时候让父皇下旨,废了先生的官职,等啥时候我有了师弟,再给先生官复原职。”

  “讨打。”黄月英在刘禅头上敲了下,“连长辈的玩笑都敢开?”

  “嘿嘿~”刘禅连忙赔笑。

  话虽这样说,但黄月英脸上已经有了笑容,显然是心动了。

  不过刘禅到底是晚辈,不能一直谈论这个话题,黄月英就岔开话题道:“今天刚到成都?”

  “对啊。”

  “还没吃饭吧?”黄玉英说着起身,“师娘给你们下厨去。”

  “师娘不忙,我们吃...”

  吴苋话没说完就被刘禅拉住,补充道:“我想吃师娘做的豆腐,好多年没吃了呢。”

  “好,正好家里有。”黄月英开心答应下来,就去厨房里边忙活。

  “阿斗在筵席上没吃饱?”

  等黄月英离开后,吴苋不由问道。

  “我知大姐是好心,不想让师娘忙活,但她一人在此,孤苦伶仃,给我们做顿饭会很开心。”

  “阿斗有心了。”吴苋连连点头。

  豆腐不难做,本就是现成的东西,黄月英很快端着两碗热腾腾的豆腐出来,放到二人面前,道:“快,豆腐要趁热才好吃。”

  刘禅端起碗就是一阵狼吞虎咽,黄月英见状也露出笑容。

  豆腐里边加了蒜末与茱萸碎,以及少许咸盐,吃起来又辣又香。

  这是刘禅小时候的最爱,以前来诸葛亮就惦记这一口,黄月英每次都会提前准备。

  “还有些炒豆子,一会儿带回去当零嘴。”黄月英又拿出一个口袋。

  这年头没零食的,在以前的时候,黄月英就弄点炒豆子给刘禅当零食吃。

  “嗯嗯嗯。”刘禅连连点头,“大姐你不吃快给我。”

  说罢不由分说,把吴苋那碗也抢走,黄月英笑骂道:“不知羞,哪有跟自己妻子抢东西吃的?”

  “这不是师娘做的好吃么...”

  吴苋心里清楚,刘禅早就吃饱喝足了,这么做无非是想让黄月英开心些。

  说说笑笑,一直在这里待到晚上,刘禅这才起身告辞。

  “阿斗,有空常来师娘这里坐坐。”黄月英一脸不舍,送二人到府门前。

  “那师娘要辛苦些,多做些豆腐给我吃,不然孩儿就不来了。”刘禅趁机提条件。

  “小饿死鬼,就没吃过东西,师娘还能饿着你?”黄月英喜笑颜开。

  “师娘快回去吧,明天再来看您。”刘禅坐上车子挥手。

  “嗯,路上当心。”黄月英千叮咛万嘱咐。

  “师娘您就放心吧。”

  车驾缓缓启动,黄月英一直站在门前,目送刘禅一行离开,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车厢内。

  刘禅躺在吴苋怀里,苦着脸道:“吃撑了...大姐给我揉揉呗。”

  吴苋翻了个白眼,但也知道刘禅是为了让长辈开心,依言伸进衣服里,开始揉刘禅圆滚滚的肚子。

  “舒服~”刘禅惬意地闭上眼睛,冲着外边道:“黄皓,老规矩哈。”

  “奴婢知道,一人一半嘛。”黄皓笑着回答。

  “什么?”吴苋没听明白。

  “自然是师娘炒的豆子啊。”刘禅解释道:“我和黄皓小时候总吃,这厮说不定比我吃得还多呢。”

  “哪有。”黄皓在外边叫屈,“明明是殿下吃完还要抢我的。”

  “哈哈哈~”刘禅闻言大笑不已。

  刘禅不禁感慨,哪怕自己这个身份,但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小时候也只能吃炒豆子当零食,跟后世完全没得比...

  不仅如此,其实哪怕在筵席上吃的东西,也谈不上多美味。

  时下烹饪方式无非煮与烤,连炒菜都没有呢。

  不管是炒茶叶还是炒豆子,都是直接干炒,因为没有油...

  “油...炒菜...”刘禅眼睛一亮,突然想到了什么。

  “阿斗?”吴苋关心道:“怎么了?”

  “没事,想到点事情。”

  刘禅摇头没有解释,脑海里则开始思索炒菜的可行性。

  铁锅不难弄,炒菜在硬件方面没有技术难题,无非就是没有油而已。

  而油其实也不难弄,无非动物油与植物油。

  动物油不稳定,主要是天下没统一,百姓家里很少养猪。

  人还吃不饱呢,谁敢去喂猪?

  至于牛则更不行,这是生产资料,耕地全赖老牛。

  谁敢拿老牛熬油,官府就敢把他直接熬了。

  养殖业不发达,只能从植物油方面入手,豆油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时下连豆腐都有了,自然有人种植豆子。

首节上一节122/1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