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117节

  因为需要从头到尾再算一遍,然后找出来究竟是哪算错了,找出这三文钱的误差才能抹平账面。

  所以别看只是三枚五铢钱,估计丞相府那边已经闹翻天,大司农不被骂的狗血喷头才怪。

  “殿下,不止如此,刑部也从重审的案件中,找出一些冤案错案。”法正喜笑颜开,“这足以说明三省六部远胜三公九卿。”

  “这是自然。”刘禅说的理直气壮,毕竟这是历史证明过的事情。

  随后,刘禅话锋一转,道:“不过令君切记,两边较劲是为了让大汉更好,而不是自相残杀。”

  “令君主管尚书省,务必要掌控好方向、分寸、轻重,可别出现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那样只会让曹孙两家看笑话。”

  “天下尚未一统,兴汉仍需努力,万望大家能够力同心。”

  “殿下放心,臣一定把好关。”法正做出承诺,“再出现类似孟达事件,殿下拿臣试问便是。”

  刘禅微微颔首,“令君做事我放心。”

  “殿下若无吩咐,臣先行告退。”

  “令君帮个忙,请刘尚书来这儿一趟。”

  “喏”

  不多时,刘巴从外边进来,“臣拜见殿下,不知喊臣前来有何吩咐?”

  刘巴,原本担任尚书台的度支尚书。

  尚书台改为尚书省后,刘巴也顺势成为户部尚书,负责大汉钱袋子的复查工作,三文钱的坏账正是他的手笔。

  “刘尚书免礼,请您过来有一事请教。”刘禅伸手示意刘巴坐下说。

  “殿下但说无妨。”

  “直百钱。”丸.

第【115】章 刘禅再献国策,大汉“美元霸权”

  刘禅有心建设大汉经济,自然不能错过直百钱这个“金融产品”。

  而眼前的户部尚书刘巴,就是直百钱的创始人,刘禅自然要向他咨询一二。

  “殿下好端端怎么会问这个?”刘巴有些诧异,“难道是想重新铸造直百钱?”

  “不瞒尚书,确有此意。”刘禅点头承认。

  刘巴不仅没高兴,反而紧锁眉头,摇头拒绝道:“臣恳求殿下三思,直百钱乃是苛政,万万不可重新实行。”

  “殿下,大汉目前确实缺钱,但眼下并没有大量用钱的地方。”刘巴劝道:“如今国家在陛下、殿下的领导下,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只要稳扎稳打,一个步一个脚印,兴汉只是时间问题。”

  “殿下切不可贪功冒进,直百钱之事殿下休要再提。”

  刘禅打算请教一下,没想到被这位训了一大堆。

  其实刘巴是好心,因为直百钱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尤其刘巴就是直百钱的创造者,他更加深知此物的危害。

  先简单说一下直百钱的功能。

  一个铜板是一文钱,而直百钱同样是一枚铜板,但朝廷规定能换一百枚铜板。

  用后世眼光来看,这不就是一元钞票与百元大钞的区别么,但在古代不能这么看,

  因为铜板本身有价值,而纸钞本身没价值。

  铜板就算不把它当钱看,至少也是铜,铜也不便宜,可以打造兵器甲胄。

  但不把纸钞当钱看,那么就是一张废纸,纸是不值钱的。

  有国家信誉在时,纸钞自然值钱。

  但没有国家信誉作为保障,就会出现把钱当废纸卖的现象。

  常凯申跑路宝岛时,法币就成了废纸,一斤小面额的法币,还不如一斤废纸值钱

  言归正传,五铢钱与直百钱都是一枚铜钱,但后者的价值是前者的一百倍,百姓自然不会认可。

  因为两者明明一模一样,都是一个铜板。

  你用一个铜板换我一百个,我脑子有毛病?

  一旦朝廷发行直百钱,并且通过政策强行赋予直百钱价值,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民间百姓财富缩水。

  缩水多少呢?一百倍。

  本来攒26了一百个铜板,有直百钱后只剩下一个铜板了...

  在古代,发行大额虚值货币,就是在掠夺民间财富。

  这不是什么新鲜招式,隔三差五就有皇帝使用,一般都是国家穷急眼了,然后就通过这种方式割韭菜,抢劫百姓手里的仨瓜俩枣。

  可想而知,刘禅如果重新发行直百钱,民间会是什么景象,必然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如此苛政,为何当初刘备会实行,为何会采纳刘巴的计策,铸造直百钱呢?

  原因也很简单。

  其一,刘备没钱了。

  其二,刘备割的不是百姓。

  其三,目的达到后,刘备立即废除直百钱。

  历史上,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又重新启用直百钱。

  当初刘备入蜀,与刘璋的战争持续很久,一开始处于久攻不下的状态。

  为了激励士气,刘备对军队许诺:只要能打下成都,府库里边的东西都归你们。

  后来拿下成都后,将士们把府库洗劫一空,导致刘备没有钱用。

  为扩军,刘备这才采纳刘巴的计策,设立官市,并发行直百钱。

  首先因为设定官市的原因,这事儿跟老百姓压根没关系,洗劫府库的将士才能到官市消费。

  通过直百钱的收割,刘备又把财富收回手中。

  然后撤掉官市,废除直百钱,所以没有波及民间。

  当然,那些洗劫府库的将士肯定是被割韭菜无疑,不过他们抢到的钱太多,一顿报复性消费后,发现钱不知不觉没了,倒也没有太大感觉。

  至于后来诸葛亮再发行直百钱,其实也是因为没钱,不得已而为之。

  历史上刘备大败夷陵,白帝城托孤,蜀汉到了灭国边缘,继续大量钱财续命,诸葛亮便重启这个潘多拉魔盒。

  不过诸葛亮也不是瞎搞,丞相治蜀不是开玩笑的。

  将直百钱与蜀锦挂钩,直百钱的割韭菜属性,被诸葛亮转移到魏吴两国,反而对蜀中百姓没啥影响...其他两国的贵族当了韭菜。

  就如同“dollar”与石油挂钩是一个道理,其他国家给鹰酱超发货币买单。

  诸葛亮通过这种方式,把直百钱这个苛政变为善政。

  后世考古,十五座东吴大墓中,发现里边的陪葬货币,竟然都是蜀汉的直百钱,而不是吴国的货币。

  甚至于到了南北朝时期,南边宋齐梁陈这四朝,用的竟然还是蜀汉直百钱,可见直百钱这种货币深受喜爱。

  逼的梁武帝只能频下诏书,不允许百姓使用蜀汉直百等货币,并且铸造属于梁国的铜钱,但依旧没啥卵用,百姓就喜欢用直百五铢。

  蜀汉距离南北朝多少年,中间隔着两晋呢。

  甚至陈朝时期,北边就已经是隋朝了,蜀汉早就灭国几百年,可直百钱依旧在南方民间流通。

  由此可见,只要能利用好,直百钱完全没有弊端,相反还能迅速创造大量财富。

  刘禅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不知道这些史料,并不知晓直百钱的光辉历史。

  但并不妨碍刘禅对直百钱动心思,因为上学的时候刘禅学过“美元霸权”。

  只要有一个支柱性质的商品作为刚需,为直百钱的价值担保,大汉就能重启直百钱。

  并且这个商品只有大汉能生产,其他两国没有这个技术。

  自然而然,刘禅就想到大汉独有的蜀锦。

  这东西只能从蜀中生产,其他地方没有,或者说其他地区产的只能叫丝绸。

  而在众多丝绸中,蜀锦就是天花板,相当于奢侈品。

  这东西是刚需吗?是也不是。

  对于老百姓而言,蜀锦算个锤子刚需,穿麻布也能出门,冻不死就行了呗。

  但对于世代簪缨的贵族而言,这玩意就是刚需,总不能他们也穿麻布吧?

  皇帝要不要穿蜀锦?后宫嫔妃要不要穿?皇子公主要不要穿?

  正所谓人靠衣装,倘若不穿,如何凸显出与众不同的身份呢?

  所以说蜀锦也是刚需,只不过需求量没那么大。

  倘若直百钱发行太多,通过蜀锦转移的代价不够,届时大汉子民依旧要承担一部分韭菜。

  不过没有关系,再找出几样商品为支柱刚需即可。

  后世的鹰酱也不是全靠石油,芯片同样是支柱,用来维持美元的价值。

  面对强硬态度拒绝的刘巴,刘禅也并未动怒,而是耐着性子开始讲述,把直百钱与蜀锦挂钩的想法。

  “刘尚书,百姓们不会消费蜀锦,直百钱的负面属性不会落在他们身上。”

  “反而会被魏吴两家的商贾承受,再转嫁到其他两国内部,对于大汉底层百姓没有影响。”

  刘巴眉头紧锁,听完刘禅的讲述后,他也觉得颇有道理。

  本来直百钱是洗劫自家民间财富的手段,现在通过与蜀锦的联系,成了洗劫曹孙两家钱财的方式,听起来确实很妙。

  刘巴犹豫一番,谨慎道:“殿下,兹事体大,不如咱们去陛下那边,把丞相、令君都喊去,好好合计一下如何?”

  “正合我意。”刘禅自无不可。

  很快,几人就先后来到刘备这里。

  “什么事情啊?”刘备不敢怠慢,“怎么一口气都来了?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丞相、尚书令、再加监国太子,一起找上门绝对有大事。

  “陛下,确实是出了大事。”刘巴开口道:“乃殿下提出一项国策,臣觉得兹事体大,需要紧急商议一番。”

  刘备眼睛一亮,好奇道:“难不成阿斗又弄出利国利民的国策?”

  刘禅一般不提议国策,但每次提议都是大事。

  最开始是定都之事,然后是水运、水军与后勤。

  眼下再次提出国策,不仅是刘备,法正和诸葛亮也大为期待。

  “父皇过奖了,不过是拾人牙慧,效仿刘尚书旧事。”刘禅谦虚道。

首节上一节117/1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