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48节

  迄今为止,战死至少过两万,其中伤者也是不计其数。

  仗打到这个份上,可以说都已经到了极限。

  无论敌我双方,都可以说是撑不了多长时间。

  现在比的,就是谁更能撑下去。

  谁先支撑不住,谁就会崩溃。

  双方的兵卒都如潮水一般退回,各自回营休息,至于一些此前未曾上阵的辅兵此时则是上前来,收拾局面。

  将己方在战场上尚且还在存活的伤兵拉下去。

  若是遇到尸体也都带回。

  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一些星火燃12烧发出的噼里啪啦之声,外加沉闷的哀嚎声时而发出。

  一片残阳如血。

  红晕的照耀下,一片残肢断臂的景象,鲜血汇聚如注,令人望之心惊。

  这是任何言语都很难描述的场景。

  也是让普通人看了都会肝胆欲裂的恐怖地狱。

  但此时这样的场景他们都已经见了许多日,除了最开始还会反胃、呕吐之外,很快就能适应。

  不适应的早已经在这数日的厮杀中被淘汰。

  哪怕是那些辅兵,在被赶鸭子上架填补进队列后,除了最开始损失惨重外,后续在经过厮杀后,也是很快就得到蜕变。

  到了如今,已然和真正的百战老兵看不出什么不同来。

  梁山伯军中大营。

  营中正在准备着饭食,伙兵埋锅造饭,快速的将肉食和饭蒸熟一天的惨烈厮杀,腹中都是空空,急需要食物的进补。

  八日的连续拼杀,军士们的精神都已经紧绷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的给予他们最好的事物。

  故而每日都是饭菜和肉食不限量供应,只希望军士们能够多多坚持一段时日。

  但于肉食的不限量所不同的是,军中纪律则是更加严明。

  军法官也愈发的严苛。

  一旦遇到有逃兵,或者在战场上装死、后退者,当场斩杀。

  即便当时没有来得及清理,事后收兵归营,也要将其当众斩首这是以铁血手腕震慑。

  镇压军士们的反弹。

  尽管到了这步,军士们看待这些手段时,早已经心神平静,甚至还能一边看着斩首一边吃饭,但只要这手段能有一丝一毫的作用,都必须要用着。

  练军、养军之道。

  看似平常,实则名将和庸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

  中军大帐内。

  此刻天色已经昏暗,大营中充斥着浓郁的肉香,帐中点着火盆,使得明亮。

  梁山伯坐在主位上,正在和众将议事。

  说是议事,其实只是清点一下今日的损失和战果。

  “现在我们还有多少兵卒?”

  “大帅,我们原本此次前来有三万余正兵,死伤几近过半,后来让辅兵加入,又死伤了过半,眼下死一万五千人左右,重伤万人,余者人人带伤……加上刘建将军带来的五千人,而今可战之人堪堪才只三万余左右。”

  李毅沉声说道。

  这话一出,帐中众将都是脸色动容。

  不过八日!

  从正兵加上辅兵,足有六万人的大军,便到了现在只剩下三万余可战之人!

  战损近乎一半!

  这样的损失,几乎人人听了都感到心疼。

  这可是他们一年来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啊,就这样损失了这么多。

  梁山伯听了也是心疼不已,但作为主帅,却万万不能露出任何别样的情绪,因此听了,仅仅只是稍稍点点,表示明白,随后又问道:“秦军而今尚且还剩下多少人?”

  “回大帅的话,秦军的损失要比我们多一些!”

  “不过秦军原本就有五万正兵,辅兵虽说并未带很多,仅仅只是从函谷关及长安周边调拨,约有两万人,但后来从渑池周遭抓捕百姓前来驱赶冲阵,近六千百姓仅仅只是发了竹枪甚至手无寸铁冲上来,中间夹杂着对方的精兵,混在其中,一开始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伤,但后续就稳住。”

  “按照我们预估以及战后两军收拾尸体推断,秦军的战死者应在两万余人以上,重伤者应该也比我们多出三成……也就是说,如今秦兵剩余的兵力,大致也在三万左右,最多不超过四万!”

  “不过,秦军剩下的这三四万人都是精锐,而我军则是有着许多辅兵填充。”

  听到这话,梁山伯先是微微颔首,随后又道:“战至如今,哪里还有辅兵正兵之说……即便是辅兵,这几番厮杀下来,也都得了蜕变成为老卒。”

  “大帅说的是。”

  李毅点头称是。

  下来又是一番闲聊,眼见着月色渐深,众将也就打算告退,准备巡查军营。

  眼下鏖战至此,双方的军卒都已经疲惫不堪,正是夜中袭营的好时机,李毅等人还要巡查大营,做出防备,一面敌军趁夜袭杀进来,导致营啸。

  等他们走后,梁山伯想着两军如今的情况,忽然想到了一点,正打算去询问梁辰之,却发现对方不在,当即便让亲兵将其唤来。

  不多时,梁辰之走了进来:“大帅,您喊我?”

  梁山伯问着:“这段时间以来,刘轨那边可传来什么消息?”

  “正要跟大帅您说,刚才末将出营便是刘轨发来了消息……他们经过十天的跋涉,而今已经来到了函谷关下,如今正准备拿下这关隘。”

  听到这话,梁山伯当即大喜。

  虽说函谷关墙高且坚,攻打殊为不易,甚至想要占据也殊为不易。

  但只要刘轨他们能够摸到函谷关的背部,一旦这消息传出去,就可以使得敌军士气大跌,战意全无这对于此处的主战场,更是有着极大的增益。

  想到这里,梁山伯立刻说道:“你给刘轨发消息,本将准允他伺机而动,一切自主!”

  “喏。”

  梁辰之听了,立刻应声答下来。

  很快,梁辰之便出去,亲自派遣心腹前去报信。

  而梁山伯则是站在军帐中,来回的踱步。

  虽说他想的是哪怕刘轨拿不下函谷关,但只要兵员出现在函谷关下,就能让邓羌震动他可以确信,而今函谷关必然兵员不多。

  毕竟倘若真的囤积许多精兵,邓羌又缘何不会让函谷关出兵前来增援?

  所以刘轨的四千余人只要出现在城下,邓羌绝对大惊失色,甚至会使得他军心动摇。

  这就是梁山伯的机会。

  但这仅仅只是一方面。

  梁山伯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拿下函谷关,此次邓羌来犯,虽是危机,但也是拿下函谷关的最佳时机,错过这次,在想要拿下,日后就得强攻,那时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

  所以此次。

  他万分的希望刘轨可以成功!

  想到这里,他又忽然想起在邓羌尚未率军赶到,而他派遣刘轨趁夜出发绕道函谷关之后,他所召见的那人。

  那人乃是北地的一方士族,家中做着生意,有着一支商队。

  虽比谢氏稍有不如,但也算是规模不小。

  当初也是第一批在洛阳建立商路的商队。

  这家商队在秦国境内颇有势力,且当初为了行商走道,特意收买了一些沿途的关隘守将,其中一人便在函谷关任偏将。

  那商队的主家,也就是北地士族族长算是有些眼光,得知将要开战后,便主动前来,告知梁山伯这消息,并且言及,若是需要,他可帮忙代为通传,让那偏将在必要时,可开启城门。

  梁山伯自是大喜,与其密谋了一番。

  至于你要问这商队背后的士族为何要投靠梁山伯。

  其实原因很简单。

  便是因为梁山伯开创心学,乃是天下当今一带文宗,这北地士族的子弟也曾远赴江东远游求学,学得心学精髓。

  这是渊源。

  此外便是这士族终究还是心向汉室。

  秦国虽清明,对于那些正统的士族而言,终究还是非我族类,对其并不看得上言。

  而梁山伯身为汉人,又是士族出身,而今又是一代文宗,天下闻名,无论文武皆是563齐备,自然是对其有着好感。

  因此这才有了帮忙开城门之事。

  只是。

  虽然那士族前来时,说的言辞很的恳切,态度也很真诚,不似作伪。

  但梁山伯却万不可能彻底相信。

  必须还是要留着一份心眼。

  因此他才给刘轨自行决断之权,让其见机行事,以免中了敌方陷阱。

  这般想着,他不由抬起头,望着自己头顶那明光大放的气运,其上金蛟吐着芯子,虎视眈眈的望着对面军阵黑气。

  而在对面军阵的更远处,函谷关的方向,更有着大片黑云聚拢,令人见了都不由心惊胆战。

  那是整个秦国的气运。

  一国之气,自然令人动容。

  举目在看其他方向。

  晋室方向,因为只盘踞江东,故而导致龙气衰竭,甚至连真龙位格都无法维持,看起来颇为虚弱,虽眼下看起来还有着龙像,但已然是外强中干。

  梁山伯能够看到,在这真龙之象之下,有这大大小小无数的隐患和漏洞。

  导致气运飞速的逸散。

  而在北方燕国方向。

  若是在一年前,气运仍旧还算蒸蒸日上,但如今随着梁山伯杀了慕容恪和皇甫真这样的将领,燕国也已经显露出岌岌可危的迹象。

  燕国一国之气所成的土德黄龙身上的鳞片都崩坏,气运也隐隐形成割裂的状况,似乎大有分崩离析的迹象。

  这说明。

  燕国很可能会就此分崩离析,从而陷入多方混战的局面。

  当然。

  若是对方齐心协力之下,这分崩离析或许还能融合,但……且先不提慕舆根的狂妄,以及慕容评的小心肠,若是慕容恪还再时,尚且能够压服。

  但慕容恪一去,再也无人能制。

首节上一节248/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