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20节

  升平二年时,荀羡患病,但仍领兵讨伐并生擒前燕泰山太守贾坚,但随后便被前燕将领司马悦明所打败,然后便因为病重而回返。

  本来按照历史,回去后的荀羡不久便会病逝。

  但那时梁山伯正好在负笈远游,路遇荀羡,当时他在医术之道上已然名声斐然,故而被荀羡的子侄前去相邀。

  梁山伯亲自出手救治,将荀羡从鬼门关中拉出来,并且为其调养身体。

  也正因如此,两人结下深厚情谊。

  这也是为何明明荀籍身为荀羡兄长荀蕤的嗣子,结果却会拜入梁山伯门下,而颍川荀氏并未阻拦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

  颍川荀氏到12了东晋时本来已经没落,但正因荀羡和荀蕤两人,使得荀氏再度焕发活力。

  同时荀氏也是东晋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

  梁山伯这次前来拜访荀羡,一则是因为几年未见所以前来叙旧,二则便是希望能得到荀羡的支持。

  荀羡如今虽才只是不惑之年,但已然是东晋政坛,尤其是江北徐州之地,一个十分重要的名士。

  江北诸镇,不少将领和士族,都对荀羡很是尊重。

  若能得其支持,梁山伯的势力必然如虎添翼,更上一层。

  心中这般想着,两人也已经相互见礼完毕,随后便在荀羡邀请下,来到了荀氏正厅之内。

  双方分主客落座之后,就听着荀羡笑道:“刺史能来,真是令我荀氏蓬荜生辉。”

  梁山伯不由说道:“实不敢承受旬中郎这般夸耀……话说自上次与旬中郎一别,而今已然数载过去,今日特地前来拜访。”

  闻言。

  荀羡也是抚须大笑,感慨道:“说起这个,我就想起当初你为老夫治病,若非是你,老夫今日恐怕早已成为一杯黄土。”

  说着,荀羡不由追忆起那时重病,几乎都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幸而路上遇到梁山伯,将其请了过来。

  他依稀还记得,当时梁山伯负笈远游,相貌俊美,但却透着稚嫩,穿着宽袍大袖,头戴黑纱冠,体态修长,气度温和,像士子更甚于医师。

  荀羡对其的医术还很是怀疑。

  可谁知梁山伯只是检查了一番病因,随后便施展杏林之术,堪称是药到病除,后又为他调养身体,使得他身体沉疴得以缓解。

  时至今日,已然是痊愈。

  这几乎是救命之恩。

  直到今日,荀羡都不敢忘却。

  听着荀羡这话,梁山伯却只是笑笑,并未在这上面多言说的多了,就容易让人以为是胁恩图报。

  故而梁山伯只是和荀羡叙旧,说着闲话。

  从江东说到江北,从军略说到治政。

  荀羡自上次病重后便推却一身职务回到家调养身体,而今虽然痊愈但却一直未曾出仕,朝廷历次征辟许以高官,但荀羡却都不从。

  可以说他已经久离官场,但对于天下局势和军略民生仍旧有着独到的见解,一番解析可谓是鞭辟入理,让梁山伯大为赞服。

  中午时分,荀氏便邀请梁山伯入席,希望能宴请一番。

  而梁山伯也没有拒绝,于是便在荀羡的主持下,举行了一次宴会。

  荀氏诸多子弟都出来与梁山伯相见。

  梁山伯一一看过后,心里却是愈加叹服不愧是魏晋名门,颍川荀氏。

  虽到如今依然有所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眼下荀氏门中仍旧有着不少年轻俊杰,光是在这宴会上,梁山伯并未望气,就能见着好几位仪表气度皆是不凡的年轻荀氏子弟。

  可见荀氏在教育子弟上,颇为不俗。

  当然。

  梁山伯也知道荀羡将这些子弟都喊出来见他是什么意思,故而也是很配合的点评一二,其中不乏有赞赏褒奖之意。

  每一个得到他赞赏的荀氏后辈都是大为欣喜,连连致谢。

  而荀羡听了,也是不断抚须大笑。

  无怪他们如此。

  实则是梁山伯而今的名望已然是天下顶尖,谁能得梁山伯的一句夸赞,登时便可闻名诸郡在这样的名气加持下,便是是顶尖世家、豪门大族的子弟,都希望能得到梁山伯的提点。

  而居于颍川郡的荀氏,自然也是需要。

  吃罢了饭,众人都退避,而梁山伯则是和荀羡在院中凉亭处弈棋,唯有荀羡的儿子荀方侍立在一旁,帮忙添茶倒水。

  两人下着棋,很快一局终了,荀羡感慨道:“江东都说刺史棋艺已然入圣境矣,此前不信,而今看了却是信服了刺史棋风虎掷龙腾、大气磅礴,布局功力深厚,行棋厚实均衡,实乃技惊也!”

  “荀公承让了。”

  梁山伯微微一笑,随后又道:“荀公虽惜败,但荀公之棋路也是疏密有度,步步为营,间又厚重坚实,以静制动。”

  “正所谓由棋观人,可知荀公胸中有山河,蕴含诸般志气,而今荀公只不惑之年,若是就这样致仕,岂不惜哉?”

  听到这话,荀羡顿时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

  果不其然。

  说到这里之后,梁山伯站起身来,对着荀羡躬身行了一礼,诚恳道:“荀公可愿出仕?”

  荀羡望着梁山伯,就这样怔怔的看着,一时无言。

  许久之后。

  这才将手中捏着的棋子放入盒中,同时叹了一口气,道:“老夫经历了那一番生死关头,本已经堪破俗世,不愿在搅入这泥潭之中,只想守着自己这一家而已,刺史何必……”

  “荀公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可这天下纷争,每个人都如一枚棋子,既已落入其中,又岂能抽身而退?”

  梁山伯微笑着说道:“而今天下纷争,自汉末迄今,百姓罕有平静之日,中原大地十室九空,颍川人杰地灵乃昔日沃土,而今岂复得见?”

  “百年来纷争不朽,天下人人都思念太平,正值此时,荀公何不助我平乱?”

  听着这话。

  荀羡叹息道:“刺史说的是,老夫也是这样认为!只是这天下纷争,想要平乱何其艰难?老夫也是因意识到这点而心灰意冷,因此致仕归家。”

  梁山伯笑道:“难道荀公认为我没有希望平复战乱吗?”

  此言一出。

  荀羡登时心神动容,下意识抬头,双目注视着梁山伯。

  而梁山伯亦是目光如炬,直视着他。

  在荀羡的目光中,但见此刻的梁山伯仪表堂堂,带着脱俗之气。

  虽只是简单的跪坐在原地,但却带着一股威严与气度,令人心下凛然。

  尤其是那一双眼眸,更是深邃,恍若幽谭一般,带着某种让人难以忽视的璀璨。

  这样的气度。

  这样的威仪。

  又是这样的年轻。

  荀羡忽然间愣住了。

  足足过了半晌,他似乎是做了某种决定,忽然回过神来,沉声说道:“刺史雄才伟略,老夫自是相信……既然刺史不因老夫年迈而鄙薄之,老夫自是从命!”

  话音落下。

  他站起身来,随后竟是对着梁山伯郑重行了一礼:“臣下荀羡,拜见主公!”

  这一礼。

  让旁边侍奉着的荀方当即便愣在原地,满脸难以置信之色。

  而梁山伯则是哈哈大笑。

  他将荀羡搀扶起来,甚是欣喜的说道:“有荀公助我,真如天助也!”

  ……

  既然定下君臣名分,那态度便不一样了。

  荀羡又让梁山伯在荀氏住几日,而梁山伯也没有拒绝,顺势答应下来。

  到了晚间,一番宴饮之后,梁山伯微醺的回到荀氏为自己准备的客房内,这才轻舒一口气。

  这次邀请荀羡,他所以跟荀羡隐晦的表露出一些胸臆,便是因为荀羡并非是那种对晋室忠诚之辈。

  身为颍川荀氏这样的名门子弟,荀羡根本就不大看得上司马家,这也是为何当初他要逃婚就因为在他看来,寻阳公主配不上他。

  荀羡才七岁的时候,正好遇上“苏峻之乱”。

  那时陶侃率军来攻打苏峻,苏峻把尚且只是八岁的晋成帝当作人质扣在石头城,荀羡随父在石头城,苏峻甚是喜还荀羡,常将他置膝上聊天。

  荀羡耳语其母说:“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

  其母大惊失色,掩其口说:“勿妄言!”

  由此可见荀羡的风采。

  这样有傲气风骨之人,又岂会将晋室放在眼中?

  他出仕,也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荀氏名望不坠罢了!

  况且。

  最为重要的是。

  跟这样的世家子弟打交道,说一些假大空的话,那都是虚的!

  直接将自己的志向表露出来,并且给予对方尊重,让他看到你的诚意。

  而对方自然会在心中预估你的价值。

  如果他觉得你有成事的可能,自然便会投效。

  这也是世家子弟的投靠方法!

  所以自古以来每逢乱世,许多世家为了550延续家族,都会让子弟分别投靠好几位人杰。

  最出名的便是三国时的诸葛家了。

  诸葛瑾投效孙权,官至大将军。

  诸葛亮投效刘备,官至丞相。

  诸葛诞投效曹操,成了大将。

  更重要的是,诸葛诞的亲家是司马家族,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睿是他的外孙。

  这几乎是将天下所有有可能做九州之主的人杰全都投资了一遍。

  由此可见一斑。

  而梁山伯前去邀请荀羡出山,荀羡自然会在心里考量一番,最终在认为梁山伯值得投靠后,便会定下臣属,若是他心里觉得你不值得投靠,哪怕是你说破天,都没有任何用处。

首节上一节220/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