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16节

  袁真之所以桀骜,是因为他初始时靠着南征北战才得以升将军,一路立下汗马功劳。

  建元元年,袁真时任寻阳太守、跟随荆州刺史庾翼北伐,当时庾冀麾下兵卒还没有多少,而正值此时部将干瓒、戴羲等人作乱,杀了将军曹据。

  庾冀的长史江、司马朱焘、将军袁真等人共同起兵诛之。

  永和六年,袁真任庐江太守奉命攻打合肥,一战而下,执南蛮校尉桑坦,迁其百姓而还。直到十二年十一月,晋穆帝遣兼司空、散骑常侍车灌,龙骧将军袁真等持节入洛阳,修葺五陵。

  去岁时,按照袁真的功劳,本来是除了升任西中郎将外,本来还将稳升豫州刺史之职,结果梁山伯到来,直接抢了他的豫州刺史之位,这如何能不让袁真嫉恨?

  再看奖赏。

  他袁真南征北战,浴血多少次才得了镇汝南,并假节的权柄,而梁山伯呢?

  不过杀了一个不知名的张兴,便镇洛阳,其后斩吕护,更是赐一旌一节,得以军事专杀,这是何等威仪?

  朝廷何其不公?

  难道非是士族子弟,待遇差别就这么大吗?

  袁真心中也暗恨朝廷,甚至是暗恨桓温他为桓温也出生入死过,但桓温却这样对他。

  但他却不敢明显的表露出来。

  却是反而将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了梁山伯的头上。

  在他想来。

  梁山伯确实是有些才干,能杀吕护着实算得上不凡。

  可这又怎样?

  他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如何能与自己相提并论?

547  本来就对梁山伯看不上眼,而今又得知梁山伯居然想要节制他,这岂不是让袁真顿时暴怒,当下就不顾一切的言语讥讽了起来。

  但讥讽归讥讽。

  可等到这话说出口时,他心里顿时就后悔了。

  倒不是怕了梁山伯。

  而是他真怕梁山伯觉得受此大辱,不顾一切的将他斩杀梁山伯无故杀大将,固然要被朝廷震怒惩罚,但这又有什么意义?

  他终究还是白白死在这里了啊!

  就在袁真心中暗暗后悔之时。

  就在整个屋子内寂静一片时。

  适逢此时。

  梁山伯站起身来,目光落在袁真的身上,眼神平静,看起来没有丝毫的起伏。

  但实际上。

  他心中却已经极为震怒,甚至想要将袁真诛杀在此。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便过。

  杀了袁真,朝廷必然会震怒,届时他也要受罚虽大不了不受这罚,但抗旨便等同于谋反。

  届时便要面对三国敌视。

  眼下还不是时候。

  故此杀了袁真,除了发泄,堪称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

  这并不是就说梁山伯打算放了这袁真。

  在他心中,这袁真实际上已经被他视为死人。

  只是杀人,有时不必用刀

  军中的主将,有太多方法可以惩治桀骜部将了。

  如此想着,梁山伯沉声道:“本将身为豫州刺史,朝廷赐旌节,有军事专杀之权,可节制豫州之兵事,你虽是西中郎将,但也是镇汝南,按职权也是需要受本将节制,而今却(bcbd)对本将如此大逆不道,难道是想造反吗?!”

  “而今豫州危机,本是属于战事将起之时,若按军律,本将大可将你推出去斩了,但念及你乃军中宿将,阵前杀将不吉,故而放你一马!”

  “倘若再敢放肆,定斩不饶!”

  说到这里,梁山伯眼神一眯,望着袁真,怒喝道:“还不退下!”

  最后这声怒喝,声音并不算很大。

  但当他想起来之时,却恍若平地一声惊雷,响彻在袁真耳边。

  但见此刻的袁真,只觉得面前的梁山伯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可浑身却透着一股龙虎之姿,令他不敢直视。

  而被当众如此呵斥,本来袁真此前的脾气,定然不依。

  但此刻却话都不敢说。

  只是冷哼一声,便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见其老实,梁山伯这才收回目光,复又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只是心中,也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安置这袁真

  等待战事一起,直接将这袁真给丢到最危险的地方与敌军主力厮杀。

  若是胜了,也要损兵折将无数,使得实力大损,而且功劳也要被他所分润。

  而败了那就更好说了。

  直接因此问罪,推出去斩了。

  哪怕消息传回建康朝廷,谁也说不出一个不是来。

  事实上,这也是历朝历代,主将排挤异己、安插人手的主要手段。

  心中想着这些,梁山伯念头通顺了些,随后不在理会袁真,目光环视全场,道:“诸位无须介意,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我们继续议事。”

  他面色依旧如常,缓缓讲述着。

  而众将看着眼前这一幕,都不自觉的暗暗轻舒了一口气。

  真是好险!

  当时那情景,他们真怕两人就这么打起来,然后袁真被斩杀。

  袁真作为一员大将,若是被斩了,足以引起惊涛骇浪关键是他麾下的三万兵卒也很容易会滋生事端。

  这对于豫州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幸好刺史将袁真压服,否则就要酿起一出祸事。

  众人回过神来,这时才觉得自己后背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被冷汗所浸湿。

  一番议事之后,最终梁山伯开始要求众人听候差遣。

  有了先前压服袁真的威势,再加上梁山伯确实是他们的上司,另外还有谢氏这样的渊源,故而这些将领们都是服从。

  就听着征虏将军刘建第一次站起来,说道:“刺史文武兼备,能安民心得民望,牧守一方,又斩杀吕护这样大将,我等都是信服,今后愿听从刺史调遣,但有所令,必将从之!”

  平虏将军徐元喜也是站起身来,道:“末将愿附冀尾!”

  建武将军胡彬、襄阳太守朱序、冠军将军邓遐、鹰扬将军王侠等人也都是纷纷开口:“末将(下臣)等,愿听从号令!”

  片刻之后,文官武将便已经全部表态,尽皆表示认同。

  到了最后,只剩下袁真一人。

  这时眼见着无论是梁山伯还是众人,都目光盯着他,袁真脸上的肌肉也不由为之一跳,看了一眼全场,最后目光落在梁山伯身上,硬声说道:“能在洛阳站稳也算是有些才能,本将没有异议!”

  听了这话。

  梁山伯这才露出笑容,看着屋内众人,朗声道:“既然诸位都无异议,那从此以后,豫州全境,诸将须得听从本官之号令……这上下尊卑一定,尔等便须听从,谁敢阳奉阴违,就莫要乖本官届时不念旧情,按照军法从事了!”

  众人都知道这话其实就是对袁真所言,但自己心中也是一时凛然,故而都齐声应喏:“末将(臣等)听令!”

  伴随着上下尊卑的奠定。

  梁山伯就看到屋内众多将领头顶的气运都分润出一部分,朝着他头上汇聚。

  得到这样的滋养,梁山伯就感觉到自己头顶的金印更加凝实了几分。

  同时。

  为气运所化的蛟,其身下所盘踞的云气也为之浓郁了不少,显得更加威仪不凡。

  这就是众将和百官臣服所奠定的格局。

  虽然而今只是名义上臣服,文官和武将都并无多少忠诚可言,但光是这名分就能得到大运有了名分,便有大义,便可指挥他们的力量。

  这自然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况且随着时间推进,让这些将领们意识到依附自己会得到好处,慢慢就会有了忠心他们本就是谢氏提拔的将领,顺从自己,心理上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

  而等到他们全都顺从,梁山伯这才算是彻底搭建起完整的班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缺少武将文官。

  当然。

  这些归附而来的人,短时间也不可能成为他的核心,哪怕是得了忠心,也只能归入第二档次这就是微末时跟随潜龙和中间加入的区别。

  何况。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班底,除非日后打乱重建,否则现在都不能百分百信任。

  而且未免以后他们成为自己麾下的支柱,故而自己尚且也要培养出核心且值得绝对信任的武将班底眼下虽有李毅、孙无终和谢玄,以及一个勉强称得上心腹的章冠,但对比五万大军而言,将领终究还是太少。

  “还是需要招揽一番啊……”

  梁山伯心里如此想着。

  其实他对于邓遐、朱序这二人,殊为眼馋,想要将其纳入麾下。

  但此时双方都并不熟,还不是私下深入接触的时候。

  召集完军议之后,当晚又是将众将留在洛阳宴饮了一番,并且各自都赐下了一些金银赏赐,直到第二日时,才让他们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

  梁山伯得到消息,袁真当晚宿在洛阳,可谓是大发脾气,怒喝着诸如‘竖子欺我’、‘奇耻大辱’之类的话。

  而第二日离去时,袁真从洛阳城外离开,又是遇到了此前进城时所遇到的城门队正,当时将袁真再度气了一番。

  得知此事后,梁山伯只是莞尔一笑,并未在意。

  袁真虽是龙骧将军,实力不俗。

  而今又这般骄悍,看似难缠。

  但实际上,对于梁山伯而言,却不算什么。

  骄悍的将军好对付,最难缠的还是所谓的智将、儒将以及稳重老成之将,这样的将领才是憋着一肚子坏水。

  ……

  …….

第185章 桓温土断之念,梁山伯查访乡贤!(第1更求订阅)

首节上一节216/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