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2节

  等他走后,牛进达摇了摇头。

  他是愈发看不懂这位太子殿下了,年岁虽然不大,但是胆气却和陛下昔日有得一拼,关键是,他好像还真成事了,虽然有些运气的成分,但这也反应了出了他的机变无双。

  作为一个武将,本身就应该善于抓住一切机会。

  在这一点上来说,李承乾哪怕不是武将,但也做得够好了。

  回想当日,李承乾在太极殿上说,他有二十一骑,纵横西域又有何难?

  当时,大家都认为他年少轻狂,但谁知,哪怕他此时尚且没有纵横西域,但却也实实在在的纵横了吐谷浑,这消息要是传回大唐,估计朝堂上的那些人下巴都得惊掉了。

  摇了摇头,牛进达实在无法想象,就李承乾那二十来人,是如何做到他说的那样的。

  刚刚他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哪怕是他,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他又哪里知道,为了达到目的,李承乾其实是没多少底线的。

  临近傍晚的时候,西城外的庄子里,李承乾也终于等回了王进等人。

  没有李承乾,哪怕带着秋月这个丫头,他们都是快马加鞭的,怜香惜玉这四个字,好像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在他们的字典里。

  “一切妥当。”王进回到庄子,片刻不歇的就来找李承乾汇报情况,“他们说随时可以把那几匹青海骢送回长安,一定会在陛下寿辰之前送到。”

  “辛苦了。”李承乾点了点头。

  这事解决后,只要等牛进达和陈定安那边搞定,他随时都可以回赤水源。

  说来也奇怪,在赤水源的时候,虽然每天都挺紧张的,但在赤水源,他整个人的状态却是最放松的。

  回到了桃源后,虽然安全暂且无虞,可他心里却隐隐有些不舒服的感觉。

  “对了,公子。”王进说道,“刚刚听那管事的说,最近临潭来了很多陌生人,都是来行商的,听那管事的说,其中有崔家人。”

  “崔家人?”李承乾冷哼一声道,“怎么?他们还阴魂不散了不成?咋的,泾阳那一次没把他们打疼?”

  “不单单是他们,最近临潭还多了一些生面孔,听说这些生面孔,武艺都不赖,我怕他们是想……”

  王进欲言又止。

  李承乾一愣,仔细琢磨了一下后,说道:“不管是不是奔着我们来的,你通知下去,最近庄子里戒严,莫真是奔着我们来的,被人悄摸摸的摸到庄子里,可就不好了。”

  “那行,我现在这就去安排。”

  ps:月票加更哈,三十张加一更,包括我的福利月票也算在内。

  打赏,累积万点币,加一章。

  推荐票1000,加一章。

第128章 卷二 长明轩

  次日,临潭。

  作为洮州治所,崔明远的官衙也在这里。

  官邸中,崔明远看着一桌子的公文,叹了口气。

  从他的内心来说,他是不愿意离开泾阳的。

  如果他想升迁,其实早就能升迁了,之前吏部不是没打算过,但都被他拒绝了。

  不问出身,单纯的从一个官员的角度来看,崔明远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这一次,他之所以愿意离开泾阳,一是因为泾阳的情况的确较前些年好多了,二是李承乾当初的话,时不时的在他耳旁回响,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他也想知道,有些问题到底有没有个答案!

  其三,便是对士族彻底的失望。

  当初,崔浩他们占据上风的时候,一个个恨不得弹冠相庆,可最后面对李承乾的反击时,他们又是什么反应?

  说实话,那段时间,他真的是看透了这些人的嘴脸。

  最终,当朝廷调任他任洮州别驾的时候,他没再婉拒。

  当然,这也是因为调任的地方是洮州,如果是长安,他可能依然会婉拒。

  别人千里当官只为钱,他不是,他是真想做点儿什么,一展胸中所学。

  洮州虽然比不得泾阳那些地方,但对他来说,更有施展自己抱负的空间。

  可就当他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那些士族的人又找来了。

  说到底,他终究还是士族这个圈子的,这个标签,他一辈子也没办法摘下来。

  本来准备随便应付应付就得了,有了泾阳的前车之鉴后,他并不打算再和这些家伙合作。可这些人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李承乾也在洮州!

  这个消息让他一惊,难怪,难怪牛进达居然被调任洮州统军。

  按理说,就牛进达的地位,调任洮州统军其实不合适,这都属于贬职了。

  搞了半天,原来是这个原因。

  “去打听一下,最近是不是有长安那边的人来了我们洮州。”叹了口气,崔明远吩咐了一句。

  他倒不是想打听李承乾的行踪,只不过是人既然出现在了自己的地头上,总归是要了解一下的。

  而且,士族那边也来了人,虽然不知道他们这次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但也担心他们再起什么冲突。

  他是真不喜欢这些破事,他就想好好的为老百姓做点儿什么,就算是能让治下黎民冬日里多喝一口热粥,都要比掺和到这些事里面来得起劲。

  另一边,洮源。

  李承乾刚陪长乐吃完了早饭,刘三就来了,说是陈定安在庄子外。

  陈定安来能有什么目的,李承乾心里门儿清,当即就直接来到庄子外面。

  当然,他出来可不是迎接陈定安的,陈定安可还没这么大的面子让他亲自相迎,主要是庄子里还有普禄勃齐他们在,他不想在这些人面前暴露太多。

  见李承乾出来了,陈定安也很震惊,他当然知道自己没面子让李承乾亲迎,当即拱了拱手,正准备开口,李承乾手一摆,说道:“陪我走走吧,这洮源在陈大人的治理下,倒也不错。”

  “公子见笑了。”陈定安这样的人精哪里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当下就跟在了李承乾身后,对此,他也没什么怨言。

  哪怕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庄子,但是里面住的可是当朝太子,想迈进这个门,没那么简单。

  “我昨天交代的事儿,都弄好了?”李承乾走在前面问道。

  点了点头,陈定安说道:“都已经处置妥当。”说着,就从袖笼里拿出一份契约,道,“只要公子签个字就好。”

  接过契约看了一眼,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于陈定安这么快就搞定了这件事,他是一点也不奇怪,作为洮源当地的父母官,这点小事儿,对他来说,没难度。

  将契约递给了身旁的刘三,李承乾说道:“这事办得不错。”

  他说的是价格。

  陈定安不愧是聪明人,知道这是李承乾要的,在价格方面,他也是再三斟酌过的。

  换做一般只会溜须拍马的人,肯定是把价格压得越低越好,但陈定安却是没有,严格按照市价走的。

  当然,他这可不是什么不畏强权也要维护自己治下商人的利益,说白了,他这就是在拍马屁。

  只是手段比别人更高明一些罢了。

  就李承乾的身份,真要用低于市价的价格拿下酒楼,省不了几个钱不说,万一事后被人知晓了,虽然于他地位无碍,但终归会有些闲言碎语。

  这就没必要了。

  一千贯和一百贯,对李承乾而言,没啥区别。

  “公子客气了,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陈安定一听李承乾这话,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当下笑道。

  李承乾笑道:“刘三,李大郎那边银钱可准备好了?待会儿你安排两个人,给陈大人送去。”

  他昨天本来准备跟李大郎几人聊聊的,不过遇到了陈定安,也就把这个事给耽误了。

  毕竟让陈定安去做这个,要比李大郎几人来得轻松一些。

  “准备好了。”刘三说道,“回去我就安排。”

  “银钱不急。”陈定安笑道,“等公子酒楼开业再送去也不迟。”

  这钱,他还真不着急,李承乾真要是不给,他就算变卖了家产,也不会来李承乾这里问一句。

  “你不急,别人急啊。”李承乾说道,“这事儿,还得多谢陈大人,等酒楼开业后,我让他们给陈大人留上一个雅间。”

  “那就多谢公子了。”陈定安多会来事的一个人,当即就躬身说道。

  李承乾笑道:“陈大人客气了,我这里倒是还有一件事想麻烦陈大人,不知陈大人方便不方便?”

  “公子请讲。”陈定安心里一喜,这对他来说,绝对是好事。

  李承乾道:“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就是我这边需要几个教书先生,倒也不需要什么大儒,只要教些简单的识文断字即可。”

  王玄策要去帮他做说客,那教书的事,自然要找人顶上。

  不论是庄子里的这些孩子,还是日月山的那些孩子,都急需教书先生。

  他想培养自己的班底,这些人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而且,对于赤水源那边,最好的侵入手段,一定是文化。

  所以说,教书先生,他很需要。

  “如果公子对于才学没有过高的要求,这个倒是不难。”陈定安说道,“说到底,我们洮源终究是个小地方,真要找一些有点儿才学的还真是为难我了。”

  “能教人识文断字即可。”对于这个,李承乾是真没啥要求。

  教他们四书五经?

  呵呵,李承乾可没这个打算,别到时候教出一个个书呆子,反而不美。

  只要能做到识文断字,其余的道理,总是能在生活中慢慢领悟的。

  再说了,就现阶段,他去哪里给他们找那样的大儒教他们那些?

  就算有,又有谁愿意跟他去赤水源吃那个苦。

  “那行。”陈定安笑道,“我家刚好有几个不成才的后辈,指望他们科举高中倒是不容易,但就是单纯的教一个识文断字的话,那倒是没多大问题。”

  这样的机会,陈定安怎么可能给别人。

  若不是他身份的问题,他都愿意去当一个教书先生。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笑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对于陈定安这个人,他其实动过心思的,不过人家现在是朝廷命官,他倒是不好直接做什么。

  之所以提出这么个要求,就是想看看陈定安的反应,没想到,这家伙也是一个顺杆爬的主。

  “陈大人还是得再考虑考虑。”李承乾说道,“实不相瞒,这些教书先生可不是留在庄子上的,真要决定了,我可是要带走的。”

  陈定安闻言,心里大喜,这是要带去长安?那可是好事,当下就笑道:“没什么可考虑的,公子只管带走就是。”

  他这会儿是高兴过了头,都忘了,如果李承乾真要回长安,需要在洮源找教书先生么?

  怎么的?

  长安的读书人死绝了不成?

  “还是要考虑考虑,此番我要的这些教书先生,教的可不是我们汉人,而且,此行,也未必就没有危险。”李承乾笑道。

  他说完,陈定安的脸色顿时一变。

首节上一节82/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