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09节

  都是皇子,做到李承乾这份儿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秦琼笑了笑,道:“对于百姓而言,这是好事。”

  “是啊,是好事,只是今后……”李泰说到这里,便闭上了嘴。

  秦琼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当即也是笑道:“今后的事谁又知道呢?”

  他是不担心的,就他这把老骨头,能不能熬到那个时候都难说。

  至于他秦家后人,虽然没有大才,但没有大才在有些时候也是好事儿,只要能过个安稳日子就行了。

  走了一遭大明后,秦琼倒是看得很明白。

  听他这么说,李泰也是笑道:“对,倒是本王着相了,今后的事儿,谁又知道呢?”

  ……

  就在他们相互试探的时候,大明宫。

  李承乾一脸意外地看向了长乐,认真地问道:“你确定?”

  对于长乐提出来的东西,他也是深表意外。

  长乐却是一脸坚定地说道:“确定!经过这次伊原矩的事儿,我就觉得大明的律法还有很大的缺陷,所以,我要重修大明律。”

  “青天衙门不干了?”李承乾一脸笑意地问道。

  “干啊,为什么不干?”长乐笑嘻嘻地说道,“如今在日月山,大家都叫我长青天,总不能让老百姓失望是吧?”

  “长青天?不应该是李青天么?”李承乾笑了笑。

  “管它长青天还是李青天呢。”长乐连忙走上去抱着李承乾的手摇了摇,说道,“就说,我要重修大明律,行不行嘛?”

  见自己这最疼爱的妹子撒娇,李承乾也是一脸的笑意,当即就说道:“行行行,你只管重修大明律就是,不过有一点儿,为兄得说在前面。”

  “快快快,说说说。”长乐急忙问道。

  “重修可以,但会不会采纳和使用你修订过的大明律,得为兄和群臣商议过后再做决定。”

  “那是自然。”一听是这个要求,长乐立马就答应了。

  见她那表情,李承乾捏了捏她的鼻子,笑道:“为兄可告诉你,重修一国之律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到时候,你可别来找我哭鼻子。”

  “哼,怎么可能?”长乐说完,将李承乾的手一甩,当下就跑了。

  看着小家伙这般,李承乾也笑了。

  一直到长乐彻底消失在眼前的时候,李承乾才喃喃自语道:“重修大明律么?”

  对于他而言,其实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如今的大明律还是当初立国之后,匆忙之下弄出来的,很多地方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

  而这些年,大明不断兼并周边各国,也的确到了重修大明律的时候了。

  这般想着,他倒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毕竟没有任何人比长乐更适合干这个了。

  抛开这些念头,李承乾拿起了近日各地呈上来的奏章,认真地看了起来。

  其中有两份奏章,引起了李承乾的兴趣。

  其中一份是来自芒波杰孙波的奏章,他上奏,说是在不日之前,已经肃清了境内所有吐蕃余孽。

  对于芒波杰孙波能做到这一点儿,李承乾其实并不意外,毕竟,在苏毗势大的时候,这些土地都是在苏毗治下。

  之所以能引起他的兴趣,主要还是芒波杰孙波如此之快的效率。

  这么说吧,如果芒波杰孙波一开始就想收拾这些吐蕃余孽,又有达步屈的配合,其实他早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儿。

  而他之所以拖到现在,无非是因为他故意留下了这些吐蕃余孽罢了。

  可以理解为他想养寇自重,当然,也能理解为他想在大明还有一丢丢的作用,避免卸磨杀驴的处境。

  至于真实想法,可能也就芒波杰孙波自己知道了。

  “看来他是想通了?”李承乾笑了笑。

  说罢,放下了芒波杰孙波送来的奏章,转而看向了另一份奏章。

  另一份奏章就有意思了。

  因为这份奏章出自牛进达。

  这位大明的西域大都护。

  说起来,牛进达最近几年仿佛消失在了大明朝堂一般,鲜少有他的消息。

  而李承乾在大明的各方面发展包括军事行动,也有意无意避开了牛进达。

  对于牛进达和牛进达所执掌的西域,李承乾一直都是一个很谨慎的态度。

  一来西突厥的归附来得太顺,当初他就怀疑阿史那泥孰的目的,二来牛进达身份太敏感,他也不愿意让牛进达接触到大明的核心。

  这会儿,牛进达上奏,请求朝廷在西突厥旧址上建州设府,甚至希望工部修建西突厥的通往各地的道路。

  这就让李承乾有些意外了。

  “来人,宣普西偌、契何力、伊原锡、阿史那泥孰等人进宫议事。”当下,李承乾说道。

  很快,众人齐至。

  李承乾见大家都到了,当即便说道:“这是西域大都护呈上来的奏章,众卿先看看,看看后再议。”

  说罢,李承乾一摆手,袁公公当即就将那份奏章给众人送了过去。

  一听到是牛进达的奏章,众人其实也是一愣。

  这位的奏章可不多。

  等他们看完奏章的内容后,一个个都有些疑惑,尤其是阿史那泥孰,他更是不解,这有什么问题么?

  当下,阿史那泥孰便站了出来,说道:“敢问殿下,这奏章有什么问题么?”

  随着大明接连兼并了周边各国后,他也慢慢的忘了当初归附大明时的初衷。

  当然,其实也不是忘了,而是发现西突厥愈发的无力抗衡如今的大明,

  如果西突厥的百姓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他自然是不会介意的。

  李承乾笑了笑,说道:“问题?能有什么问题,本王今日宣众卿进宫议事,就是商议一下,这奏章的可行性。

  工部可在?”说到最后,李承乾直接把话头拉到了伊原锡身上。

  伊原锡闻言,当即便站了出来:“微臣在。”

  “这几年,工部一直在大力修建我大明各州府之间的道路,不知完成了多少?”李承乾问道。

  “启禀殿下,虽然工部每年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随着大明的州府越来越多,新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总有种看不到头的感觉……”伊原锡倒是实话实说。

  他也是相当的无奈,当初就知道这一定是个大工程,可那时候,大明的百姓都需要谋生的伙计。而且这路修好了,怎么也不会是坏事。

  可他修了几年,好不容易眼看着就要功德圆满的时候,得,大明又吞并了周边各国,这工程又开始无限延续了下去。

  加之修往吐蕃的那路,怎么说呢,是真他妈难搞,到现在都还有好多技术难题,就这些,已经折腾得他焦头烂额了。

  要是再规划西突厥……

  得,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种事儿本就没有尽头。”李承乾闻言笑了笑,说道,“基建工程本就不能停。哪怕是未来大明修建了境内所有州府之间的道路,也不是尽头。

  还有各县,各村甚至各堡。

  如今,趁着我大明百姓尚且还愿意的时候,尽可能的将这些基础建设完善起来,对于未来的大明,才会一劳永逸。”

  “可随着大明日益繁盛,想要再招募民夫,已经没以前那么容易了。”伊原锡却是一脸无奈地说道,“这今几年,我工部每年招募的民夫都比往年少了半成左右。长此以往,未来怕是很难再招到民夫了。

  毕竟,以大明今时今日的繁盛,很多人都已经无需再从工地上赚取辛苦钱养家糊口了。不管怎么说,这活计也的确是磨人。”

  听他这么说,众人也是点了点头。

  一开始,工地上的活计大家还抢着做,那是为了养家糊口。

  可如今大环境好了起来,做点儿什么都能养家糊口,又何必再去工地上下苦力呢?

  之前选择下苦力,那是没得选择,有更好的选择,谁又会去呢?

  “伊尚书所言不差。”就在这时,李勤俭也走了出来,说道,“这几年,就连户部所辖的各个工坊每年都有不少人离去。

  听说离去的那些人,要么是自己开办工坊了,要么就是被那些私人工坊以极高的月俸请了去。

  这使得工坊每年招人都没往年那般容易了。”

  听他们这么说,李承乾笑了笑,道:“这是好事儿。本王之前就说过,如果商业全被朝廷垄断了,对我大明而言,并非什么好事。

  相反,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富足,决计不是看朝廷能拿出多少钱,而是看百姓。

  至于你们担心人力的问题,些微几年还能坚持吧?”

  一听李承乾这话,众人都是一愣。

  什么叫些微几年?

  不过李勤俭和伊原锡两人当即便说道:“暂且几年还是能应付的。”

  “那就行。”李承乾随即说道,“你们也都知道,大明已经开始筹谋五部天竺,届时,我大明岂会还缺人力。”

  一听李承乾这话,众人闻之都是一喜!

  别看这话轻飘飘的,但他们却从中听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众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的不敢置信。

  李承乾见状,既没解释,也没管他们的失态,只是看向了阿史那泥孰,问道:“阿史那尚书,不知道阿史那尚书对西突厥建州设府一事怎么看?”

  原本还在莫名喜悦之中的阿史那泥孰,当即就回过神儿,说道:“微臣自然是支持的,毕竟这世上早就没了西突厥,建州设府也是应有之义。”

  一开始,他支持在西突厥修路,这是好事儿,但对建州设府而言,他却是有些保留意见的。

  毕竟,那会彻底让西突厥退出历史的舞台。

  可刚刚李承乾那番话却是让他改变了主意。

  无他,大明这么多年来,吞并周边各国都没有将周边各国的百姓或者俘虏直接定义为人力或者劳动力。

  这说明,未来,李承乾对征服的各国百姓的态度,将截然不同。

  换句话说,今后,再想成为大明百姓,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简单了。

  再换句话说,大明百姓的构成,已经定型了!

  这才是他改变主意的原因。

  李承乾闻言,却是说道:“可西突厥毕竟有十姓贵族,牛大都护虽然治理西突厥这么多年,虽然也屡有建树,但终究还是没能完全服众。

  如果要贸贸然的建州设府,怕是西突厥有不少人不会答应吧?”

  “殿下。”阿史那泥孰闻言,当即说道,“微臣请命,亲自走一趟,还请殿下派兵随我回去,好好和我的那些族人讲讲道理。”

  阿史那泥孰绝对是个聪明人。

  他很清楚,别说今时今日的西突厥,就算是最强盛时期的西突厥都未必是大明的对手。

  既然,如今大明已经固定了最基本的百姓结构,那么这个机会,他自然是不愿意放弃的。

  如今,对于他西突厥来说,其实只差一个王妃了。

首节上一节80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