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19节

  不单单是普氏一部,当时日月山失踪的孩子还不少,这么多年一直没找着。

  这不,有线索说,这些失踪的孩子在清水川出现了。

  普西偌便组织了当年丢了孩子的部落,一起找上了清水川。

  可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元景对此事一无所知,加之他急着回长安,便随意就将普西偌等人打发了。

  普西偌那肯,当下就组织了各部落的冲进了清水川,要自己找人。

  如此一来,清水川不干了,双方就纠缠了起来,普西偌虽然不敌,但这么多年在大明还是积攒了不少人脉的,当下也是呼朋唤友,大战就打起来了。

  这不,赵王李元景原本还在奔赴长安的路上,直接火急火燎的就赶了回去。

  嗯,可能要不了多久,大赵王廷的国书就送来了。”

  听李二说完,众人都呆住了。

  这……

  傻子都能听出来这里面必有猫腻,但又没人能说出个不字来。

  不过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事儿,和李承乾脱不开关系。

  这家伙,不单自己不回来,就连李元景,也给留了下去。

  这就让众人想不明白了。

  其实,李承乾只要自己不回来,李二未必就会把李元景怎么着。

  相反,李承乾这么一折腾,倒是有些多此一举的感觉。

  至于说去斥责李承乾,呵呵,人家都不在日月山,普西偌做的事儿,他完全可以推个一二三四五的。

  “算了,儿大不由娘,随他们去吧。”李二终究还是摆了摆手,有了李承乾的珠玉在前,李元景回不回来,他已经不在意了。

  随即,李二便让人着手准备李渊的丧礼,虽然那两个逆子不回来了,但对他来说,李渊的丧礼也是容不得马虎的。

  这对他来说,也是给自己正名的一次机会。

  而当李元昌等人知悉李元景不回来的时候,一个二个也是一脸的惊喜,只要李元景还能保住他的大赵王廷,那今后他们就多了一条退路。

  ……

  与此同时,吐蕃。

  苏毗和吐蕃的大战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打响了。

  随着苏毗王亲率大军发了疯一般的攻打吐蕃,吐蕃的轮科耳和尚囊都呆住了。

  这他妈都什么情况?

  不过这种呆滞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因为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一定是苏毗王投奔了大明。

  至少,也和大明达成了同盟。

  “他脑子是不是被牛踩了!”

  尚囊一脸不敢置信地说道,“他和我吐蕃争,不管结果如何,这片土地总还是咱们说了算,说到底,咱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他以为他投奔了大明,他就能成为这高原之主?

  这不是与虎谋皮?”

  这种观念,在苏毗和吐蕃都有着相当深厚的基础。

  对他们而言,不管是吐蕃最终一统高原,还是苏毗一统高原,说到底,肉还在锅里。

  这也是他们之前那种默契的来源。

  可如今,苏毗这么一搞,整个事情就不受控制了。

  要知道,单对单面对大明他们都没胜算,要是再加上苏毗的话,呵呵,那直接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通知赞普,事情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料了。”尚囊当即就说道,“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事已至此,他们能做的其实也不多。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防着苏毗,轮科耳和尚囊兵合一处,不就是这个目的?

  而当松赞干布在逻些收到消息的时候,虽然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就让人将禄东赞给找了来。

  对于苏毗会不会倒向大明这个伪命题,他们早早就讨论过。甚至为此,早在几年之前就做了安排。

  这会儿,收到消息后,松赞干布倒也没显得过多的慌张。

  不一会儿,禄东赞便来了。

  “赞普。”施了一礼,禄东赞便候在一旁。

  松赞干布笑了笑,便将苏毗投奔了大明的事情简单的介绍了一番。

  “苏毗这是与虎谋皮!”禄东赞怒声道,“他们根本就不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别看他愤怒,但脸上确实没有太过于慌张。

  “看来又要辛苦你一趟了。”松赞干布说道,“如今,我吐蕃的确不是大明的对手,可想来,大唐也不愿意看到大明坐大吧?

  吞并了我吐蕃,那位大唐皇帝就不担心么?

  早些年,你就曾出使过大唐,此番再次出使大唐,可有把握让吐蕃和大唐结盟?”

  “赞普放心。”禄东赞闻言笑道,“微臣定当促成此事。”

  当年,禄东赞让他出使大唐,他一开始还没搞明白是为了什么,可事后一想,不就是为了应付如今这样的情况么?

  最不想看到大明壮大的,其实还不是他们吐蕃,而是大唐!

  所以,对于这个任务,禄东赞还真有信心。

  和松赞干布又商议了一番,当晚,禄东赞就轻车简行急急忙忙的直奔大唐而去。

  对于吐蕃而言,现在也不着急。

  不管苏毗有没有和大明勾连在一起,但在短时间内,他们两国还是会防着彼此。

  所以,他们还有时间。

  ……

  不过数日之后,苏毗和吐蕃的大战还正胶着之际,禄东赞便已经抵达了长安,上书求见大唐皇帝。

  对于吐蕃此刻来使,李二倒也没有意外,当即便让人将禄东赞宣到了太极殿。

  禄东赞也没嗦,直接将吐蕃想和大唐结盟的想法提了出来。

  听到禄东赞的话,李二心说,你们可算来了。

  都是人精,自从听闻李承乾挥兵南下之后,李二就知道吐蕃要来了,只是没想到让他等了这么久。

  至于结盟,李二却是故作不悦地说道:“听闻贵国不日之前,勾结苏毗叛军欲要挥兵北上?

  贵使莫不是忘了,那大明王廷,乃我大唐太子所建,如此行径,居然也敢来我大唐妄谈结盟!”

  禄东赞闻言倒也不恼,他知道这是李二在为谈条件而加码,当下便说道:“还请大唐皇帝息怒,虽然我吐蕃早些年的确和苏毗有些渊源,但此番苏毗叛军挥兵北上,我吐蕃确实不知情。

  而且这苏毗当真是疯了,不但挥兵北上,如今还挥兵南下,正准备和我苏毗一较高低来着。”

  他怕李二不知道现在的实际情况,当下也借机透露了一下那边的战况。

  对于苏毗南下的消息,李二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当下闻言,却是冷笑道:“真当朕不知道苏毗如今有新老两派么?”

  “自然不敢。”禄东赞笑道,“其实陛下和外臣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只是这各中缘由,说起来太复杂了一些。

  三言两语的也说不清楚。”

  说着,禄东赞就从袖笼中掏出了一个信封说道,“具体的情况,都在这信封内,还请大唐皇帝陛下过目。”

  李二闻言,摆了摆手,当即就有内侍走过去将那封信拿给了李二。

  李二拿过信封之后,轻轻一撵,笑道:“礼部,先安排吐蕃使节先行休息,具体事宜,之后再商议。”

  等禄东赞走后,李二笑了笑,随手就将禄东赞的那个信封给扔了。

  “陛下,这信还没看呢。”

  “还用看?”李二笑道,“行了,这样,与吐蕃结盟之事,鸿胪寺和礼部去谈。

  嗯,如今是吐蕃在求着我大唐,底气可以足一些,当然,不管你们商议的结果如何,必须保证吐蕃和大唐在短时间内,能成功结盟。

  毕竟,留给吐蕃的时间不多了,别等吐蕃都没了,你们还没拿出个章程出来。”

  对于那封信,李二看的兴趣都没,不用看,只是轻轻一撵,他便知道,这所谓的信封里面,决计什么也说不清楚。

  而禄东赞此举,无非就是给个机会让李二开价。

  这也是他来之前就和松赞干布商议过的。

  在大殿之上,李二总得端着他大唐皇帝的架子,而且,这些事儿说起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没必要在这上面耽误时间。

  再说了,他一个使节,哪儿有和李二谈判的资格?

  ……

  当日下午,李孝恭便和鸿胪寺的官员就大唐和吐蕃结盟之事,展开了激烈的谈判。

  “结盟?”李孝恭在谈判桌前,冷笑道,“如今的吐蕃内忧外患,这个时候和我大唐结盟,也不知安的什么心。”

  “郡王此言差矣。”禄东赞却是笑道,“虽然如今我吐蕃的确是有战事,但若非这些年大唐太子在扶持苏毗,在我吐蕃搞风搞雨,哪有如今之事?

  而且,若不是念及那位是大唐太子,我吐蕃如何不能一统高原,挥兵北上?”

  “那你们赶紧!”李孝恭一摆手,道,“等你们一统高原,挥兵北上之际,我大唐定与吐蕃结盟!”

  他是一点儿不客气,如今着急的又不是他,他操什么心。

  吹牛逼谁不会啊?

  要不是李二有交代,他巴不得李承乾能一统高原,毕竟吐蕃也是大敌!

  邻居嘛,自然要挑个顺眼的。

  就个人立场和民族立场而言,他觉得大明就比较顺眼。

  禄东赞闻言倒也不尴尬,说道:“此事不急,尚在图谋之中。

  此番,我吐蕃虽是诚心诚意与大唐结盟,但并不代表一定要和大唐结盟,临行之前,我家赞普交代过了,如果不能和大唐交好,那便与大明结盟,也不是不行。”

  双方的态度很清晰,一方是结盟,你们不配,姿态放低点儿再说。

  另一方是,咱打不赢就加入,你们看着办。

  说到底,这种谈判比拼的就是谁更能忍,不过给他们的时间都不多。

  最终,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商谈的,在李渊丧礼结束之后,大唐和吐蕃正式结盟的消息便传遍了天下。

  盟书中有一条很奇葩,大唐宗亲与其所属藩国和吐蕃互不侵犯,结为友邦。

  而这一条,其实才是所谓盟约里最重要的一条。

  当然,如此奇葩的盟约,其实只是为了牵制李承乾而已。

  如果李承乾敢兵进吐蕃,那他等于是自愿放弃了大唐宗室的身份。

  如果大明不出兵,呵呵,就一苏毗,又岂是吐蕃的对手?

首节上一节71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