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73节

  说着,李承乾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姚大,当下也是笑道:“你说本王该称呼你什么好?”

  “末将姚大,参见殿下。”

  他整这么一出,李承乾当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本王虽然怀疑过你的身世,但真没想到,我们之间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哎,以后就好好跟着本王混吧,昔日失去的东西,咱再挣回来就是。

  至于大唐那边,你放心好了,只要本王还活着,没人能把你怎么着,哪怕是大唐皇帝也不行!”

  对付姚大这样的人,李承乾还是很有办法的。

  毕竟,当年事发的时候,姚大才多大啊?

  一日间,从高门大户沦落到阶下之囚,后又遭遇了追杀,最终流落市井成为了一个乞儿,这样的人,最是缺乏安全感,只要有人站出来愿意帮他承担一些什么,他定然是感恩戴德。

  事实也是如此,听李承乾这么一说,虽然说不好是真是假,但姚大却是一脸的感动,眼泪水都止不住的在眼眶里打转。

  “末将定当誓死追随殿下!”说着,姚大就准备单膝跪地,不过李承乾眼疾手快,一把就将其拉了起来,说道,“你我兄弟间莫要这般作态!

  对了,长乐自从知道了你是她表哥后,那高兴得不得了,天天吵着让我带她来寻你。

  不过你也知道,当时你们刚从长安回来,而我最近也忙,倒是没空带那妮子来,回头,你和房老二他们几个,自己去找她,让她也高兴高兴。”

  一说起长乐,众人又笑了。

  李承乾见姚大还是有些拘谨,当即就带着众人来到笑场一边找个地方坐了下来,说道:“此番本王过来,倒是想问问你当年的事儿。

  嗯,不是你家,是其余人的。

  这两年,阿祖那边总有些不寻常的动作,先是裴默那些家伙,后是赵王,本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对了,你还记得当年那件事儿都有哪些人参与了?”

  对于这件事儿,可能没有人比姚大更清楚了,当即便说道:“当年参与了那场谋逆的人除了家父以外,还有利州都督、义安郡王李孝常、滑州都督、上柱国杜才干、右武卫将军刘德裕……”

  听他说完,李承乾也是一惊,还别说,人是真不少,而且分量也是真不轻。

  李承乾记得,当时李二玄武门事变之后,突厥便挥兵南下,这才有了李二视为奇耻大辱的渭水之盟。

  他没想到,同一年,李二还遭遇了一次内乱。

  而且,这些家伙拥护的对象居然还是李渊。

  在李承乾以前的认知里,李渊之所以退位,是因为不想天下动荡,但现在看来,这里面有故事啊!

  他以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说是尉迟敬德当时在太极殿上,提着刀,一步一问,逼着李渊退位,当时他还不相信,但现在看来,这十有八九是真的!

  要是李渊真的心甘情愿退位,又岂会有之后李孝常等人复辟造反一事儿?

  “都死了?”李承乾继续问道。

  “为首者,除了家父以外,连其子嗣都没剩一个。”姚大说得倒也算平静。

  当年事发的时候,他虽然还小,但这些年,也算是把这些事儿都弄清楚了。

  李承乾继续问道:“那你知道,他们当年是如何跟阿祖联系的?”

  “说到这个,就得提到元弘善了。”姚大说道,“这元弘善虽然只是右武卫统军,但右武卫可是禁军,司职拱卫皇城。

  想必殿下还记得,当年太上皇退位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搬至现在的太安宫,而是继续住在皇宫。

  其原因就是在此。

  因为太上皇很清楚,他一旦搬进了太安宫,再想和他的人取得联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不然,太上皇都退位了,何必还死乞白赖的赖在皇宫里不肯搬走,真当他不要脸不是?”

  对于李渊和李二,姚大可没什么尊重,说话也是相当的随意。

  李承乾倒也不在意,毕竟站在姚大的立场,李渊和李二都是害得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不过听他这么说,李承乾倒是真的理清楚了很多问题。

  “原来如此。”点了点头,李承乾正准备开口,脑海里突然一闪,道,“等下,元弘善?”

  说着,李承乾看向尉迟宝林,问道,“之前日月山是不是开了一家元氏商行?说是什么北魏后裔?”

  “确有其事,主事人名为元平。”尉迟宝林点了点头,“据悉,当初元平刚刚抵达日月山之际,和裴默接触过。”

  李承乾闻言,用手捏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嘴上嘀咕道:“元弘善,元平……”正嘀咕着,李承乾突然抬起头,看向了刘三,问道,“之前我们和慕容顺交战的时候,他麾下那猛将叫元什么来着?

  就是被薛仁贵一箭射死的那个。”

  “元戎。”刘三想了一下,立马说道。

  “对对对,就是元戎。”李承乾说着,便伸手道,“拿支笔,拿张纸来。”

  很快,程处亮便将一支炭笔和一张纸给李承乾递了过来。

  接过纸笔以后,李承乾迅速在纸上最顶端写上阿祖两字,跟着又在纸的中间写下了元弘善、元平、元戎三个人的名字。

  “元弘善不用说,本就是阿祖的人。

  元平一来日月山便和裴默接触,裴默是阿祖的人。”说着,李承乾又在元平的上面写上了裴默的名字。

  落到最后元戎的名字时,李承乾下意识的就想咬着笔头,不过一想到这是炭笔,这才作罢。

  不过看着元戎的名字,李承乾疑惑道:“真的只是巧合?”

  “殿下,这慕容顺不就是太上皇送回给慕容伏允的么?”就在李承乾想不明白的时候,房遗爱冷不丁地说了一句。

  李承乾一听,当即就是一副如梦初醒的模样:“是了是了,慕容顺。”

  说着,李承乾便在元戎的旁边,写下了慕容顺的名字。

  “这就对了嘛。”李承乾说道,“当初阿祖和慕容伏允虽然关系不错,但留一手很正常吧?

  而且,阿祖和鲜卑一族,渊源颇深,好似祖母一族便是当年随孝文帝东迁洛阳的,而这元平据悉是文帝嫡系,元戎又是北魏后裔,那元弘善定然也是鲜卑一脉!

  这中间,总不能都归结于巧合吧?”

  “殿下,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儿。”就在这会儿,叔孙钰突然说道。

  “嗯?”

  尽量在字数上补回之前请假的几天!

第531章 卷五 李二登基之秘!

  叔孙钰说道:“昔日元戎一部其实并非赤水源的土著,而是在慕容顺上任赤水源后,迁徙过来的。

  不过他们具体从哪里迁徙而来,却是无人得知。

  而且,他们顶着元氏的名头,也没人怀疑他们的身份。”

  听叔孙钰这么一说,李承乾就更加确信了,这元氏一部和李渊一定有渊源。

  太巧了,实在是太巧了。

  昔年为他复辟的造反之人便有元弘善,他送还吐谷浑的慕容顺身边有元戎,就连如今他在日月山扎下根后,还有元平。

  怎么姓元的都和他李渊脱不开关系?

  天底下有那么巧的事儿么?

  就算真的有,李承乾也不相信!

  “对了,如今这元氏一部在哪里?”李承乾问道。

  说到这个,众人立马蔫了,当初那场大战虽然他们都参与了,可谁会关心手下败将如何了?

  “那个,殿下,这事儿怕是普仆射要熟悉一些。”刘三低声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对,指望这些家伙,他还真指望不上,正准备吩咐刘三去将普西偌找来之时,程处亮笑道:“殿下,要问这事儿,不还有个更适合的人选么?”

  “谁?”李承乾疑惑道。

  “慕容顺啊。”程处亮说道,“还能有谁比他更清楚这里面的事儿?”

  他这么一说,李承乾立马是一脸的恍然:“倒是把这家伙忘了?对了,这家伙现在在干嘛?”

  “他能干嘛,现在每天不都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自怨自艾?”程处亮说道。

  自从上次大战之后,慕容顺帮着安抚了民心,李承乾倒是赏赐了一座宅子给他,也没限制他的自由,这使得慕容顺的处境比之前要好多了。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慕容顺自从回来后,就一直深居简出。

  “刘三,去将普西偌、慕容顺等人找来。”李承乾说道。

  既然开始寻找答案了,那他自然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等刘三寻人去之后,李承乾又问道:“对了,当年是谁策划的这一切?”

  虽然当年的姚大年纪不大,但李承乾敢笃定,长孙安业绝对给姚大留下了什么东西,当然,他不会问就是。

  “李孝常。”姚大说道,“当年若非李孝常开仓献粮,太上皇可没那么容易拿下天下,虽然他最后的确谋逆了,但他在大唐开国之初所做出的贡献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也是如此,他才会得封义安郡王。”

  “这义安郡王我倒是还记得。”他一说完,尉迟宝林便接口道,“他当年是隐太子的人,算得上是隐太子的嫡系一脉了。

  而且,在诸王中,他也是唯一一个明着站出来支持隐太子的。”

  李建成的人?李承乾微微有些愣神,这又是隐秘。

  不过这李孝常既然能封王,那就说明他和老李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才是,既如此,敢明着支持李建成,那就说明他和李建成之间的关系走得很深了。

  这可能才是他最终谋逆的主要原因,毕竟,若非如此,他一个王爷放弃权利,做一个太平王爷总是可以的吧?

  他既然没有这么做,非要以卵击石,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他和李建成之间的关系已经深到了李二容不下他的地步了。

  “这么说来的话,那李孝常当年会不会是被人利用了?”李承乾下意识的就想到了李渊。

  说到底,这次谋逆目的是为了帮李渊复辟,换句话说,最大的受益者可是李渊。

  唯一有这个动机也有这个能力的人,便只有李渊才是了。

  “等一下,阿祖是哪一年从太极宫搬到现在太安宫的?”李承乾问道。

  “贞观三年。”说到这个,程处亮立马说道,他们这些家伙,对这种事儿,那是清楚得很。

  “贞观三年?”李承乾嘀咕道,“贞观三年可有发生什么大事儿?”

  众人想了想,还是年纪略长的尉迟宝林说道:“贞观三年要说还有什么大事儿,应该只有陛下贬裴寂回乡,同年又为刘文静平反。”

  “那这两件事儿和阿祖搬进太安宫,谁前谁后。”李承乾继续问道。

  “贬裴寂,为刘文静平反在前。”尉迟宝林立马说道。

  “这就对了。”李承乾说道,“看来阿祖一直就没放弃过,至少在贞观三年之前,他没放弃过。

  可在贞观三年的时候,裴寂被贬,为刘文静平反,说明父皇至少已经在那个时候真正的初步掌握了大唐,阿祖这才搬离了太极宫。”

  李承乾其实已经多多少少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说到底,就是自己老子和他的老子在斗法呗!

  虽然李渊退位了,但他还是恋栈不去,跟李二斗了三年,最终还是败下阵来,退出了太极宫。

  “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房遗爱听了半天,一头雾水,当即便说道,“太上皇和陛下斗法,我们还能参与不成?”

首节上一节673/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