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04节

  伊原锡倒是笑了笑,说道:“咋能说是七零八落了呢?我们不都还在这日月山,名义上我们的确是分门立户了,但实际上我们不还是在一起,又不是让你们般到其他的地方去。

  而且,你要是不分户的话,未来朝廷有啥福利,比如工坊招工,名额只给一户一个,你说是给谁不给谁?

  是给你家的,还是给他家的?

  可一旦分了户,大家家里都有,那不更好。”

  虽然这些老家伙有些顽固,但一说到实际的好处,众人还是能懂的。

  再说了,朝廷都有了这样的决议,他们还能怎么办?

  见大家都没意见,伊原锡倒是松了一口气。

  反正在他看来,分不分户,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正如他所说,大家不过是名义上分了户罢了。

  可他不知道,只要你们名义上分了户,时间长了,人的私心就会把大家越拉越远。

  除了伊原锡府上,诸如普西偌、伊原峰他们府上其实也在进行着类似的事儿。

  大家也是借着过年的当口,把李承乾的这个政策从自家开始落实下去。

  真正有些麻烦的则是契何力的府上。

  他家的情况就要麻烦多了。

  没办法,铁勒部数万人,那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好的。

  不过在契何力收到了消息后,就已经在着手这件事了。

  这会儿,他也不过是和家里的老母亲,商量一个具体的章程。

  ……

  千里之外,长安。

  长安城里的年味要更加足一些,也要更加热闹一些。

  不夸张的说,就单单长安的人估摸着都要比整个大明王廷的人多,能不热闹么。

  大年二十九,李二也在宴请群臣。

  过年嘛,这都是惯例了。

  后宫中,有资格陪李二一起宴请群臣的也只有长孙一人。

  此时,大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至于之前的烦恼,也早已被他们抛却在了九霄之外。

  该欢乐的时候,那就欢乐,没什么好说的。这一点儿,大家做得都很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二笑道:“过去的一年,大唐风调雨顺,国库充盈,当是盛世之开端,朕举杯,与诸位饮胜!”

  “饮胜!”李二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的起身,端着酒杯就喊道。

  一杯酒下肚,尉迟敬德立马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嚷嚷道:“陛下敬酒,不敢不回,微臣先干为敬。”

  说完,他酒也喝完了。

  李二的酒宴,向来都充满着豪迈。

  在酒宴之上,规矩倒是不多。

  李二自然也不甘示弱,当即也是一饮而尽,眼见其他人准备有样学样,李二摆了摆手,道:“青雀、恪儿,你两兄弟难不成是专门来干饭的?”

  这两家伙,现在可老实了。

  看上去就像一门心思的做好他们的太平王爷好了,说起来也奇怪,以前几个儿子明争暗斗的时候吧,李二也烦,都是自家兄弟,争个什么?

  可这些家伙老实本分起来后,李二又烦,一个个的,一点儿斗志都没有,高明不就弄出个大明王廷么?就把你们吓到了?

  这哪儿像他李二的儿子。

  人啊,还真的复杂,尤其是李二这样的人,不管你做成什么样,都不会让他满意的,他想挑出你毛病的时候,一定能找到。

  李恪和李泰闻言,对视一眼,当即笑道:“儿臣不过是嘴馋了一些,有些时日没这么放松了。”

  “对对对,这对时间,课业太多了,着实没这么放松过了。”李泰也是笑道。

  这两家伙,现在真的是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他们算是发现了,李承乾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此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问比自己深厚,是以,他们也没闲着。

  别看他们之前都说不争了。

  呵呵,别忘了,他们不争的前提是什么,那是李承乾一直如今天这般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如果有一天,他们之间的差距拉近了,或者说李承乾不再像今天这般,他们难道真的不争?

  想多了。

  说白了,他们现在就是在等,等李承乾自己行差就错,那时候才是他们的机会。

  在等的时候,多学些东西,那也是另一种的强大己身。

  用一个成语能形容他们现在的想法,那就是以逸待劳。

  李二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两个家伙最近在干嘛,但还是有些不喜,一心向学是好事儿,但总是缺了些少年的人拼劲儿。

  要是换做以前,这样的场合,他们早就和满朝的大臣打成一片了,毕竟要争夺那个位子,就一定需要获得更多的人支持。

  “这两位王爷近来倒是安分了许多。”孔颖达在和魏征敬酒的时候,刚好看到这一幕,当即笑道。

  魏征笑了笑,说道:“是啊,安分了不少。”

  话虽这么说,但魏征心里却是冷笑。

  这种安分的背后,可藏着惊天骇浪的,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对了,此番魏公为何没有将令郎接回来?”孔颖达问道,“令郎毕竟年幼,此番就算接了回来,旁人也说不出个一二来,纵使是陛下,也会理解的。

  毕竟洮州那边一撤兵,大明危矣啊!”

  “接回来作甚?”魏征说道,“正是因为此番大明可能有些麻烦,叔玉那孩子才更应该留在大明,再说了,老夫的孩儿岂能临阵脱逃?”

  “可万一……”孔颖达有些担忧,“刀枪无眼啊。”

  魏征却是笑了笑,说道,“陛下此举,颇有深意,暂且就这么着吧,况且,就算慕容伏允真的敢挥兵南下,大明王廷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深意?”孔颖达有些疑惑,道,“陛下此举,有何深意?”

  “不好说。”魏征道,“毕竟朝堂诸公大多数都有子嗣在大明,陛下也许想看看大家的成色吧。”

  这话魏征就说得很隐晦了。

  不过孔颖达瞬间就听懂了,都是聪明人,这种哑谜自然是瞒不了他。

  魏征这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李二想看看那些孩子到底堪不堪重用,当然,这只是第一层意思,同时也在看看他们这些人。

  不过这一层,就比较深奥了。

  这成色,可不单单只有一种。

  另一边,尉迟敬德也和秦琼他们这些武将在窃窃私语。

  李孝恭和李道宗他们这些王爷也没闲着。

  总的来说,李二一道看似平平无常的旨意,其实将整个朝堂都给搅动了起来。

  而李二就如那稳坐钓鱼台的老叟,平静的等着最后的结果。

  只是这结果,最后会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到现在为止,李二还算满意。

  不管怎么说,这些老伙计的表现,他总算还不至于太失望。

  对他来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的将出兵高句丽的事情,提到日程上来。

  这个机会,他也不想错过,至于李承乾,那他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第344章 卷四 大智若愚,只欠东风

  你要说李二心狠不狠,那只能说你很难找到一个比他心更狠的人。

  为了达成目的,他可以全然不顾自己儿子的安危,这心难道还不够狠?

  儿子是很重要,但对于王图霸业来说,还真没那么重要。

  当然,你要是问他,他是怎么想的,那自然又是另一套说辞。

  不过要是来分析,其实也不难弄明白李二的心思。

  晚宴结束,尉迟敬德邀约着秦琼、李换个地方继续饮宴,难得大家伙都有空,加上又是过年,自然是要豪醉一场。

  也不知道是机缘还是巧合,最终他们选定的地方居然在长明酒楼。

  出了宫门,众人就有说有笑的朝着长明酒楼打马而去。

  纵使是大冬天,这些久经沙场的猛将也是浑然不惧,不过些微寒风而已,还能敌得过战场上的刀枪箭雨不成?

  当众人齐聚长明酒楼的时候,画风还是那般豪迈。

  喝酒骂娘,好不热闹。

  那包厢里的动静,楼下都能听到。

  可要是在包厢里就能发现奇怪的一幕,在那几人咋咋呼呼地吆喝着的时候,总有几人在窃窃私语。

  就好比此时的尉迟敬德几人,就很安静的坐在酒席上,低声聊着什么。

  而在他们身边,刘弘基和段志玄还有张亮,那咋呼得,一个比一个凶!

  “陛下此番把老程他们调走,究竟是何深意。”李问道,“是不是真如我们想的那般?”

  听他这么问,尉迟敬德笑道:“你咋想的?说说?”

  “别这么看我,难道你们都没有琢磨过。”李说道,“老尉迟,真要说起来,你家宝林可还在日月山呢,你是一点儿不着急啊?”

  尉迟敬德道:“这有什么好琢磨的,陛下的意思都那么明显了,至于我家那小子,那是他的命。

  老子也去信过,让他回来,什么功名利禄的,老子给他打下的家业还用他犯愁么?至于说旁人怎么看?你觉得老子会在乎?

  不吹牛的说,到了老子这地步,未来啥球事儿不干,全家老小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都能吃他个几代人,至于再往后,老子黄土地里一埋,跟我有鸡毛关系?”

  这老东西是真的豁达,当然,也是真的聪明。

  听他这么说,秦琼咳嗽了两声,道:“你这张嘴啊?跟你儿子学的吧?听说大明现在就这风气。”

  “去球,老子用得着跟别人学么?”尉迟敬德没好气地说道。

  不过从他说话的口吻上来看,他确实没少和大明王廷回来的人接触。

  这说话的语气,一听就是李承乾的调调。

  上行下效嘛,现在整个大明王廷都是这个调调。

  “你倒是说说,陛下的意思怎么就明显了?”李问道。

  尉迟敬德琢磨了一下,心里迅速判定了一下那些话能说:“这还不明显?陛下是想出兵高句丽,要不你们再看看老程他们现在调到哪里去了?然后再看看如今朝堂上的变动,这一桩桩一件件,不都说在为了出兵高句丽做准备么。”

  “这个我懂。”李说道,“可若是为了出兵高句丽,那不更应该保证后方无忧么?这把老程他们调走了,万一大唐对高句丽出兵的时候,吐谷浑犯边又该如何?”

  尉迟敬德闻言,就在桌子上扒拉了一下,留下三个盘子说道:“这三个盘子就好比外面大唐、吐谷浑还有殿下的大明。

  如今我们大唐的确是抽掉了一半的兵马离开了,但还有一半兵马啊,慕容伏允那老匹夫就算真来了,我们抵挡一时半会儿的能力总是有的吧。

首节上一节40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