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8节

  抬头看了一眼对面,杨林几人正一脸笑嘻嘻地看着这边,多少年了,他们终于出了这口冤枉气。

  至于李承乾,则是在崔浩两人回到店铺后,也起身离开了。

  既然泾阳的事情告一段落,他就必须得着手继续西行了。

  说到底,泾阳还是离长安太近了。

  这一次,他不打算再做任何停留,弄足了粮食就直奔洮州。

  改良后的马车也早在前几天就弄好了,如今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回到宅院后,李承乾吩咐道:“都准备一下,我们也该启程了,在泾阳耽搁了太长时间。”

  随着李承乾的一声吩咐,不多的人瞬间就忙碌了起来。

  要说留在泾阳唯一的好处,就是几个伤兵在巢正的照料下,都好转了许多,别的不说,至少骑马已是无碍。

  至于李承乾自己的伤,也在巢正每日的调养下,养得差不多了。

  后院里,张二牛的闺女张小怯生生地站在春的身旁,可能是因为名字里都带有一个,春对这个小姑娘格外的照顾。

  “小,你以后就陪着长乐一起玩好了。”李承乾说道,“孩子还小,不用给她安排什么事情做,陪着长乐一起玩就可以了。”

  后面这话是对春说的。

  春本来有意说两句丫鬟就得从小调教的话,但见李承乾盯着她,当即就闭口不言。

  她现在有些害怕李承乾这样盯着她,再一想左右不是皇宫,也顾不上那些规矩。

  小和长乐两个人都有些内向,这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没一个人开口。

  对于这个,李承乾也不在意,由着她们去,孩子嘛,只要多接触几次,自然就凑到一起了。

  至于那几个小乞丐,李承乾暂时让杨林帮着安排在一个宅子里,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把他们打整干净。

  申时刚过,杨林几人就上门了。

  看得出来,几个人今天很是高兴。

  李承乾在正厅等着三人,这三人也是干脆,一进门就准备下跪磕头,李承乾见状,直接说道:“赵岩,你看看,谁敢磕头,你就给我扔出去。”

  赵岩笑眯眯地看着几人,就看谁敢。

  这么一下,三人笑了笑,也不再有这个打算。

  其实,他们真没什么坏心思,只不过是想感谢李承乾帮他们报了这些年积郁已久的仇。

  “公子见谅。”杨林笑了笑说道。

  打过几次交道后,他发现李承乾其实蛮好说话的,跟当初的崔家全然是天壤之别。

  摆了摆手,说道:“客套话就没必要说了,我马上要离开泾阳,之前让你们准备的人手,可有准备?”

  “这么快?”杨林也没想到李承乾这么快就要离开了。

  “在泾阳已经耽搁太久了,就这两天吧。”李承乾说完,话音一转,有些不悦地问道,“怎么,你们都还没准备?”

  “准备了,早就准备了。”不管准备没准备,这会儿都得点头承认。

  李承乾点了点头,看了看杨林,说道:“你问问王玄策,他要不要跟我走。”

  对于王玄策,李承乾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宁错过勿放过,万一真的就是他所知道的那个王玄策呢?

  这样的羊毛还是得薅。

  “这个……”说到王玄策,杨林犹豫了。

  “嗯?”李承乾看了他一眼。

  杨林立马说道:“倒不是我不愿意,主要是王玄策并非我杨家人……”

  他也很尴尬,不说他愿意不愿意,关键是王玄策的主,他做不了啊!

  “无妨,你且先问问,如果不愿,就把他带来见我。”没遇到就算了,遇到了,怎么着也要薅走,哪怕弄错了,这也是个读书人啊?总比身边一群莽夫要强一些不是。

  杨林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事情已经不是他能决定的。

  “公子,我们之前商量过了,此去西北,就由老朽陪公子一同前往。”就在这时,李勤俭站出来说道。

  他这么一说,李承乾都愣住了。他还真没有这样的想法,毕竟故土难离。

  不过真要说起来,有李勤俭这样一个人帮衬着,其实也是好事,他完全没道理拒绝:“只是你们李家离得开你么?”

  “无妨,我们商量过,今后老杨坐镇泾阳,老王去长安,我就跟随公子去西北好了,家里两位老兄弟也会帮我照看着。”

  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我也不怕他们不尽心帮我照看家里,毕竟这一次,他们两都把自己儿子交给我了,要是不尽心帮我看着家,我就把他俩儿子教成一个混球。”

  当然,最后这句话他是开玩笑的。

第62章 卷一 人心各异

  冬月二十三,冬日里难得一见的太阳刚探出头的时候,李承乾的宅院前已经停了十数量马车。

  他的动作很快,没两天时间,当全部准备妥当的时候,他也终于启程继续自己的西行!

  门外,李勤俭几人都在,哪怕杨林和王德全也来了。

  在他们身后的,便是此次三家挑选出来跟着李承乾去西北的族人。

  对于商人而言,远行还真算不得什么,行商行商,不就在一个行字上面?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站在李勤俭身边的,正是王玄策。

  提到王玄策,说来也奇怪,杨林只是给他提了一嘴,他想都没想的就点头答应了。

  对于他,杨林还是有些不舍,毕竟这几年多亏了他才能抗住崔家的打压。有他在,未来面对崔家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底气足一些。

  但这是王玄策自己的决定,他也无法改变什么。

  对于这一切,李承乾其实没啥感慨。

  于泾阳而言,他终究只是一个过客,不可能在这里停歇太久。

  “两位有心了。”牵着长乐走出了宅子,看见杨林两人也在,李承乾拱了拱手。

  杨林急忙笑着回道:“公子客气了,若非公子出手,我等心中这口郁气,只怕他日黄土覆身也仍是积胸难泄。”

  对于李承乾,他们确实感激。

  当然,更多的还是敬畏,不说别的,就说当初他们正苦恼如何将粮食运回来的时候,那些商人却是一个个上赶着来帮忙。

  他们再自负,也不会认为自己有这么大的面子,唯一的可能就是别人知道他们身后是谁。

  就凭这一点,他们就清楚自己真的抱上大腿了。

  同样是士家大族,嫡系和旁系还是有区别的。

  “诸位也莫要客气,泾阳之行说到底还是得诸位相助,否则也没那么顺利。”另行前,李承乾倒也没有表现得太过强势,“我之前让你们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妥当了?”

  “妥当了。”李勤俭说道,“这几天长安那边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有粮食运到泾阳来,昨天我们就安排好了,让他们把我们需要的东西直接绕城运到了西城外十余里的地方,这会儿应该已经在那边等我们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没再看住了这些天宅院,手一挥,道:“上马。”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二十亲兵着甲上马,虽然人数不多,但也颇有几分气势。

  几个小乞儿这会儿站在马车旁,看看身上穿着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手上那一双自己压根不认识的手套,多了几分茫然。

  他们知道自己真的遇到贵人了,不是贵人,谁会给他们几个要饭的置办这一身行头?

  但同时他们也很茫然,乞丐做久了,对于这种突然的转变总是有些不适应。

  谁也不知道,当他们踏上这马车后,将来又会是什么样的?

  未来,在这一刻,开始变得迷茫了起来。

  张二牛父女也有些手足无措,这马车说是他一手打造的都不为过,但他又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他能坐进去?

  最为淡定的,反而是王玄策和李勤俭两人,当李承乾命令亲兵上马的时候,两人就开始安排三家人上马车。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坐上张二牛他们新弄出来的这种马车,但对于他们而言,有马车坐就不错了。

  糙汉谁跟你讲究颠簸不颠簸?

  等所有人都上了马车,李承乾朝杨林两人拱了拱手,道:“两位,长明商号暂且就交给你们了,希望我再临长安之时,入耳皆是长明。”

  “定当不负公子所望。”杨林两人躬身而言。

  李承乾拱手:“告辞。”

  没有过多的言语,也没有必要说太多的东西。

  “出发。”李承乾一声令下,原本安静的车队,终于动了起来。

  等李承乾上了马车,充当马车夫的刘三长鞭一挥,这一鞭也意味着李承乾的泾阳之行,彻底的告一段落。

  马车外,杨林两人唏嘘不已,他们也没想到,仅仅是这个少年路过一遭泾阳,就让他们乃至是泾阳发生了这般变化。

  “跟上去送送?”王德全叹了一口气,道,“怎么着,也要送出城。”

  杨林点了点头,两人直接上了停在一旁的马车跟了上去。

  在这支车队里,可还有他们的儿子,此番一别,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与此同时,泾阳城西门。

  西门这会儿其实也很热闹。

  在城门口两边,各有两帮人。

  左手边的是以黄嵩为首的泾阳本地商人。

  右手边则是崔浩领着一群崔家人。

  而在城门楼子上,泾阳县的父母官崔明远也站在那里。

  李承乾要离开的消息,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算不得秘密,更何况李承乾也没有刻意隐瞒,没必要。

  虽然三拨人都在这里,但大家好似很默契的井水不犯河水。

  此时,三拨人都是心态各异。

  黄嵩等人自然是懊悔。

  长明粮铺开业的事,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如今,满城的老百姓谁还去崔家铺子买粮食?陈粮就不说了,比人家新粮还贵。

  一时间,杨林三家的口碑在泾阳城那是直线上升。

  大家谁不知道他们是在长安城赚了钱,专门买了些粮食来回馈乡里?

  至于手套生意,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崔浩一行人的心态则更复杂了。

  有庆幸,庆幸李承乾终于离开了。

  李承乾在泾阳的这段时间,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有愤恨,若非不是他,泾阳崔氏也指日可待!

  但就是李承乾,让他们好不容易积攒的声望,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有无奈,不管你使出怎样的手段,人家在云淡风轻过后,一切烟消云散。

首节上一节3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