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78节

  严格来说,屈突部算不得小,也有千余人,虽然有些人已经搬进了就近的草原六城,但还是有些人生活在草原上。

  听闻这样的消息,不知情的愣住了。

  知情的却是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

  而在他们行刺李承乾之举暴露之后,就连之前和他们交好的部落都直截了当的和他们断绝了一切来往。

  当夜,他们就准备逃命。

  不逃不行了啊。

  这要是落在了李承乾的手里,就他们做的这些事儿,几乎是没好活了。

  可最让人意外的是,当他们准备逃命的时候,昔日和他们交情最好的乌丸部却是将他们拦了下来。

  是的,硬生生将他们拦了下来。

  为此,两个部落还发生了一个小规模的冲突,乌丸部甚至还为此搭上了几条人命。

  至于那支从日月山走出来的队伍,经过这三天沿途的吸入新人的加入,这会儿已经发展成了一支好几千人的大军。

  到了第三日清晨的时候,包括日月山这边和其他方向陆陆续续赶来的人,彻底将屈突部给包围了。

  大家伙也不需要指挥,看到屈突部的族人就拔刀,不管老人孩子还是女人,只要看到还活着的,还站着的,大家都是一个态度,杀!

  他们做的事情太过恶劣了,险些还连累到了所有人,这谁扛得住?

  而就在众人围杀屈突部的时候,屈突部的头人却是坐在乌丸部头人的大帐之中,一脸无奈地说道:“我这次大意了,你若是想成事,还得小心一些。”

  “这个自然,屈突兄无需担忧。”乌丸部头人笑道,“只是屈突兄也知道,我要想在大明王廷站稳脚跟,还缺一样东西。”

  “哼,我知道。”屈突部的头人说道,“这一次,我屈突部注定是要没了,就当我送你的一份大礼吧,但你答应过我,我屈突部的那些孩子,你一定要帮我送回吐谷浑!

  希望大汗看在我屈突部族灭人亡的份上,不要亏待了这些孩子。

  若是可以,此番,我的人头,就是你通天大道的台阶。”

  说他是个好人吧,但他明明将自己的部落拖进了深渊。

  说他是个坏人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想着用自己的人头给部落留下一丝血脉。

  当真是没法说。

  可他不知道,李承乾要的不是这些。

  或者说,李承乾要的不止这些。

  他以为大家以死谢罪就可以了?

  呵呵,他想多了。

第327章 卷四 无耻之尤,群情激奋

  李承乾折腾了这么久,不就是想看看民心么?

  不管是哪朝哪代,民心都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

  他既然想打吐谷浑的主意,单单是稳固民心还不够。

  远远不够,稳固民心只能保证大明内部的稳定,但还支撑不起一场大战。

  一场大战打的是什么?

  打的可不单单是将士,还有国力,还有民夫,还有老百姓的态度!

  这些都是一场大战必不可少的。

  很讽刺的是,如果老百姓安居乐业久了,他们是不愿意打仗的。

  这一点参考南宋即可。

  当年的皇帝和秦桧为什么能用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其实他们的底气就是民心。

  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北伐才是岳飞无以为继的原因。(剧情需要,一家之言。)

  林升有首诗是这么说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从这首诗词里我们就能看出来,有很多人都在粉饰太平。

  北伐成功又如何?于他们而言可有利?

  没有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纵使北伐成功了,他们的好处也不多,相反,朝廷还会抽调南方的人力物力去重建早已被金兵糟践得不像样的北方。

  甚至借此加赋也不是不可能。

  你可以说他们自私,甚至可以说他们不爱国,但老百姓想要的生活永远都是如此。

  这一点,无从改变。

  而且,他们要得多么?

  他们就想要一个安居乐业,养家糊口,真的要得多么?

  不多,一点儿都不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最基本的诉求,怎么能用多来形容?

  如果这都不能保证,那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难不成活在这世上就为了来受苦的不成。

  这不现实。

  开疆拓土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想要的只是安居乐业!

  日食三餐可果腹,夜眠三尺能安身。

  半生不流离,一世无饥荒,这就是他们做梦都想要的神仙日子。

  所以,李承乾很清楚,真要对吐谷浑有动作的话,他最大的阻力不在外而在内。

  大明的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到了今天的好日子,岂会愿意再次回到当初惶惶不安的那段岁月之中?

  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如今已经过上了他们认为的好日子,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这所谓的好日子捍卫下去,仅此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他们得知李承乾受伤,一个个群情激奋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啊,能给他们这种好日子的人是李承乾。

  所以他们愤怒,捍卫李承乾就是捍卫他们的好日子。

  谁敢破坏现如今的一切,那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哪怕是李承乾都不行!

  至于吐谷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大明王廷如今让他们日有所食,夜有所归,他们就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吐谷浑?

  那是过去式,而且还是极度不堪的过去式!

  现在打下吐谷浑,对他们有好处吗?

  没有的,他们现在的处境其实和南宋的老百姓没啥区别!

  真的,没啥区别!

  他们甚至还担心李承乾打下了吐谷浑,到时候更多的人会依附在李承乾的身上吸血。

  这就像一碗米,一个人吃勉强能吃饱,两个人吃能吃个半饱,但三个人四个人呢?

  而李承乾就是那碗米……

  前文都说了,人是自私的,心怀天下的人有,真的有!大公无私的人也有,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出过多少大公无私的人?

  真要数的话,数得清楚的!

  所以说,这世上愿意把自己手里这碗米分给别人的远远没有想独享这碗米的人多。

  这一点儿,李承乾清楚,或者说,他比谁都清楚。

  因为他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这也是他为什么受个伤就想折腾得人尽皆知的原因。

  他不是想让别人看看,看看你们的王多勇敢,而是要给他们树立敌人。

  他这是在告诉大家,有人想把你们手上的那碗米给打破!

  这才是他的目的。

  很显然,他的目的是成功的。

  当大家得知李承乾负伤后,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都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这便是民心,或者说,这才是李承乾想要的民心。

  到了第三天下午,李承乾终于坐着他的马车慢悠悠的赶到了屈突部。

  他是得来了,因为再不来,伤口都结痂了,血都挤不出来了。

  马车外,刘三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殿下,这人也太多了吧?”

  李承乾没掀开帘子也知道外面定是人山人海,毕竟那喧哗的声音隔着老远他就听着了:“亲自去跟大家说,本王换个药马上出来。”

  他知道,大家都想看到他。

  这很正常,自从李承乾受伤的消息传出来后,大家伙都是惶惶不安,毕竟他们不知道李承乾到底伤势如何。

  这也是他们愤怒的原因。

  刘三闻言,当下也是直接打马而去,就李承乾那伤,再耽搁几天都痊愈了。

  马车上,春立即起身帮李承乾拆纱布,虽然李承乾这是小伤,但就算李承乾不提,巢正也不会大意,此番,巢正也是亲自跟了来,就在后面的马车上。

  “殿下,要不要通知巢医正?”春一边拆着纱布,一边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笑道:“这点儿小事儿就用不着让巢医正来了,有点儿大材小用的感觉。”

  春闻言也不多说,麻利的就将纱布拆了下来,就在她准备上药的时候,李承乾却是说道:“不上药,先把血痂给抠了。”

  “啊!”春直接愣住了。

  不是说换药么?

  “别啊啊啊的了。”李承乾说道,“赶紧的,把那些结痂的地方都抠开,也不用上药,直接换条纱布就行了。”

  春还是有些迷糊,不过李承乾既然都这么说了,她也就只好这么做。

  很快,在李承乾龇牙咧嘴之下,春就将其伤疤上的血痂全被给抠开了,因为世间不长,结的痂都还和肉连在一起,那种疼是真的很酸爽,李承乾也是忍了又忍,不过结果还是很好的,至少是见了不少血。

  春用了纱布裹了好几层,那纱布依然被染红了。

  就在这时,李承乾直接说道:“将纱布剪了,这一条取下来,重新换纱布。”

  春不解,但还是照做了,等换了一条纱布后,李承乾又让春将之前那条纱布给裹了上去。

首节上一节37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