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67节

  等管事的走了后,定城王又吩咐人准备人手。

  只要消息传回来,这次他要亲自去。

  他也怕慕容孝隽横插一杠子,自己不亲自去,慕容孝隽真干得出来屠戮了商队,然后收缴了战利品,最后屁颠屁颠的去找慕容伏允。

  到时候,纵然他有慕容伏允的手令,估计拿到了军械的慕容伏允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伏俟城那边的钱粮估计也在路上了,你派人去接应一下。”定城王说道。

  购买军械自然是慕容伏允掏钱。

  不过这点儿钱粮对慕容伏允来说,也是小意思,一点儿压力都没。

  麾下闻言,当即便点头领命告退。

  另一边,管事的出来后,也是当即就着手前往大明王廷。

  对于亲自前往大明,他还是有经验的。

  现如今,带着钱粮可能不好走,但是打着空手,还是很容易就能混过去的。

  慕容孝隽虽然在军队的威信很高,但麾下的这些将士也是要吃饭的。

  谁还没有个私心?

  要知道,普祁这些人之所以能帮着他们将粮食走私到大明,就是因为他们几乎打通了所有关节。

  这世间,最利的武器,金钱绝对可算其一。

  怎么说呢,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就这一句话,其实就能说明了很多问题。

  之前说李承乾为了他们在浇河郡扎根了不少代价,就是在了这上面。

  到了晚上的时候,管事的终于进了大明王廷,然后就在这边人的接应下,火速朝着镇北城赶了过去。

  邱博闻驻扎的地方叫北邱城,是属于这边三座兵城之一。

  而镇北城刚好就在三座军营的中间。

  此时,黄嵩等人就在镇北城里等信。

  “这生意做得,怎么跟那些探子一样了。”杨姓商人摇了摇头。

  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这他妈还是做生意么?

  虽然在这里做的生意的确赚钱,好吧,那是真的赚钱,加一成利都有无数的商队趋之若慕。

  活了大半辈子,他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生意,还别说,多多少少都有些不一样。

  黄嵩闻言笑道:“你不懂,这是好事儿,这说明殿下已经开始接受我们了。别说还有一成利,就算没有,这笔生意也能做。”

  他不在乎赚钱不赚钱,真的,自从看到王德全等人平步青云之后,他就对赚钱没啥兴趣了。

  “我也知道是好事儿,就是这生意吧,做得太迷幻了一些。”杨姓商人无奈摇了摇头。

  他印象中的生意可不是这样子的。

  不过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和黄嵩不一样,他不奢望跨越阶层,毕竟那个太难了。

  只要未来能当一个富家翁他就心满意足了。

  “掌柜的。”就在这时,有伙计来报,“定城王家的商队管事来了,他此番想来看看货。”

  “大鱼上钩了。”黄嵩笑道,“无妨,带他去看,”

  看两眼咋了

  你还能看两眼就让我亏本不成?

  不现实。

  说到底,这是大明的底气。

  而当管事的看到那整整齐齐的军械后,也是震惊了一下。

  但震惊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定城王担心什么,这下算是确定了。

  再交涉了一番后,他也如愿拿到了样品,然后一脸激动的又赶了回去。

  等他走后,黄嵩笑了笑,道:“殿下当真是料事如神,准备一下吧,大买卖来了,做完这单买卖,未来我们最不济也能混个皇商的名头。”

  直接从商人入仕可没那么简单,他又不是李勤俭等人,从一开始就跟着李承乾,所以他渴望,但却是知其难度。

  “那要不要传消息回去?”有人问道。

  黄嵩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老夫虽然不知道殿下此举有何深意,但既然是殿下亲自交代下来的,肯定没那么简单。”

  他其实也明白,当李承乾将这笔生意交给他们的那一刻起,他们至少半只脚都踏进了仕途。

  至于说未来究竟能走到哪一步,那就不好说了。

  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有机会,未来,一切都有可能。

  “这样,黄驰,你回一趟日月山,找李侍郎说有重要事情要向殿下汇报。”黄嵩当即就安排了起来。

  一听他这么安排,众人都是一脸怪异的表情。

  这事儿干得,谁不知道黄驰是你黄家长子?

  黄嵩倒也不以为意,笑道:“放心,大家都有机会,我等是回不去,也不方便回去,这一次是黄驰,下一次,总不会还是他吧?”

  这种有机会面见李承乾的机会,他肯定是留给自家人。

  为的,不就是在李承乾面前留个好印象么?

  而且,他之所以连书信都没写一封,其实也是为了能让黄驰顺利的进宫。

  众人见他这般说,也就笑道:“黄家大郎也是一表人才,区区小事儿,倒也难不倒他。”

  黄嵩都说了,未来大家都有机会。

  吹捧了几句后,黄嵩就将黄驰拉了一边说道:“此番于你而言,于我黄家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但你别搞忘了,先找李侍郎,如果李侍郎执意不带你入宫,那你也别强求。

  说到底,我们是为了大明王廷在做事,这个立场一定要认识清楚。”

  “阿耶放心。”黄驰的年纪就要大了一些,和尉迟宝林年岁相仿。

  黄嵩点了点头,他就是怕这小子不知道轻重缓急,到时候非要缠着李勤俭带他入宫,那就麻烦了。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李勤俭对他们还是有恩惠的。

  若非是李勤俭,他们不可能这么快就在大明王廷脱颖而出。

第319章 卷四 安抚百姓,房二讨打

  日月山。

  李承乾也没闲着。

  既然要图谋吐谷浑,当然要做最万全的准备。

  而第一点,就是解决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问题。

  这会儿,他正在大明宫的偏殿里和普西偌以及伊原锡等人商议。

  偏殿里的布局,就和当初的王帐差不多。

  一张长桌,众人分坐两边,李承乾则坐在上首的位置。

  “工部和户部此番一共为老百姓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李承乾问道。

  普西偌闻言说道:“户部这边在各城开设工坊,一共提供了两万六千余工作岗位。”

  “工部这边倒是多一些,但也只有五万出头的样子。”伊原锡也说道。

  说到这个,两人都颇为无奈,他们也想多提供一些,但大明王廷的摊子就这么大,有些时候他们也没办法。

  就拿工部来说,伊原锡倒是想多弄几个项目出来,但是这日子天寒地冻的,能做的项目着实有限,你总不至于把他们弄来养着吧?这和直接救济他们有什么区别?

  “这也才七万多个岗位。”李承乾说道,“如今大明王廷三十多万人,再加上军队这边几万人,也就是说还有二十多万人无事可做,这里面孩子和老人可能占据了至少十万,就算这样,也还有十来万人闲置着。”

  “熬过这个冬天应该没什么问题。”普西偌说道,“之前招工的时候,微臣和伊尚书也专门商议过,不管是工部和户部,每户都只有一个名额,就是为了让每户都能得到至少一个工作岗位。

  在完成了第一轮的招工后,第二轮我们又按照每户人口的划分。

  优先从单户人口超过十人的家庭之中招工,也是为了保证大家都能熬过这个冬天。

  就目前来看,还算稳定,至少每家每户都有收益。”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儿,工部和户部做得不错,理当嘉奖。”

  对于普西偌和伊原锡近期的表现,李承乾还是很满意的。

  该说不说,这种阶梯式的招工确实体现出了他们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也有效的保证了李承乾推行的政策能更好的执行下去。

  说到这里,李承乾话锋一转,道:“不过还是不够,这么多年的雪灾带来的危机感早已在老百姓心里根深蒂固,虽然暂且能养家糊口,但他们还是缺乏安全感。

  说到底,他们没有抵御灾难的能力。

  这样,各城开始筹建衙门。

  除了县令外,一应人员都就地选才,最大限度的为老百姓提供工作岗位。

  普尚书、李侍郎。”

  “微臣在。”普西偌和李勤俭立马起身应道。

  “你们户部立马以户部的名义,发布一个告示,知会所有商贾,未来各城生产出来的一应商品,只在本城发卖,不再运抵日月山。

  不用担心他们不动心,那些商贾都是人精,他们知道一座城池第一批商贾有着怎样的利益。

  现如今,人口最少的边城,也有上万人口,上万人口就是市场。

  对于商人而言,这样的商机,他们是不会放弃的。

  另外,户部也要鼓励我们大明王廷自己的子民行商,一万多人的市场,总是有些生意可做的,不管赚多赚少,哪怕是一个大子那也是希望。

  同时,本王也会着手安排少年军去各城招募,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就分担一些。

  如此一来,他们才会真正的充满希望。

  冬天啊,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过恐怖了一些。”

  “微臣领命。”李承乾说完,两人齐齐说道。

  又商议了一番,众人这才离去。

  大明王廷要做的事儿很多,但多也好少也罢,总是要做的,避不开。

  就在李承乾琢磨事情的时候,长乐探着个脑袋站在门外,李承乾见状,笑道:“不忙,要进来就进来。”

  一听李承乾这么说,长乐当即就提了个食盒和武媚还有张小钻了进来。

  自从搬到新宫殿之后,长乐几乎每天都来给李承乾送吃的,这可把小家伙乐坏了。

  不过李承乾一看到这食盒,就有些无语:“不会又是野鸡肉吧?”

首节上一节367/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