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54节

  多年来被人忽视,甚至无视的反差,在这一刻形成了最为鲜明的对比。

  而也是这一天,李承乾又专门宣召了伊原锡、杨韬以及方铁匠、张二牛还有户部的普西偌和李勤俭。

  “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李承乾说道,“但任重而道远啊,大明王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众人点了点头,这话没毛病。

  大明王廷未来的路还很长,确实也是任重而道远,但大家都不担忧,因为他们都看见了大明王廷的未来注定是一片光明的。

  既然是光明的,那大家就愿意一直跟着李承乾走下去。

  李承乾见状继续说道:“今日本王召集你们只有一件事。

  虽然暂时大明王廷还算稳定,但老百姓却是生计无着,连年的雪灾已经将我们老百姓的底蕴几乎都消耗干净了。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找到一条活路,一条能让他们真正活下去的路。

  之前虽然各城都创办了长明商行,御寒的物资也都在平价对我们的老百姓发卖,但他们买得起么?

  或者说,又有几个人买得起?

  哪怕是最便宜的手套,又是多少人可以承受得了的价格?

  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买不起,我们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

  “殿下的意思是?”普西偌问道。

  李承乾说道:“本王的意思很简单,由朝廷牵头,户部为主,工部和将作监为辅,在大明十五城,兴建工坊,为老百姓提供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

  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能让他们衣食无忧。

  这是最基本的。

  只有他们都能养活自己了,才会成为国家的助力。

  工部呢,也尽量多弄一些工程出来,哪怕是修路也行,现在我们要为老百姓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自食其力的养活自己。

  这对他们来说,不难,我们大明王廷的子民本就是勤劳而勇敢的,只要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不会放弃。

  这要比我们直接拿粮食去养着他们要强!

  作为一个国家,朝廷有义务去帮助他们,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如此一来,靡费的钱粮可就多了。”普西偌说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你还是不懂,我们不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靡费的钱粮就少了么?

  就好比德阳城陷入了灾荒,朝廷要不要拿出粮食赈灾?”

  “不用吧?”普西偌说道,“以往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我……

  李承乾捂住额头不想说话,他倒是忘了这一茬儿。

  可这能一样么?

  当时你们部落才多少人?

  就算慕容顺不管你们,你们能掀起多大的浪来?

  再说了,当时整个吐谷浑都在闹雪灾,地主家都没余粮,谁还有余粮管你们。

  这个事儿,说起来真怪不了慕容伏允。

  若是当时只有赤水源一处闹灾祸,慕容伏允肯定会赈灾的。

  他再怎么昏庸也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这事儿真要细究起来,其实就一句话,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就赤水源一地这样,慕容伏允还不管,那你看看赤水源的这些人会不会揭竿而起?

  我他妈都要饿死了,你们倒好,吃香的喝辣的,这不是给我上眼药么?

  但当时整个吐谷浑都是如此,那大家就平衡了。

  都是一群穷鬼,还他妈天憎人厌的,搞不好拼了老命抢来的,还不如自己一路上吃的多,那就没必要了。

  大家都有,相安无事,大家都没,也能相安无事。

  这就是人性。

  “跟你说不通。”李承乾无语摇头道,“听我的就行。”

  普西偌不吱声了。

  在众人看来,听李承乾的准没错,至少到现在为止,李承乾没出过错。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王廷可以成为李承乾一言堂的原因。

  很快,李承乾就把具体的细节安排了出去。

  对于这些,李承乾也是早早就有了规划的。

  当初他就跟契何力说过,工坊会进各城。

  而这么做也有个好处,就是能促进那些还在草原上游荡的牧民聚城而居。

  安排完这些后,李承乾又看向普西偌,问道:“现如今,我大明王廷的牛羊有多少了?”

  这么长时间的交易,户部也是获取了不少牛羊,听李承乾问起,普西偌说道:“目前牛有三千,羊有七千,哪怕是加上牧民手里的那些,牛羊总数也不过两万出头。”

  这些年连年的雪灾对畜牧业确实是一种打击。

  想当初,整个赤水源牛羊数十万,到现在零头都不够。

  “好好照看着。”李承乾摇了摇头,也是颇为无奈。

  等众人散去后,大明王廷要在各城兴建工坊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同时传出来的,还有各城都要招募大量的人手,每日工钱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是相当的可观。

  这也充分说明了,李承乾是真的在想法子让老百姓活下去。

  好多人还担心筑城结束后,就没了新的活计养家糊口,这不就来了么。

  一时间,整个大明王廷又沸腾了。

  什么是王?

  这才是王!

  话虽然不多,但做的每一件事儿都能直掏你的心窝子。

  这让众人怎么能不满意!

  这可是活命之恩啊!

  李承乾有句话没说错,只要你愿意提供一个让他们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他们就愿意去做。

  不是他们多勤劳或者多听话,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在求活。

  而李承乾刚好给了他们求活的机会。

  试想一下,有几个君王这么对待过他们?

  一时间,大明十五城时不时的就会传来明王圣明的话语。

  而大明宫灯火日夜不息,李承乾呕心沥血,誓要为大明王廷的子民谋求一条活路的故事,也在大明王廷传遍开了。

  至此,李承乾的名声在大明王廷攀到了新的高度!

  而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举动,哪怕是大雪纷飞,大明王廷依然像一架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在轰鸣声中,向全世界宣布,大明王廷,要崛起了!

  整个大明王廷都像打了鸡血一般,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活着!

  但他们却不再是迷途的羔羊,因为他们一个个的眼里都有了光!

  不管未来这个寒冬到底会不会如同往年一般,他们都不再畏惧!

  那漫天飞舞的雪,再也不能成为他们心中的梦魇。

  李孝恭在长明酒楼里听见这一切,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牛进达,突然说道:“我俩之前是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牛进达却是很高兴,笑道:“挺好,挺好。”

  只要不饿死人,他是真的高兴。

  而刚刚抵达日月山的轮科耳,看着大明王廷的子民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势要于天斗的劲头,整个人都有些迷糊,看了看禄东赞,问道:“大明王廷的子民都是这般?”

  他不懂这是什么情况,但他能看出来,大明王廷的子民比他吐蕃的子民更有精气神。

  如果他问李承乾,李承乾会告诉他,这叫精神面貌!

  “以前不这样啊?”禄东赞也搞不明白。

  自己不过刚刚去了一趟边境,大明王廷的变化就这么大了?

  他们只能将其归结于李承乾太会蛊惑人心了!

  而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大明王廷却是蒸蒸日上,短短十数日,大明十五城兴建工坊八十有余,矿场十二,各项工程若干。

  大明王廷,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不可思议的崛起了,真正的崛起!

  因为,大明王廷的子民,活了过来!

  民心,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就在大明飞速发展的时候,浇河郡却是乱成了一团。

  高昌王府,慕容孝隽一脸的愤慨。

  “无耻之尤!”他骂道,“本王不过是奉命行事,这些奸猾小人却是不依不饶,何其无耻!”

  自从大雪落下之后,吐谷浑的日子也不好过。

  老百姓都是人心惶惶的。

  他们也怕啊!

  连年的雪灾,早就让他们对这大雪纷飞的场景产生了恐惧和无奈。

  慕容孝隽是真想为老百姓做点儿什么,可那些家伙只看到了他浇河郡疯狂敛财却看不到他为浇河郡所做的一切。

  他很累,不是身体,是心。

  “王爷,西海王他们的人又偷偷的越过了边境,我们还要追缴么?”麾下问道。

  慕容孝隽叹了口气,最终还是说道:“杀!如今大雪已至,我们吐谷浑自己老百姓都恐无粮过冬,他们怎敢将其发卖到大明!

  此等祸国殃民之徒,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说完,他自己却也是无奈的瘫坐在了一旁。

  无力啊,吐谷浑什么时候成了这个样子?

  最要命的是,杀得罪人,不杀的话,都不说怎么向慕容伏允交代,他都没法向自己交代。

  他虽然也和大明王廷做生意,但他做生意的初衷和他们不一样啊!

  而在浇河郡,一处军营中。

  各部驻扎在浇河郡的头头脑脑这会儿都坐在了一起。

  有人愤慨地说道:“这慕容孝隽,自己吃得满嘴流油,就是不让我等吃,凭什么?”

首节上一节35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