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47节

  有这么一个小家伙不时的点缀一下他的生活,倒也是一件趣事。

  而就在这时,契琳娜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

  自从上次过后,这妮子也住进了王宫。

  她倒是没什么拘谨的,从小在铁勒部就是被众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胆子那是真不缺。

  甭管姑藏夫人咋给她交代的,一进了王宫,就给忘到九霄云外了。

  加上她两个兄长都是王朝的大将军,底气也足。

  不过就是和慕容婉秋的关系不咋样。

  没办法,铁勒部和吐谷浑以前可没少交战,这仇恨都蔓延到了她们这些孩子身上了。

  “明王哥哥?”契琳娜跟做贼一样,躲在帐房后露出个脑袋小声的喊了一句。

  李承乾见状,笑道:“出来说吧,好歹也是王妃了,咋还小家子气的。”

  对于契琳娜,李承乾倒是满意的。

  不说这丫头长得如何,关键是这丫头活泼啊,和长乐有得一拼。

  “那个,我就在这儿说吧。”契琳娜小声道,一副作则心虚的模样。

  李承乾一见她这模样,就知道这丫头肯定要闹什么幺蛾子了,也不说话,看看她能说出什么来了。

  契琳娜见李承乾不吱声了,便小声说道:“那个,我能不能不去学堂啊?我都这么大了,还去啥学堂啊。”

  对于王宫,她倒是没啥意见,主要是在王宫比在大将军府还自由,再加上那已经竣工的宫殿,也是让她喜欢得不得了。

  之前没少去自己的寝宫里指手画脚的。

  可就是每天去学堂这个事儿吧,让她受不了。

  咱草原上的天骄,去学堂作甚?

  读那几本书,比舞枪弄棒的还舒服?

  不可能!

  不过这又是李承乾的要求,所以她只能来找李承乾了。

  可能是知道自己这要求有点儿过分,也就只敢猫着个脑袋,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闻言,苦笑着摇头,果然啊,哪个年代的孩子都不爱读书。

  “长乐手里的四代连弩见过没?”李承乾一脸笑意的不答反问。

  一说起这个,契琳娜当即点头道:“见过的,见过的。”

  这玩意儿可比书本有吸引力多了,不过她也知道,整个大明王廷就长乐才有四代的连弩,她倒也没打过主意。

  长乐什么地位,整个大明王廷谁不知道啊?

  “这样,你要是去学堂,考核的时候,只要成绩中等偏上,我就让将作监也为你打造一把四代连弩,你看如何?”李承乾笑道。

  “真的?”契琳娜一听李承乾这话,眼珠子都亮了!

  “真的。”李承乾点了点头,“当然,你如果真的不想去学堂的话,也可以不去,不过四代连弩就只能等什么时候全军配备之后,才能给你安排了。嗯,那个时候估摸着五六代连弩也快出来了。”

  契琳娜顿时就来了精神,当即说道:“什么连弩不连弩的,我就是喜欢读书,那个,明王哥哥,我就不打扰你了啊,先去学堂了。”

  说完这话,这丫头也是一溜烟的就跑了。

  四代连弩啊,那对她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

  草原上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这倒也正常。

  李承乾看到她的背影,心说,小样,就这儿还想跟我斗?

  打发了这两位小祖宗,李承乾也奔着学堂而去。

  自从上次让陈升留意那些从大唐而来的读书人后,吴安也配合着将那些人的身份查了个清清楚楚。

  别看这年头的确没身份证这个东西,但户籍制度比后世还严,真要查起来,虽然可能出现纰漏,但大致上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这些读书人,李承乾打算将他们当种子一样散布出去,开年了,大明王廷十五城,都将开办学堂,他们就是第一批的教书先生。

  他也不在意这批人里面有没有别有用心的人,就算有,肯定也不多,而他也有钳制的手段。

  至于说这些人会不会把大明王廷的蒙学传回大唐。

  呵呵,传回大唐又如何?真要能通过他们将大明王廷的蒙学在大唐开枝散叶,李承乾能亲自送给他一块匾额以示感谢。

  估计士家那些人,也会感谢他们的十八辈祖宗。

  这才是真的刨根啊!

  来到学堂之后,李承乾直接找到了陈升。

  作为学正,他的课程其实不多。

  “殿下今日怎么有空来学堂了?”陈升笑道。

  对于李承乾,他还是很佩服的。

  “刚好这段时间有空,就先把学堂这边的事给处理了。”李承乾说道,“之前那些大唐来的读书人,现在都怎么安排的?”

  一听是正事,陈升立马严肃了起来:“暂时还没有给他们安排具体课程,准备让他们在小教室里,先试试。”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于这样的安排,他还是能接受的,说白了,现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

  他也没教过书,上辈子也就是辅导过自己闺女做作业。

  现在想起来,也是一阵心悸。

  那绝对是堪比噩梦般的存在啊!

  “本王记得学堂里有个大教室对吧?”李承乾问道。

  陈升闻言点了点头:“回殿下,的确有一个大教室,之前学堂筹建的时候,担心进学的孩子太多,特意准备了一个。”

  “这样,你弄了把所有的先生和孩子都集中到大教室去,本王要亲授一门新课。”李承乾说道。

  他本来是打算教教那些先生也就算了,但想着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索性就一起教得了。

  “好的,微臣马上就去安排。”陈升当即说道。

  对于李承乾时不时的来学堂讲解一些他们从未了解过的知识,他们也是见怪不怪了。

  再说了,能接受李承乾的亲授,说出去也好听不是。

  未来李承乾登临大宝,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这牌面,瞬间就上去了啊。

  不多时,陈升便将所有的先生和孩子都集中到了大教室。

  像长乐这样的孩子,倒是一个比一个的高兴。

  毕竟李承乾讲课要比先生们讲得风趣幽默多了。

  至于陈升这些人,也还好。

  最拘谨的,便是才被陈升筛选进国学的那些人,他们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李承乾,身份的差距加上他们对大明王廷的陌生,还是让他们有些胆怯的。

  李承乾倒是不在意,站在讲台上说道:“今日之所以将大家都集中在一起,是因为要传授大家一门新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名字就两字,拼音。”

  一听李承乾这么说,那些孩子倒还好,一个个都是一包子的劲儿。

  国学之前的先生也还好,李承乾传授的新鲜知识,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唯独刚来大明王廷的那些家伙有些目瞪口呆。

  新的学科?

  拼音?

  学富五车的他们可从没听过这门学科。

  当下,就有人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一门新的学科啊,哪有那么容易?

  李承乾却是不在意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什么是拼音?拼音就是给汉字注音,我们现在用的是直切和反切法注音法,虽然有效果,但真正用起来的时候,还是不方便。

  是以,我专门研究了一套新的注音法,名为拼音。”

  一听是注音法,大家就都懂了。

  这年代识字,也是有注音的,也就是刚刚李承乾说的直切和反切法。

  直切好理解,就是同音字标注,跟后世学英语大家用汉字标注一样,类似于‘三颗药喂你妈吃’这种……

  反切就要复杂多了,它是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前面那个字取其声母,后面那个字取其韵母,比如‘曾’的反切便可用‘仓翁’,取仓的声母,翁的韵母,虽然能用,但是真不咋好用。

  当然,这种法子放在现在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可要是放在后世,那真的是要把人逼疯。

  “拼音呢,也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说着,李承乾就在黑板上刷刷的将声母表和韵母表分成两个大类写在了黑板的两边。

  写完后,李承乾又说道:“左边的是声母,右边的是韵母,整体来说,它和反切法的用法是一样的,比如左边的声母,b、p、m、f……再比如右边的韵母,a、o、e……它们的读音同样是固定的。

  只要将其拼到一起,便是一个汉字。

  比如说‘ba、吧,’‘pa、趴,’‘ma、妈,’‘fa、发。’

  当然,他们也有音调,分为四声,āá ǎà,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只要掌握了这个秘诀,那么识字对我们来说,就不会再有难度。

  然后……”

  李承乾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

  也亏得他课堂上都不是刚刚进学的孩子,否则跟听天书一样。

  不过待他说完,刚刚还不以为意的那些才加入大明国学的大唐士子一个二个都愣住了。

  他们都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这拼音要比现在用的直切和反切法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甚至更加灵活!

  这要是完全推广出去,那一定是文教的又一次振兴。

  发现了拼音的玄妙,也让他们把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再次藏在了心底。

  不说别的,单单是这个注音法便让他们受益匪浅!

  他们有直切和反切的注音基础,学拼音对整个大教室里的所有人来说,其实都不难。

  一通百通就是这么个道理。

  李承乾见他们学得快,当下也是松了口气。

  再让我教,我可就真的不会怎么教了。

  后世之所以说拼音难,那也不看看学拼音的都是多大的孩子,能不能难么。

  年纪不一样,认知和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放到一群成年人身上,这活就真没多难了。

  “殿下,再教教我们这个声母怎么读的吧,刚刚没记住。”有孩子起身说道。

  其实不单单他们,还有很多人都没记住。

首节上一节347/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