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22节

  他没法子真的将苏毗大军给歼灭,但苏毗大军攻城又必须得有个说法,所以他也只能和苏毗王瞎扯一番。

  “行了,本王没工夫跟你磨嘴皮子,事已至此,你就直说吧,你想怎样?”苏毗王问道。

  李承乾倒是一愣,这么光棍的么?

  他其实还是不了解这位苏毗王,这位苏毗王前前后后加上这次的话,被俘已经三次了,但每一次他都神奇的脱身了。

  不过他这么一问,倒是把李承乾给难住了。

  能杀么?

  能杀他早杀了!还用等到现在?

  他就指望这家伙帮着拖延住吐蕃的发展,怎么可能真把他怎么着。

  琢磨了片刻,李承乾无奈说道:“大明初立,并无和周边起冲突的意思,不过这一次苏毗王率军来犯,若是不给大明王廷一个交代,那也是过不去的。

  此番大明出兵数万,其粮草消耗,当由苏毗承担。”

  一听李承乾这话,苏毗王心中便是一喜,只要能放他们回去,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明王此言当真?”

  “怎的?”李承乾冷哼道,“你等还真想和我大明王廷再来一场?我大明王廷虽然立国不久,但也不是你小小苏毗可以挑衅的,苏毗王若执意要战,那便战!”

  “本王不是那意思。”苏毗王道。

  他有些想不明白,李承乾此举究竟是何意,明明胜券在握的事情,为什么要放他们一马,这里面一定有其深意,只是他暂时想不通罢了。

  “大明和苏毗本是友邦,苏毗王此举,却是想将两国百姓拖入战争的泥沼,何其不智?”李承乾叹息了一声。

  不过他越是这般,苏毗王就越是不解,这太那什么了啊……

  “既然来了,苏毗王可敢入城一叙?”李承乾则是说道。

  苏毗王闻其言也是不知道李承乾的葫芦里卖着什么药,但事已至此,他倒也不惧:“正有此意。”

  “王……”他话刚说完,其麾下便有人出声道。

  苏毗王却是摆了摆手,道:“明王若是想谋害于本王,还不需如此,你等就在此等着便是。”

  这话没错,李承乾真想加害于他,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就现在,大军一动,他和他的麾下估计都跑不了。

  都到了这一步,他有啥好担心的,再说了,真要拒绝了,还显得他胆气不足。

  “诸位若是不放心,倒是可以一同入城。”李承乾笑道,“之前诸位可是对我大明王廷的边城好奇的紧,不想进去看看么?”

  “那倒不必。”苏毗王当即说道,“之前不过是些许误会罢了,本王还以为大明王廷之所以在我们两国边境筑城是想图谋我苏毗,现在看来,倒是本王想多了。”

  他也是个脸皮厚的,既然李承乾都给台阶让他下了,他肯定要下啊。

  “请。”李承乾笑道。

  而他话音刚落,身后两万人立即分作两边,在其中间留下了一条通道。

  苏毗王也没犹豫,当即就走了上来。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李承乾的临时住所。

  而在他们进城之后,城外,契沙门几人强行让苏毗大军放下了兵器,用他们的话说,既然服软了,那就干脆些。

  也就是李承乾不让他们大开杀戒,否则他们甚至想再杀一批立立威。

  城内,李承乾笑道:“苏毗王当真是好胆气,你就不怕本王是诱敌深入?”

  “明王说笑了。”苏毗王道,“对于明王来说,大局已定,我唯一想不明白的只是明王为何会放我一马?”

  这是他最大的疑问。

  李承乾笑道:“原因很简单,大明王廷缺粮。”

  “大明王廷怎会缺粮?”苏毗王道,“这不应该才是,之前本王听闻,日月山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粮队从大唐而至,怎会缺粮?”

  “苏毗王那是老黄历了。”李承乾笑道,“就在不久之前,大唐已经禁绝了粮食出境,未来,大明王廷无法从大唐获取到一粒粮食,本王这么说,你明白了么?”

  苏毗王点了点头,李承乾既然这么说了,那消息定然是真的,毕竟这样的消息稍微打听一下也就知晓了。

  “可这跟我苏毗有什么关系?”他还是有些疑惑。

  “你苏毗缺粮么?”李承乾问道。

  苏毗王都想骂人,我要是不缺粮我用得着来犯你边境?

  李承乾则是说道:“别否认,本王知道苏毗也缺。”

  “那明王的意思是?”苏毗王真的有些迷糊了,你究竟想干嘛。

  李承乾却是笑道:“但我知道,吐蕃不缺啊!你苏毗之前不敢对吐蕃动手,无非是实力不济罢了,但你对比吐蕃和大明王廷的将士,到底谁更好对付一些?”

  “明王究竟是何用意,就直说吧。”苏毗王好像猜到了一些东西,但又不敢肯定。

  李承乾直接说道:“只要你苏毗敢从吐蕃手里抢来粮食,你看到的那些军械,我大明王廷都能卖你!

  说到底,我们其实可以联手的。”

  昨天那章纯属烧糊涂了,本来设定的阵前问媒比那个要好多了,但烧糊涂了,写得不尽人意吧……今天还是一更,还是有些烧,嗯,7000字,也算诚意。

第293章 卷三 千般算计不如一利

  你在说什么?

  苏毗王都直接傻眼了!

  他猜到了李承乾一定是有所图谋的,但绝对没想过李承乾居然是打的这个主意!

  如此一来,李承乾放他一马倒也说得过去。

  因为大明王廷缺粮食啊,他们想用军械换取粮食。

  可自己去抢哪儿有让别人去抢来得实惠?

  而且,他苏毗和吐蕃本就是世仇,别说有大明的军械,就算没有,难道这仗就不打了?

  从李承乾打算出售军械来看,也能判断出大明王廷现在的确很缺粮食。

  毕竟这是军械啊,不说他们不久之前还在打死打活的,就单单从地缘政治来讲,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大明王廷也不会把军械卖给他们这些随时可以挥兵北上的地方。

  这些都很能说明问题。

  值得合作么?

  肯定是值得的啊!

  他们现在什么处境啊?还有得挑么?

  可他还是有些疑问,当下便问道:“明王就不怕本王将来反戈一击么?”

  都说汉人狡猾,他不相信李承乾一点儿都不担心这个。

  李承乾闻言,却是笑道:“刘三,将之前大将作准备好的连弩和箭矢拿来,让苏毗王过过眼。”

  刘三等人也有些意外,这苏毗王说的没错,他们要是装备了大明的装备,的确有反戈一击的可能,这不得不防啊。

  不过李承乾既然都这么说了,当下也只好照做。

  不多是,刘三便拿来了几把连弩和十来夹箭矢。

  李承乾随手拿过一把连弩和一夹箭矢说道:“这玩意儿终究是大明王廷打造的,苏毗王请看,这一夹箭矢是十支,装填极为方便,一次性装上之后,便再无多余的操作。”

  说完,李承乾对着一旁的柱子,一连九箭就射了出去。

  直到此时,众人才发现,在箭夹之上,还有一支箭,李承乾却是笑道:“苏毗王知道这支箭矢是用来作甚的么?”

  摇了摇头,苏毗王也有些好奇。

  李承乾则是笑道:“这支箭矢是有编号的,当然,每一个箭夹上的箭矢都有编号,从一开始,上不封顶。

  而每个箭夹之上的第十支箭其实都是射不出去的,这也就是大明将作监里那些将作所说的整十箭。

  若是你苏毗日后还需要从我大明购买箭夹,那是有固定配额的,一支整十箭,便是一个箭夹的配额。

  打个比方,这一次,你苏毗向我大明王廷购买了一万支箭矢,那么下一次苏毗想要再购买一万支箭矢,就必须带上一千支整十箭,本王这么说,你可明白?”

  苏毗王懂了,这确实好理解,说白了,李承乾就是明着限制了你苏毗暗中囤积军械,连弩倒是无所谓,毕竟没有箭矢,手里的连弩还没烧火棍好用。

  可问题是,我难道不会自己造箭矢?

  连弩咱不会,那没的说,但箭矢还不会?

  说了半天,你这不是跟脱裤子放屁一样么,多此一举。

  就连一旁的刘三等人也是一脸的不解。

  李承乾早就知道众人会有这个心思,当下又从刘三手里拿过一个箭夹,直接递给了苏毗王,道:“要不你拆开试试?你要是拆开了还能装回去,本王这次带来的军械白送给你,大明王廷的工艺,不敢说举世无双,但也绝对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弄明白的。”

  对于这一点儿,李承乾极其自信。

  为了将十支箭矢固定在一个箭夹之上,他可是结合了后世所学,这才能保证做到一次填装,连发数支。

  说起来,只要掌握了原理其实也简单,通俗点儿说,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而且,为了预防其原理被人拆解后获悉,李承乾还专门加了一些其他看似有用,其实卵用都没有的细节来迷惑众人。

  再加上不管是拆解还是装在连弩上使用,箭夹的运作原理都是按照自毁模式来的,只要拆了一支箭,除了最上面的整十箭都会自动脱离。

  这不,苏毗王接过一个箭夹也是好奇的打量了起来,半晌,自以为掌握了诀窍的他,拆下一支箭矢后,剩下的八只箭矢唰唰唰的落了下来。

  当他再把这些箭矢捡起来的时候,想组装成原来的样子,却是傻眼了,明明很简单,可就是找不到入门的诀窍。

  刘三见状,也是好奇地打量着自己手里的箭矢,真有这么难?

  一旁的尉迟宝林、慕容婉秋也是好奇的紧。

  李承乾笑道:“想试就自己试呗,你们谁要能自己再装回去,本王重赏。”

  真有这样的人,那一定是天才。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来劲儿了,那也是一个个的拿着个箭夹在那里尝试。

  苏毗王也关注着他们的动静,不过李承乾却是一点儿都不在意。

  这个年代缺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思维跟不上。

  说白了,创造力不够。

  当然,这也跟政策有关,匠人的地位上不去,便是这样的结果。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也早已深入人心,但凡有点儿追求的人,谁还不知道,要想发家致富,读书是唯一出路?

  “不弄了,我要吃肉,还得问这肉哪儿来的不成。”尉迟宝林折腾了一会儿就不愿意再折腾了,粗手粗脚的他,哪是干这个的料。

  刘三闻言,当即也是手一摊,道:“你说得有道理,不弄了不弄了。”

  苏毗王见状,当即笑道:“果然不愧是明王,想得就是周到一些。”

  到了这一步,他也算是服气了。

  都这样了,他还能说啥?

  不过这样他反而更安心,李承乾要是一点儿制约他的手段都没有,他反而不踏实,毕竟他和李承乾不熟。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李承乾笑道,“苏毗王也得体谅本王的难处。”

  “那是自然。”苏毗王跟着笑道,“刚刚本王也思虑过了,我苏毗和大明确实是有联盟的基础。”

首节上一节322/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