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14节

  这样离别的场面,真不是她愿意看到的。

第23章 卷一 挖坑

  长孙终究是走了。

  李承乾牵着李丽质在十里凉亭静静地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终归是多了几丝离别的忧愁。

  而刚刚还对新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李丽质,也难逃泣不成声的结局。

  最后看了一眼长安城的方向,李承乾挥手道:“收拾一下,启程。”

  长安,终究不是他的长安,不管它有多繁华,多雄伟,那都不是他的长安。

  这一点,自他穿越过来,就很清楚。

  因为多了李丽质,也多了几个宫女,原本三辆马车就显得不够用了。

  没办法,只好让那几个伤兵委屈一下挤到了一辆马车上,四个宫女一辆,李承乾和长乐一辆。

  很快,亲兵就收拾好了一切,大家再次启程。

  马车上,李丽质趴在李承乾的腿上,低声的抽泣着,小声地问道:“大哥,我们是不是回不去了?再也见不到母后和父皇了?”

  从小就出生在深宫大院,哪怕她才十多岁,但她却比同龄人要懂太多太多。

  “傻丫头,只要你想回来,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大哥都会送你回来。”李承乾拍着她的头,笑着说道。

  看到这妮子,李承乾就没来由的想起了自己前世的闺女,也是这般大,但是调皮得很,整天古灵精怪的。

  如果可以选择,他是真不愿意穿越到这个破地方来。

  哪怕让他直接穿越到一个皇帝身上,他都不干!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活。

  是的,他现在做的一切,都只是求活而已。

  说实话,一天不离开长安,他就一天不安。

  没办法,他不是真正的李承乾,只不过是继承了李承乾的记忆,披着他的身躯而已。

  让一个后世人,马上融入到大唐,成为一个合格的唐朝人,甚至是大唐太子,这简直就是扯淡。

  天知道他这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

  坐卧起立样样不敢马虎,说每一个字之前,也都得在先在心里先过一遍。

  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煎熬了……

  瞅着李丽质还在哭,李承乾拍了拍她脑袋,说道:“大哥给你讲故事怎么样?”

  李丽质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她这会儿脑子里很乱,既有对李承乾说的那些新奇事物的期待,也有对父皇母后的不舍。

  李承乾当然知道,只是对于哄一个孩子,还是难不倒他的,当下就说道:“从前啊,有一个和我们小长乐长得一样好看的公主……”

  一连讲了半个多时辰,李丽质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李承乾则轻轻地拍着她后背,又把之前准备的毯子给她盖上。

  这让他有了当年哄自己闺女睡觉的感觉,也许是要有一个人来承载他的感情,不然这个对他来说陌生且冰冷的世界,就太过无趣了。

  安置好李丽质,他则是琢磨着换一辆马车。

  虽说他这辆马车在大唐来看,已经算得上是顶配了,但这一路走来,那颠簸劲儿,差点儿没把他腰给颠散架。

  “赵岩。”微微地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李承乾看到骑马跟在外面的赵岩说道,“你带两个人快马赶去泾阳县,今晚我们在泾阳落脚,你先去找好落脚的地方。”

  赵岩是当初跟着刘三一起陪着李承乾逛过长安的,也是这批伤兵里面,最先痊愈的一批。

  “那要知会衙门那边么?”赵岩问了一句。

  李承乾摆了摆手,说道:“既然我们已经出了长安,就不要摆太子的架子,就找一间干净的客栈或者私宅也可以。

  对了,我看我们粮食也不多了,你们到了泾阳后,安排好落脚的地方,就去找一家粮铺,还有时间的话,再打听一下哪里能买到马车。”

  “卑职领命。”说着,赵岩就打马而去。

  他倒是没有急着走,而是先喊了其他人护卫在李承乾的车外,这才带上两个人快马向泾阳而去。

  安排好了这个,李承乾继续在脑海中做着今后的打算。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因为李承乾的西行,在勋贵群中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尤其是在士族群体中,那更是引起了众怒。

  这才刚下早朝没两个时辰,原本,这会儿大家都应该回家休息一会儿,等休息好了,继续办差。

  但今天不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了一起。

  没办法,李承乾的出走,对于大唐来说,影响太大了。

  而在卢御史府上,大厅之中也是坐满了人,都是士族的官员,还有各家士族在长安城的一些代表人物。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今天发生的事,一时间,大厅之中闹哄哄的。

  “行了行了行了。”崔大人说道,“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接下做什么?这一次,太子出走,对我们士族来说,打击太大了,卢兄,你是今天的当事人,要不你来说说?”

  卢御史眉头紧皱,但还是得硬着头皮说道:“诸位,今天是太子殿下放了我们一马,若非他在临走前为我们求情,我们今天的下场难料啊……”

  他实在不愿意和他们继续折腾下去了。

  要知道,他今天离抄家灭门真的就只是一句话的事儿,好不容易从鬼门关爬回来,他可不想再试一次。

  逼迫太子退位,当朝自戕……

  现在想想他都后怕!

  “话不是这么说。”崔大人摆摆手说道,“太子为我们求情是必然的,若真是在今天把我们士族逼到了绝路,他日就算他能再回长安,又当如何在朝堂立足?如何接掌这个天下?

  莫要忘了,我们士族官员,在整个大唐占了足足四成,这还是把那些勋贵官员也算在内。

  若是没了我们士族帮他们李家治理天下,难道用那些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筐的武将么?”

  其他人听后均是纷纷点头。

  其实也不奇怪,这年头,士族的势力属实是庞大得有些过分。

  要知道,再过几年修《氏族志》的时候,他们崔家被列为第一等,力压李家皇室一头,最后气得李世民大怒,愣是下令重修,硬生生的把崔家划归到了第三等。

  从这里,就能看出此时的士族到底有多强大!

  也正是因为这份强大,让士族子弟不管是做什么,都比旁人更有底气。

  “我已经通知了泾阳那边。”崔大人继续说道,“泾阳县令是我崔家族人,不单如此,泾阳将近四成的商铺都是我崔家的产业。

  而太子此番西行,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肯定会在泾阳休整,补充物资。

  我的意思是,大家都动起来,发动各家的势力,最好是让太子在沿途补充不到物资,最后灰头土脸的自己回来。”

  对于崔大人来说,他只觉得今天的遭遇是奇耻大辱。

  李世民就算一直在找机会对付他们士族,但也没向李承乾这般无礼过。

  你不是言辞凿凿的要西行么?我让你连最基本的粮食都弄不到,看你怎么西行,到时候灰头土脸的自己回来,又看你怎么面对满朝文武。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他们士族来说,还真不难。

  士族的确没有出高官,但是底层官员和中层官员,几乎被他们垄断了!

第24章 卷一 风可进,雨可进,皇子不可进

  有句话,其实没说错。

  自古以来,只有千年的士族大家,却从没有出现过千年的王朝。

  当然,不是说士族的力量已经庞大到可以盖过朝堂。

  只不过,士族的发展方向太过于清晰。

  他们之所以千年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

  不管是前隋还是现在大唐,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搞科举,无外乎就是为了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

  但这年头,读书又怎么会是那么简单的事?

  就现如今而言,全天下的读书人,士族说他们占一半,大家都只会觉得他们谦虚。

  没办法,他们就是有这个底气。

  所以说,虽然皇帝轮流做,但不管谁坐到了那个位置,都离不开他们士族的支持。

  这对士族来说,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到了今天,士族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

  还是拿崔家来说,五姓七望,独占其二。

  不管是清河崔家,还是博陵崔家,哪一支不是当世望族?

  要知道,这两个崔家,曾经不过是一家罢了。

  ……

  开两朵,各表一枝。

  差不多刚入酉时的样子,李承乾一行人已经来到了泾阳不足十里的地方。

  自从李二登基以后,划天下为十道,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度。

  泾阳也就划归了关内道雍州所辖。

  按理说,从长安到泾阳走不了这么长的时间,毕竟泾阳离长安属实没多远。

  只不过这马车太过颠簸,李承乾也就没催着赶路,主要是怕长乐受不了。

  察觉到马车停了下来,李承乾拉开帘子,问道:“怎么回事?”

  顶替赵岩护卫在李承乾马车边上的王进开口道:“殿下,前面好像有人拦路。”

  闻言,李承乾探出头看了一眼,只见早前就赶到泾阳的赵岩在和一个中年人交涉着什么。

  “喊赵岩回来。”李承乾吩咐了一句。

  说完,拉着满脸兴奋的小长乐走下了马车。

  这小妮子,一开始还有些伤怀,但随着李承乾给她讲了几个故事后,小家伙的伤怀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小孩子就这点儿好,对未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好打发,也好忽悠。

  很快,赵岩打马而来,还没到跟前,就下马走到了两人近前。

  “怎么回事儿?”李承乾一手拉着小长乐,一边问道。

  长乐这会儿可没心思关心发生了什么,东瞅瞅西望望,几次想挣脱大哥的手,但都没能得逞。

  “回殿下,我们进城要经过一片竹林,结果前面那人说竹林是他们家的,不让大队人马从他们家竹林路过。”

  赵岩很是气愤。

  这不是刁难人么?

首节上一节1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