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06节

  “能者多劳嘛,陛下果然是最器重嘟嘟。”

  听着贾琮这尴尬的恭维安慰,曹久功只是撇了撇嘴。

  他端起浓茶喝了一口,醒了醒神说道:“今日是三日假期的最后一天,你不去带着文安公主玩耍,跑来我这做什么?”

  贾琮嘿嘿一笑,凑近回道:“好事,大大的好事。我这次来,可是给嘟嘟送功劳的……”

  “可别~”

  曹久功对功劳二字都快有心理阴影了,特别是从贾琮口中听到这两个字。

  上次贾琮也是这么说的,使得他大冬天跑去山西,冰天雪地的在太原与京城之间来来回回整整好几趟,直到肃清了晋商八大家这颗北地毒瘤,这才回京享受了几天安稳日子。

  贾琮可不管这些,倪二的手段有限,打听不到具体的情况,他只能来拉龙禁卫下水。

  反正佛门藏污纳垢,与国朝大政方针相悖,龙禁卫早晚要对他们下手。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开干,也省的这颗毒瘤摆在那儿恶心人。

  贾琮一股脑就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道出,曹久功从一开始的头疼,到最后变得警惕起来。

  事实上龙禁卫一直盯着佛道两家,道门有龙虎山、武当等道庭宗门的管束,还算跟朝廷站在一条线上。

  而且道家正宗很少掺和朝堂中事,也很少有哪家道观圈地占田,收留违反朝廷法度的人渣。

  反倒是佛门,借方外宗门不用纳税之便利,从百姓那里忽悠到大量的土地挂靠名下,躲避朝廷的田赋税银。

  更是收纳逃犯,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让不少残害百姓的匪徒,躲在寺中逍遥法外。

  上次皇帝借邢家母女被掳一案,正式对佛门出手,龙禁卫就已经派出了大量人手监视佛门的动静。

  没想到龙禁卫自己还没打探到有用的线索,贾琮就送来了极好的借口。

  “早说啊,我正头疼没好的理由对佛门出手呢!”

  曹久功拉着贾琮去了书房,从一堆公文中翻找出一本从河南送来的信件。

  “河南府早前送来一封信,是龙禁卫在登封县的探子打探到的,少林寺欲将名下土地转到豫王府名下,豫王刘答应了。”

  “答应了?豫王是不是脑子有疒……”

  贾琮忍住了吐槽,诧异道:“按说豫王也是皇族出了名的精明人,他不可能这么蠢,在陛下立志新政的当下,站在新政的对立面啊!”

  曹久功点了点头:“问题就出在这,去年的时候豫王还派了世子进京,在陛下那表了态,愿意配合朝廷清丈土地……对了,豫王曾给陛下上书,说是他已老朽,膝下就一儿一孙,不打算参与分封海外之事。”

  “前后态度变化太大了,的确有些奇怪。嘟嘟没让人好好查一查?”

  听到贾琮的疑问,曹久功无奈的摇了摇头。

  只听他道:“哪能不查,但那到底是亲王府,豫王更是与圣人一个辈分的,龙禁卫也只能暗中查一查。没有理由,龙禁卫都不好进王府查探。”

  说完,他冲着贾琮挑了挑眉,笑了笑继续说道:“不过你来的正好……”

  贾琮当即就炸了毛,连连摇头:“不去不去,我二姐姐就要大婚,别想让我跑去河南!”

  曹久功好笑的安抚着炸毛的贾琮,哈哈大笑。

  “不用去河南,豫王下月就要进京,到时候我寻个借口,让跟豫王孙认识认识。”

  这还好……

  贾琮心中稍安,咧嘴笑了。

  “这可以……不过我都帮嘟嘟了,那嘟嘟也帮帮我呗。园真和尚的事,还请嘟嘟出手。毕竟,打探消息这种事,龙禁卫最为擅长。”

  曹久功点了点头:“这是自然,你便是不提我也得查,敢对朝廷命官出手,还是这等上不得台面的阴私手段,本督岂能轻易放过!”

  ……

  从曹家离开,贾琮就轻松多了。

  有龙禁卫出手,园真与贾化的关系,以及园真在京城的一举一动都被龙禁卫的暗探送到了贾琮的手中。

  甚至是园真每日吃了几碗饭,上了几趟茅厕,都有探子一笔一笔的记了下来。

  除非是身处密室,园真与他人的交谈内容,都被龙禁卫打探的清清楚楚。

  果然,宝玉的事就是园真指使贾化干的。

  倒不是贾化成了佛门的走狗,而是两方狼狈为奸。

  贾化这条白眼狼,见刘恪呆在江南忘了他,便想着重新走走贾家的门路,想往上走一走。

  可贾家现在对他防备极深,根本没有给他机会。这就让贾化认为宁荣贾家背弃了他,品性已经完全扭曲的他,将主意打到了荣国府最为容易算计的贾政身上。

  贾政的弱点很明显,他有一个儿子叫贾宝玉……

  而贾宝玉的弱点也极其明显,好色……

  借着这一点,贾化原本是想借田沣之手,给宝玉下药,让他跟田沣之妻“苟合”。

  有了这个把柄,贾政父子还不是任他拿捏?

  可千算万算,却没想到宝玉自从醒悟之后,每日里甚为遵守家中的规矩,除非特殊情况,很少在外过夜。

  那日田沣借机与新闻司员外郎韦尚乐相识,并邀请韦尚乐与宝玉去他家赴宴,到时可趁机行事。

  却不想韦尚乐提着田沣所赠之酒去邀请宝玉时,正好遇到那会邢家母女平安的消息传回京城,宝玉急着将好消息带回家……

  阴差阳错之下,宝玉并未与有妇之夫“苟合”,反倒是把袭人给睡了。

  而园真和尚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田沣能与韦尚乐相识相交,正是园真从中牵线。这两人都是信佛之人,园真作为少林高僧,曾于佛门法会中展现过高深的佛法。

  甚至是那坛特殊的杏酒,都是园真提供的。至于说园真一个出家人,秃头大和尚,怎么会有这等淫邪之物?

  表面上阿弥陀佛,背地里酒色不忌。

  呵,这很奇怪吗?

  贾琮看到情报的最后一页写着,园真欲说服京城各家寺庙,想要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对宗教的管束。

  而且这人也不知是不是眼热西洋宗教的特殊地位昏了头,竟然想要在大夏搞宗教大于皇权的那套奇葩制度。

  不但没得到什么相应,反倒是把好多寺庙的主持给吓得主动给龙禁卫悄悄递了消息。

  贾琮不禁嗤笑自语:“不是所有人都会利欲熏心到没脑子的程度,你家的佛祖,还管不到天朝的皇帝头上。真以为少林寺是大夏的罗马教廷啊~”

  月票推荐票

  晚饭后接到电话,家中有亲人病逝了。

  今年真是流年不利,光是这个月已经经历了两场白事。

  接下来的几天会很忙,更新有可能会很晚,也有可能推迟一天,希望各位读者老爷能够理解。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晚安~

第443章 借刀杀人

  自端午过后,京城不知为何,突然兴起了一股西洋热。

  正确的说,应该是对西洋各国的历史、神话传说,以及罗马教廷的兴趣。

  特别是有关罗马教廷的传说故事,几乎在城中所有的说书先生口中不断演绎。

  百姓们对这种奇葩的宗教极其感兴趣,没事就烧个人玩,这不就是邪教妖人才干的事吗?

  那些红毛、黄毛、绿毛夷人,怎么就信奉邪教哩?

  听说他们的君王还得接受什么教皇的加冕才能继位,天底下还有比皇帝老爷大的官?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总是这么朴素传统,在他们的认知中,皇帝是天老爷的儿子,代天牧民,无论是道门还是佛门,都得听皇帝陛下的。

  猎奇之下,西洋热很快就蔓延到整个京畿,似乎跟人打招呼后不提一嘴教皇、主教、加冕、娈童、烧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身处吃瓜一线。

  原本这种猎奇的事最多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妇女们拿来扯闲篇的话头,却不想很快就被人摆上了台前,成为朝中大臣议论的对象。

  因为像罗马教廷的这种宗教理念以及它在西洋的特殊地位,算是戳中了中原官僚集团的核心禁忌,那就是君权与神权到底是谁大。

  在西洋,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

  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最后一项外,都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

  可以说人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会的宗教仪式所包容,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人的一生都在宗教的制约之下。

  各种习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几乎所有习俗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教会和宗教相关,即使是演剧也都演圣经中的故事。

  当英国公张岳七十大寿这日,朝中的官员齐聚国公府贺寿时,众人提及此事,就各自将八卦综合了一起,开始说起了各种各样的罗马教廷奇葩事。

  说实话贾琮对于西洋的宗教也是一知半解,但架不住他会胡扯啊。

  他将什么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还有古希腊神话都扯到了一块,什么父女、母子、兄妹……

  各种奇葩的不伦神话故事都讲了出来,让众人在猎奇的心理上越走越远。

  “世上竟有如此愚昧无知、不顾人伦、不知敬畏的宗门教派?”

  可听着听着众人就品出不一样的味道了……

  原来西洋诸国,权力、财富、知识都集中在教廷的手中,王国的统治者竟然只是排在第二等。

  再瞅瞅中土,哪怕皇帝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先汉以来,皆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几乎所有的宾客都是这么认为的,士农工商,他们作为国朝的第一阶层,很庆幸大夏是皇权至上。

  他们这群围绕在皇权周围的朝廷官员,高高在上,不用给那些和尚、道士磕头,大夏也没有什么教皇的存在。

  “幸亏我朝不是西洋……”

  “但我朝不一定不会出现类似教皇的存在,别忘了梁武佛门之祸。”

  贾琮突然幽幽开口,席间的气氛瞬间一滞,随后众人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永丰伯,佛门也得遵守礼部定下的规矩。若佛门敢有南梁旧事的想法,祠祭清吏司的同僚,绝对会笑眯眯的请他们的主持、大师,去礼部喝喝茶讲讲规矩的。”

  这就是国朝的官员,他们对于宗教的压制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优势。

  每一个信奉佛、道的君王,都会被朝廷的官员喷的体无完肤,喷完后还会联合起来,暂时忘却党派斗争,团结一致的抑佛、抑道,甚至开展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

  道门还好,这种玄之又玄、高来高去的本土宗教,很少掺和政治。

  佛门这种喜欢搞事的教派,历代以来,不知被屠了多少次。

  众人都觉得贾琮拿佛门说事,有些太过杞人忧天。

  不料坐于武官首桌的龙禁卫都指挥使曹久功,突然也开了口。

  “诸位小看佛门了……”

  只见曹久功环顾四周,特意看了看朝中信佛的官员。

  “嵩山少林寺诸位知道吧?天下佛门之首。少林圆字辈的和尚圆真近日十分的活跃,他正在满京城的串联,想要说服京中各大寺庙,欲效仿西洋教廷,建立中土佛国。”

  何为佛国?曹久功没有细说,但在座的几乎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哪里会不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

  大胆佛门,竟敢打我等士族的主意!

首节上一节40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