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50节

  “新法之害,犹如蝗虫……”

  “万般过错,皆出新法。首辅周炯,当为首罪……”

  贾琮不用猜都能想到当被触及利益后,变法一派即将遭到的劫难。

  利益之争啊,亦是你死我活!

  杀人不见血,那可比与敌人拼刀子还要惨烈的多。

  必须好好防备,千万不敢遭了算计还不知。

  贾琮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有些不安。于是他走出屋子,跟贾十一说道:“十一叔,召集府中亲兵,我有事吩咐!”

  月票推荐票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

  月末了,各位读者老爷手里有票票的赐给我吧,谢谢啦!

第390章 杀神

  早前定下朝廷祭祀战死英烈招魂还乡之事,因贪墨抚恤银大案暂时推迟。

  虽说此事一波三折,朝廷的脸面因贪官污吏有损,却也算是因祸得福,朝中原本对此有些抵触的官员这一回纷纷闭上了嘴巴。

  皇帝下旨工部,于大夏门外建大夏英烈纪念碑,设英烈祠用以存放战死英烈之名册。

  并传旨各州府衙门,各城必须建立英烈祠,祭祀英烈,供百姓凭吊。

  贾琮奉旨巡视北直隶及宣府、大同一线军卫、州府,当然不会是草台班子。

  除却他自己外,皇帝应其所请,从翰林院调了两人担任佐官,辅佐贾琮处理公务。

  这两个人就是黔国公沐老公爷的乖孙沐从英,以及礼部尚书贺耀敏的乖孙贺崇。两人都是翰林院编修,一文一武,皆出高门,用处大着呢。

  一行冬月初第一场雪刚下,正好越过长城抵达宣府,正式对宣府三卫进行巡抚监察。

  宣府镇总兵官齐国梁、三卫指挥使、副将等镇中将领纷纷出城迎接,场面弄得颇为宏大,但其内心中到底欢不欢迎贾琮等人到来,那可就说不定了。

  在贾琮出京后,之前因故耽搁的巡视北直隶义务教育事的黛玉再一次入宫觐见。

  很快,宫中就给荣国府以及薛家传去旨意,荣国府贾探春、薛氏宝钗,选为公主伴读,充为从六品公主左、右赞善之职,辅佐文安公主……

  与宫中其他女官不同,左右赞善可不是普通的宫廷女官而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位秩从六品。

  与之对应的东宫、王府左右赞善大夫,分属左右春坊,秩正五品上,掌传令、讽谏、赞礼仪、教授诸郡王(指太子之子)经籍。

  为了不引起朝中官员的抵触,皇帝将其降位两级,但其背后的深意仍旧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贾、薛两家的闺女这一回算是破天荒了,这可是从六品的朝廷命官,不是什么伺候人的宫廷女官,在以往选拔公主、郡主的伴读时,可从未出现过。

  一时间,京中世宦之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宫中,皆在等待皇帝下一步的诏令。

  只要不是去伺候人的“丫鬟”,自家闺女若也能当个朝廷命官,那也是极好的……

  可惜,黛玉为探春、宝钗挣下左、右赞善的官职身份,可不是为了陪她读书,而是为了推行义务教育的百年大计。

  打前一次巡视京畿时她就发现了,虽说朝廷免去了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书本费并供应午食,可前去学堂读书的九成九都是家中的男娃,女娃娃少之又少。

  重男轻女的现象就如同厚厚的坚冰,黛玉也知道这种偏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总要走出第一步不是。

  故而她亦打算出城继续巡视京畿,这一次的重点分为两个:一是巡视京畿各州县的学堂建造、入学率、教学事务;二是督促州县衙门,宣传女子接受教育的好处。

  在黛玉心中,女子接受教育并不比男子读书的重要性差。

  荣国府就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王熙凤的教训在黛玉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王家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养模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大字不识一个的王熙凤差点把她自己,把二表哥贾琏差点推入深渊。

  咱也不求女子读书科举,最起码要认字啊,要能读懂律法,能给子女传授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让其干出违反大夏律法的事吧。

  这种想法在黛玉心中压了许久了,这一回特意入宫,跟皇帝摆事实讲道理,总算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贾琏的事皇帝也知晓一二,王熙凤当初就是因为没读过书,不通律令,竟然被人哄着去放印子钱,差点坑死一大家子人。

  要不是贾琮提醒,仅这一条,就足以毁了贾琏的前程。

  圣旨传至荣国府时,别说接旨的探春,就连老太太都震惊了,她的孙女要当官?还是个从六品的朝廷命官?

  继黛玉之后,探春也等来了吏部送来的文官服,青色的官服,上绣鹭鸶。

  “啊,只有我一个人?二姐姐她们呢?”

  探春捧着托盘,眼睛死死盯着那身青色的官服,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好像府中只有自己被封了官。

  王熙凤嬉笑着上前,捏了捏探春的脸蛋。

  “当然只有你一个啊,总不能什么便宜都叫咱们家给占尽了。再说了,你二姐姐、云妹妹她们也不喜这些,便是得了官也帮不上林妹妹,这事还得你这位贾家‘女相’来!”

  众女皆是点头附议,笑盈盈上前恭贺探春。

  打趣归打趣,探春的才情是四春中仅次于元春之人,特别是数术方面,比黛玉还要厉害。

  办事雷厉风行,才思敏捷,又在这几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担任公主府赞善,都算是屈才了。

  若能去书院学上几年四书五经,考个举人压根就不是什么难事。

  便是宝玉这个才子,在某些方面都比不上探春。只能说,贾家的文气都聚集在这群姑娘身上了。

  ……

  宣府原本是直面鞑靼的京畿第一防线,不过随着这几年朝廷与鞑靼达成合约,已有三年的和平。

  加上互市之议,原本的肃杀之气早就被喧闹的互市来往驱散,宣府城内外聚集了大量的两国商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贾琮一行抵达宣府后,直接入驻总兵府,欣欣然赴了齐国梁为其准备的接风宴。

  宴会嘛,歌舞升平,除了没有接受齐国梁送的侍女外,酒过三巡就已是宾主尽欢,一片欢声笑语了。

  当夜,贾琮、贺崇、沐从英尽皆醉倒,这让齐国梁心中的警惕去了三分。

  看来贾琮还是顾念旧情的,他齐国梁怎么说也是荣国府老公爷、不对,现在是老王爷的旧部,不就是贪了些银子吗?用得着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贾琮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香着呢,但齐国梁怎么都不会想到,贾琮这么做可不是相信什么荣国府旧部,而是他早有安排。

  这一回出京,贾琮把赦大老爷早前分给他的亲兵带来了大半,除却明面上的五十人外,其余近百人早就先一步以商客的名义入了宣府城。

  就在贾琮呼呼大睡的时候,这些亲兵就已经聚集在一处院中,汇总着这几天他们收集到的消息。

  宣府倒是没有出现克扣将士们的军饷、抚恤之事,但却出现了一件更加恶劣的情况。

  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竟然对鞑靼的警惕不足往昔的一半。

  原本朝廷定下的规矩,互市只能在城外坊市进行,可宣府总兵齐国梁不知何故,竟然默许鞑靼人入城交易。

  仅这一条,就足够齐国梁背上通敌的罪名,抄家问斩。

  宣府诸将皆对此视而不见,包括龙禁卫宣府镇千户所亦是持同一态度,从未向京中汇报此事。

  与之相对的,是宣府诸将包括龙禁卫一个个富得流油,家中资产在这一年内成倍数的增长。

  根据亲兵探查,龙禁卫宣府镇千户所千户柴承选,仅仅为了纳青楼清倌人为妾,就费了八千两白银,真正可以说是一掷千金了。

  八千两是什么概念?按照朝廷的规矩,战死之军士,抚恤银不过百两……

  “荒唐!他们哪里来的银子?”

  宿醉后的头疼之感,在贾琮看完亲兵秘密送来的消息后,一下子烟消云散。

  他越看越心惊,连忙召来贺崇与沐从英,将这些消息告之,三人面面相觑,皆是不敢置信。

  仅仅看了一半,便是粗通军略的贺崇也瞧出了宣府镇的危机了。

  宣府镇是什么位置?

  京畿的北大门,城中居住的鞑靼人竟然占据了总人口的一成。

  一万余鞑靼人,明面上是商客不假,可谁敢信这些都是来做生意的商客?

  这也就是大夏如今军威赫赫,但凡再现昭武末年之事,谁敢保证鞑靼人不会再次拎起屠刀,来一次里应外合攻入中原。

  他娘的,这齐国梁是猪油蒙了心还是脑子被僵尸啃了!

  沐从英皱眉说道:“当务之急是赶紧将这群鞑靼人赶出去!”

  贺崇却摇了摇头:“不行,这样做容易打草惊蛇。依我之见,咱们先稳住齐国梁,暗中继续收集证据,到时候来一个一网打尽。而且……唉……”

  “贺兄是不是还有别的担忧?”

  贾琮见其言犹未尽,便开口说道:“都是自己人,贺兄直言便是。”

  只见贺崇拱手道:“伯爷,齐国梁可是先荣国的旧部,我担心他的事会影响到荣国府。如今正值文武相争之时,时机不对。”

  贾琮笑着摇了摇头,坦然道:“没有什么时机不时机的,祖父的旧部多了去了,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不差他一个。”

  贺崇再次拱手,谏言道:“还有一事,伯爷也得考虑到。鞑靼,与瓦剌不同,鞑靼如今还只是大夏名义上的藩国……”

  “懂了,贺兄放心便是。”

  贾琮并未说出他对鞑靼的打算,此事还需征得皇帝的同意,就是要正式实施,也需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到时候再说吧。

  不过对于齐国梁等人的处置,必须得抓紧时间安排了。

  宣府重镇,竟文恬武嬉荒唐到了这个份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整整七日,贾琮除了去军中转了几圈外,对宣府镇的军政没有过问过一句,反倒是连番夸赞齐国梁将宣府镇治理的如此繁华,回京后定会在皇帝面前美言。

  齐国梁对此颇为得意,宣府镇的繁华在宣大一线,甚至是整个九边重镇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随着瓦剌并入国朝,齐国梁对鞑靼的威胁就开始嗤之以鼻,认为强如瓦剌都投降了,鞑靼算什么?

  宁夏那边的羊毛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每日流进宁夏的银子跟流水一样。

  他眼馋了,都是跟鞑子做生意,凭什么羊毛只能你们薅?

  故而在年初那会就与鞑靼使臣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正式开放宣府镇,互通有无。

  短短一年不到,往来宣府的商客就突破了十万之众,包括中原、鞑靼、瓦剌、高丽甚至是罗刹国的商客,都被宣府的低税所吸引。

  庞大的商客数量不但弥补了宣府低税的损失,更为其带来了足量的人气,收上来的商税不减反增,在九月时突破了五十万两白银。

  一个月五十万啊,一年就是六百万。

  除却要送去京城的一百万两定额外,其余五百万两,都是宣府镇的结余。

  齐国梁拿走两成,其余诸将共分八成。有了这些银子,谁还看得上穷酸军士的俸禄、抚恤?

  他们甚至为了收揽人心,吃肉的时候给军士们分了几口汤汤水水。

  军中的普通将士不懂上头的事,还以为宣府城开禁通商是朝廷定下的,收到齐国梁等人的赏赐后,一个个对宣府的将领更加忠心了。

  殊不知正是因为如此,加上原本负责监督地方的龙禁卫宣府镇千户所同流合污,朝廷对宣府镇的变故一无所知。

  齐国梁的心腹再次送来钦差行辕的动向,贾琮等人颇有兴趣的在城中各处闲逛,买了不少有趣的小玩意。

  在这期间,贾琮一行从未刻意打听过其他事,也从未见过任何可疑之人,看似就是正常的逛街游玩。

  齐国梁这一下彻底放心了,他笑呵呵的说道:“名声传的再响也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若是贾琏来此我还得小心防备,贾琮嘛,也就那么一回事。你去安排好,一定要伺候好这位小爷,别省银子。不管他喜欢什么,只要多看一眼的,统统买下来送过去!”

  ……

  与此同时,贾琮在亲兵的掩护下,乔装出了总兵府。

首节上一节350/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