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136节

世家豪强往往会在这种时候明里暗里的向你要官,然后根据你的反应来决定能借多少钱。

所以,跑世家借钱借粮甚至借兵,都是很讲究技术的。

通常,都是先到势力最盛的世家开口,搞定了最大的障碍,其他人多数是会盲从跟随的。

这就绕不过陈家了。

许是觉得彼此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吕布眼神闪过一抹狠厉,“允文,有个事要跟你知会声。”

在林墨狐疑的目光中,吕布敲了敲石桌扬额,“陈家把手伸到了你的紫阳书院里。”

意料之中的事,林墨显得很淡定。

紫阳书院设立的初衷是什么,是对抗世家,不再受到他们的掣肘,但这种事情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甚至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他们又不是傻子,眼前不说罢了,暗地里肯定会想着拉拢这些寒门。

本就不受重视的寒门学子拜入紫阳书院的目的说到底就是求一个晋升之路,要是有大世家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自然没理由拒绝。

“这些混蛋吃着我们的饭,干着吃里扒外的事,回头慢慢收拾,我觉得有必要敲打一下陈家了。”

吕布很不忿,眼睛眯成一条线,“说到底无非是对安丰太守的位置不满意罢!”

林墨佛系的笑了两声,摇头拒绝了,“算了,由他去吧,书院里人这么多,慢慢挑选出我们的人来,自然他们也是可以进行挑选的,眼下还没到可以彻底由我们说了算的时候。”

“那这事岂不是成了为他人作嫁?”

吕布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对自家女婿的城府还是有绝对信心的,转而问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彻底掌控。”

“要等一个人。”

林墨捻着手指,眼神有些恍惚,“我想啊,普天之下也只有此人能帮的了我们。”

紫阳书院的管理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除了世家出来的人本来就没几个有这份能耐,你总不能指望这些人违背他们自身的利益吧。

这一点,就算是陈宫都不会愿意,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世家底蕴,时间长了,一样可以重建属于他的陈家。

“谁?”

“岳丈大人应该也认识此人吧,不过谁知道要等多久,紫阳书院的事情岳丈大人就权当不知道吧,小婿会处理好的。”

没事,我愿意等,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就算历史已经改变,有些事情林墨也会强行矫正过来,因为这件事啊,本来就是他心中的意难平。

林墨扭动着发酸的脖子,果然啊,玲妹妹有些销魂蚀骨,才处理了这么一会军务,就觉得有些不得劲了,“走吧岳丈大人,一起去陈家。”

吕布撇了撇嘴,站起身来,三人并行而出。

追订在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过渡章节,但这些剧情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大剧情上才不会显得空洞,诸位有什么建议可以留言。

另外,七月了,卑微求月票

154.第154章 第一百五十三 吕营的谋士们在发

大战前夕找世家豪强借钱、借粮和借兵这种事情在汉末乱世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曹操经常这么干,刘表跟袁术摩擦的那几年也都是靠着身后世家支持,世家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机会一点一点做大。

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这道理是亘古不变的,你要人家借给你,甚至是直接支援你,那肯定是要用相对的条件来置换。

就目前的大局下,如果说有一人不需要朝世家开口,那就只有袁绍了。

作为一个本身就是世家利益共同体的最高代表,已经有了鲸吞天下之势这个时候外围投资会很非常猛。

主公,听说粮草不足?我家那还有五万石,主公且用着就是了,犬儿出任县令一事就请主公费心了;

兵马有五十万了?不够,远远不够,郭家愿再增援三千兵马,而且都是训练有素,战甲军械自带,主公不必担心。

现在,北国世家都盯着这支涨停板看呢,只要袁绍开口,钱粮兵马真的是不用担心,甚至多有散尽家财来支持的。

这一点,吕布的处境就远没这么好了,比曹操都差了一大截,虽然脚踏两州之地,连败袁术、孙策、曹操,实力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可袁绍决心秋收后南下的消息传开,对于徐、扬两地的世家豪强冲击可不小。

走了一大圈下来,军费的十几万金缺口勉强堵上,条件就是二十六县的县令、县丞,三郡的郡丞、别驾、曹缘都被新人替换。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卖官鬻爵,只不过做的明面上比较好看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最头疼的事情算是暂时解决了。

春耕时节,在各地囤积的肥料也在有条不紊的发放,由于效果没办法像先前那些发明直接摆上台面,所以无机肥全部都是免费的赠送给百姓。

这一点林墨有认真合计过,问题不大,首先只对登记造册的百姓发放,世家农奴不在其列,避免了被打秋风的硬伤。

其次,百姓当年田亩人丁赋是按当年收成支应的,只要他们的产量上去了,收取的税赋自然水涨船高。

最关键的一点,熬过了头一年就会立刻形成口碑,后续这些肥料就可以定价出售,而且还不是只销售在徐扬两州,是向全国各地销售。

这种垄断性,又是面向全国百姓、世家豪强的生意,利润上来说,十个琉璃厂都比不了,一旦形成了产业链,便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把内政诸事敲定,各类军械也在加紧打造、军队加强训练的时候,林墨拉着吕布跑了一趟东莞与齐国郡的交界,也就是临朐和广县之间的一带。

按着林墨的估计,秋收后与北国大军的战斗,应该就是在这一带打响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徐州腹地不同,青州这头丘陵不少,尤其是黄河以南后,除了丰富的水脉支流,就是丘陵与平原并存。

这样的地形会使得战斗能更有战术选择,拥有多处可以埋伏的山林地理,也有可以妙手偶得的天时可借,自然,便要熟悉这些地方。

“派人将这一带所有的山川、水脉和原野都画出来,必须详尽哪怕是一片密林也不可放过!”

“喏!”

翁婿俩人带着麾下武将和谋士逛了几天后,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不过地图依旧是最重要的。

距离开战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带回去慢慢研究吧。

“有没什么想法?”回去的路上,林墨、陈宫和贾诩三人并驾齐驱,吕布和赵云、甘宁、张绣几人闲聊着。

陈宫表情凝重,摇头道:“包原隰险阻,此地无论是屯兵还是作战稍有不慎便是全盘皆输,不甚其难。”

这话不假,虽然没有荆南那头崇山峻岭多,可这丘陵山势,藏兵一两万人也是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的。

“粗粗有了些想法,但具体还得等到大战前夕,看了敌我兵力、阵型、营寨才能下定论。”自从提领了东海太守后,贾诩确实没再像从前那般沉默了。

毕竟,认领了太守不管愿意不愿意,都是进入了吕营核心层面,再想像从前那样自主从容的选择是不可能了。

“我也有了些想法权且看看到时候青州领军的是谁,兵马几何再做定论。”林墨也笑着回了一句。

这种事情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三人都默契的没去刨根究底对方的想法。

“有件事我挺好奇的。”

骑着马的陈宫看向了林墨,“元直和张太守能否进入青州战线,这我不怀疑,毕竟你布下了这个局应该是有把握的,可即便他们到了青州,你们如何联络呢?”

这一点是陈宫最不能理解的了,站端一开,整个大营里的进出可没那么容易,想着派快马私下通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况且,刚刚投奔过来的人,肯定不会有太厚重的信任,甚至行动都可能被人监视,可无法联系,那这诈降就失去了原本意义,这一点,陈宫一直想不明白。

“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与我联系。”林墨笑的很苦涩,这一点确实是诈降的弊端。

一次?

陈宫与贾诩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这事挺有趣的,单向联系吗,只有一次机会,花费了这般代价进入,那这唯一的一次机会,一定是致胜之下才会使用吧。

这个时代惯用的通讯手段,日举烟、夜举火,这种明目张胆的办法肯定不可能了,信鸽吗?可能性也不大。

想不明白,贾诩也就不想了,随口道:“公台,自从允文的曲辕犁投入使用后,徐州耕牛应该存量大大提升了吧。”

“是的,这一点可真是托福允文不少。”

陈宫点了点头,笑道:“过去是二牛抬杠,如今是单牛直耕,省下了一半牛力,虽说扩大了几倍的耕种面积,但耕牛数量还是很充足的。

这不,陈登还写信请求府库里将耕牛出借两千头到安丰,助他开展春耕,温侯已经批了。”

“一口气借出两千头,如今温侯真是阔多了。”贾诩捋着发白的胡须感慨。

“文和怎么突然问起这事。”

“自是有些打算的。”

贾诩面若平湖,沉声道:“春耕后可以先调集往东莞郡来,希望在大战前夕有所作为吧。”

你也当了谜语人?陈宫狐疑的打量着贾诩。

林墨嘿嘿一笑,也不深究,贾诩如今也是太守了,且不说是为了大战做准备,光是这个身份也有资格这么要求,他高兴的是,老阴货背上了这个职位后,开始主动作为了。

这一场战斗,从兵力、装备、粮草、后勤各方面袁家对于曹吕都是碾压级别的,如果己方阵营再不能同心同德,林墨觉得,这天下很可能真的会归于袁绍之手。

要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谋略力挽狂澜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现在,林墨只寄希望于曹操那头失了这么多猛将,又没有像历史上地盘这么大了,面对袁绍的时候不要一触即溃便好。

历史上的官渡大战

想起了某些事情后,林墨眸子微微一沉。

“怎么了允文?”一旁的老岳父瞥见了他表情的微变化。

“没什么,我觉得,可能需要给曹操一封信吧,不过时间还早,晚些时候也不打紧。”

三足鼎立的态势,曹操一旦崩盘,便是这些谋士多出几个脑袋,只怕也无力抗衡北国大军,还得为他也想一想,还真是世事如棋啊。

荆州,新野城外。

刘关张三人骑着马慢悠悠的往城里而去。

三人脸上都写着沮丧两个字,或者说颓然吧。

在尹籍的介绍下,三人总算是见到了黄承彦,对方没让自己吃闭门羹,为人也非常的和善,很好相处,按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可是呢,黄承彦对于助力刘琦崛起这件事,却没有丝毫的兴趣,表示自己已经是闲云野鹤,不想再介入夺嫡之争。

在跟他的几次相处下来也从黄承彦的口中得知了黄家的一些情况。

黄家目前是两支人,一支是以年轻一派听从黄祖号令,一支是年长一些便以黄承彦马首是瞻,如今黄祖在阳羡兵败,让孙策打的锐气堕尽,在家族里的话语权不复从前了。

黄承彦呢,整天只想终老于山野林下,根本没有任何的野心,便是刘备几度哽咽,拿着天子血诏的事来哭诉,对方也巍然不动,显然是没了任何机会。

黄家这条路啊,只怕也是被堵死了。

如果,按着这个态势发展下去,留在荆州,只能是虚度光阴,可离开荆州,还能去哪里呢?益州吗?

“林墨诗集,都来瞧瞧勒,名家书写的林墨诗集!”

正当刘备心如死灰的时候,只听得街道深处一名身穿小商贩在叫卖。

围在周遭的人不少,里面那层多是一些身穿儒服的学子,外面那一层则是看热闹的百姓。

林墨诗会的事情传开后,已经有人专门将他的诗写在帛布上。

张飞冷嗤了一声,关羽眯着丹凤眼,没正眼瞧,倒是刘备来了几分兴致,下了马走了过去。

生意似乎还不错,挺多人买的,而且这商贩挺有头脑的,在帛布上还画了林墨当初在诗会上一袭白衣的画像。

“翩翩君子,果是儒雅。”

刘备拿起一张帛布,呢喃了一声,随后又摇了摇头,感慨道:“可惜,心术太毒。”

他问了价钱后放下一串五铢钱便转身离开了。

“大哥,就这小厮做的那些诗不伦不类的,不读也罢,还值得为他花钱呐。”张飞嘟囔着,就寻思这家伙能当三姓家奴的女婿,也是个不懂忠义、没有下限的人。

刘备将手中帛布小心收起,苦笑道:“三弟你不知道,我怀疑这事只怕是林墨刻意为之。”

首节上一节136/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