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121节

只有十七岁的他心里慌乱不已,如果按着他的下意识想法,是应该放弃北上广陵了,可孙策和周瑜怎么想的他又摸不准。

最要命的是,他还不能找人来问,即便是对孙家尚算忠心的二张,毕竟也是世家利益的代表,要是看了这战报肯定会主张放弃。

一时间,他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该如何抉择。

按着先前所说,孙策他们至少还要两天才能赶到广陵,若是遇了风浪,可能还会迁延多一两天也不一定,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他必须自己拿主意。

江东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倒是一点不假,只是短暂的慌乱后,孙权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再次打开竹简看清楚上面的内容,萧关易主,曹操兵败

也就是说,他折的只是萧关城里那两三万人,真正的大军并没有来得及进驻。

若是这种情况那夏侯的十万大军赶到后必然会形成一定时间的对峙,吕布依旧是没可能立刻抽身。

从这个角度分析,即便广陵士气要比预料中好一些,北上还是有必要的。

重新合拢竹简后,孙权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继续渡江前往广陵。

按照原定计划先在城外驻寨,万一孙策和周瑜觉得时机不对,到时候再撤回来便是,左右损些粮草而已,总是好过错失了良机的。

论得心智,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够这般大胆的做出生死决定,不可谓不出色。

当然,一切的选择也是来源于实力的底蕴,沙羡大胜得金无数,粮草充沛,这是孙家的底气。

这次参战的将领有经验丰富的老将韩当、凌操,也有年轻一代的翘楚,陈武、蒋钦、丁奉和潘璋,外加三万江东精兵。

对面呢?

六千兵马,只有张辽一个数得上名号的人物,孙权也在想,这种局面怎么输?

不客气的说一句,就算自己想输也输不了啊。

荆州,新野城,议政厅内。

张飞笑的虬髯乱颤,“三姓家奴不是总夸口他那女婿怎么厉害吗,还不是败给了曹操!”

落井下石倒不是张飞的格局,不过徐州被偷他就开始讨厌吕布,安丰一战后连带着这个女婿也讨厌上了,看得他们过的不好,也就放心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被逼退到了相县,只不过他们并不知情,还是拿着第一份战报,也就是萧关易主的头一战。

就这,还是刘琦送过来给刘备的,这就是情报的时限性了。

“曹操毕竟是国贼,我等身为汉臣,自是希望吕布能赢的。”刘备随口感慨了一句。

自从他从襄阳回来摸清楚了刘表性情后,对于曹吕双方的战局反而没那么关心了。

又或者说是一种无奈,如今的他,枯坐新野,一事无成,上不能救天子出许昌报家国,下不能举义兵成大业除国贼,顶着新野县令的官职,碌碌无为。

一旁的关羽并不说话,这些事不如手中的春秋有趣。

“主公。”

简雍信步走入内堂后,先是作揖行礼,然后将一捆竹简递到了台案上,“这是在下与公商定的明年新野税赋拟定条款,请主公过目。”

“辛苦你了宪和。”刘备对着面前作揖的、身材稍显臃肿的简雍点了点头。

要说起简雍,其实跟刘备认识的时间比张飞关羽还早,大概跟公孙瓒差不多,年少相识。

而且,他也是从涿郡起事就开始跟着刘备了,算是老班底之一。

“太多了”

寥寥看了前面,刘备便摇头否决,沉声道:“如今天下狼烟四起,百姓多有艰难,安忍再添税赋。”

“主公,秋收的税赋您已经减了百姓两成,若是再不从这税赋上做调整,我们根本没有钱粮壮大部曲。”简雍一脸为难。

刘备从安丰逃到荆州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六百多人,来新野已经有些日子了,部队仅仅是扩充到了一千人而已,速度不可谓不慢。

要知道,新野城里可是有七八万的百姓,多了不说,扩军七八千应该不是难事,可要是按着这个速度,再有十年也到不了八千人众。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本、以民为贵、以民为本,君轻而民贵。今若为私而役于民,我宁死不为。”刘备的这一声感慨,让埋头于春秋的关羽也忍不住放下手中竹简,微微颔首以表附议。

“皇叔仁义,籍替这新野百姓多谢你了。”说话间,厅外走入一人,身穿发白的儒袍,留着标准的山阳须,人未至,声先到。

“机伯来了。”

刘备放下那份条款站起身,笑着相迎,“来来来,请坐请坐。”

伊籍,伊机伯,兖州山阳郡人,说起来倒是跟李典同乡呢,不过他早年就到了荆州,依附于刘表。

刘备到此后,他会隔三差五的跑来拜会,次数比刘琦还频。

伊籍敬仰刘备的仁义之名,刘备也愿意结交伊籍这种在荆襄混迹多年的人,二人也算一拍即合了。

在吃了庞德公三次闭门羹后,刘备也不气馁,换了个思路让伊籍想办法先跟庞统熟络起来,言明自己的想法,只要庞统愿意辅佐,一切都会好起来。

毕竟,家主是庞德公,可庞家的新星却是庞统。

“机伯,今日前来可是见着庞士元了?”刘备让人奉来一杯茶,有些急切的问道。

“见上了,不过.”

伊籍抿了口茶后,才讪笑道:“庞士元称其还想闭门读书,或可几年后再做定夺。”

好歹没有明确的拒绝,刘备并不灰心,再问道:“这倒无妨,寻他多日,也算是有了些许眉目,莫不如我此番亲自去拜会,或可以诚意动之。”

刘备刚刚站起身来,伊籍便连忙拦住,面露难色,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机伯有话不妨直说。”

沉吟了少顷,伊籍放下茶杯,沉声道:“这庞士元年少有为,又是庞家未来之主,免不了有些桀骜,皇叔此去,怕是见不上的。”

刘备再傻也听出来了,先前的那番话是人家伊籍顾及自己面子,没把话说透,实际就是他庞士元不待见自己。

也对啊,若是这么容易就能让他动心,刘琦也不至于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重新坐下的刘备苦笑了一声。

一旁的张飞不乐意了,瞪大环眼、声若惊雷,“好哇,俺哥哥贵为天子皇叔,先是在那庞德公面前吃了三回闭门羹,现在他庞统也给上脸子了!”

越想越气的张飞脸色涨红,一甩手,“哥哥别管了,俺张飞去找庞统,什么四大家族,他不是不认哥哥皇叔之尊吗,那便问问他认不认俺手中的丈八蛇矛!”

“三弟休要鲁莽。”

刘备轻唤了一声,无奈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一向便是被望族出身的各路诸侯瞧作织席贩履之徒的刘备,对于这种程度的羞辱,倒也没放在心上。

可是,这一条条的路子都被堵上,不免心中陷入了茫然。

他太清楚自己如今的境况跟公子刘琦颇为相似,想要重新崛起,再次跟国贼曹操、枭雄吕布角力,必须要得到荆襄大族的拥护。

若是没有这一点,光凭区区新野,纵然是让你募兵八千,又能如何呢。

蔡家是绝不可能和自己一条战线的,听刘琦说起,从安丰来的路上他就多有阻挠,现在也不时进言希望刘表赶走自己。

蒯家在这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态,可蒯越、蒯良把自己的拜帖退回来这事上看就知道,他们也不愿跟自己有交集。

庞家在新老两位家主面前都吃了闭门羹,为今之计怕是只有从黄家入手了。

刘琦曾经说过,黄家的黄祖是支持他的,可惜沙羡大败后,黄祖在军中的影响力已不复从前。

那么,就只能找到黄家最为有声望之人了,刘备耐着性子开口问道:“听闻黄家是以黄承彦马首是瞻,不仅如此,此人在荆州士族中也有极高的名望,机伯可了解?”

伊籍点了点头,“黄公的名字在下当然听过,可只听其名,未见其人。闻听他与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经常在山野林下坐而烹茶,或谈国政,或评英雄。

然其仙踪不定,无处寻访啊。”

这么说来,这黄承彦与庞德公也是挚友,刘备敏锐的捕抓到了这条关键的信息。

司马徽的名字他没听过,刘琦也没说起过此人,不过能跟两大家族的长者结交,只怕在荆州士人中威望不弱。

已经是用尽了各种手段却不见成效的刘备,只能是黄承彦当做最后的办法了。

他站起身来,走到伊籍面前,抱拳道:“机伯,在荆襄多年,与当地士人颇有交情,烦劳你打听一番黄公多在何地逗留,我自会前往拜会。”

伊籍回了一礼,顿首道:“皇叔放心,在下与博陵的崔州平倒是有几分交情,听闻他与这几人都有交往,过些日子我便亲自登门。”

“多谢了。”

刘备迟疑了一会,又补充道:“顺带打听一下水镜先生司马徽,若是可以,我也愿意一并拜会的。”

“一定办妥。”伊籍再次作揖,便转身离去了。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刘备目光有些游离。

他还是很感激伊籍的,自到这新野,他是第一个主动上门拜会自己的人。

在庞家这件事上虽然没什么收益,可人家到底是忙前忙后的跑腿,刘备心存感激。

“大哥难道真的要屈尊去找那几个老腐儒?”对于荆州士子,张飞是越发没好感了。

若是逮着机会,指不定还得收拾那庞统一番。

“大哥,三弟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这件事上大哥已经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人家若是不领情,何必自取无趣,折了这天家颜面。”一直也没开口说话的关羽算是忍不住了。

刘备看了一眼两位兄弟,嘴角勾勒一抹苦笑,“欲成大事,何吝区区薄名。相比于在许昌受辱的天子,我们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二人一听,便是只能作罢,唯愿伊籍能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吧。

140.第140章 第一百三十九 孙权来了,辽神狂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原本翁婿二人在将军府内烤火煮茶,吕布却突然一拍脑袋,一副情况有些不妙的反应,“你说我们这样跟曹操对峙,那孙策会不会对广陵有想法啊?”

林墨一头黑线。

老岳父的反应为何要慢这么多拍啊,这个问题你不是应该早就应该想到了吗。

见林墨从容自若,吕布赶忙收敛起不安的神情,将火盆往他那头推送了一段,“你早有安排?”

“那倒没有。”

林墨摇了摇头,双手在火盆上取暖,徐州湿气不轻,冬天便是不像岭南一带的湿冷魔法攻击,也有一种噬骨之寒,“但我想,重夺萧关的消息传到江东,孙策应该不敢妄动了。”

吕布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林墨继续道:“退一万步说,孙策想一雪前耻,叔父那头不是还有六千兵马吗,又有元龙和子敬在,不说退敌,守城总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这么一说,吕布算是彻底放心了。

其实这件事林墨早就有所预料,可他现在不能提前将骑兵调度南下威慑孙策,大敌还是曹操,这一点从始至终就没变过。

如果贸然的把骑兵调走,只怕曹操会生出疑心来,对萧关又重新起了贪念。

再者,广陵城防坚实,只要张辽不主动出战,六千军面对不善攻城的江东兵马,守他一两个月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林墨相信张辽,相信那个逍遥津大放异彩让江东小儿止啼的张文远。

打仗就是这样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周全,很多时候都是要靠队友,所以独当一面的帅才是非常难得的。

不过老岳父能时刻记得孙策这头猛虎,其实是件好事。

后世有这么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

这句话最大的考究来源于官渡大战的时候,曹操全面劣势,而孙策却准备带领江东猛将偷袭许昌。

不夸张的说一句,以当时孙策的实力,一旦跨江,曹军势必大乱,转瞬间曹操也将成为冢中枯骨。

事实上,在开战前,曹操就有过这样的担心,不过鬼才却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孙策匹夫之勇,料其必死刺客之手。

这话才说没多久,还真就死在了许贡门生的手里,这一死,不仅是让郭嘉奇才之名添了一笔,也彻底让曹操没了后顾之忧,最终得以战胜袁绍。

首节上一节121/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