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842节

空虚么?

哈哈,曹操笑了,是那种苦中作乐的笑。

他大手一扬,“孙权鼠目寸光…他如今受封吴王,又在突袭荆州,得意洋洋,如何能看到寿春的空虚,倒是这一对关家父子,将孤逼到如此窘境,十个他孙仲谋也比不过这一对关家父子!”

曹操的话音落下…

程昱长长的吁出一口气,“武关、淮南…原来大王早就已经部署了…早就已经做好了安排!”

可随着这一口气,程昱又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大,他有些惶恐的问。

“那三公子他…他…”

曹操怎会听不出程昱的问题,他沉吟了一下,方才抬高声调,“子文还在那莽莽沙漠中与那群鲜卑胡虏搏杀…他不会来,他手下的十万精骑也不会来!”

曹操的眼眸突然就眯起,语气沉重:“孤从小的夙愿就是做一个像冠军侯霍去病那样的征西将军,关家父子是厉害,可他们并不可恶,那些草原上的鲜卑胡虏,年年冬天劫掠我大魏边境子民,女子劫走关入羊圈,男子与小孩晒成肉干,他们如此食人恶习,更是可恶百倍!故而,孤就算守不住许都,孤就算被迫要迁都洛阳,乃至于迁往邺城,孤也不会调动北境的这支兵马…除非!孤!死了!”

曹操的话让程昱一阵震撼。

魏王…他的确老了,可他还是那个魏王。

他是受过“太学”教育熏陶的。

“帝之辅弼、国之栋梁”这样的“辞藻”是深埋在他心头的。

横扫匈奴,恢复西域…一直是他最崇高的理想啊!

哪怕这个理想与现实的颓然的局势相碰撞,魏王曹操还是在一如既往、矢志不渝顾的坚守着这份理想,不忘初心!

多么令人钦佩的不忘初心哪!

贾诩的眸光闪烁,“原来魏王一早就没有指着三公子的这支雄兵。不过…除了长安与淮南的兵马外,倒是还有一支…”

贾诩是懂语言艺术的,他永远会把话提醒到关键处,然后让曹操把最关键的部分讲出。

果然,曹操虎目抬起,竹棍也损移到了南阳一隅。

“文和是说臧霸与他的泰山军?”

贾诩捋须感慨道:“这可是昔日吕布手下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久居泰山,更是熟悉山峦作战,南阳是一个大盆地不假,可许都、洛阳周围多山峦哪…”

贾诩的话,让曹操重重的点头。“文和所言极是,倒是忘了,南阳…孤还有一支雄兵!”

不得以,曹操是想要让臧霸出手了!

曹操、贾诩、程昱…这么一讨论,似乎整体的许都保卫战的战略思路就定下来了。

长安、淮南、南阳…

调动三处兵马,三地空虚的同时,却足可保许都城兵员充沛

足以确保宛城腹背受敌,不敢枉动。

无论是曹操,还是贾诩、程昱,他们都意识到,这种时局下,许都城不容有失啊。

但…有一条…依旧是曹操无法解决的。

想到这里,曹操的眸光变得深邃,继而…他的眼眸望向程昱,“仲德,孤让你在整个大魏遍寻奇人异事,寻求破解那飞球之法?如今已经有四个月了,人?还没有找到么?这飞球空袭,炼狱火海,孤的大魏就无人可破么?”

这…

问题引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你大魏人再多,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啊,襄樊战场人不多么?十万…还不是一夕间灰飞烟灭!

荆州军固然勇猛,可这飞球,才是心腹大患!

许都城,可不比宛城更防空啊!

“大王…”程昱沉吟了一下方才开口,“其实,这飞球的事儿,臣这边…倒是有些进展的,只是…还没有最终成果,不是禀报给大王的时机啊。”

“什么进展?”曹操的一双眼眸直勾勾的盯着程昱。“无论到一步,你悉数讲给孤,哪怕是一丁点的进展,孤也要听”

“大王…”程昱郑重的禀报道:“就十日前有一少年扬言,他…他能造出此飞球!”

轰…

轰隆隆!

程昱的话对于曹操而言无异于五雷轰鸣!

『造…造出飞球?』

惊讶的不止是曹操一个,还有身旁的贾诩,还有许褚,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对程昱这话…多少带着些巨大的疑窦与怀疑。

“你…你接着说”

曹操的声音加重,眼睛中满怀的是望眼欲穿。

程昱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此人乃扶风人,姓马名钧,字德衡…原本,臣也并不识得此人,可一打听之下方才得知,他虽有口吃的毛病,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在民间极为有名望…他曾还原指南车、改进笨重的织布机,发明出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还制成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

说到这儿,程昱顿了一下接着道:“甚至…就连大魏前线兵卒送来的‘连弩’,也经过他的改良而破解其内部机括开关…乃至于已经在尝试完美还原!也正是他…他提出,这飞球的‘蒸汽’原理从伙房就可窥探一斑,且他已经将一只小狗送入空中,按照这原理继续推演的话…他或能造出这飞球…”

程昱提及的这位大发明家马钧!

按照历史的推演,他将在十年后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

当然…这个官职平平无奇,但…他的名字,却被后人冠以“华夏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诚如程昱所言,他还原了指南车、改良了织布机,发明了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除此之外,大名鼎鼎的“水转百戏图”也是出自他之手。

甚至…诸葛连弩还是他改良与发展的,威力增加了五倍!

可以说,在这样的时代,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做出的发明创造,足以让他成为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不多见,堪称机械大师的存在。

唯独可惜的是,他不善辞令,也因为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这些发明创造并没有得到重视…

马钧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始终不得志。

魏国的大文豪傅玄曾感慨:

『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以及汉代的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

由这一番话亦可知…

程昱提到的这位马钧是“何许人物?”

说是“机械降神”有些夸张的,但…“大发明家”、“大机械师”这样的头衔,马钧是当之无愧!

当然,历史上的他是悲剧的,是怀才不遇的!

偏偏,因为如今时局的动荡也好,机缘巧合,又或者是荆州的“发明创造”让大魏,让曹操不得不把目光投入这些“机械、发明”上…

故而这位不善辞令、怀揣不遇的少年马钧,竟奇迹般的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程昱的看重。

不遗余力的支持他的发明…

他更是投桃报李般的大胆提出:

这飞球,他也能造!

当程昱娓娓把有关马钧的故事悉数讲给曹操听后,曹操亢奋的一拍大腿,他发出那仿佛久居阴霾之下,总算见到拔云见日的景象时的爽然的大笑。

“孤要即刻传召这马钧,不,仲德,你带孤…带孤去见这马钧”

(Ps:明天要上班,家里还有一大堆事儿,故而今天少更一点…明儿个到单位就没那么多事了,理论上就能多更了。还有就是…后面的纲,容我去闭上眼睛,躺床上细细的理一理!)

第485章 我的脑袋是软的,可你的刀劈不动!

深秋之际,被群山环绕的许都城大有一股苍山如黛的感觉。

城楼上高耸的城墙、伫立的兵士遥遥在望,马车却一转,向着山野方向跑去。

程昱探出头来,确保路线是正确的。

曹操则是诧异:“不曾想,仲德竟把这马钧藏在城郊!”

程昱连忙收回了脑袋,解释道:“马钧的许多发明…虽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能,却也是动摇一些人的利益,若是在城内太过显眼,反倒是让他置身险地!再说…此人‘口吃’,不善辞令,还是扬长避短,不要让他与太多俗人、俗物接触的好!”

程昱的话让曹操颔首。

“仲德的安排,总是这样的周到、缜密!”

的确…诚如程昱说的那样。

马钧被程昱安排在许都城北的一处幽静的山庄内。

为了保护这位“大发明家”,程昱调动了校事府百余校事,除此之外,铁匠、木匠…各式各样的匠人也集结了超过五十人,悉数都是为马钧服务的。

尽管“飞球”并未制造出来,可…程昱已经意识到,如果…会有那么一个人,将成为大魏扭转局势的关键,那一定是这年纪轻轻的马钧!

故而,凡是马钧的要求,无关难易,程昱都会派人悉数准备,甚至数量…远远超过马钧的要求。

也正因为如此,当黄昏到来之际,天色渐渐地陷入黝黑之境,曹操在程昱的引领下,从马车中走下时,他才能看到,他一辈子也不曾看到过的景象。

只见得…

地上几簇火焰点燃,阵阵“艾火”透出了有些刺鼻的味道…

但,几百鸡蛋壳,却在这艾火的熏陶下,正徐徐升腾,飞起。

这一幕,在曹操、贾诩、许褚的眼中,超玄幻

似乎…按照常理,就算是鸡蛋壳被风吹起来,可飞到天上,要不了多久,就会落下…

但匪夷所思的就在这儿。

这些鸡蛋非但没有落下,而是在大火的熏陶下继续升腾,越飞越高…越飞越高

直离地三、四尺,却还在向上!

“俺滴老娘啊,这鸡蛋真的能飞起来啊!”

许褚看着那漫天的鸡蛋,连连惊呼,一时间,仿佛找到了童真,变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同行的贾诩也是感慨:“神乎其技,这简直…神乎其技…”

比起他俩,很明显…程昱就显得“见过世面”许多。

事实上,这已经是他不止一次的看到马钧在做这个“尝试”,算是见怪不怪。

当然…对于马钧而言,每每在“飞球”制造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时,他就会反复做这个“尝试”,从其中寻找突破瓶颈的灵感。

这次…也不意外!

曹操也目睹着这漫天飞起的“鸡蛋壳”,一整日心情被笼罩在阴霾中的他,总算是笑了,笑的无比清朗。

“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记载过艾火能令鸡子飞;孤太学时的半个师傅卢植,他又一位得以门生名唤高诱,这睾诱也解释过如此原理,说是‘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内空卵中,疾风因举之,飞’!孤昔日看到淮南王的道法,听到这高诱的玄篇,只觉得他刘安、高诱是胡说八道…怎么可能有东西能自然的飞到天空,不曾想…”

说到这儿,曹操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感慨道:

“不曾想啊,先是那云长的那儿子给孤好好上了一课,再是这马钧,让这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哈哈…好啊,这马钧发现的不算晚,他能让‘鸡子飞’,也就能让那巨大的飞球飞到天上去!如此…孤…孤就能反制云长与他的儿子了!”

被动,这半年来…曹操打仗打的太被动了!

而最被动的就是这“无法解决”的飞球。

除了被动外,剩下的就只有憋屈。

首节上一节842/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