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13节

不曾想,听到了林间的虎啸声,往回跑时才发现一只猛虎将他的儿子按在爪下…

黄叙是黄忠老来得子,自幼因为体弱无法习武,那时也才十三、四岁,更发着高热…哪里是猛虎的对手?

而这时候,黄忠距离猛虎有两百步,他根本来不及救儿子!

那时候的黄忠冷静下来,弯弓搭箭,可第一箭射出…是一百五十步的极限,却并不能射中猛虎。

第二箭趁着风势,黄忠射出了一百八十步的距离,依旧距离猛虎差一点…

而就在这时,猛虎已经咬断了黄叙的脖颈,等黄忠冲上来时…第三箭方才射中猛虎的屁股,猛虎方才仓皇逃窜。

可黄忠再赶到儿子身边时,哪里还有气息?

黄忠悲痛欲绝…

他望着那射落在不远处,距离儿子这边只有二十步的箭矢,他痛苦不已,懊恼不已!

他超越了太史慈成为了天下第一神射手。

可哪怕这样,他依旧没能救了他的儿子!

他甚至在想,如果…如果沔南同族的黄承彦能制造出那超过两百步距离的弓箭,他…他一定就不会再失去儿子!

从那时起,黄忠伤心欲绝,再也无心于黄家的氏族之争。

他没有去江夏投靠长公子刘琦,他抱着儿子的尸体回到了长沙,将儿子安葬。

然后…一直就待在长沙!呆在儿子的墓前。

甚至再没有与韩玄去争夺兵权的想法,每日得过且过,一如行尸走肉一般…

失去儿子的他,已经是心灰意冷…

二十步!

便是这弓箭射出的,差的二十步,让江夏黄家水军少了一位能接替黄祖,引领他们走向辉煌的统领。

便是这二十步,让江夏黄家水军,从刘琦的手中直接过渡到关羽的手中,成为了如今关家军的前身!

也便是这二十步,才有了本是中郎将的黄忠,因为跟随韩玄带长沙投降曹操,被曹操封为裨将军…

也才有了传唱千年的关公战长沙!

二十步…

这些年黄忠心头的恨唯独是这“二十步”,这二十步彻彻底底的毁了他,毁了他的儿子!

也正因为如此…

当此刻,当他听到张星彩讲述的这沔水山庄,这眼前的一驾驾“劲弩”,它们的射程能超过三百步、八百步时,难免让黄忠回想起这一抹不堪回首的故事。

这也是黄忠格外留意…这些弩矢射程的原因。

“这蹶张弩是射的远,可却需要用腰、腿射出,若是弩阵还好,一人使这蹶张弩,单单命中都是难事,此前能射杀庞德三万多兵也是因为出奇制胜,灵活性还是差一些,差一些。”

作为神射手的黄忠在品评着这些弩,“还有这八牛弩,目标太大了,真遇到强悍的对手,还没摆到射弩矢的地点已经被一队骑兵给冲杀过来了…”

说到这儿,黄忠亮起了他的弓,“依我说,还是弓好,灵活,可以骑射…唯独美中不足的是这射程太短了,若是能再长一倍,那老夫只需一支弓就足够射中那曹仁、庞德的面门!”

黄忠的话有些太满了…

若是别人这么说,一定会被人觉得是神经病,可若是黄忠,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荆南…、

不,大汉第一神射手,这名头,还是足够让人信服的。

哪曾想,黄忠这话方才脱口。

一道苍劲有力的声音从他的身后传出。

“汉升,这话可是你说的?能射五百步的弓,够不够你射中那曹仁、庞德面门的?”

随着这道声音,黄忠、黄月英、张星彩、夏侯涓悉数扭头…寻声望去。

却见得一个身披穿皮衣,腰挎酒壶,一派风流隐士形象的老头从一处工房中走出,正是黄承彦。

俨然…他方才听到了黄忠的话,故而也以这话激他。

说起来,黄祖死后…两人匆匆一面后,足足有十年没有见面了…如今看来,黄承彦老了,黄忠也老了…

可莫名的,两人眼睛里好像都有光,都有无比期待的事儿。

“融老头(黄承彦的名)…”黄忠一声呼喊,仿佛因为儿子的缘故,他心头有万般话语,有万般哀思,可他还是沉吟了许久,将一切再度埋回,他只是吟出四个字:“好久不见。”

反观黄月英看到父亲,连忙惊呼道:“爹,找你半天了!”

哪曾想,面对女儿的呼喊,黄承彦一扭头,做出一副高冷像,他一捋胡须,语气中带着几许低沉,几许女儿家才有的幽怨:“我在这儿很好,你莫找我,还是你找你那夫君吧!”

这话,就有几分酸酸的味道了。

俨然,黄承彦这老头,还吃着女婿的醋呢?

是啊…

诸葛亮那臭小子把女儿给拐跑了,就剩下他黄承彦一个“空巢老人”,若不是因为关麟那臭小子,他还不知道多寂寞呢!

蜀中,宕渠,一间书房中。

一张桌案,刘备与王平分坐两旁…

王平惊愕于刘备的胆力以及对他的信任,竟支身来此,没有带一个随从。

两人已经聊了一会儿,谈及的话题自然绕不开人部落。

此刻的刘备正在侃侃而谈,“王将军哪,你勇武过人,又忠义可嘉,你无论是在曹魏还是在我身边,都会被委以重任,可你又想过你的这些族人么?”

“你们前途往关中,这数百里秦岭怎么过?到那边生活习性不同又该如何?路途上医疗怎么办?有妇孺老人得病,没有大夫怎么办?被关中人仇视怎么办?耕地不足,被人欺负了又怎么办?”

“你们不想留在这宕渠么?这里是你们的部落,是你们的家呀!你们在这里,有衣穿?不用挨饿?还有,在这里…你们的手下将士们的子女,会一代一代的待在这里,建设这里…我也会帮你们建设这里!你们要子女出去,我为你们修建官学,让你们的子女学汉人的书本,你们不想出去,我为你们修建医署,让汉人的医署救助你们。”

“在我看来,迁徒出去也好,留下来也罢,这些不该是我刘备或者是曹操决定的,而是你们自己…不论你怎么选择,我都不想让你们部落因为大汉与逆贼曹操的战争而分崩离析…更不想让你们在战场上族人相残,亲者痛,仇者快!”

刘备的话很平静,却在平静中,在字字句句中透漏出的是人部落最迫切需要的。

是就要因为选择曹操还是刘备而部落的分崩离析!

也正是这一番话让王平深深的低下了头。

让他意识到,他此前带着少量族人投靠曹操,乃至于帮曹操迁徒百姓的做法,是多么的天真,对部落造成了何其大的伤害?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备虽不才,却有横行天下之志,有开疆拓土之愿,有灭曹兴汉之能,有爱戴下属之义,有忠君尊上之德,有爱民如子之仁,有外战内治之才!”

“试想一下,待得你与你的部落归于我,助汉一臂之力,到时…立下不世之功勋,朝廷岂会吝惜封赏?朝廷岂会不给予王将军一个将军之衔,而王将军这些族人,也将受到最大的优待!”

“退一万步说…待他们解甲归田,乐享天伦时,他们就可以告诉他们的孩子们,他们是曾经将曹贼驱除,中兴汉室的一员,他们的功勋,他们的威名响彻大汉十三州,人人提起他们,都竖起大拇指!他们可以骄傲的说,他们的统领是你王平将军哪,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的这些族人,你的这些部落,他们才没有枉费来这世上走一遭!”

振聋发聩,澎湃激昂…

刘备可不止是会哭,他更会建立信仰。

他知道…他刘备从小做到大,从弱做到强,这一路上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辛坎坷,可这么多兄弟不离不弃,靠的不是他的魅力,而是他建立起来的信仰!

刘备的兵,刘备的将,从来不缺信仰!

第368章 黑阎罗,月色下的修罗场!

巴中,宕渠。

整个八蒙山脚下都是魏军的尸体,哪怕已经过了一日一夜,这里的尸体依旧没有人去收回。

渐渐的,空气中多出了几分腐臭的味道,这等味道让人闻着作呕。

“嘎嘎”…白日里的乌鸦在天空中盘旋,发出刺耳的叫声,只有到了夜静更阑的时候,它们方才成群的飞下,去享用这无穷无尽的美食。

经历了白日里的血腥屠戮,这一夜似乎显得很是平和。

就在这夜已过半之时,突然…一道嘹亮的声音打破了此间的沉寂。

“点兵,夜袭”

这声音震耳欲聋,任凭是谁都能听出,是他们的将军张飞喊出来的,而随着这一道声音,此间八蒙山脚下的蜀军悉数列阵。

张飞则向副将雷铜、张达、范疆下令,“兵分三路杀上八蒙山…将张那蒙头军寨截成三份儿,各个击破!”

张飞保持着,他此战一如既往的风格,依旧是有条不紊的部署,依旧是事无巨细的嘱咐…

他智将的形象仿佛已经深入蜀军的心头。

当然…

要知道,在《斗战神》里的这一章回,八蒙山是有三条路上山的路,张飞特地派人查过,果然如此,只不过其它两条极其隐蔽。

同样的,在《斗战神》中,张飞是在围困了敌将四十五天后,发动奇袭,将敌寨截断,使得张首尾不能相顾,这才大获全胜。

只不过…张飞等不了四十五天,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了一百多次《斗战神》后,在脑海中模拟了一百多次八蒙山战意后,张飞捕捉战机的能力,与洞悉时局的眼力均得到了巨大的精进。

再加上…今日荡口攻下来了,宕渠攻下来了,张部成为了孤军。

这种时候,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蜀军能一日一夜之间,在接连攻破荡口、宕渠后,再攻八蒙山,这太有违常理了。

这种时候,连番的大败之下,张军的士气必定低迷;

懈怠之下,张军的守备也必定松懈。

“都看好进攻路线了,待会儿到上面,地势狭窄,谁也莫要跟本将军抢,都举好火把,本将军的丈八蛇矛开道!”

随着张飞的一道声音,他翻身下马,身先士卒第一个朝八蒙山上发起了进攻。

许多将军身先士卒都是假的。

冲锋的时候向前,可冲着冲着脚步就慢了下来,让手下的兵士们先冲。

如张飞这般一往无前,让手下弟兄们都追不上的,绝对是极致的少数。

刹那间,原本黑暗的夜空下,无数火把将山路点亮,无数蜀军脚踏着白日里魏军的尸体…如潮汹涌般的向山峦上攻去。

这一日的“血色”还没有结束,这一日的血色注定将布满整个夜空

山谷幽幽,夜华如水,今夜的张本就心神不宁,他已经一夜未睡。

按理说,白日里的败仗,所消耗的精力,韩浩的死,都让他整个人变得极其的疲惫与虚弱,也更容易昏昏入睡。

可这一日一夜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他兵败后的第三次接收到飞鸽传来的情报。

第一封飞鸽,是告诉他计划中“里应外合”的“外合”也中了埋伏,夏侯德惨死,大军惨败!

第二封飞鸽,是告诉他荡口寨也趁势被蜀军攻下来了,夏侯尚被箭射杀,其余诸兵将悉数投降。

首节上一节613/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