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07节

没错,就是弓,弓箭的“弓”!

说起来,在三国中,用弓的高手很多,关麟要排个前十名的话,从低往高,分别是姜维,这伙计能接住郭淮射过来的箭,然后再将郭淮射死;

然后是魏延,汉中之战,这货能射掉曹操两颗大牙;

再往前是一箭射中甘宁前额的沙摩柯,是射杀凌操、黄祖、蔡埙,射伤乐进的的甘宁,是徐晃、是关兴、是赵云!

可要论弓技最强的,那无疑就三位吕布、黄忠、太史慈!

吕布是辕门射戟,黄忠是百步穿杨,太史慈是猿臂善射…

不过,现如今吕布与太史慈都凉了,当今世道上,弓法首屈一指的…只能是黄忠了。

也正因为如此,关麟琢磨着,黄忠的好弓法若是配上一把超越这个时代的“好弓”,那岂不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那岂不是又能带给蜀汉无限可能!

所以…关麟是有打算送一张强弓给黄忠的。

当然,关麟也有点别的目的,都是蜀汉阵营的,这位黄老爷子又是五虎上将之一,还跟老爹关公战长沙过…

关麟还是想与这位老将军处好关系的。

退一万步说,如果能让黄忠的箭法配上好弓,那在整个战场上也就多了一种打法,一种可能性!

故而,这“好弓”的制作,关麟已经琢磨几天了。

说起弓来,他比弩最方便的一点是灵活,诸如“连弩”的射程太短,“蹶张弩”射程长,却需要用腰腿使力,更需要以弩阵为单位,进行杀敌!

论及灵活程度,根本无法与弓相提并论。

说到底,弓…还是灵活,还是射的远,还是射程与灵活的结合,是可以随便调整位置,更容易做到出其不意,万军取首!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

真要去绘制这弓的图纸,关麟难免要考虑到历史上的几大神弓、

比如吕布的龙舌弓;

比如薛仁贵的震天弓;

比如项羽的那一百多斤重的霸王弓!

“如果是弓的话…”

冥想了许久,关麟吧唧着嘴巴,小声自言自语的嘀咕着,“弓最大的弱点唯有两个,一个是命中率受到距离的制约,距离越远越不容易命中,二是距离太远,杀伤力也会降低…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关麟学会物理,知道这是阻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远距离的命中率还得与诸如风向结合在一起。

这就出现一个全新的问题,哪怕是能够更多储能的复合弓,关麟设计这弓的初衷是优先距离,还是优先威力!

或者…

突然间,关麟想到了一种弓,他吧唧着嘴巴,喃喃道:“似乎有这么一种弓,是能够让距离与威力同时存在的!”

有那么一瞬间,关麟回想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他的石碑里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在1225年,蒙古人在布哈苏齐海举办了一场“那达慕”大会。

其中成吉思汗弟弟的儿子“伊香哥”用一柄特殊设计的“蒙古弓”射出了五百米的距离。

并且哪怕五百米…威力犹在!

这是蒙古复合弓…

考虑到蒙古人征服欧洲大陆时面对欧洲军团各个铁甲护身…蒙古复合弓的穿透力也一定极其恐怖!

这么想…

如果能做出来这“蒙古复合弓”,那不就是一里之外取人首级?

这不就有那么点儿黄忠开挂,有点“百步穿杨”、“中”的感觉了!

没错,就是这种“八百里之外一箭一个鬼子”的感觉!

很魔幻,很神奇的感觉!

念及此处,关麟已经有了思路。

『射程、穿透力、威力,准度…看来,还得是把欧亚大陆都射穿的蒙古复合弓啊』

第364章 哇呀呀呀,今,必斩汝马下

纵观华夏历史上,弓的发展。

最原始的是单体弓,到商代时期出现了合体弓,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发展出了完善的复合弓。

蒙古弓又是复合弓的代表之作,是蒙古人横扫亚欧大陆的常规武器。

说起来…其实后世的现代复合弓,并不弱于蒙古复合弓…

现代复合弓上面遍布格状孔洞,用二十条合成纤维做出来的弓弦,无论是坚韧度,还是重量,也是具备能达到两百五十步到三百步的射程。

考虑到现代复合弓比蒙古复合弓容易操作,所需要的力量也降低了超过一半儿。

似乎是更适合关麟去制成的,更符合这个时代军团作战…

只不过,关麟还是决定用蒙古弓,不单单是要蒙古弓那五百米的射程,更是关麟考虑到这次做的弓是赠给黄忠的,而非打造一支神箭营的。

如果是黄忠的话,自然,关麟要替黄老爷子追求极限!

《考工记》中就记载过,制弓的材料一共有六种,被称为“六材”,分别是干、角、胶、筋、丝、漆。

至于,这蒙古复合弓的材料,那更是极其考究,比如“干”,即所谓的木材。

按其质量高低依次为:柘木、木、桑木、橘木、木瓜木、荆木、竹子,其中柘木最优,也最贵,被称之为“黄金木”,竹子最差。

角,即牛角,使用时要制成薄片,贴在弓臂的正面,不夸张的说,一对上好的水牛角,价格顶得上关麟一年吃掉的所有耕牛的价格了。

筋,即牛筋,贴在弓臂的背面,只有非常优秀的动物纤维,才可以承受最大的拉力,最好的材质依旧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好的“水牛筋”!

制弓时,筋需要撕成细丝,然后成束的蘸上胶,顺着弓臂的方向一层层的粘上去,粘完一层后,要等它风干了,才能粘下一层。

相同尺寸的弓,干和角的厚度都是固定的,铺筋的多少决定弓的力量。

到这一步,就只剩下最后的“胶”,粘合筋、角、干这三者的“胶”,是由动物皮熬制而成,可以用鹿胶、马胶、牛胶…

不过以鱼胶最好…

在制作到这一步的时候。

接下来,就是考虑弓胎的重量与强度的问题了,弓胎本身不提供太多弹力,故而越轻越好,越轻越灵活,诸如霸王项羽手持一百斤重的霸王弓,倒是射的远,可一点也不灵活!

强度的话,是防止拉弓的过程中开裂或被压扁,弓胎越轻,回弹时损失的力量就越小,射的也就越远!

此刻的关麟,已经绘制完了“蒙古复合弓”的制造图。

但许多细节都是要凌驾于制造图之上的,每一项,关麟都必须事无巨细的写清楚,写明白。

甚至,“主干”制作好后的加固与防水也要写清楚。

蚕丝缠绕弓臂,对筋、角、干进行进一步加固;

生漆涂在弓臂表面,防水防潮,这些事无巨细都需要交代清楚。

哪怕如此…

关麟还没有去细究季节因素。

严格来说,蒙古复合弓的制造,是需要在冬天加工木材,春天加工牛角,夏天加工筋,再到冬天修饰外表…

如果按照这个流程,怕是一年都造不出一把“蒙古复合弓”来…

故而,关麟把影响不大的步骤,包括季节因素悉数省略。

字里行间,格外强调的是复合弓的“张力”与“储能”两点。

张力能将人更多的力量转化为势能,这才是射出五百米的关键;

储能强,才能让威力不减…

这也是蒙古铁骑能射穿亚欧大陆的关键。

呼…

总算把该交代的悉数都写满在纸上,单单这蒙古复合弓的制造图与注意事项,关麟几乎写了整整半天,写了三十多页…

还修改了一个时辰,修改了超过五页,这才交给麋路,让他快马加鞭送到江陵沔水山庄。

“只需把这制造图交给沔水山庄的黄老是么?”

麋路看着这么厚厚的一本,小心翼翼的收起,他有些惊讶,这还是他看到过最复杂的制造图,东西不大…似乎并不简单!

关麟颔首,“没错,交给黄老与刘先生,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们尽早做出样品,至于这些水牛角、水牛筋的材料…这样吧,你再往我二哥那儿走一趟,糜家是做商贾生意的,这些材料虽然珍贵,但料想是能够搞到手的!”

“喏!”麋路拱手领命,转过身,就打算离去。

关麟却突然想到了什么。

“等等。”

“公子还有事?”

“如果…”关麟的眼珠子眨动,“如果你见到黄月英黄夫人,就替我转告她句话,说晚辈关麟请师娘来襄阳一叙,晚辈脱不开身,却又在襄阳这边…关乎战事的天文、地利、水利、灾害上有诸多疑问,需请师娘不辞辛苦,北上襄阳指点迷津。”

师娘…

关麟直接称呼黄月英为师娘。

这是因为,之前诸葛亮选拔弟子,考教关麟时还特地出了三道题,关麟也答了这三道题,可这答案送回去了,对与不对,好与坏…突然,诸葛亮选拔弟子这桩事儿就没下文了!

只剩下刘备与诸葛亮成立商务署,废除人头税,推行摊丁入亩!

关麟这边还好…可关羽就尴尬了,他感觉他等了个寂寞。

换句话说,诸葛亮虽没答应关麟做弟子,但也没拒绝,索性关麟就按照“师娘”去称呼,这样显得亲切。

心念于此,关麟不忘再三嘱咐麋路,“可都记下来了?”

麋路颔首,“都记下了!”

“那即刻就动身了。”关麟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拍了拍他藏在胸衣中那厚厚的纸卷,不忘再三嘱咐:“咱们荆州何时能五百米开外取敌人上将首级,就看你这趟跑的快不快了!”

话是这么说…

可这理论上五百米能取人性命的“神弓”与百步穿杨“神弓手”的组合,关麟…还是怀揣着满满期待的!

八蒙山,山道的入口,张飞军寨的后方,突然下起了雨。

张飞的部将吴兰带着一队蜀军,冷静的在营寨后等待着,雨水从他的大刀上流淌下来,整个队伍中所有人岿然不动。

夏侯尚与夏侯德疾驰而来,遥遥看到前方营盘中的蜀军正混乱不堪,俨然是军寨的前方正面临着张的攻势,突然听到后方有魏军突袭,首尾不能相顾,整个营盘混乱不堪,乱作一团。

首节上一节607/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