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84节

而这些钱从哪来?

只能从可怜的益州百姓手里去“骗”了。

这是季汉政权中,蜀中地区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坑!一个巨大的隐患。

而关麟,他这道题答得虽快。

却是联想到了蜀汉政权中这种“不健康”、“畸形”的经济模式。

蜀汉的魅力…

蜀汉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是以人为本。

脱离了百姓的支持,脱离了民望,这个政权早晚会走向陌路…故而,关麟的回答尽可能的避开了“直百钱”。

不能骗老百姓的钱…

那总得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吧?

于是,关麟就把目光瞟向商贾。

在这份考卷中,他的第一句话是“民富国强”,这是提醒刘备与诸葛亮,千万不可因为小利砸了刘备那“惟贤惟德”的招牌,砸了蜀中百姓的人望。

第二句话,成立商务署,收取商业税。

这是寻找蜀中经济的增长点。

总是把目光放在贫寒百姓这群被“榨干”油水的黎庶身上,那多没意思。

赚钱,就得赚有钱人的钱。

如果说后世,是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

那在汉末,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身上,一点儿都不夸张。

从这些有钱的商贾身上搞钱…

建立商务署,收取高额的商业税,约束他们的行为。

而作为回报,大肆提高商贾的地位。

这是“交易”,是关麟这份答案的核心与重点。

人言,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其实,江湖也不是人情世故,而是等价交换。

蜀汉要破“经济”这个困局,那一定要付出些什么,交换些什么。

与其付出益州人的心寒与民心思变,不如付出…商贾地位的大幅抬升,以此去换取更多蜀汉国库的聪颖,从而使得经济领域破局。

需知,古代三教九流中商贾的地位最低。

秦始皇时,商人必须编入市籍。

商人及其子孙,与犯罪的官吏和赘婿一样,都在谪戍之列,随时都可以被押往边疆服役或定居。

汉高祖时期,则是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乘车,不得购买土地,不得纳妾,甚至不得食大肉,还必须与奴婢一样,加倍交算赋钱。

到汉武帝时,又恢复了秦朝的谪戍制度,将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子孙,再度列入征发对象。

甚而有之。

商人…不但自己被入了名册,连子孙都因出身不好而不得翻身。

如此商人被列为“末业”“贱业”,从事经商者被列为“贱民”。

而站在商贾的角度上去想,似乎…他们也极其迫切的希望地位能够得到提升。

这份答卷,关麟写的只有寥寥三段,寥寥数语。

刘备与诸葛亮起初看时也是漫不经心…

可随着,深入的去看,深入的去想,深入的去讨论…

他们渐渐地发现,这个答案的精妙绝伦。

然后,刘备与诸葛亮两人围绕着“成立商务署”、“商贾地位抬升”、“充实府库”这个话题的可行性,讨论了整整一夜。

而关麟所有的心路历程,悉数想到。

直到晨曦微明,直到公鸡打鸣…

刘备方才豁然起身,他像是彻底想通了,他一拍桌案,沉吟道:“好一个关云旗,好一个‘民富国强’,好一个商务署,好一个用抬高商贾地位的方式,换取商贾的支持与府库的充盈,此关云旗神了呀!”

“是啊…”

诸葛亮也缓缓起身,一夜的讨论让他没有半点疲态。

此时此刻,他浑身宛若被热浪包裹,心情激荡。

“我此前只想到过《蜀律》严刑峻法约束益州百姓,却从未想过,这些商贾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也可以制定对应的规则。云旗提到的这个‘商务署’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云旗提到的以商贾地位的抬升,换取商业的重税也容易让这些商贾接受。”

刘备深深的看着这封答卷,仿佛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带给他深深的感悟。

他顿了顿,语气中渐渐地多出一份欣赏。

“此子眼界之广,格局之大让人佩服,《道德经》有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既要取商贾之财富,先给与其一定的地位,这是合则两利!”

“这也是最简易、最便捷的充盈府库的方式,何况…如若真的能将商贾悉数纳入‘商务署’管辖,那蜀中岂还会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事?云旗此条建议,乃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欣赏…

刘备何止是欣赏这一条提议,更是欣赏关麟关云旗这个侄子啊。

说起来,刘备与诸葛亮都不是庸才,能在这个世道立足,他们都是极其聪明、睿智之人。

他们想不到这个,是基于他们根本不会往这边去想。

凡事就怕去琢磨。

基于关麟的答案,刘备与诸葛亮越是琢磨,越是觉得不可思议,宛若商贾地位的抬升,一下子就为他们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子。

其实,在后世,商人的地位本就不低。

甚至在这个物欲横流,那一切朝“钱”看的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简直高到不可思议。

而与地位对应的是他们大量的纳税…

俨然,只要人家税交的多,地位就是高,什么头衔都可以给!

谁又会闲得蛋疼限制人家的衣食住行呢?

保不齐,社会还会给予各种关照。

故而,关麟会想到“商人”,想到“商业税”,想到商业局…啊不,是商业署。

但…

在古代,究是才智如诸葛孔明,在那套“士、农、工、商”,阶级地位严格的观念体系下,他也很难去往这个方向想。

更不可能想到,有朝一日,商人的地位会大幅抬升,且这种提升能够最切实的帮助到他们。

说起来也奇怪…

蜀中商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乃至于府库无粮。

这两个困扰着刘备、诸葛亮许久的难题。

竟在这一刻…因为关麟的一封答卷,因为商务署,因为商贾地位的抬升,一下子迎刃而解。

虽有悖于传统…

但非常之时,当行此非常之事!

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均是觉得可行,能行!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

俨然…他的心情无比悸动,他一边踱步,一边深刻的感慨道:

“此前,我左将军府西曹掾刘巴,曾向我提议,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并让官吏设立官市,府库空虚难题就可迎刃而解…此事,我辗转反侧,思虑再三…始终觉得此为欺诈尔,是为欺骗蜀中民众尔!”

“或许短时间能助府库钱粮充盈,可长此以往…势必伤害民心,孔明啊,我立足于世靠的是什么,你最是清楚;因为庞统的“邪”和法正的“诡”,我以不道义的方式入主巴蜀,抢夺刘璋之疆土,已觉愧对于宗室…我近来屡屡思索,邪与诡固不可或缺,然强权始终服不了人,只有人主的贤与有德,才能让人信服与遵从啊。”

言及此处,刘备指着关麟的答卷,语调愈发沉重。

“从这点儿上看,我要感谢云旗,他没有让我在诡与邪的路上越陷越深,他让我悬崖勒马,让我能平衡这份正义,这份仁德,与这份邪、诡之间的关系。”

刘备深深的凝望着这些关麟写出的字眼。

就仿佛,他在无比关切的看着这个侄儿一般。

他继续感慨道: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云旗此子,既有‘庞士元’之邪,又有‘法孝直’之诡,更带有孔明之‘正派’,二弟教子如此,让我这做兄长的羡慕不已,钦佩不已,却也…羞愧不已。”

说到羞愧…

是因为谈及关羽的儿子,刘备难免会想到他的儿子刘禅,刘阿斗!

孩子嘛,最怕的就是比较了。

这不比不知道,如今的刘备只觉得,论及才智,论及机敏,论及对时局的把控。

他的儿子刘禅…

就是给关麟提鞋都不配啊!

甚至,刘备觉得,就是拿关麟的一根鼻毛去比,阿斗也相差甚远。

想到这儿,刘备不免心头叹息。

别人家的孩子…

呵呵,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看出了刘备的心思,诸葛亮连忙劝道:“主公莫要神伤,阿斗尚年幼,还未开蒙…况且,云旗年幼时似乎也没有显露出才华,如今…这算是一朝顿悟吧!”

“哈哈…”诸葛亮的话,让刘备的心情好受了一些,他慰藉一般的笑出声来,“云旗乃二弟之子,二弟之子那便与吾子一般无二,我如何不期盼着他成才?”

“只是觉得…这么一个难题,不曾想,竟是云旗的答卷迎刃而解…倒是有几分羞煞我与孔明的味道了。”

刘备是笑着说的,俨然,他很愿意接受这份羞煞。

“是啊…”诸葛亮感慨道:“若能多几个云旗这般羞煞我与主公者,大业可兴啊!”

短暂的感慨与长吁短叹结束。

刘备又变回了那个雷厉风行的人主:“这成立商务署,约束商贾,抬高商贾地位一事事关重大,其中细节还需孔明去细细筹划…”

“主公放心。”诸葛亮拱手,“我稍后就去筹措此事…成立商务署,张贴告示,解府库燃眉之急。”

“好!”刘备颔首。

俨然,诸葛亮办事儿,他十分放心。

就在这时…

刘备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他抬眼看看天,“倒是不曾想,一整夜却只看了云旗这么一封答卷,似乎还有一封答卷。”

“的确…”若非刘备提醒,诸葛亮险些也忘记这个。

首节上一节284/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