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34节

他抬眼问:“若我们师兄弟当真背下来了,你果真能让我们走?”

关麟伸手朝向张飞,“你们可以不信我,可我三叔可是大名鼎鼎的张飞张翼德,他的话?你们总该信吧!”

啊…

此言一出,杜度与韦汛同时抬眸。

韦汛惊呼,“你…你就是那当阳桥下一声吼,喝退曹军百万的三将军…张…张…张…”

“张什么张?张飞就是俺,俺就是张飞!”张飞拍拍胸脯,“你俩什么东西?俺与侄儿打赌,有必要骗你们?”

这…

韦汛看了杜度一眼,两人交换过眼神。

“好,我们师兄弟答应你们,五日之内势必将这屋中竹简悉数倒背如流!若然…若然…”

杜度话说到最后,像是哽咽住了。

关麟替他说,“若然背不出,本公子就输给我三叔了,输了一匹宝马,到时候本公子就会很生气,而本公子一生气,后果就会很严重,你们俩自是一辈子也就别想再出这牢狱,至于你们师哥、师姐、师傅…更是断了那封念想吧!”

说到这儿,关麟伸了个懒腰,一副犯困了的模样。

当即,也不在理睬这一对可怜的师兄弟。

他望向张飞,“三叔?侄儿可受不了这牢狱中的阴湿了…就先出去了。”

“无妨,俺盯着他俩!”张飞笑着回道,“免得这俩小兔崽子背不出来,寻死腻活的…五日之后,那还如何验证?如何赢得你那千里驹?”

关麟有个锤子的千里驹!

当然,张飞演得很逼真,关麟差点自己都信了。

而这一番话脱口…

关麟与张飞的目光交汇,两人各自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不多时,关麟已经走到甬道,朝外面行去。

倒是张星彩一早就在甬道处等着他。

她猜出了云旗弟的想法,可…总是有些疑虑,萦绕在心头。

“云旗?若你默写的这些医书…真的能救张仲景?那…你自己不就能救了么?何必让他们俩背诵、多此一举呢?”

突如其来的一个问题。

让关麟脚步一顿,这要怎么回答呢?

他略微思索片刻,方才轻声回道:“我默写的这些医书,不过是在民间搜寻的古方,也怪我…记性太好,过目不忘…一不小心就记下来了。”

“可终究医术这门课程…博大精深,能记下来是一回事儿,真的能行医治病那就是另一回事儿。”

讲到这儿,他一摊手,“至于…星彩姐问的,他俩能不能救张仲景,我也不知道…这种事儿,听天由命,聊胜于无吧!”

说是这么说…

可实际上,关麟这次的一切行为。

包括选人、抓人、关人,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需知,张仲景最有名的三个弟子王叔和、杜度、韦汛。

在历史上,他们均是极其有名的人物。

王叔和做到过晋代时的太医令,他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著有《脉经》、《论病》六卷。

格外擅长儿科,哪怕在后世医学界也被封为儿科鼻祖。

杜度更牛逼,虽记载不多,但一句评价“器宇深重,获其师之传,亦成名医,人称‘上手’”

在古代,能被冠以“上手”这样称呼的,那无异于在临床、内外科领域都有极强的造诣。

至于卫汛,他编撰的《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在魏晋时代享誉盛名,只不过,这些多以失传。

唯独《小儿颅囟方》尚存有一些条文记载于《永乐大典》之中!

不夸张的说,他的能力,是足够将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而这…也是关麟选杜度与韦汛的原因。

关麟没有将王叔和带来,是因为他擅长的是儿科,科目不对。

偏偏他又擅长脉学,这对留下来照顾张仲景的病情有所帮助。

而杜度的“上手”与韦汛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或许…更有益于他们从这冗杂的医书中,互相论证,从而寻觅出能治愈张仲景“重度伤寒”的方法。

关麟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其实…”张星彩意味深长的接着问,“云旗弟明明可以告诉他们真相,何必去做这个恶人?”

“真相?”关麟笑着一摊手,“真相重要么?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主观臆想的东西,谁会在乎真相呢?”

“这杜度与韦汛早已把我当成坏人,我若说这些医书是救他们师傅的?他们会信么?保不齐,非但不信,还要以为我是害他们师傅的,从而宁死不屈…”

“现在就挺好…他们把我当坏人,为了能出去这牢狱,为了能在张仲景面前尽到最后的孝道,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去背诵,去记忆…若是将这些医书都谙熟于心,倒背如流,或许,就能创造奇迹吧?”

关麟一口气解释了一大堆。

其实,他不是个特别在意别人眼光的人。

他做的每一件事,下的每一步棋,都是为了能在这乱世中活下去。

为了能让他爹,他哥,他姐,他弟活下去。

也为了能让大伯、三叔、诸葛军师、法正军师以及这‘济世救人’、‘好人当长命’的张仲景活下去。

还有太多…太多“季汉”的人活下去。

他是一个逆子不假!

可逆子表象下,他需要背负的东西,又何其之多?何其之重呢?

冬夜,斥候策马在小道上疾驰,他在襄阳城门下马,跌跌撞撞的上前去砸门。

城楼上探出了一个守卫,厉声问:“什么人?”

斥候回报:“江夏斥候,八百里加急军情要上报满府君!快开门”

楼上的两个守卫小声私语,大门缓缓开启,发出艰涩的声响。

斥候上马一跃而过,凌乱的马蹄声惊醒了沉睡的襄阳。

建安二十年冬。

关羽引兵出江陵,兵分三路,兵锋直指江夏的屏障沔口!

白日一战,偏厢车、连弩之下,文聘军进退维谷,退入沔口。

整个沔口之外,满是曹魏残破的兵器、旗帜,还有死去的兵卒!

今夜,关羽大军于沔口安营三处大寨,互为犄角。

局势迫在眉睫,间不容发!

第167章 老爹,咱能不能心里有点数?

襄阳城。

牛金与一干部将,都汇聚在衙署大堂,牛金急的直搓手,其余几个部将也在窃窃私语。

有文官问:“怎么输的这么快?枯水期之下,河道水位低,骑兵可踏河而过,文聘将军手中握有襄樊骑兵,不应该如此溃败呀!”

另一个文官低声道:“你没听说曹纯将军与虎豹骑是如何被困在落日谷的么?”

这…很明显。

方才的文官一怔,连忙道:“你的意思,又是那连弩?又是那偏厢车?”

这时的满宠匆匆从内室出来,他明显是从睡梦中被唤醒,束发没有带冠,内里穿着睡衣,赤足踏一双木屐,急声道。

“怎么回事?”

有文吏忐忑的呈上军报,连连禀报道。“方才接到江夏战报,关羽引大军抢占荆江,于今日正午在荆江处与文聘兵马交战。”

满宠皱着眉接过军报,问:“伤亡几何?文聘如今在何处?”

牛金与一干文武不安的对视,满宠察觉了不对,展开军报仔细一看,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他难以置信的自语:“骑兵竟会伤亡过半!”

牛金拱手:“满府君,枯水期本利于我北方骑兵,可那关羽仗着偏厢车与连弩,于荆江摆下阵仗,文聘将军破不得阵,伤亡过半…如今荆江已经被关羽控制,江夏与襄樊被关羽分割成两截,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联络到文聘将军,防止江夏北境落入那关羽之手。”

牛金接着说。“若江夏以北归于关羽,那…那襄樊将彻底孤立无援,三面受敌,如此…不等曹丞相赶至襄樊,怕是…怕是就完犊子了!”

难为牛金,本是曹仁家的一个种地的,这些年跟着曹仁走南闯北,也涨了不少的见识。

满宠听到这些,哪会不知干系重大。

襄樊距离东川何止千里?如今,莫说是曹丞相支援,怕就连曹仁遇刺的信笺,他都尚未收到。

等他赶来主持大局,势危矣!

这…

好一个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的时刻啊。

“鸣钟击鼓,召集所有将军、幕僚来衙署议事!”

沉睡的襄阳城,忽然间响起一阵铿锵刺耳的钟声。

一个刚刚败退回来,面色尤有些狼狈的将军,正在退往城中,突然听到这钟声,不由得抬头。

一旁的甲士问道:“文将军…这是满府君。”

“嘘…”这将军比出一个食指,他小声提醒道:“莫声张,如今…那关羽在江夏,他不知我在襄樊,而这…是我胜他唯一的机会!”

一幅巨大的舆图挂起。

上面标记了几个点,襄阳、樊城、文聘沔口大营。

而在这中间,还有四处,其中三处呈犄角之势,是关羽设下的兵营。

最靠近沔口的是中军,西侧靠近襄樊的是关家军囤积军械之所,靠近江夏以南的则是关家军囤积粮草之所。

除了这三处外,还剩下一处标记点,则是‘伏虎山’、‘卓刀泉’那石碑附近,停靠关家军船舶的地方。

今晚,关羽特地召集一众军官议事。

关平、关兴、关银屏、关索都齐聚于此。

首节上一节234/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