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23节

让她明天随着送往秦府的工匠和御厨一起去秦家庄,后天带着秦明来长安的商铺见面。

....

太极宫,甘露殿

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端坐在龙案后边,望着殿内自己的肱股之臣。

心里也不由得感叹,为什么秦明那小子能想出这么好的计策,自己和辅机他们怎么没想出来呢。

等流民的事安排完,得想个办法把他弄到朝堂上来。

李世民见众人都到齐了,于是开口道:“诸位卿家,不知这两日,对于流民安置的问题,可有了好的主意?”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良久都没有人言语。

房玄龄此时站出来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

老臣只能保证,到时候尽最大努力协调各部,妥善的安置流民。”

李世民不满的哼了一声,又在心里感叹了一遍秦明的才智。李世民扫视了一遍殿内的众人道:

“朕今日得一安置流民的良策,召诸位前来,一是和诸位探讨一下,看看哪些细节需要改动,二是明日朝会需要诸位配合。”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闻言皆是一愣。李世民见众人反应,倒也没再卖关子,于是把秦明告诉他的,以工代赈和立碑表彰的事情说了一下。

房玄龄听完李世民的安置流民的办法,头一个站出来响应:

“老臣,恭喜陛下,得此等良策,此时流民问题可解。

只是不知献策之人,现在何处?是哪个部的官员,为什么没有请他来殿内议政?”

身为户部尚书的戴胄也为此计策所折服,因为只要按这个计策执行,可以预见他们户部,不会再因为国库空虚而头疼。

献策之人,可是间接的帮了他户部的大忙。

“是啊,陛下,不知是哪位同僚,他可是解决了我户部最棘手的问题。老臣得当面谢谢他。”

工部尚书段纶,侍中魏征,长孙无忌也是纷纷向陛下道贺。

只不过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此策一出,自己前些日子带头捐款的功劳,可能要打折扣了。

甚至听陛下的意思,这立碑表彰之事明日早朝还得自己来。

所以他的道贺声显得尤其酸涩。甚至想着得知出谋划策之人后,一定要暗中给他使使绊子,不然自己地位可能不保。

李世民听着众人的道贺声,心情也是出奇的好,不过他也没有就此曝光秦明的身份,只是看了一眼房玄龄道:

“嗯,他尚未入朝为官,只是朕偶然结识的。”

作为大唐的重要谋臣,老谋深算的房玄龄自然,从陛下口中听出此人来历。

八成就是前些日子他们拜访的那位秦小庄主了。他也没想到秦小庄主还有如此智谋。

心下也不由盘算以后有时间还得去拜访下秦明,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晌之后,众人商议好了明日早朝的安排,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让其他人先出宫了。

房玄龄见其他人走了,于是问道:“陛下,您留下老臣,可是又有事情安排老臣去做?”

李世民捋了捋自己鄂下短须,道:“嗯,还是玄龄知朕心意,留你确实是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

玄龄可知,安置留名最大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每次朝廷拨的款项都不够用?”

房玄龄几乎没有犹豫张口道:“因为大量流民汇聚,会导致粮价快速上涨。

而朝廷的粮食又不够赈济灾民,导致每年都会有大量流民饿死。”

“嗯,玄龄所言甚是,朕这里其实还有一策,是专门针对粮价上涨的,此事事关重大。

朕思来想去,能担此大任的唯有房仆射你了。”

房玄龄听闻陛下有抑制粮价上涨的办法,赶忙道:

“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把秦明说的抑制粮价的办法详细的说给房玄龄后道:

“这是大概的计划,其中具体的细节和发挥,就由玄龄你来安排。”

房玄龄把整个计划从头到尾,考虑了一遍,觉得可行性很高,

于是道:“此计甚妙,老臣一定把事情安排妥当,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不过老臣还是有个疑问,这些计策难道都是秦明那小子想出来的?”

李世民倒也没隐瞒,感慨道

“是啊,朕也没想到,这小子有如此才能。而且更让朕惊讶的是,这些计策,他只用半盏茶的功夫就想到了。”

房玄龄本以为这些是秦明思考良久得出的计谋,但万万没想到他仅用了如此短的时间。

不由赞叹道:

“此子怕是有宰辅之资,如果能入朝为官,磨炼一二,将来我大唐又要多一良臣了。”

李世民听闻房玄龄对秦明的评价,也很是高兴,不过想到秦明那一副死活不想当官的样子,不由捋着胡须道:

“房相过誉了,那小子一副怠懒模样,我看还是需要再好好打磨打磨。”

....

第34章 长乐公主的不眠夜

酉时末处理完奏疏的李世民,来到了立政殿,见长孙端坐在书案前,便上前道:

”观音婢,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写字?“

长孙放下手里的毛笔,起身为李世民整了整衣襟道:

”臣妾,只是在想给茶铺写哪几个字比较合适,二郎明日早朝的事都安排好了?“

李世民揽着长孙柔软的细腰坐下,握着长孙的手道:

”嗯,已经安排好了。主要还是秦明的计策出的太好了。大臣们对这个计策都很支持。“

长孙往李世民怀里靠了靠道:

”嗯秦明这孩子,确实很有才能,字写的也很好。“

”嗯,是啊,朕每次和他接触,都能有新的收获,他也总能带给朕一些惊喜。

朕现在还不太想暴露自己的身份。朕自从登基以来,一直都在太极宫忙着处理国家大事,权威日重之下,哪怕像玄龄,辅机平常更多的是对朕这个帝王的尊重。

除了观音婢你之外,朕已经很久没有过平等相待的朋友或者家人了。

秦明这下子算是弥补了这一欠缺。朕其实也希望把他拉到朝堂上来,毕竟这样的人才朕是一定要抓在手里才安心。“

长孙皇后捏了捏李世民道:

”二郎,臣妾看秦明这孩子很好,你可别乱来。“

李世民被长孙捏的有些吃疼,赶忙道:

”观音婢,你不会被那小子一顿饭给收买了吧?“

长孙没好气的白了李世民一眼道:

“臣妾是见那孩子有孝心,二郎你忘了,他知道臣妾怕冷后,二话不说,就让咱们安排工匠,

去他府上学习壁炉和烟道的制作方法,还有他见兕子爱吃他家的东西,还主动让咱们派厨子去他们家学厨艺?

无论是工艺还是厨艺,这些都是可以传家的东西,是一个家族安身立命的保证,但是他毫不犹豫的就让咱们安排工匠,厨子去学。

难道还不能证明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吗?”

李世民在秦府更多的是在惦记流民安置的事,观音婢说的这些,当时并没有在意,此时听来也发现秦明这孩子确实不错。

而且将来入朝为官,说不定能成为承乾的左膀右臂。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把长孙抱的紧了紧道:

“观音婢,还是你看的明白。秦明这孩子确实不错,不仅待人接物知礼数,而且文采和才能都不错。

将来入朝培养十几年,以后说不定会是承乾的左膀右臂,不过我看这小子精明的很,不想起大早上朝,估计是个借口。

具体他为什么不想入朝,现在还不清楚。我倒是想到个办法把他绑道朝堂上。”

长孙执掌后宫多年,自然也看出来,秦明不想当官是另有原因,听闻陛下所言,好奇道:

“什么办法?”

李世民朝城阳公主的寝宫抬了下头,道:

“等再观察一段时间,考察考察秦明,如果可以,朕想把城阳许配给秦明。”

长孙思索了一下,觉得此法可行,自己也挺喜欢秦明这孩子的,于是道:

“城阳还小,等过几年吧。年龄上来看,长乐的年纪和秦明相仿更合适一些。

只不过兄长之前有和我说过,想要让冲儿过两年娶长乐。”

李世民拍了拍长孙的手道:

“嗯,朕知道,辅机之前有和朕说过此事,朕想着这次辅机带头捐款,算是立了一功,等明年长乐十二岁,到时候找个机会可以给她和冲儿赐婚。”

长孙皇后自小和长孙无忌相依为命,所以兄妹感情很好,长孙家的嫡长子,长孙冲,她也是看着长大的。

她相信长乐嫁到长孙家,对长孙家也好对长乐也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见陛下已经算是应下此事,也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李世民抚着怀里的妻子,见正事已经谈完,于是小声在长孙耳边低语了几句就抱起脸色羞红的皇后,去了后边的寝殿。

然而他们两个谁也没注意到,立政殿的门口,露出来那抹鹅黄色裙角。

裙子的主人正式刚才谈论中的主角,长乐公主。长乐公主此时还端着自己刚刚做好的奶茶,整个人愣愣的站在原地。

本想让父皇母后尝尝自己的手艺,结果没想到来到大殿,却听见父皇母后正在谈论秦明哥哥,她就没有直接进去,反而想听听父皇母后对秦明的评价。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听到父皇和母后居然准备让自己嫁给表哥长孙冲,故而一是愣在了原地。

等父皇母后去了寝殿,长乐才缓过身来,端着奶茶失魂落魄的往自己寝殿走去。

回到寝宫的的长乐公主,让贴身宫女都退下,自己径直走到了寝殿。

她呆呆的坐在梳妆镜前,拿出了今天秦明送她的《陋室铭》,看了好久才收起来躺在床上。

如果是今天以前,父皇和母后让她嫁给表哥,她心里可能不会有任何的波澜。

毕竟几个皇姐也都已经许配到了朝中大臣家里,或者招了大臣家次子为驸马。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摆在那里,是嫁人还是招驸马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

她从小和表哥长大,表哥对她也很好,私下里也对她表达过爱意。

但她对表哥只有兄妹之情,并无其他想法。她也相信,表哥是真的喜欢她,嫁给表哥,表哥一定会照顾好自己。

可是今天她秦家庄之行,在她年幼的心里狠狠的来了一击。

不说秦家庄里各种新奇的事务,不说秦明那层出不穷的计谋。单单秦明的才华和面对自己父皇母后的淡定从容,侃侃而谈,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自己。

甚至回宫的路上,也不断再回味着秦明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他还摸了自己的头,捏了自己的脸。

这一幕幕的画面闪现,无形中让长乐公主的心上多了一道俊美的身影。

首节上一节23/3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