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159节

“叔,您想哪里去了,小侄刚刚只是在想,您这五千贯实在太多了,出个三千贯足以。”

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拍了拍秦明的肩膀道:

“无妨,无妨,朕金口玉言,说好了五千贯,就是五千贯,怎么也不能让贤侄吃了亏不是。”

秦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那小侄在这里就多谢李叔了。”

李世民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房玄龄见状,眼神希冀的看向秦明,道:

“贤侄,那咱们说好了,伯伯明天便差人给你送一千贯过来。”

秦明心里吐槽着这对君臣的无耻,嘴上却说道:

“好,好,就依房相所言。”

房玄龄闻言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心道秦明这孩子不错,能处。

李世民见水泥生意的事敲定了,心情大好,靠在车厢上,捋着胡须说道:

“如果我大唐所有的道路都是水泥路,朕何愁盛世不来啊!”

一旁的房玄龄跟着附和道:

“是啊,是啊,老臣也盼着有那么一天。”

秦明闻言心里想,

“天还没黑呢,你俩就开始做梦了?还大唐所有的路都是水泥路,这尼玛不是白日做梦吗?”

“没有现代化的水泥工厂,没有大型的工程机械,光靠人力,这修到猴年马月也修不完啊。况且就算能修完,这工钱谁出啊。”

想到这里,秦明很不合时宜的给两人泼了盆凉水。

“陛下,房相,你们冷静冷静,这个想法是不错,只不过,现在说这些太不现实了,不说这需要生产多少水泥,就是这人力成本也是高的离谱啊。”

李世民:“....”

房玄龄:“....”

一盆冷水下来,车厢里顿时陷入了沉默,很快马车便行到秦府门口。

三人下了马车,秦明便迈着步子往大门走去,刚走两步就被李世民拉住了。

秦明转身回头,便听李世民问道:

“贤侄,可有办法?”

秦明一脸懵逼道:

“办法?什么办法?”

房玄龄扯住秦明另一只袖子问道:

“当然是在大唐修水泥路的办法了?”

秦明不假思索的说道:

“这能有什么办法,当然是朝廷出钱修路了。”

房玄龄闻言一脸的失望,他当然知道是朝廷出钱修路了,可问题是朝廷没有钱,不然他哪里会和陛下一样病急乱投医的问秦明呢,看来还是的自己想办法。

李世民也放开了拉着秦明的手,嘴里小声呢喃道:

“是啊,还是得朝廷出钱,朕也是糊涂了,这种事问这小子有什么用?”

秦明没有听清李世民的话,见两人松开了自己,于是便说道:

“叔,时辰也不早了,咱们赶紧进府吧?”

李世民抬眼看了看天色,这才发现已经申时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少顷,

几人便回到了秦明的书房,原本三人以为,都这个时辰了,长孙皇后和几位公主应该早就在书房等的着急了,可进了书房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秦明见状赶忙招来院里的侍女问道:

“萧管家和府里的贵客们呢?”

侍女闻言立马答道:

“回公子的话,萧管家和客人们都在清馨院呢,公子要找萧管家吗?奴婢这就去清馨院把萧管家叫过来。”

秦明闻言朝侍女说道:

“你去跟萧管家说一声,就说李先生要回府了,让她请客人们都过来。”

“是,公子稍等,奴婢这就去传话。”

....

三人在书房等了将近一刻钟,也不见有人过来,这时就连李世民都坐不住,他起身朝秦明道:

“贤侄,清馨院很远吗?怎么这么久,你带朕过去看看。”

秦明也很纳闷,心里不由有些担心,毕竟正常情况下,萧嫦曦早该回来了才对。

这样想着秦明赶忙起身,带着李世民两人来到了出了院子,哪知三人刚刚走到清馨院门口,便看见长孙皇后挽着萧嫦曦的胳膊走出了清馨院。

她们后边还跟着一大群漂亮的妙龄少女,长孙皇后一边走,一边笑着说道:

“萧家妹子,你这牌技真不错,这次时间太仓促,下次姐姐过来一定好好和你过几圈。”

萧嫦曦闻言笑着说道:

“娘娘过誉了,我只是早学了几天而已,过几天肯定不是娘娘的对手了。”

长孙皇后闻言笑了笑,刚要再说些什么,便看见了院门口的李世民等人,于是赶忙放开了萧嫦曦的胳膊,先朝李世民行了一礼道:

“臣妾,参见陛下,让陛下久等了。”

后边的少女们,也跟着行礼说道:

“参见父皇。”

“拜见圣人。”

....

第237章 山药是个好东西

申时,秦家庄外

坐在回长安的马车上,李世民沉默了许久才问道:

“玄龄,对于今日所见所闻,你怎么看?”

房玄龄思索了一阵,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今日之发现,如果朝廷利用得当,足以让大唐迈进盛世。”

李世民闻言也来了精神,房玄龄此言和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他立马正襟危坐,捋着短须问道:

“房相此言是否过于夸大了一些?”

房玄龄见李世民如此郑重,一副问对的模样,也赶忙坐直了身子,整理一下思路他说道:

“回陛下,老臣此言是发自内心的,绝无半点夸大的意味,您且听老臣细细说来。”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

“老臣以为今日所见,对大唐最有利的有几点,分别是《三字经》、医院、伤口缝合术、水泥以及暂时不确定产量的新粮种山药。”

“其中新粮种的产量还有待时间的验证,老臣在此先不提。老臣先说说对《三字经》、医院和水泥的看法,首先说这《三字经》,臣以为此篇不仅郎朗上口,而且里边还有很多典故,如果能够推行天下,将对幼童启蒙有莫大的帮助。”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

“那医院和水泥呢?”

房玄龄闻言说道:

“医院和水泥,前者可以让我大唐百姓减少病痛,后者可以大大缩短大唐各地的来往时间,加快百姓间的交流和朝廷的统治。只是同样需要时间积累,才能起到大的作用。所以老臣认为如果朝廷能够利用得当,不出十年我大唐百姓必定丰衣足食,迎来请所未有之盛世。”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拉着房玄龄的手说道:

“玄龄所言甚得朕心,甚得朕心,朕相信只要你我君臣携手,定能为我大唐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房玄龄闻言也是激动不已,拱手拜道:

“老臣,能得陛下器重,乃三生有幸,余生定尽心竭力,替陛下完成此愿。”

李世民双手扶起房玄龄,感动道:

“爱卿,快快请起。”

两人重新落座后,李世民看着房玄龄花白的头发,突然感慨道:

“如果克明还在,那该有多好啊。”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想起了自己那相交多年的好友,是啊,如果克明还在,自己也就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

“还请陛下节哀。”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

过了好一会儿,两人的情绪才恢复了一些,李世民又问道:

“玄龄,你觉得朕赏赐秦明什么官职比较妥当?”

房玄龄闻言沉思了一会儿才说道:

“秦明他比较精通算学、恪物,才华也很出众,依老臣看安排他到户部,工部任职都颇为妥当,具体授予他何等官职,还请陛下圣裁。”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他一边敲击着扶手,一边说道:

“嗯玄龄所言有理,朕回宫后,考虑一下。还有一件事,玄龄回去后,记得写一篇关于推行《三字经》的奏折,明日早朝呈上来。”

“是,陛下。”

.....

酉时末,长安城,皇宫,立政殿

李世民放下茶盏,看着长孙皇后道:

“观音婢,你说秦明这一身的本事,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

长孙皇后闻言愣了一下,她走到李世民身边坐下说道:

“这个问题,臣妾之前确实没有想过,二郎问过那孩子吗?”

李世民闻言摇了摇头,接着说道:

“朕,和你说过,朕曾派人调查过秦明,他在去年八月以前,和普通的少年并无区别,但从八月以后,整个人就跟开窍似的,你说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长孙皇后知道自己丈夫的疑心病又犯了,她拉起李世民的手柔声道:

首节上一节159/3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