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第576节

  此时的大臣们哪里还有往日的风范,一个个疯了似的喝着肉汤,吃着烙饼。

  吃着吃着,一个个不由得都哭了起来。

  这么多年的寄人篱下。

  这么久的颠沛流离。

  吃了这么多苦,此时终于苦尽甘来了。

  可惜啊...

  若是他们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未来,不知道是否还会如此庆幸。

  ...

  一个时辰后。

  刘协在臣子的服侍下,换上朝服,将脸上的污渍收拾干净,整整齐齐的来到了大殿外。

  此时的大殿外,数千精锐在这里列阵以待,等待着巡视。

  曹操带着刘协来到大军跟前,随后抽出腰间汉剑。

  长剑朝天一举。

  “吼!吼!吼!”

  一声声震天的怒吼传来,直接将众多大臣以及皇帝震慑住了。

  “爱...爱卿,这...这都是你的将士吗?”

  曹操拱手说道:“不!他们都是陛下的将士!”

  刘协露出一丝一激动之色,随后急切的问道:“不知爱卿有多少兵马?”

  曹操直起身来,语气傲然的说道:“精兵十万!良将超过千人!”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就连刘协都露出一副震惊之色。

  “爱卿真乃英雄也!比之董卓、李、郭汜之流,强了十倍百倍啊!” 刘协兴奋的说道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抽出腰间长剑,再次朝天一指。

  “吼!吼!吼!”

  听到将士大喝,刘协的脸上惊喜之色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畏惧。

  “爱卿麾下的将士真乃百战之士,有爱卿在身边,朕才安心啊。朕...朕要封你为骠骑将军!武平侯!”

  曹操行礼说道:“谢陛下,陛下,臣有事启奏。”

  “爱卿有何事啊?”

  “陛下,东都洛阳残破不堪,宫廷庙宇皆为乱军所废,而且洛阳距离西凉叛军太近,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叛军进犯。

  臣为天子安危所计,为中兴大汉宗室所想,恳请陛下迁都昌邑,重建朝廷!重振朝纲!”

  此话一出,众臣子顿时议论纷纷,其中更有出言谩骂曹操者。

  曹操转头看了看曹仁,曹仁会意,立刻抽出腰间长剑。

  “杀!杀!杀!”

  大军震天怒吼,直接将众臣子震慑住了。

  刘协更是一脸惊恐的看着眼前的大军。

  “陛下看看吧,唯有这精兵强将,才可以保护陛下不受叛贼侵犯,才能维护我大汉朝纲!

  难道陛下...是在怀疑臣的忠诚吗?!” 曹操眼睛死死的盯着刘协威胁道

  董承指着曹操,嘴巴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刘协看着眼前的大军,又看了看一脸冰冷的曹操,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朕...准奏...迁都...昌邑...”

  ...

第592章 年号建安,封赏天下诸侯

  “众位爱卿...朕刚刚逃出狼窝,现如今又入虎穴...这可如何是好啊....”

  洛阳城内,走在后面的刘协,满脸生无可恋的看着大臣问道

  董承面色悲戚的看着刘协说道:“陛下,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改变,不如韬光养晦,静待其变。”

  “哎...也只能如此了...”

  随后,刘协好像想起了什么,声音急促的问道:“这曹操会不会把朕杀了,然后自己当皇帝?”

  董承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安慰道:“陛下放心,这曹操只是想将陛下握于手掌,为他所用罢了,与那董卓、李、郭汜并无异样。”

  刘协闻言,顿时悲声笑着。

  “为他所用...为他所用...朕...终究摆脱不了这个命运吗...”

  “陛下...”

  ...

  公元196年六月初九,曹操以汉帝之名昭告天下,命天下群雄前来昌邑朝拜天子。

  另外,改昌邑为昌都,改年号为“建安”。

  ...

  “皇上有旨,宣百官入朝!”

  此时,昌邑临时皇宫内,百官随着太监的话音落下,纷纷朝着大殿走去。

  而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曹操。

  进入大殿,国舅董承站在刘协身旁。

  曹操看了看董承,眉头微微一皱,不过依旧没有多说什么。

  “吾皇万岁!”

  “众...众爱卿...平身。” 刘协有些局促的说道

  “谢陛下。”

  曹操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有本奏。”

  “爱卿请讲。”

  曹操拿出一本奏折。

  “臣请陛下恩旨,

  封袁绍为骠骑将军,高邑侯。

  封大将军武靖为燕国公。

  封袁术为卫将军,安城侯。

  封刘表为前将军,东安侯。

  封刘焉为后将军,祈安侯。

  封刘备为奋威将军。

  封吕布为扬威将军。”

  随后,将奏折双手封上。

  国舅董承上前接过奏折,语气不善的问道:“曹操,陛下刚刚迁都昌邑,百废待兴,为何要如此着急的封赏各路诸侯呢?,”

  曹操面无表情的看着董承,随后淡笑道:“正因为刚刚迁都,所以才要恩威天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封赏凉州刺史马腾呢?”

  “马腾?不过一叛逆之辈尔,他也配封赏?” 曹操面带疑惑的看着董承

  董承微微点头,随后继续问道:“这道奏折里,将除了马腾以外的各路诸侯全部封赏了一遍,甚至连你的骠骑将军都送出去了,有的还升了好几级。

  可是这里面唯独没有你曹操,这是为何啊?

  想当年,董卓还自封相国、太师、甚至是尚父,你又为何不请旨加恩呢?”

  董承依旧是淡然一笑。

  “这正是那董卓的狂妄与愚蠢!我不是董卓,我是曹操!”

  说完,曹操朝着刘协躬身一拜。

  “陛下明鉴,臣绝非是那种贪图赏赐之人,臣只想报效朝廷!”

  然而,董承却是冷冷一笑。

  “我明白了,足下是务实而不务虚!”

  说完,董承便转身,将奏折送到了刘协的手中。

  刘协看着奏折,语气带着一丝虚浮的说道:“凡...凡是曹爱卿所奏,朕...无不照准。

  只是...这传国玉玺丢失,后制的玉玺也弄丢了,若是没有玺印,只怕...”

  曹操呵呵一笑,随后挥了挥手。

  不一会,一名士兵端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

  曹操将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块崭新的玉玺。

  “玉玺嘛,丢了再做一块就是了,连数百年的洛阳国都都已经没了,丢个玉玺也是常有的事。

  臣特地找工匠为陛下制作了一块玉玺,就请陛下将就着用吧。”

  说着,曹操将玉玺交给了董承。

  董承看着手中的玉玺,眼中的冷意已经要凝成实质了。

  曹操这番话可是话中有话,言语之中暗含警告的意味。

  刘协看着崭新的玉玺,无奈的叹了口气。

  随后,在圣旨上重重的按下了玺印。

  ...

  封赏的圣旨,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各路诸侯的手中。

  此时,冀州。

  袁绍看着手中的圣旨,眉头紧皱的问道:“诸位,这圣旨,我是接...还是不接啊?”

  “当然要接,末将恭喜主公!” 向昭行礼道

  “这天子刚刚迁都,封赏的诏书就下来了,这明显是一个顺水人情罢了。” 荀衍起身说道

  一旁的许攸,闻言立刻起身说道:“主公,依属下之见,此诏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顺水人情,但实际上,却是暗藏祸心!

首节上一节576/6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