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我在李清照身上捡属性 第56节

赵明诚仰天大笑,怒喝道:“修身养性!我呸!他钟爱道教,将一名女子请入皇宫册封女国师!”

“据说那女道长貌美如仙,赵皇帝打的什么算盘,懂的都懂。”

“据说赵官家还要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为那女国师修建“艮岳”。”

嗯,智取生辰纲说的就是这个。

“就这样的皇帝,他还能治国?还励精图治,还强国强军?要我看大宋势必要在他手中亡国!”

赵佶脸色越来越黑。

赵明诚这简直是在他身上捅刀子啊!

是,他确实钟爱道教,也信封道家,没错,他是请了一名女道士入宫封为国师,他也想和道长双修。

但他不没有这个胆子吗?人家也没同意。

这话,你们在心里说说,朕就不说啥了,你现在这是在将朕的脸按在地上狠狠地抽啊!

好小子,你够狠,你真的够狠!

赵佶袖笼内的手都在狠狠颤抖。

赵挺之,你培养个好儿子,好一个忠正敢言的太学生!好好好!

“还伟大的皇帝,哈哈,呵呵,额。”

赵明诚喷的尽兴时,冷不丁打了一个激灵。

我怎么了?

我这是疯了啊!

我刚才不受控制啊!我为什么刚才就那么想喷赵官家?

陈宁微笑看着他,甚至有种想鼓掌的冲动。

没错,他想说的,真是陈宁心里真实的想法。

但他没说。

不过赵明诚说了,这真是怒指乾坤,骂的酣畅淋漓啊!

很好,今天所有事,赵公子买单!

很帅!

赵明诚冷静下来,此时的他一脸惶恐,刚才是来找陈宁算账的,但现在他压根没有这个心思了。

他一脸后怕,全身冷汗涔涔,忍不住开始颤抖起来。

好像……闯祸了,可我刚才控制不住自己啊!这究竟怎么了?

赵明诚现在都不敢和陈宁说话了,转身带着几名呆滞的赵府家丁,登时逃之夭夭。

夜月学宫的凉亭内。

气氛有些沉默。

陈宁起身抱拳,道:“诸位,那什么,我不打扰了,在下先走了。”

“对了程夫子,他刚才说的是真的吗?我也不懂,赵官家是这样的人吗?”

赵佶愤慨的道:“当然不是!这个人很显然对皇帝有愤恨之心,着实可恶,你莫要轻信他的话!”

陈宁哦了一声,道:“我也觉得如此,虽我没见过皇帝,但官家能登基,就足以说明他是个有能力的人啊。”

“方才那名公子,说话实在太刺耳了,让我差点信以为真。”

赵佶:“你莫信他!”

陈宁嗯了一声,拱手道:“如此,在下便告辞了。”

虽然不知道程夫子这两位朋友是谁,但想必也是读书人。

这种事要是传出去,够赵公子麻烦一段时间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应该是没心思找我麻烦。

赵佶望着陈宁离去的背影,感慨道:“他很维护朕,他很好!”

然后他又面皮抽动的望着程府门外赵明诚离去的地方,咬着牙面红耳赤的道:“他……也很好!!!”

第63章 赵官家登基的第一剑

赵佶黑着脸离开了夜月学宫,他甚至都没叫上曾纡,脸色阴郁极了。

曾纡赶忙跟上赵官家离开夜月学宫。

只有程颐还坐在凉亭内发呆,许久后他轻轻叹口气,摇头道:“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更何况他还是大宋官家。”

咱对外唯唯诺诺,收拾你们这些朝堂贼厮还不重拳出击?

这个赵挺之啊,究竟培养了个什么傻儿子?书是这么读的吗?脑子读傻了?

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像陈宁那样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和陈宁比,他差远了!

等等,老夫为什么会欣赏那臭小子?

程颐恶狠狠的摇摇头,摒弃掉这种想法,然后又叹口气,抬头望着天。

“天阴了。”

……

赵官家回到大内,坐在大殿,胸脯起伏不定,许久后才问内宦杨戬道:“明年秋闱的同知贡举选出来没有?”

杨戬忙欠身对赵佶道:“回官家,一共两名同知贡举,都选出来了呢。”

“给朕看看。”

宋代的省、州两试都会提前定下同知贡举,一般会在六部侍郎和台谏官中选差,每举两到三名。

主要差遣是协助知贡举主持考试、评定试卷、决定去取高下。

在察举制被科举制取代后,到宋朝更注重国家抡才大典,选取的官员都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帝国从上到下不可能不重视抡才大事。

能被推举同知贡举的差遣,在文人士大夫官吏中,是神圣高尚的,没有人不眼红,每两年就选两三个人,这差遣多么精贵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三冗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冗官,官、职、差遣、职事官、寄禄官、散阶官、散官……你敢想象,这些官位都能被加在同一个人身上?

赵官家拿着名录看了一眼,眉宇微蹙,提起朱笔,将其中吏部侍郎、给事中赵挺之划去,对杨戬道:“让知贡举给朕重新推选人来!”

杨戬不知道赵挺之怎么得罪了官家,但也不敢多问,忙不迭道:“遵旨。”

赵佶沉思片刻,叫住杨戬道:“你再去指点指点御史右丞蔡京,让他给朕找罪证弹劾秘书少监赵存诚,中书舍人赵思诚,中书检正陈右中。”

“喏。”

……

吏部。

赵挺之正在衙门喝着早茶,随意翻看着吏部衙署的文书。

他的职事是吏部侍郎,但最近有了差遣,差遣是实官,吏部侍郎是挂职。

少顷,一名文书小吏走来,对赵挺之道:“赵大人,劳烦去一下枢密院。”

同知枢密院事是林希,也是明年秋闱发解的知贡举。

现在他就需要对两名同知贡举进行具体任务分配,为明年汴京的发解试做准备。

赵挺之面色温和,笑容满面的道:“好!本官一会过去。”

待枢密院的小吏走后,赵挺之将最后的茶水喝完,便走出吏部。

吏部许多同僚见到赵挺之,无不拱手恭喜,眼中嫉妒之色已经溢于言表,能被选中同知贡举的差遣,这是士大夫何等的荣幸,将来他的门生可以遍布汴京,权柄通天。

这预示着赵挺之即将发迹,吏部的这些同僚怎能不提前舔他一波,以示尊敬。

“恭喜赵大人啊。”

“恭喜赵大人。”

赵挺之只是淡漠的点点头,板着脸道:“去办差吧,官家给你们发了俸禄,不可尸位素餐。”

“谨遵赵大人训示。”

吏部这群官吏慌忙离去,转身那一刻都在低声骂骂咧咧。

“神气什么,看你几时完!”

“就是!”

……

赵挺之自然是知晓同僚在背后诋毁他,可他就喜欢他们看不惯自己,又干不掉自己的样子。

这很有趣。

赵挺之迈着自信的步伐朝枢密院走去。

另一名同知贡举是从台谏院中选出来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寒暄一番,面上都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骄傲自信的面色藏也藏不住。

“恭喜赵大人。”

“恭喜刘大人。”

“呵呵,赵大人高居吏部侍郎,差遣同知贡举,下官只是台谏一名七品言官,日后还需赵大人多多提携。”

赵挺之微笑道:“好说,刘大人是元丰八年进士吧?你我既都是同知贡举,便是同僚,日后本官定会多多照拂于你。”

“不过本官有些话还是要与你说一说。”

刘生言面色肃穆,拱手道:“请赵大人赐教。”

赵挺之道:“你几十年时间内,却依旧在台谏为官,仕途不可更近一步,何也?本官比你入仕还晚,却战战兢兢走到吏部侍郎之位,何也?”

“选人很重要啊!想要在朝堂走下去,一个人是不成的。”

赵挺之就提点到这里了,如果他理解不了,那就算了。

他潜在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跟着本官混吧,你自己一人不可能结党,本官也需要台谏官的力量。

刘生言呆怔了一下,不敢苟同道:“自古朝堂皆憎恨党同伐异,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赵挺之笑了笑,道:“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你不懂本官意思,那说了也没意思。”

刘生言表情有些痛苦,感慨中华文字之博大精深。

赵挺之叹道:“明年发解后,本官还会朝上升,而这个机会与你来说,也很珍贵,若不把握好,你明年依旧还在台谏,这次我等能被选中同知贡举不容易,刘大人不要错过机会啊!”

刘生言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枢密院外,同知枢密院事林希走来,他先看了一眼刘生言,然后又古怪的看着赵挺之。

沉默片刻,林希对赵挺之道:“赵大人,你先回去吧。”

赵挺之:?

他笑道:“林大人今日不是要布置明年发解试的具体任务?下官现在回去不合适吧?”

首节上一节56/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