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我在李清照身上捡属性 第175节

真是的,没事在外面吹什么牛逼,吹牛逼就算了,还要拿着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吹牛逼。

难怪被喷!

哈哈。

陈宁笑容满面的道:“哦,好的。”

李格非不确定的问道:“你明年真有把握的吧?”

陈宁:“安心啦。”

“走,进去吃席吧,我饿了。”

尼玛!

李格非面皮微微抽了抽,这个吊儿郎当的家伙,究竟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啊!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

蔡府中厅。

这种时候,还能来赴宴的,都是蔡京的至交好友。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李格非是捂着脸来的,陈宁是偷偷来的。

谁也不是傻子,现在和蔡京沾边,那不是找骂吗?

李格非是和蔡京有亲戚在,不得不来。

陈宁之所以来,是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蔡京就会当权,那时候谁也阻挡不了这个吊毛了。

现在和他拉近点关系稳赚不赔!

蔡京微笑着抱拳请李格非和陈宁落座。

他笑着寒暄道:“多谢二位能赴宴。”

李格非客套的道:“元长这说的什么话,我们好歹也算是一家人。”

“怎么忽然要宴请老夫了?”

不是宴请你的,主要是陈宁,蔡京心想。

你要不是有个好女婿,老子才不请你。

旁人都以为蔡京落魄了,只有蔡京自己知道他用不了多久就会,芜湖!起飞!

陈宁在赵官家心中的地位实在太高了,现在蔡京和他拉近点距离也是不会错的。

蔡京笑道:“老夫即将离开京师,嗯,现在朝廷都在弹劾老夫,老夫明日就会和官家请辞。”

旋即,他才对陈宁道:“陈公子今日能来老夫这里,不怕被旁人落井下石?”

陈宁打个哈哈,对蔡京道:“谁都有落魄的时候,宦海沉浮之事屡见不鲜,谁又能知道他日蔡大人不会再次入住中枢呢?”

“当然,这不是我来的目的。”

“小子很欣赏蔡大人这份魄力,被蔡大人折服了,所以才来。”

“至于民间那些读书人,你要莫要理会,书生误国,他们不懂的。”

一番话让蔡京听的如沐春风。

瞧瞧,什么叫说话的水平,这就是!

这小子说话实在太中听了。

酒过三巡,李格非有些醉了。

他不胜酒力,被蔡府的下人扶下去小憩片刻。

中厅只剩下蔡京和陈宁两人。

蔡京笑着问陈宁道:“你认识官家吗?”

陈宁想了想,道:“不认识。”

“呵呵。”

蔡京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既然对方不愿意说实话,他也就不问了。

“明年你要参加科考了吧?”

陈宁道:“是啊。”

蔡京点点头:“成,老夫虽然不能让你中状元,但让你被录取还是有这份能耐的。”

尼玛!

这你都能操控,你对自己就这么自信?

陈宁也没拒绝,有了这份保障也是好事。

至于他和蔡京算不算一条船上的人,不算。

反正左右都是白嫖,也无所谓了。

陈宁拱手道:“那多谢蔡大人了,可惜,小子已经有了良师,不然现在都恨不得拜入蔡大人名下。”

蔡京:“……”

你别说瞎话了,真有这个机会,你也不会愿意的,蔡京肯定。

陈宁想了想,道:“蔡大人,你认为李大人当属于哪个派系?”

蔡京道:“守旧派。”

陈宁摇摇头:“他可以不是守旧派的。”

什么意思?

蔡京有些不理解的看了陈宁一眼。

陈宁道:“蔡大人认为未来有一天,官家会不会清理守旧派?”

“官家不会,你们会不会?”

“如果真有这一天,还希望蔡大人能放李大人一马。”

蔡京笑了笑,道:“老夫哪有这个本事。”

“若有这么一天,老夫会如此的。”

陈宁点点头。

蔡京:“不是……你这整的老夫好像六亲不认一样,即便你不说,老夫会对自己的亲戚下手吗?”

陈宁笑道:“是我多疑了,多加一道保险嘛。”

“天色不早了。”

陈宁开口,然后搀着李格非朝外走去。

临走前,他回眸看了一眼蔡京,似笑非笑的道:“蔡大人,别忘了我们今日的约定,希望你不要食言哦。”

蔡京笑道:“好。”

李格非支支吾吾的道:“啥……啥约定……呕。”

“你踏马,你别吐,不然我去把你女儿糟蹋了你信不信!”陈宁威胁。

第202章 募捐赈灾

第二天一早,早朝。

朝堂上弹劾蔡京的声音越来越大。

蔡京不是没有朋党,比如执政温溢就是蔡京的同党,御史台内的侍于是陈灌等人,也都是蔡京的同党。

要知道,台谏官在宋朝的话语权分量很重。

直白点说,蔡京现在已经有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他和章不同,章下台后,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做出头鸟替章说话。

现在虽然蔡京的表面上的遭遇和章一样,但本质上却有区别。

章执政的时候,对他的那些朋党确实不怎么样,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牢靠,但蔡京不同。

蔡京的这些小团体们,虽然表面上不支持蔡京,但暗地里却很支持他。

所以只要蔡京能回来,他的势力就会被无限膨胀扩大。

赵佶听到朝堂百官弹劾蔡京后,他便顺着百官的意思,直接将蔡京贬为判苏州事。

这是实打实的降官,当然,更是为了压住舆论。

这些事,蔡京早就知晓,此事心甘情愿的抱拳领旨。

蔡京仿佛早就知道这个结果,当日就带着家眷离开了汴京。

随着蔡京的离去,汴京的舆论才暂时告一段落。

……

蔡京走了,但朝廷的烂摊子依旧要收拾。

度支司那边根本没有更多的钱财救济兴仁府,缺钱的问题需要西府自己想办法。

韩忠彦不能什么都不做,作为现在朝堂第一人,筹措钱财是他本职的工作。

他开始发动朝堂民间的力量,准备募捐。

赵官家也将自己内库家底全部掏空了,甚至不惜让宣和画院出面赈灾。

宣和画院将赈灾任务交给了金石社,毕竟是汴京排名第一的民间组织,宣和画院每年给金石社拨款一千贯,他们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今日一早,李清照便带着宁佩雅等金石社女子出了汴京,在京籍大名府郊外开始开棚赈灾。

从兴仁府出来的流民百姓实在太多,这一批百姓无论如何是不能涌入京籍的。

为此朝廷组织禁军在大名府郊外盖了简易的房屋。

等兴仁府那边洪水退去,朝廷会派工部帮助他们一起重建家园。

大名府的郊外。

这里搭建了一处棚舍,百姓们有序的在排着队,到傍晚时分,宁配雅忧心忡忡的找到李清照,道:“清照姐。”

“我们的这些米根本不够用。”

“宣和画院就给我们拨了一万贯钱过来,现在市场上的大粮商也不放粮食了,今天明天或许还能撑下去。”

“后面怎么办呀?”

李清照眉宇微蹙,宁佩雅说的不错,宣和画院拨了一万贯钱来,本就杯水车薪,各地方的大商贾又开始纷纷发国难财。

国难当头,他们不想着为国家出力,反而藏匿粮食,借机抬高米价,着实可恨。

这一场灾难爆发之后,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问题。

这些问题赵官家不知道,但下面的人再知晓不过了。

首节上一节175/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