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第77节

那些人一听到芸府这里能够免费白吃白喝三天流水宴席,还能够免费拿到些许喜庆钱,这般好事情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顿时间,整个神京的闲人们也都被惊动了,便是那些平日里面乞讨的乞丐们,也陆续前来凑热闹,讨一口衣食。

人来人往都是为各自的利益而来。

即便是贾芸见到前来道喜的人,人数着实太多,所给的喜庆钱不多,多数就是一些铜板,值不得几个钱,只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罢了。

但是,这几个铜板的喜庆钱也架不住白嫖的人多啊!

所以,最终核算下来,这几日的成本开销亦是不低的。

不过,之前贾芸让倪二运转起来的会所式酒楼,通过远高于这个时代的商业运营理念,可谓是赚了不少的大钱,除了按时按照比例拿出来孝敬给各路牛鬼蛇神的银子之外,余下来的钱财也是极多的,维持这般开销却亦是九牛一毛,不算什么。

这便是自己手中掌握有经济商业的好处,贾芸倘若没有这份收入在身上,只怕是贾芸还过不得这般奢侈的好日子。

........

荣国府内。

“听说了?那个芸二爷高中会元,今天可风光嘞!”

“那场面当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头攒动,我这辈子都没有见到过有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凑热闹,去给一个人道喜。”

“谁说不是呢!我也曾偷偷地溜出去看了,那芸二爷现在可真的是不同了,论气派,论场面,论人面,简直是要比荣国府内的老爷们都还要风光无限一些,我当年还是看着芸二爷长大的呢,谁曾想到当年那个小孩子,如今竟然能够如此的风光显达,真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赶明儿,我还要替薛大夫人去买一些香烛,听说是去寺庙里面去还愿呢。”

荣国府内的奴仆嬷嬷们正在私底下议论着这件事情呢。

吃罢饭菜,话语早已经传入到了薛宝钗的耳朵里面去了,当薛宝钗放下碗筷后,擦了擦自己的嘴角污渍,就转身回头正对着身旁的薛姨妈,问道:“娘亲,最近荣国府内流传着关于芸哥儿的消息,可是不差?”

薛姨妈闻言沉吟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女儿,那林姑娘跟芸哥儿的婚事儿,最迟不过今年冬天,关于你入芸府为妾的嫁妆,为娘也已经是替你提前准备好了,只等让人挑选一个好日子,就让你过门去。”

薛宝钗轻笑一声,现在心头也不想要拒绝和抗拒这般事情,便是随意道:

“荣国府内的众人就没有一个成器的人物,依我来看,与其跟那些不懂世俗的人倒霉,还不如听娘亲的话语,跳出去最好。”

薛姨妈见到薛宝钗真是想通透了,亦是感叹一声,说道:

“我当年就瞧那芸哥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只是未曾有过撮合你们之间姻缘的想法。”

“直到我们来到这个荣国府内寄居之后,听闻芸哥儿在金陵府科举高中,越发显达起来之后,这才存了撮合你跟芸哥儿之间姻缘的心思。”

“只恨你那姨夫从中作梗,提前一步为那林姑娘保媒,否则的话,你又怎么会有今日这般事情发生呢?恐怕也就是芸府说一不二的大夫人了。”

“不过,那林姑娘素来不管事情,身子骨又弱,清高冷傲似的神仙人物,不食人间烟火气,这家宅内务之类的事情不还得靠着你来管教约束吗?”

薛姨妈却是早已经算计好了一切,能考虑的事情和不该考虑的事情,全部都提前谋划了一遍,因此才能够说出这般有见解的话语来。

薛宝钗闻言则是淡然一笑,笑靥如花,美不胜收地露出精美的容貌来,笑不露齿道:“这次却是我的失误,以前我的确是心气高了一些,说一句实话,还真的是有些瞧不起一个白手起家的普通人,而今芸哥儿会元登科,却是门当户对的,来日殿试,芸哥儿倘若是能够高中状元,只怕我也勉强算是高攀了。”

此话刚说罢,薛姨妈和薛宝钗二人对视一眼后,齐齐感叹一声道:“落得这般下场,终究是咎由自取罢了!”

.........

王夫人屋子。

“噗!”

听到贾芸高中的消息,王夫人一口鸡汤没有来得及喝下去,便是给喷了出来,怒骂道:“你们两个睁眼瞎的混账奴才,准备的是什么汤?差点没呛死我!”

身旁伺候着的丫鬟们,瑟瑟发抖,完全不敢动弹了。

奴才的身份,可不敢跟荣国府内权势滔天的二太太王夫人作对顶嘴。

也就只能够忍气吞声,任由王夫人啐骂。

丫鬟们表面看上去似乎是无动于衷的,心头却都是明白人,知道这是王夫人故意在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不爽贾芸高中呢。

之前晴雯和袭人的例子还在眼前,可还没有过去多久了。

荣国府内上上下下的奴仆丫鬟们,谁人不害怕着躲着点儿王夫人呢?

生怕让这个王夫人给撵出荣国府去,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她们心头也有自知自明,自然心头清楚自己在香菱的跟前,可没有多少颜面。

而且从袭人和晴雯跟随香菱出去之后,香菱就再也没有过来一次荣国府了,眼看着就是躲着二太太王夫人,眼看着这种事情只可一次,不可再二,再三,现在万一要是自己落了难,只怕是只能够自己扛着了。

旁边的王熙凤见状却是难得的生了一回好脾气,对着身旁伺候着的丫鬟们,说道:

“你们下去吧!这里有我就行了。我要跟姑妈多说几句心里话。”

前两天王熙凤还在跟王夫人商议如何来对付贾芸。

现在却是发现自己只是那跳梁小丑而已。

如今的贾芸高中会元,必定是得到了皇帝的隆恩青睐。

再想要算计贾芸也就难了。

甚至还会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落得一个机关算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接下来王熙凤就开始劝说王夫人,希望打消王夫人心头到念头,不要让双方的面子撕破,再也没有一个往来。

富贵之家,闹出家族不和睦的事情来,也不算是一个光彩的事情。

.........

林之孝家的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便也是心头郁闷和不得意,失神落魄,道:

“明明是我先看上芸二爷的,为什么我却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呢?”

“父亲不必介怀,这件事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罢了。”

小红劝说道。

第163章 贾珍贾蓉贾政

宁国府内。

众人则是沉默不语,便是那贾珍,珍大老爷亦是长叹一声,觉着心头纵然堵得慌,却也不得不去派人备好礼物,唤来贾蓉,望着贾蓉嘱咐道:

“你与我那侄子,素来亲近,倘若是你亲自过去一趟,他定然是不会拒绝我们宁国府好意的,到时候你们两人拉近一下关系,有利于你未来的仕途官场。”

这时就看得出来科举功名的厉害之处。

自从贾芸高中会元之后,可以说是入了天子法眼,得到了圣眷隆恩。

这般人物未来一旦踏入官场,必定是如鱼得水的风云人物。

之前贾珍曾经将贾芸给拒之门外,因秦可卿的事情,曾与贾芸为敌。

亦是曾经写过,“贾芸与狗不得入内”的荒唐标语来。

可以说这两个人之间的恩怨和梁子,也算是彻底结仇下来了。

贾珍虽是跟贾芸恩断义绝,便是连表面叔侄的关系都维系不住。

可姜还是老的辣,贾珍终究还是没有把事情真正做绝,仍旧留有缓冲的余地和空间。

那便是贾珍的儿子,跟贾芸家族同辈分的贾蓉。

贾蓉跟贾芸都是荣国府和宁国府贾族草字辈的这一代人。

而且贾蓉跟贾芸的年纪应该是相差不大的。

只要贾蓉愿意过去热脸贴着贾芸,在贾珍看来,如何又不能够缓和宁国府跟贾芸之间的关系呢?

想当年贾珍和贾芸之间的仇恨来源,主要是集中于秦可卿,而今却是不同了。

秦可卿死了,至少在宁国府和荣国府,乃至于整个神京的达官显贵面前秦可卿已经是入土为安的死人了。

既然是一个死人,那么贾珍自然也就不会为了一个死人,跟贾芸结仇一辈子。

余生很漫长,贾珍不敢肯定贾芸未来到底能够走多远。

所以,在贾珍找来贾蓉之后,拿出了老子训斥儿子的语气,开口说道:“这件事情你不可以拒绝,而且必须要亲自去一趟。”

“依我看啊!宜早不宜迟,等到礼物准备好了之后,你就亲自过去拜访一趟吧。”

贾蓉闻言又抬头看到贾珍给他的一个眼神之后,心头根本就不敢跟贾珍顶嘴,亦是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说道:

“父亲,我立刻就去办。”

说罢,就不顾后面端茶上来的丫鬟异样的眼光,连一口茶水都没有喝,便是急急忙忙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贾蓉离开之后,心头亦是郁闷,身后的奴仆们提着礼物,一路走着。

等到贾蓉来到芸府的时候,就见到了来往的达官显贵们,陆续从贾芸的家里面走出来。

这些人的身份都不低。

平日里便是宁国府也是需要小心接待着这些人,生怕在某些地方得罪了这些人物。

而今见到了这些人跟贾芸来来往往,贾蓉心头说不出来的羡慕。

贾芸正在门口送客,就见着了贾蓉提着礼物过来,眼神里面略微浮现出来一抹欢喜之色。

今日来者便是客人,虽说那贾蓉的老子是一个荒唐无耻的人物,贾蓉也差不多,但是,对待这个贾蓉,贾芸也还是心头略微有些异样的情绪。

当即,贾芸就上前来拱手望着贾蓉,开口说道:

“蓉哥儿,人来了,便是最好的事情了,何须这般客气呢?”

听着贾芸的话语,贾蓉赶忙回答道:“无礼不成事儿,倘若是我空手过来道贺,岂不是失了孔孟周礼?总之,这些礼物也值不得几个银子,你且收着也便是了。”

说罢,贾蓉便是又对着自己身后的奴仆们,说道:“去,将礼物送进去,不得有误!”

“是,大少爷。”

得了贾蓉的话语,身后的宁国府奴仆们便如野狼般将手中的东西给拿了进去,风风火火的模样,让贾芸微微摇了摇头,道:“管家,且将这些礼物送入后院儿,具体清点过后,放入库房之内即可。”

“是,老爷。”

身后的管家也是立刻上前来,安排这些人将东西给搬运进去。

贾蓉前脚刚来,就见到了从里面走出来的贾宝玉和贾政二人,连忙对着贾政先开口说道:“见过二爷爷。”

随后贾蓉又对着贾宝玉,说道:“见过宝叔叔。”

贾宝玉见着贾蓉之后,甚是高兴,今儿贾宝玉心头被贾政带着过来跟贾芸缓和关系,心头便是极不乐意,一直都是低头沉默着脸,满脸的不高兴,已然写在了脸上。

不过,贾芸给了贾政面子,默不作声地将这件事情给揭过去了。

贾政则是心头不爽,望着自己的儿子,又看着这位孙子贾芸,当真是不一样啊!

但是,贾宝玉不通经济仕途,却也是让贾政头疼和无奈,拿贾宝玉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能够徒然摇头轻叹,暗自悲伤。

见到贾蓉以后,贾宝玉笑了,贾政则是板着一张老脸,望着眼前的贾蓉,说道:“你那父亲怎么没来?”

言语当中皆是对贾珍的不满和质问。

毕竟,贾芸高中会元,乃是贾族的喜庆事情。

古代讲究宗族观念。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首节上一节77/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