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77节

  但他仍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问道:“那你说是什么原因?”

  “因为你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就必须至少在剑桥读上一年。

  如果半年的时间就能毕业的话,那么你是绝对不会选择再多等半年的!”

  ,吓老子一跳!

  除了卡皮察之外,剩下的两个人就矜持了不少。

  狄拉克上前说了几句恭维的话之后,就又开始聊起那个相对论和电子自旋的问题来。

  刚送走一个和他聊汉学的,又迎来一个和他聊物理的。

  这些人还真是有些一根筋,今天都不让陈慕武好好休息一天。

  “保罗,谢谢你在紧张的复习期间,还能抽出时间来我的答辩会。

  有关电子自旋和相对论的这个问题,等你考完试,同样我也忙完毕业这件事之后,我们再来讨论,好不好?”

  陈慕武一边说着话,一边朝叶公超使了个眼色。

  中人不骗中人,但是骗骗外国人还是可以的嘛。

  于是叶公超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话茬,根本不再给狄拉克提问的机会:“保罗,我们国家的公使馆那边,这几天找我们也有些事情,所以我觉得你这个问题,确实就像陈先生所说的那样,需要再等上几天了。

  刚好你能利用这段时间来复习考试,只要期末考试考得好,明年的奖学金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哄完了狄拉克,叶公超又无缝切换成了中文:“汉臣老兄,恭喜你用一年的时间取得博士学位。

  这个速度,在我们国内应该算是独一无二的了。

  “刚才我话里所说的公使馆,不是骗人,”叶公超趁狄拉克不注意,往他那边努了努嘴,“这两天你还真得跟我去伦敦跑一趟手续。

  我们留学生来到国外,从入学到毕业,都需要跟公使馆那边提前备好案才行。

  “还有一件事,就是等文凭和学位服的衣服、帽子发下来之后,我打算找家照相馆,拍张照给家里面寄过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拍一张?”

  得,《围城》里方鸿渐办过这件事,他陈慕武也未能免俗。

  可就算这张照片不拍,但只要得知自己博士毕业的消息,二哥陈慕平也一定会在《申报》上面刊发消息的。

  后世考上大学都要大办升学谢师宴,在这个年头在世界第一的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如果不好好地在报纸上宣传一下,那岂不是就像项王所说的那样,“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了?

  只能说陈慕武的想象力还是匮乏。

  等一个多月之后,他穿着博士服带着博士帽的照片,乘坐火车回到海之后,陈、叶两家人不但把两人的照片花钱刊登在了《申报》上这些都是陈慕武能预料到的基本操作。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陈老太太会指使她二儿子陈慕平,甚至还专门找人刻了一块写有“博士”大字的牌匾,挂进了他们老陈家的祠堂里。

  虽然“进士及第”的牌匾已经成为了绝版装饰品,但是搞个“博士”牌匾挂进祠堂里,不也照样能够光宗耀祖嘛!

第123章 71显微镜和奖学金

  和叶公超商量好哪天去找家照相馆拍照,哪天去伦敦的公使馆里办手续这些事之后,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这间会议室里人也走了个差不多。

  陈慕武忙完了答辩这一摊子大事,也就不顾自己身上穿的正是那个肥肥大大的三一学院院袍,他又拿着一沓纸出了会议室的门,踏上了那个嘎吱嘎吱响的铁楼梯。

  “请进.”

  卢瑟福的嗓门一如既往地大,在得到他的同意之后,陈慕武推开了他主任办公室的门。

  “陈,或者现在应该叫你陈博士,刚才我们才见过面,你现在又有什么事吗?”

  “主任,我想通过卡文迪许实验室,在英国、欧洲还有北美的主要国家里,申请几份专利.”

  陈慕武把他从实验室出来之后一直攥在手里的那一沓纸,轻轻放到了面前的办公桌上。

  这正是他在等待毕业论文答辩的这段时间里,提前写好了的有关电子显微镜以及其中几个关键零部件的专利。

  电子显微镜也是诺奖级别的发现,如果写成论文,应该能再为陈慕武赚上不少的名声。

  但是,现在电子显微镜对陈慕武名声的影响,都不能说是锦上添花,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所以还不如把这项发明整理成专利,拿到一张专利证书发一笔小财。

  电子显微镜因为价格过高的原因,并不适合像光学显微镜那样大范围普及。

  但一分钱一分货,它的分辨精度也同样过高,这就导致在科学研究中,往往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妈的,美国通用电气,一台不算是那么太高精尖的真空泵,都能卖八千美金。

  我这一台电子显微镜,卖上他成千上万英镑也不过分吧?

  现在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人力和财力,倒是能制造出电子显微镜的原型机。

  但是,想要在实验室里做到电子显微镜的批量生产,就有些劳工费时了。

  而且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找到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学和技术,商业开发与推广,并不在其目的之中。

  原时空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也在1931年出自实验室,但是第一台商用电子显微镜,却是出现在了七年后的德国西门子。

  所以目前,陈慕武并不打算从事商业制造电子显微镜,只是先把专利申请下来,待价而沽。

  而他之所以选择联合卡文迪许实验室一起申请这项专利,同样也和之前与使徒社那帮人办出版社一样,属于是“拉大旗扯虎皮”。

  剑桥大学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名号在全世界都很响亮,就算有人,主要是不讲武德的美国佬儿,想要剽窃专利,也要投鼠忌器,好好考虑一下。

  所以陈慕武宁可选择让出专利一半的利润,来保留属于自己另外一半的收益。

  他也不想去冒险,让自己独自一人承担百分之百的损失。

  有科研人员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研究出相对应的新仪器,然后通过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渠道申请专利,卢瑟福作为实验室主任已经见得多了。

  远的不说,就说阿斯顿发明的质谱仪,其专利手续也是卡文迪许实验室帮忙申请的。

  所以刚一听说陈慕武要申请专利,卢瑟福一开始还不以为然。

  但是看到他放到桌面上的这份专利题目,并较为仔细地研读了其中的内容之后,卢瑟福心中的想法便成了,能不能用这个电子显微镜,看看眼前这个天才的脑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他能想到用衍射实验,证实电子的波动性,已经是一项很了不起的行为了。

  没想到陈慕武才刚证实电子的波动性,就想到了用这种波长更短的波来代替可见光,确实是个天才之举。

  虽然早在x射线被发现之后,就有人想过利用波长更短的x射线,来制作分辨率更高的显微镜。

  但是这种办法的一大困难就是,x射线因为波长短,比起可见光来,聚焦也更为困难。

  可是陈慕武这里换成了波长同样很短的电子,又该如何才能聚焦呢?

  卢瑟福刚想向陈慕武问这个问题,却发现这张专利的下面似乎还有几张纸。

  等他翻过页去之后,就发现下面同样也是一份专利,上面写着的正是《一种电子透镜的制作方法》。

  好小子,你早就预判了我的预判是吧?

  看到自己学生的科学嗅觉如此敏锐,心思也是如此细腻,卢瑟福脸上露出了微笑。

  “陈博士,没问题,的这几份专利,完全可以由卡文迪许实验室代为向世界各个国家申请专利。

  “而且专利所得利润,你也没必要和实验室五五开。

  “按照规定,卡文迪许这边只抽取其中的两成,其余的八成,都归你个人所有.”

  “主任,那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陈慕武都做好了五五分成的准备,却根本没想到实验室这边竟然如此良心。

  “不过,陈,既然你已经把这些原理都写在了纸上,那么你能不能在现实中,也尝试着制作出一台电子显微镜来呢?

  “刚好你现在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也没有职务,不如就把它当做是你入职之后的第一项任务,如何?等今年秋天的新学期开学,我可以给你派几个学生来帮忙.”

  “好的,主任.”

  卢瑟福只是给陈慕武布置了一个任务,但却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这刚好方便他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继续摸鱼。

  所以陈慕武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所以,陈,除了这几项专利之外,你还有别的事情吗?”

  “确实还有另外一件事,主任,我想问一下,你刚刚说,我以后手下可以有几个学生帮忙。

  “如今我既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取得了一份工作,又在三一学院取得了教职,那我能不能有招生的资格?不多,我每年只需要一个名额就好,在我的故乡还有很多比我更优秀的学生,他们之所以没能出人头地,和我相比,只是因为差了一个机会.”

  陈慕武之所以如此着急地赶出来这个电子显微镜的专利,就是为了能和卢瑟福提出来这个要求时,有讨价还价的底气。

  虽然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但陈慕武的办学计划,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但他现在不能回国,却不代表着不能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来到英国上门找他,不就行了?

  陈慕武生怕会从自己老师这里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他又急忙补充道:“这个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中的杂费等等,所有的钱我都可以出,只是想让剑桥大学,给他一个入学的名额……

  “刚刚那笔专利费,我也可以继续向卡文迪许实验室转让更多的分成比例……”

  卢瑟福知道自己的爱徒为什么如此激动。

  “陈,你别着急,有什么事我们坐下来慢慢说.”

  “你说要招人进剑桥上学,这当然没问题。

  “剑桥大学的教育一向公平,只要你说的这个学生能够通过各个学院的入学考试即可,即使进入三一学院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剑桥还有那么多学院可以选择。

  “但影响一个人能否进入到剑桥大学学习的,不是入学考试的难度,而是高昂的学费。

  “当初要不是排在我前面的那个人突然结婚,放弃了那笔奖学金,说不定我现在还是一个留在新西兰挖土豆的老农夫。

  “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奖学金,只要你找来的这个人的水平足够高,那我就尽量帮他争取进入到更好的学院里。

  “每个学院提供的钱,虽然比不上现在三一学院给你开出来的这一份每年三百英镑的高额奖学金,但是也能解决一定的困难。

  “卡文迪许实验室也是一样,按照规定,在入学之前,我们也应该对这个人进行一次考核。

  “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看在你的面子上,只要你的同胞足够优秀,那说不定我们能酌情安排一下.”

  卢瑟福的一席话,算是给陈慕武吃了一颗定心丸。

  虽然去年年底,朱兆莘的一封电报,把自己从剑桥叫去伦敦,为来和英国政府谈判的教育部代表范源濂站了台。

  但是庚子留英项目毕竟牵涉到了两国之间的利益和博弈,估计五年之内都难以启动。

  名义上,庚子赔款是用以资助中的教育文化事业,但这里面却有一个大坑等着民来跳,有一个大空子能让英国来钻。

  中教育部想让这些钱更多地流向内地的大学,但是作为搅屎棍的带嘤,却说他们更愿意把钱拨给港。

  毕竟虽然被强租了,可港仍然是你民的一部分,对不对?

  如果不承认把钱拨给港的大学和中学,也相当于是拨给民的教育事业,那么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港不是你中华民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第一批庚款留英项目,更是拖到了九年之后的1933年。

  可是早在这之前,美国人就开始了对庚款留美的资助。

  靠着美国人不断地拨钱,就有了大批留学生源源不断地从海十六铺码头上船,横渡太平洋,在那边接受美式教育。

  现在陈慕武的钱虽然不多,但是靠着出版社的盈利以及未来电子显微镜的专利费,每年资助一两个学生来英国留学,应该没什么问题。

  每从美国人手里争取到一个生源,对陈慕武来说,就是一次胜利。

  更何况,他的收入绝不会止于此,等以后找到了级别更高的白手套,财富还会不断地增长。

  “多谢,多谢主任.”

  “那就好,陈,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

首节上一节77/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