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78节

  他在王子学院设置的这几门学科,基本上都是理学。

  未来或许还会继续扩展,在理学学科之外再加上一些工学学科,但陈慕武绝对不会在王子学院开设文科、政科和商科等等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用处的学科。

  当然,文科还是要开设一部分的,不过学生仅限于非中籍的欧美学生。

  毕竟王子学院建立的初衷,除了是陈慕武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之外,还要满足瑞典王储的愿望,让瑞典国内、甚至整个欧洲,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东方的那个拥有陈慕武这种优秀人才的神秘国家。

  施汝为离开剑桥大学,乘坐火车回到中之后,他和陈慕武彼此之间始终保持着定期的通讯,以便远在欧洲的陈慕武,能够随时得知国内选拔考试的最新进展。

  施汝为回国之后,没有拿着陈慕武的推荐信,直接去海的交通部南洋大学入职,而是先回到家中处理了一些个人事务。

  然后他就拿着陈慕武的许多封亲笔信,开始在海、天和邶京各地,拜访陈慕武的故交和笔友。

  不管是陈慕武亲笔信上的内容,还是施汝为登门之后的说辞,都是大差不差。

  无非就是邀请他们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任教,不管是待遇还是薪资,都比国内要好得多。

  陈慕武也不知道国内的那些文科教授们,到底有谁愿意来瑞典,有谁留恋故土不愿意来。

  所以他采取了“广撒网”的策略,只要有人答应他的邀请,就全都照单全收。

  反正这些“汉学教授”的薪资全都是由瑞典王储那边支付,陈慕武很愿意做一个顺水人情。

  只是陈慕武的这种做法,给刚刚回国的施汝为添了不少麻烦。

  经过一番舟车劳顿的他,还没来得及在海的家中得到充足的休息,就又要在国内跑东跑西。

  施汝为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海法租界的四明。

  作为法租界里的富人区,曾经是四明银行宿舍的四明周围环境优雅,闹中取静,住的都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达官显贵,绝对是海滩中的“上只角”。

  按照陈慕武提供的地址,施汝为敲响了四明当中的一栋石库门建筑的门。

  开门的佣人没有直接把施汝为迎进门,而是询问了名号之后进去通禀。

  施汝为也按照陈慕武的嘱咐,在说完自己的籍贯和姓名后,还特意加上了一句。

  “先生,外面有客人前来拜访,他说自己姓施叫汝为,是什么‘剑桥大学的博士’.”

  坐在沙发上看报的徐志摩,起初听到客人名字时大脑思考了几秒,觉得自己应该不认识这位施先生,所以本不打算相见,让佣人回绝掉就是了。

  但是幸亏这位佣人也按照施汝为的要求,把他最后补充的那一句也加了上去。

  听到“剑桥大学”这个学校的名字,徐志摩立刻就重视了起来,心想这个刚刚毕业的小兄弟还真是上道,一回国就先到自己家里来,拜访他这位剑桥大学的学长。

  把客人迎进家门,听施汝为说明来意,得知对方并不是自己主动前来,而是受陈慕武所托才来拜访。

  徐志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比听到有剑桥大学学弟上门还更加激动。

  因为这位施汝为所带来的东西,可是自己的好朋友陈慕武的亲笔信。

  陈慕武在国外名声响亮,在国内的“上层社会”里,只能比国外更加响亮。

  现在自己收到了陈慕武从剑桥大学写来的亲笔信,而且这封信还不是通过邮政系统,而是托人亲自登门送上来的。

  徐志摩都不需要拆开信看看信纸上写的是什么,就收到信本身这件事情来说,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他已经有了向外人吹嘘的资本了。

  等徐志摩拆开信,看完信上的内容后,他是更加激动。

  因为陈慕武居然邀请他到欧洲去担任汉学教授,教的学生都是黄头发蓝眼珠的西洋人!

  这件事情,在他上一次去欧洲的时候,在剑桥大学遇到陈慕武那次,就已经听到后者说过相关的想法。

  没想到,不愧是了不得的陈博士,居然把想法变成了现实!

  罗素也好,杜威也罢,从来都是西洋人来到国内,给中人讲课。

  就连现在的徐志摩,也都在一直和泰戈尔联络,想要邀请这位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亚洲人来中交流访问。

  要说中人去到外国给外国人讲课,这件事情不是没有,只不过少之又少。

  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一个赵元任,曾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担任过中文讲师。

  不过赵元任现在也已经回了国,到清华大学去任教了。

  如果自己接受了陈慕武的邀请,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虽然名气上不如英法德、也不如美国,但好歹是外国去教授汉学的话,那他就将成为“蝎子粑粑独一份”。

  徐志摩对陈慕武的邀请很感兴趣,感兴趣到他完全不再想邀请泰戈尔访华的事情。

  废话,自己马上就要不在中了,邀请泰戈尔来访华又有什么用?

  他都没和自己的家里人商量,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施博士,我什么时候启程前往欧洲?”

  徐志摩有些急不可耐。

  “徐先生,请稍安勿躁,陈博士那边的学校犹在建设当中,估计还要等到明年。

  而且这件事情您没必要立刻就答应下来,还有很充足的时间可以考虑.”

  听到不是立刻就去瑞典报到,徐志摩稍微有些失望。

  不过施汝为又向徐志摩简单阐述了他这次回到国内来要办的事情,也就是要在瑞典驻华公使馆的帮助下,举办第一次王子学院的选拔考试。

  徐志摩又有了动力,他自告奋勇想要配合施汝为,参与到选拔工作当中去。

  幸亏陈慕武又是早就有锦囊妙计,他可不愿意因为参与人数太多,导致选上来的都是一些走后门的学生,所以让施汝为坚定回绝了这件事情。

  被施汝为拒绝后的徐志摩,倒是没有多大的怨言。

  毕竟要选拔的是理科学生,自己参与进去除了出把力气之外,也帮不上什么别的忙。

  送完亲笔信的施汝为告辞离开,送完客的徐志摩也转身上楼,去找他的太太商量这件事。

  比起徐志摩对去斯德哥尔摩任教时展现出来的热情,他的第二任太太陆小曼,却对去国怀乡兴致缺缺。

  她比谁都喜欢留在国内,海滩的这些个上流社交场合,才是陆小曼每天出生入死的地方。

  她力劝徐志摩不要答应陈慕武的邀请,收到陈慕武的亲笔信已经能够在接下来的各场沙龙中炫耀好几天了,何必要费力不讨好,千里迢迢跑到欧洲,那里可没有海的这种上流社会的交际圈。

  往常,无论徐太太说什么,徐先生都是认同得很。

  但只有这一次,徐志摩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听陆小曼的话。

  他开始替陈慕武,同时也是替自己据理力争:“你不懂,我在1925年去了剑桥大学,汉臣那个时候就有办学的想法。

  他现在终于实现了愿望,我十分替他感到高兴。

  “况且国内的这些个社交沙龙,又有什么好混的?你是不知道,在国外和汉臣兄交往的都是什么人!沪上的英文报纸隔三差五就有有关汉臣的报道,恩斯坦、罗素等一系列欧洲顶尖的思想家,和汉臣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频繁;而当今英国国王的二儿子,也是汉臣的好友;至于这所汉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建设的王子学院,为什么叫王子学院侬晓得伐?正是因为其背后的出资人也是汉臣的好友,瑞典国王的王子,瑞典未来的国王。

  “据说这位王子很热衷于中文化,王子学院这件事也是他在访华的时候对外公布的。

  “如果我们一起去瑞典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我授课的对象,就是这位王子,而我们以后的社交圈子,就是高贵的欧洲皇室了!”

  听到徐志摩对未来生活的一番描述,躺在床上吸x片的徐太太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就让下人们给自己收拾行李。

第432章 171施汝为吃闭门羹

  抽x片抽得浑身软绵慵懒的徐太太,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激动的心情平复之后,陆小曼最终还是没有从烟榻上起来,给徐志摩收拾行李。

  她打了个哈欠,把手里的烟枪在烟灯上面烤了烤,然后翻过身去,继续醉生梦死。

  倒是徐志摩的行动力非常之高,送走了施汝为,他立刻就从客厅回到自己的书房,提笔给陈慕武写了一封回信。

  信上的内容无非就是感谢陈慕武的邀请,自己日后去了斯德哥尔摩,必当尽心竭力,好好教书云云。

  写完之后他又删删改改,最终把这封信翻译成拉丁字母,然后跑到大北电报局,给远在英国的陈慕武发了一封电报。

  虽然这种跨越了两个大洲的电报十分昂贵,差不多每五个字母就价值一个大洋。

  但是对于长居海,又同时在京两地奔波,兼任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和京中y大学等诸多所国内高校教授,又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和诗歌,有大量稿费入账的徐志摩来说,偶尔拍一次电报的这几个钱,应该不成什么问题才对。

  可他还是做了好一番斗争,怕自己写的信可能会因为邮政路上遇到的战争,不能送到陈慕武的手上,最后才决定拍这么一封电报。

  实则是因为自己娶的这个太太,花钱太过大手大脚,从来不知道节制。

  每天离不开的x片的钱在日常总开支中只算少数,真正花钱的是人情往来,还有去参加各种上流社会的高端沙龙,以及为了参加聚会而特意采买的衣服钱还有车马费。

  徐太太每天不是在家里抽x片,就是出门去参加聚会酒会,她只会花钱却从不赚钱,所以养家的重任全都在徐志摩的身上。

  到后来,海的兼职教授已经不能满足徐志摩的日常花费,他只好去了开价更高的邶京,然后就赶上了坐飞机从京到邶京,在济撞山的那件事。

  让徐志摩干净利落地答应去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任教的原因,不是他刚刚和太太说的那样,能和欧洲的王室接触,让两个人的圈子变得更上流。

  实则是陈慕武在他托施汝为送来的这封亲笔信里面,开出了比国内的大学教授乃至大学校长的薪资要高得多的价格,这是最让徐志摩心动的一点。

  还有就是徐志摩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等陆小曼跟着自己一起去了欧洲,是不是就能远离海滩这也爱慕虚荣的“高端圈子”,花钱不至于大手大脚,让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了呢?

  他刚刚和自己太太说出来的那些能和欧洲的王室还有贵族们接触,则完全是徐志摩想到的哄骗人的话。

  唯有用贵族和王室这种听上去高大上的由头,才能吸引热爱社交的陆小曼离开海这座不夜城。

  说不定到了国外,x片这种有毒有害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买,还能顺便让她把毒瘾给戒掉,一举两得。

  徐志摩觉得在无形之中,陈慕武这个教学邀请,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解决一个天大的麻烦,所以在心中对这位比自己年纪还小的汉臣兄的感激,一下子又多了几分。

  在把电报给陈慕武拍过去之后,徐志摩的日常活动除了在海和京的几所大学里教课之外,又多了两项。

  一是在每所学校教完课之后,总要去他们的图书馆里转一转,借一些有关中传统文化的书籍。

  不管是施汝为的口头转述,还是陈慕武在亲笔信当中,都只是邀请他去瑞典教课,但没说具体要教些什么。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徐志摩觉得既然陈慕武这么用心地邀请自己去国外教书,自己绝对不能敷衍了事。

  而到了国外之后,想要查阅一些汉语的资料又不是很方便。

  所以必须趁着自己还在国内的这段时间里,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充分才行。

  除了在图书馆里查阅相关的资料之外,徐志摩还在他任职的每一所大学,甚至包括他没有担任教职的、在海的大学中学里,都做了有关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宣讲。

  他结合施汝为和瑞典驻华公使馆在各大报纸上打的广告,还有自己从陈慕武亲笔信中收到的消息,大谈王子学院的好处,给那些毕业之后想要继续深造,却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出留洋钱财的穷学生们指明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他的这些举动,俨然就是王子学院在中国内的形象代言人。

  远在欧洲的陈慕武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一封亲笔信,居然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在学校上完了课,对着借出来的资料做好笔记之外,回到家里享受空闲时间的徐志摩,竟然出人意料地开始带自己的太太陆小曼一起外出参加社交活动。

  要知道他一直以来都对陆小曼频繁参与一些聚会和沙龙很是反感,认为这完全是浪费钱和浪费时间的无用活动。

  徐志摩带陆小曼去的不是沪上的顶级饭店,也不是有权有势人家的私人官邸。

  他成了在海的瑞典驻华公使馆的常客,既然陈慕武给了自己一年多的准备时间,徐志摩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提前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先提前学一些瑞典话。

  虽然徐志摩本人是会讲英语的,却不能保证到了斯德哥尔摩之后,听他讲课的那帮人都能听得懂英语。

  为了保险起见,提前学好瑞典语,最起码能做到有备无患。

  想到以后自己出入的场所,都是瑞典皇宫或者瑞典王储的官邸,本来对这种要耗费精力去参与的学习不感兴趣的陆小曼,竟然也跟着自己的丈夫一起,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外语来。

  徐志摩从海拍来的电报到了剑桥后,陈慕武已经离开英国去到了斯德哥尔摩。

  他阅读完这封从剑桥转发过来的电报,看到徐志摩很痛快地答应了自己的邀请,陈慕武对从国内聘请汉学教师这件事情信心十足。

  可殊不知,他和施汝为,只在徐志摩这里尝到了甜头。

  施汝为觉得既然国内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徐志摩,面对陈慕武的邀请时答应得那么痛快,那么其他人应该也都差不多。

  但是接下来的几次拜访活动,施汝为都吃了闭门羹。

  从徐志摩家中出来的他,又去了沪西的极司菲尔路四十九号。

首节上一节378/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