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73节

  希尔伯特不知道陈慕武究竟是为何发笑,可能还以为是自己的夸奖让他高兴。

  于是老教授说又送了一个顺水人情:“陈博士,你什么时候有空闲时间的话,最好能把昨天在数学史分会场的演讲稿,用文字形式整理出来一篇论文。

  然后我写一篇跋语,帮你推荐到数学杂志上发表,你看怎么样?”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多谢您的好意,希尔伯特教授.”

  陈慕武没想到自己邀请希尔伯特去参加他的婚礼,居然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演讲,为的就是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来给中古代的数学研究抬抬轿子。

  现在再把演讲稿写成论文,然后发表在专业的数学期刊上,并且还是由希尔伯特亲自推荐,还会为这篇论文写一篇跋语。

  这就说明希尔伯特是在用他在数学领域的影响力,帮着陈慕武的这篇有关于中古代数学史的论文站台。

  虽然不知道希尔伯特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这不妨碍陈慕武对希尔伯特释放的善意表示感激。

  “对了,陈博士。

  你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我在德国的哥廷根都已经有所耳闻。

  你给我《学报》的那一所王子学院,究竟是怎么一种情况?你真的打算在瑞典把学校彻底办下去吗?如果是的话,你那所学校的待遇如何?”

  陈慕武就知道,希尔伯特莫名其妙帮了自己一个忙,应该也是有事情想要和他说。

  可是,他询问自己待遇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希尔伯特要跳槽离开哥廷根大学,跟着自己去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

  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因为在陈慕武的记忆中,希尔伯特可是一直在哥廷根大学干到了退休的。

  陈慕武很疑惑地盯着希尔伯特看:“教授,虽然我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

  但是待遇方面我能保证,只要是到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担任教职的老师,其在薪资待遇方面一定会是整个欧洲的最高水平,甚至比大部分美国公立大学的水平还要高因为这背后,有瑞典王储殿下的支持.”

  美国私立学校的大金主都是赚了大钱的犹太人成立的各种教育基金会,诸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名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陈慕武实在是比不过。

  希尔伯特觉得陈慕武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于是连忙解释道:“陈博士,你别误会,我首先澄清一下,我本人目前还没有离开哥廷根大学,去别的地方执教做数学研究的打算。

  “美国人来找过我不知道多少次,开出来的薪金报酬一次都要比另一次还高,但是我都没有离开。

  “我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情。

  “你知道德国虽然是个数学大国,可是国内的大学就那么几所,教职数量也十分有限。

  “然而不说别的学校,只说我们哥廷根大学这一个,每年许多毕业的学生,都会面临找不到工作这个问题。

  “当初爱因斯坦教授刚毕业那个时候,不是同样也找不到工作吗?

  “这些找不到教职的学生,原本还可以去德国的邻国,比如说奥地利,还有瑞士的德语区大学找工作。

  “可现在上述两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也面临着一种教职饱和的状态,所以我不得不给这些学生们寻找新的学校。

  “但是有不少美国的大学,在每年毕业季的时候来哥廷根大学等着招聘老师。

  “可是这些学生们都不愿意离开德国太远,更希望留在欧洲,最好还是德国的邻国。

  “奥地利、瑞士国内的大学已经饱和,波兰那个国家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而丹麦的国家很小,想来想去,瑞典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你又刚刚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一所王子学院,我就想问问你,缺不缺数学方面的人才。

  “我可以向你拍着胸脯保证,从我们哥廷根大学走出去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数学界的后起之秀,拔尖人才。

  “当然,他们可能不会在寒冷的斯德哥尔摩待上一辈子的时间。

  “只要德国国内的大学有了空出来的职位,我猜人人都更想回到德国国内来任教.”

  对于希尔伯特最后提出来的这番理论,陈慕武其实是不太认可的。

  恐怕再过几年,德国的大学里面会空出来大量的职位。

  但是已经提前出走到其他国家任教的德国学生,或许会很庆幸自己已经提前离开了德国,去到其他地方,根本就不会再想着返回德国国内任教。

  但是对于希尔伯特话语里提到的其他部分,陈慕武本人还是很激动的。

  王子学院正处于刚刚创立的一个阶段,学校内需要大量的老师。

  数学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数学教师地位很高,自然必不可少。

  所以陈慕武点头如小鸡啄米:“教授,您可是帮了我一个大忙,我们很需要这些数学人才.”

第426章 165奥本海默要移民

  陈慕武觉得希尔伯特教授虽然两手空空,却是给他送了一份非常不错的新婚礼物。

  陈慕武发愁的王子学院教师问题,希尔伯特教授直接给他送过来了数学一整门学科的师资配置。

  虽然那些人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新人,可毕竟是来自全世界数学的中心哥廷根大学。

  可能他们的教学水平或许会有问题,但是最起码知识能力是完全足够的。

  正好这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给两个人派的车也到了附近,于是他们拎着行李上了汽车,在从博洛尼亚大学去往博洛尼亚火车站的路上,依然聊着有关从哥廷根大学向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派老师的这件事。

  幸亏现在比较有钱的陈慕武,提前买的去巴黎的火车票是包厢,所以希尔伯特不用再去火车站买和陈慕武同一天的火车票。

  他只需要上车之后再补交一份人头钱,就能在陈慕武的包厢里一路坐到巴黎。

  火车开动了起来,陈慕武和希尔伯特就有关从哥廷根大学向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派遣毕业生的事,经过陈慕武和希尔伯特的谈论之后,总算是确定了意向。

  像他们两个聊的这件事情,没必要提前签一份合同,也没办法提前签一份合同。

  总之就是陈慕武觉得希尔伯特是在帮他的忙,而希尔伯特又觉得陈慕武是在帮他的忙。

  两边都各取所需,认为遇到对方实在是太好了。

  聊完工作问题,陈慕武就从行李中拿出纸和笔,在包厢的桌子上趁热打铁,把他在闭幕式前一天,在数学史分会场做的那个演讲,完完整整地写在纸上。

  他亲自动笔写文件的时候不多,这次是因为来意大利出差,实在不能在行李里塞进去一个笨重的打字机。

  希尔伯特也不打扰伏在案上奋笔疾书的陈慕武,他不是第一次去英国,也不是第一次去巴黎,干脆就躺在自己的铺位上闭目养神。

  火车停靠到巴黎之前,陈慕武已经整理完了他的演讲稿。

  在把这几张纸交到希尔伯特手上,让对方审阅无误之后。

  希尔伯特也在纸上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还有他本人亲自做的跋。

  两个人刚在巴黎火车站下了火车,就把已经装进信封中的演讲稿和推荐信,投进了设在站台上的信箱里。

  不出意外的话,几天之后这封信就将出现在德国柏林《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杂志》编辑部的办公桌上。

  法国是一个数学大国,所以来自巴黎的信件一定会受到编辑部的重视。

  而当他们打开信件,发现里面写作的人是陈慕武,而写推荐信和跋的人又是希尔伯特,一定会对这篇稿件的内容非常重视。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期期刊当中,刊登陈慕武的这篇演讲稿文字,应该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两个人没有走出巴黎火车站,只是在站内喝了一杯咖啡,又简单吃了一个便饭。

  他们掐着时间换乘从巴黎去加莱的火车,接着跨海渡过英吉利海峡,再从多佛去到了英国首都伦敦,陈慕武的家里面。

  希尔伯特是来参加陈慕武婚礼的客人不假,但他却没能住进到陈慕武的家里面。

  实在是因为从天南海北、世界各地来参加陈慕武婚礼的人太多了一些,所以只能请这些宾客们,住进陈慕武家附近的一所比较高级的旅馆里。

  刚刚从意大利回到自己家里面的陈慕武,先是接受了陈老太太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埋怨他马上都要结婚的一个人,一点儿也不老实稳重,成天满世界跑来跑去,直到婚礼前的最后几天才回到家里。

  陈老太太也知道陈慕武这是为了他自己的工作,所以说到最后又变成了心疼小儿子的身体,说他现在就这么拼命的话,将来很可能会吃不消。

  陈慕武挨了一顿骂之后,就又投入到了熟悉婚礼流程当中。

  虽然举办婚礼的地点是英国伦敦,新娘子那一边也是地地道道的欧洲人。

  可是陈慕武一家根本就不信英国的这些宗教,而居里家也不是虔诚的教徒。

  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蕾娜和弗雷德里克结婚的时候,两个人只是去自己家附近的市政厅,简单做了一下公证,领取了结婚证书而已,他们的婚礼全程都没有没有去教堂那种宗教意味浓厚的场所,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牧师或者神父。

  所以这次轮到陈慕武和艾芙之后,他们两个人早就达成了意见一致,说好不去教堂办那种宗教意味浓厚的婚礼。

  艾芙同时也很好奇中式婚礼究竟应该是怎样,她早就叮嘱过陈慕武,想要当一个从中来的新娘子。

  陈慕武也早就和家里交代过这一点,反正陈家本身都不差钱,陈慕武又在英国赚了那么多。

  于是陈老太太派陈慕侨花大价钱,提前从国内运来了举办婚礼所需要的各种东西。

  陈慕武还提前点名说他不要那种改良过的秀禾服,而是要更为传统的凤冠霞帔等等。

  在自己家里面听大哥和母亲解释婚礼的流程,听了个差不多之后。

  陈慕武简单吃了口面条填饱肚子,就急匆匆的赶到自己家附近的那所旅店,同那些远道而来,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面的人在婚礼前先见上一面。

  如果说在索尔维会议的持续时间中,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利奥波德公园里面那座索尔维宫里,聚集着全世界最优秀的物理学大脑;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持续时间中,相应的会场里也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数学大脑的话。

  那么此时此刻,在陈慕武家附近的这所旅馆,聚集的这些大脑可能要比上面两场会议更优秀一些。

  他只知道自己家包下了旅馆的二层和三层,却不知道具体到每间屋子里住的都是谁,只能一间屋子又一间屋子的敲着门。

  第一间房间里,住的是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奥本海默和哈勃。

  他们两个人,其实是坐着同一班轮船,从美国来到英国的。

  只是由于奥本海默和哈勃,两个人之前从未见过面。

  而是他们彼此和陌生人之间,又不会交代自己去英国的动向。

  所以在那段为期八天的轮船航行中,他们两个人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直到两个人按照陈慕侨在电报上向他们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陈家在伦敦的住址之后,才被一前一后的安排进了这家旅店的第一间屋子里。

  既然已经住进了旅店,大家这下终于才知道,这个已经在从美国开往英国的轮船上见过很多次的人,彼此都是为了参加陈慕武婚礼的这个目的而来。

  听到敲门声,打开之后发现门外站着的是陈慕武。

  后者还没来得及向他们打招呼,奥本海默就直接激动不已。

  现在的美国,远不像未来经过垮掉的几代之后那么开放。

  一般而言,人们见面后的礼节,仅仅是握手。

  只有关系过于亲密的人,才会像奥本海默见到陈慕武时这样,跑着冲上来,跟陈慕武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陈老师,我们有大概有快两年的时间没见面了吧?真是想死我了.”

  陈慕武想到过奥本海默会很热情,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热情。

  拥抱结束之后,他笑着询问这两年奥本海默在美国的情况怎么样。

  “罗伯特,听说你去了芝加哥大学,还当了教授,在那边过的怎么样?”

  奥本海默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美国固然很好,但是英国更不错。

  “我记得那一位写出了荒原的ts艾略特先生,已经从美国移民到了英国。

  “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他一下,了解移民英国应该办哪些手续,然后在您家附近买下一套房子,和陈老师您做邻居.”

  这。

首节上一节373/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