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3节

  和爱丁顿还有女婿福勒一起去三一学院找了老汤姆孙,要求邀请陈慕武到剑桥大学留学之后,回到自己办公室的卢瑟福,还提笔给《自然》杂志写了一封通讯。

  卢瑟福和《自然》周刊之间颇有一段渊源,他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担任系主任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质的放射性,在这一领域的赛道上,遥遥领先的是法国的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

  1899年11月,卢瑟福打算向《哲学杂志》投稿一篇关于“受激放射性”的论文。

  但当这篇论文最终在1900年2月号的期刊上发表时,却不得不在论文结尾处加上这样一段话:“我们在本论文的出版过程中收到了11月6日的《法国科学院通报》(cotesrendus),其中包含了一篇居里夫妇的论文和贝克勒尔的注释,主题是镭和钋激发的其他物质的放射现象.”

  居里夫妇和卢瑟福研究出了相同的结果,并且在论文发表时间上抢了线。

  居里夫妇人就在巴黎,同时又是学术权威,基本上上午把论文送到期刊的编辑部,下午编辑部就能准备排版印刷发增刊。

  而卢瑟福人微言轻,又远在海外,他的论文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海上漂泊之后,还要在期刊的编辑部经过编辑的几番审核,才能最终得以发表。

  研究结果被人横刀夺爱的卢瑟福,在吸取教训之后长了个心眼儿。

  比起那些每月一次的专业性期刊,《自然》杂志每周出版一次,更新频率更高。

  所以从此以后,卢瑟福开始把实验和论文的简单介绍,先发表在当时还声名不显的《自然》杂志上,就可以据此证明自己论文原创性,免得再像1899年的那次一样,被他人抢了先。

  然后他再把完整版的论文寄到像《哲学杂志》和《自然科学会报》这种专业期刊的编辑部,等待度过漫长的审核期。

  他的这种做法,很像未来的那个arxiv预印站。

  卢瑟福也是靠着这种办法,一步一步地闯出了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名声。

  相应地,他也带动了《自然》杂志的影响力和销量,使之不仅成为了全英国销量最高的科学杂志,也成为了全世界的物理研究者们的必读刊物之一。

  卢瑟福虽然以实验物理学家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理论方面不行。

  他是全世界最早一批接受狭义相对论的物理学家,自然也就会对陈慕武的第二篇论文感兴趣。

  于是卢瑟福在通讯中,通告了这篇即将发表在《自然科学会报》三月号上的论文,还重点介绍了其中回到过去,前往未来的陈宇宙。

  时间旅行的可行性不但在邶大炸了锅,在英国也同样如此。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篇通讯,犹如平地一声雷,在上流社会的沙龙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舰队街那些拥有着敏锐新闻嗅觉的记者们,闻讯倾巢而出。

  在一番调查走访结束后,他们发现,这个陈宇宙的提出者,和之前让皇家学会会士爱丁顿怒发冲冠打了《哲学杂志》编辑的陈慕武,竟然是同一个人。

  两则新闻之间,有了如此的关联之后,新闻热度一下子就被炒了起来。

  这些无冕之王们,甚至还挖出来今年一月份,《海泰晤士报》上一条“爱因斯坦夸赞陈慕武是物理学界的‘拉马努金’”的新闻。

  《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在英国乃至西方都颇具影响力的国民大报迅速跟进,全都以“物理学界的‘拉马努金’”这个标题,对陈慕武和他提出来的那个能时间旅行的陈宇宙,进行了大肆的宣扬和报道。

  这些报纸派驻在远东的记者,甚至找到了陈慕武之前的工作单位,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可却得到了他已经辞职离开的消息。

  但这些不死心的记者们,又沿着《申报》、《益世报》上的蛛丝马迹,一路沿着津浦线由南向北直到邶京。

  最终,他们在邶京大学里找到了已经整理完毕,亟待校对、排版、刊行的陈慕武的讲学稿,花大价钱买下了这份讲稿的英文版权,准备翻译成英文之后,送到英国出版发行。

  陈慕武当然不会知道,当初被自己放弃掉的讲稿版税,会让邶大的物理实验室里又增添了不少的高端设备。

  谢谢大家的打赏、月票和推荐票,感谢支持!

第63章 12朱兆莘礼贤下士

  有关时间旅行的风潮,在英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因为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亲自下了场。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和他的前辈儒勒凡尔纳并称为科幻文学之父。

  威尔斯的代表作,是1895年发表的小说《时间机器》,正是今年元旦那天在工部局大讲堂,陈慕武向爱因斯坦提问时举的那个例子。

  这本书是威尔斯发表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但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有的评论家甚至把这本小说的出版,认定为是“科幻小说诞生元年”。

  威尔斯也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陈慕武提出来的能做时间旅行的宇宙模型,他在报纸上公开撰文,止不住地赞扬这个未曾谋面的中年青人。

  ……

  参加完希伯来大学的相关活动,离开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爱因斯坦,已经乘船来到了西班牙,正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进行着访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记者向爱因斯坦提问,如何评价最近在英国乃至欧洲都很火的陈慕武,爱因斯坦是这样回答的:

  “不得不说,陈是一个在物理学上很有天赋的年青人,应该算是我此次远东之旅的最大收获。

  我希望人们不要只关注于人类能否真正地进行时间旅行,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陈的第一篇论文,那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光,其本质到底是一种波,或者是一种粒子?”

  ……

  按理说,陈慕武的大名已经在英国及周边地区闹得沸沸扬扬,那么在他下了火车,向海关出示写有自己姓名的护照时,理应被海关的官员给认出来。

  可为什么事实却不是如此呢?

  问题出现在他名字的英文版上面。

  投稿论文时,他的署名一直都是按照汉语拼音习惯书写的chen。

  但是在苏省政府【1】给他办理的护照上面,英文名写的却是威妥玛拼音,ch"ên-。

  虽然在国人眼中看来,chen和ch"ên这两个拼音差不多。

  可在现在熟知威妥玛拼音的外国人看来,前一个读音对应的是甄姓,后一个才是陈的本音。

  那个熟知的中文人名转威妥玛拼音再转中文人名的错误,其实还是个错上加错,也犯了和陈慕武这次差不多的错误。

  那个译者她舍弃了chiang中的字母“i”,并按照汉语拼音的读法把chang翻译成了常,但其实舍掉字母“i”之后,chang对应的也应该是张,ch"ang对应的才是常。

  这也是为什么,陈慕武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海关来到民公使馆,才被使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了端倪。

  他在公使馆的这间办公室里待了没一会儿,临时代办朱兆莘就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迈着小碎步赶了过来。

  他一边走,一边向陈慕武伸出双手,话里带着止不住的假客套:“陈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果真是一表人才!老夫中华民驻英国公使馆一等秘书、临时代办朱兆莘,携公使馆全体上下工作人员,欢迎你到英国来!”

  朱兆莘这么热情的原因,是因为自从陈慕武在英国出名之后,不光是上门想要采访的记者数不胜数,他有时候走到大街上,似乎行人们也都对他高看了几分。

  只有礼贤下士,才能体现得出他朱代办的威望高嘛!

  “原来是鼎公!晚辈有礼了.”

  陈慕武站起身子,跟着假笑,先是朝朱兆莘拱了拱手然后才伸出手和他握到了一起。

  出国之前,大哥陈慕侨从寰球中学生会那边给他找来了不少关于英国的知识,其中就介绍到了这位临时代办朱兆莘,字鼎青。

  陈慕武称呼朱兆莘字第一个字“鼎”再加“公”,也算是一种尊称。

  毕竟在英国,掌管着官费派发的朱兆莘也算是他陈慕武的半个衣食父母,现在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但礼多人不怪,准没错儿!

  “陈先生,还未请教台甫?”

  “不敢当,晚辈草字汉臣,江虞人氏.”

  ……

  两人假模假式地相互客套了一番,这才分宾主落座。

  从朱兆莘的话语中,陈慕武终于知道自己竟然靠着两篇论文,不但搅翻了欧美的物理学界,还借着报纸的传播,在人民群众中闯出来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完全是他未曾设想过的道路,难怪眼前的这位临时代办,对他这么客气。

  朱兆莘又夸奖勉励了陈慕武一番,说他小小年纪就靠着在科学上的成就名扬四海,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为国争光。

  陈慕武嘴上客气着,心里想的却是,这才哪儿到哪儿!

  “汉臣,你来英国之后的行程如何?是在这英京伦敦游览几日,还是另有安排?还有十天就是英国的约克公爵阿尔伯特王子大婚的日子,到时候我要前往西敏寺观礼,如果你也想看热闹的话,我可以替安排工作人员陪同.”

  朱兆莘善意地说道。

  约克公爵这个爵位,一般会授予时任英国国王的第二个儿子。

  现在的英国国王,是邮票和英镑上印着或雕刻着的那个乔治五世。

  他的大儿子是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王子,在乔治五世死后继任了国王,变成了爱德华八世。

  但刚当上国王没多久,爱德华八世就“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娶一个离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宣布放弃王位。

  约克公爵只能临危受命,替代他大哥出任国王,成为了二战时期英国的国家元首,乔治六世。

  陈慕武上学时曾看过那部让科叔成为奥斯卡影帝的电影《国王的演讲》,自然知道里面讲话有些障碍的国王,就是如今即将结婚的约克公爵。

  他还知道约克公爵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女儿,就是那个当了七十年女王,在他穿越前不久才刚刚死去的小老太太。

  陈慕武对看这位殖民者头子结婚没什么兴趣,婚礼办得越盛大越隆重,他们在海外各处的殖民地,对当地人民的压迫也就越强烈。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更何况,他还要赶着去剑桥,最好能赶在四月份的夏季学期开学前办理好入学手续。

  所以陈慕武拒绝了朱兆莘的邀请,临时代办也就不再客气。

  两人在这间办公室里又天南海北地闲扯了几句,朱兆莘就借口公务繁忙,告辞而去。

  工作人员给陈慕武送来了几封电报,都是他在一个多月的海上航程中,大哥陈慕侨从国内拍到公使馆来的,告诉他在海外安心留学,家里面有他和二哥照顾,一切都安好。

  除此之外,还有外交部,教育部和江省教育会的电报,告诉他尽快在公使馆名下设立一个银行账户,以后的官费将按月打入他的账户之中。

  令人意外的是,天《益世报》馆也发了一封电报,上面告知陈慕武,他们在法国京城巴黎有一位特约记者张休猷,并附上了这位记者的地址,请他把《射雕》之后的连载稿寄到那里即可,如果以后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也可以和这位特约记者进行联系。

  多个朋友多条路,陈慕武把这几封电报一并收好,又借用公使馆的电报给家里发了一封报平安,然后入住到了朱兆莘特意给他安排的一间客房中,准备今晚在公使馆内休养生息,养足了精神,明天好北上剑桥郡。

  坐船旅行的唯一好处,就是没有倒时差的烦恼。

  再加上昨天从马赛到加莱再到伦敦,他一整天都没怎么阖眼,因此陈慕武很快就进入到了梦乡。

  *****

  【1】笔者注:1926年之前,海一直都属于茳苏省。

  还有一章,留在中午更新,请诸位稍安勿躁。

  求追读,谢谢!

第64章 13修在城外的车站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陈慕武问给他送来早餐的公使馆工作人员,自己该去哪里坐火车,才能到达剑桥。

  工作人员告诉陈慕武,伦敦的火车站有很多,每个车站对应的目的地都不一样,像他昨天下车的那个维多利亚车站,就是专门前往多佛,换乘英吉利海峡渡轮到加莱、巴黎的车站。

  而国王十字车站是通往苏格兰首都爱丁堡的干线,大北线的起点车站,去剑桥的火车一般都从本站出发,然后在到希钦站之后,改道通往剑桥郡的支线。

  当然,伦敦还有一处利物浦街车站,那里也有一条支线通往剑桥,但运行在这条支线上的火车,车厢又老,车速又慢,除了票价可能便宜几个便士,完全不及从国王十字车站出发的火车的乘车体验。

  工作人员还和陈慕武说,他完全不必要带着这么多的行李坐火车。

  英国的邮政系统十分便捷,只要支付不到一个先令,他们就能在一两天之内给他送到目的地,方便又快捷。

  从善如流的陈慕武,除了留下了那个装满了各种证件,必须要随身携带的皮包,剩下的行李全部被他从邮局寄往了剑桥。

  办好了行李邮寄,又吃罢了午饭,轻装上阵的陈慕武最终决定,还是从国王十字车站出发,一是他并不缺那多出来的几个便士车票钱,二是陈慕武也想见识一下,国王十字车站,到底有没有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漫步在伦敦的街道上,他感觉这里的街道和海的公共租界差不多,同样都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其整洁程度,远不及后世任何一个正在“创卫”过程中的五线城市。

  再加上从早到晚的雾霾天气,以及满大街上跑的马车,总是让陈慕武莫名想起,入冬以后开始烧煤取暖的北方小县城。

  英国的交通部门为了能让所有人不论贫富都能坐得起火车,强制规定了三等车的票价是一英里一便士,折合成大洋,约合一英里四分钱。

首节上一节33/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