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98节

西洲都护跟其他的职位不同,这种位置需要比较稳定的,可以信赖的都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一上任可能就数年,甚至十几年,那么家属过来就情有可原了。

李道宗乃大唐宗室,李道宗的爷爷和李渊的父亲是亲兄弟,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李道宗乃大唐有名的戍边名将,在出征吐谷浑之前一直戍边灵州(后宁夏吴忠市境内),他从武德五年开始一直到贞观八年出征吐谷浑前,李道宗的家人也一直都在灵州。

只是没想到又将他调任西洲,当下一任西洲都护,李恪是不可能一直担任西洲都护的,今年西洲稳定之后,李恪肯定是要回长安的。

说起李道宗,李恪就来了兴趣,因为李道宗还跟历史上一个名人息息相关,那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的娘家,出生地,出生年月等等史书都没有任何记载,只是后世根据一些蛛丝马迹猜测乃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现在李道宗还未封江夏郡王,说起来出生于600年的李道宗也不过比李恪大十九岁而已,今年刚刚三十六岁,正直壮年。

至于是不是他女儿,没有发生的事情,李恪根本也无从验证,而且现在有他在,松赞干布想娶大唐公主?做梦去吧。

“去请灵州都督李道宗将军来一趟。”李恪想了想,还是下了命令。

“是!”门外一名护卫很快就转身离去。

李道宗很快就赶过来了。

“见过殿下。”李道宗进来先跟李恪行礼。

“李将军客气,说起来你还是我叔叔呢。”李恪笑着道,“是这样的,李将军,我听闻你的家人正在赶来西洲的路上?”

“是的殿下。”李道宗看不出喜怒,而是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这么说起来,你应该就是下一任的西洲都护了。”李恪向来不喜欢遮遮掩掩,这种事情挑明了说比较好。

“臣不敢妄揣圣意。”李道宗拱了拱手。

“说实话,我不太同意我爹的决定。”李恪摇摇头道。

李道宗:“……”沉默,主要他搞不懂李恪到底想说什么,李道宗对李恪不了解,他常年驻守灵州,对李恪的一些行为都是道听途说,反而李恪来了西洲之后的这一系列行为是最让李道宗了解详细的。

了解过后,李道宗心里就两个字,佩服!

虽然他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有人给李恪制定好的策略,但是他觉得应该不是,如果朝中有类似的能人,大唐早就执行类似的战略了,根本不会等到今天。

但是没跟李恪打过交道,所以他也只是沉默,至于李恪所说的话,李道宗就听着,反正他也不可能说出去。

瞥了一眼李道宗,李恪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从他的反应,李恪就看出来了,李道宗这种人,难搞!不像是程咬金、尉迟敬德,甚至李靖这些人好拿捏。

“我不是不相信李将军的能力,而是李将军已经为大唐戍边十三年之久,今又调至西洲,这里相对灵州,条件更加艰苦,还得继续让李将军吃苦,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羊薅。”李恪故意叹了口气道。

李道宗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敢情我是那只羊?看到他的表情,李恪嘴角弯了弯,行,有情绪波动就好说。

“殿下言重了,身为大唐的将军,为大唐镇守边疆乃是臣之本分。”李道宗认真的开口道。

唔,不吃诉苦这一套。

“李将军,虽然我不同意我爹的决定,但是我又能理解我爹的为难,因为未来西洲都护一职,只有你能胜任!”李恪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李道宗愣了一下,只有他能胜任?为什么?说起来他在大唐的将军里面虽然不差,但是也排不进前列,李靖这种年岁较大的名将姑且不说,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像是侯君集等都不比他差。

看着他的表情,李恪心里偷笑了一下,脸上却面色严肃的开口道:“很简单,西洲的规划关系到大唐未来对整个西域、吐蕃的战略!看似大唐厉害的将军不少,但是戍边经验丰富、文治武统都非常优秀、并且能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人就只有李将军了。”

“而我爹之所以派我前来,不瞒李将军,西洲的一切规划都是我在做,临行之前,我跟我爹讲了,让他帮我寻找一个打仗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的将军,文治要有武侯之风的都护,现在一看,我爹果然眼光如矩。”

“殿下谬赞!臣实不敢当。”李道宗被夸得有些脸红。

“李将军,我不是给你戴高帽,而这确实是我所想,纵观李将军以往之功绩,确实符合我的要求,我的性格李将军必然多有耳闻,所以我也不饶圈子,我就直说。李将军,我大唐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吐蕃和西域!”李恪面色严肃的开口道。

李道宗有些震惊,不过还没等他的震惊的情绪缓和,李恪就直接继续加码:“而能做到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李将军你!李将军久戍边疆,应该很清楚,像是大唐目前处理东突厥这样统治游牧民族的方式,其实就相当于圈养狼群,是很难养熟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彻底同化!”

“而同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文化!而想要文化同化的基础就只有一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礼节和荣辱,是无法执行文化的,通俗点讲,饭都吃不饱,要饿死人,你指望他去学礼,懂荣誉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非要说李靖、程咬金等将军乃大唐之卫青,大唐之冠军侯的话,李将军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唐之武侯!文成武治都不能少!你是在为大唐奠定开疆之基,为大唐百姓奠定太平盛世之基。如若有一天,大唐能做到江河所致,日月所照皆为唐土,那李将军你所做的事情,就是江河之源头,日月之光辉。”

“臣必不负陛下、殿下所托!”李道宗有些激动,直接单膝跪地开口道。

李恪走上前去将李道宗扶起来,然后又放缓语气道:“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中间难,后面更难!”

李道宗愣了一下还没等反应过来这句俗话对不对,就听到李恪继续道:“所以,虽然西洲现在的局面一片良好,但我们万万不能懈怠,而西洲条件艰苦,所以在这里,我就只能先替大唐数千万百姓,谢过李将军了。”

说完,李恪也弯腰向李道宗行了一礼。

“殿下万万不可。”李道宗有些激动的赶忙将李恪扶住,“殿下您能在如此艰苦的时期就来这里为我等后续奠定局面,殿下您才是最辛苦的。”

“李将军此话就不要说了,我来不过数月,或许最多也不过一年,但李将军一旦驻守这里就是数年,甚至十数年,还有李将军的家眷都要跟随你吃这个苦。这一礼,李将军当得!”李恪微微摇了摇头,轻声道。

“殿下,臣……”李道宗还想说什么,李恪拦住了的他话头,而是直接道:“李将军不用多说了,你的苦我父皇都看在眼里,我也看在眼里,但为了大唐繁荣昌盛,黎民万安,就只能选择最合适的人驻守此地,他日如若万事顺利,我必定用《大唐周报》让李将军之为国之安,驻守边疆十数载之事迹传颂天下!让天下百姓了解,他们是因为谁才能如此安宁!”

“臣……臣……”李道宗有些结巴,李恪嘴里的《大唐周报》他当然知道是什么,虽然详细的事情不知,但这种重大的事情,李道宗他们当然在关注。

“好了,李将军,多余的话我就不婆妈了,这样,你现在立刻亲自率三千骑去接你的家眷妻女,我听说她们生病了,我身为皇子,不能让大唐的将士们卖命却又寒心!这是命令!”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是!”李道宗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开口道,说完后,他立刻转身离开,都说秦王殿下鲁莽,却不知秦王殿下才知我大唐将士们的内心。

李道宗离开后,李恪招手叫过了杨安宁。

“殿下。”

“去,吩咐卢海确认李道宗的行踪,等他接上人快抵达之时提前通知我。”李恪开口道。

“是!”杨安宁行礼然后转身离开。

盯着李道宗自然不是不相信他之类的,而是等李道宗回来的时候,李恪要率领所有驻军,以最高礼节欢迎李道宗的家人,为这些军属致敬!

顺便为下一步计划铺垫。

第235章 我很忧伤

姜去胡王有些郁闷,或者说很郁闷,他可是做好了一切准备,然后还准备几套华丽的装饰,当然这些装饰不是用来装扮他自己的,他再装扮再华丽还能比大唐的华丽?他那点衣服布料都是从大唐买的呢。

这装扮是为了衬托他送的那些礼物的,结果谁知道快到的时候,却收到了消息……看着旁边已经更换了黑色或者浅色衣服,并且头上绑了素色布条的王政等人,姜去胡王也是有些无奈。

最后他想了想,干脆一点,直接跟王政等人要了一身纯素色的衣服,也不管王政等人怪异的目光,直接就穿上了。

他愿意穿,王政等人自然也不会阻拦,谁还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呢?对吧。

只是等他们到了赤海附近的营地之后,所有人的表情都有些怪异,因为这里看起来跟平时没什么区别,就是很多士兵的额头上都系着素色的布条,但是大部分士兵都穿着铠甲等衣服,只有姜去胡王自己一个人穿着一身白。

等他见到李恪的时候,姜去胡王也是有些懵,因为此刻李恪的营帐附近已经被肃清,方圆百米之内都没有人,而这些地面则是被种满了鲜花,而百米之外则是由护卫围绕帐篷站了一圈。

这些鲜花种植可不容易,都是李恪从其他的地方挖过来,不过只要挖的够深,倒是移栽挺容易成活的。

“姜去胡王请跟我来,殿下在里面等你了。”看到一身浅色衣服的杨安宁,姜去胡王眼里闪过了惊艳,不过没敢多看,这样的女子在他们羌国就不可能存在。

“多谢小娘子,小娘子叫我名字就行。”姜去胡王可不敢在这里称王。

“请。”杨安宁什么都没说,而是面色平静的一伸手道。

说完之后她就在前面带路,等进了帐篷,姜去胡王立刻就注意到,帐篷里面还站着四位跟杨安宁不相上下的美女,只是她们此刻都站在角落.

不过姜去胡王注意到几个小娘子的衣服都有些凌乱,他心里腹诽了几句,当然不敢表现在脸上。

“羌国可汗姜去胡见过上国秦王殿下。”姜去胡王用的是比较正式的称呼。

“嗯,你倒是有诚意,居然还穿了孝。”李恪一脸随意的开口道。

姜去胡:“……”

不过衣服都穿了,姜去胡也不在乎这点说法,他很恭敬的开口道:“殿下的悲伤,我亦感同身受。”

“嗯,你来这里是?”李恪点点头,然后问道。

“听闻殿下出任西周都护府都护,我特赶来,只想求见殿下天颜。毕竟西域苦寒之地,不如长安繁华,殿下来此,实属辛苦,我等属国理应为殿下分担。我本想给殿下带一些我羌的特产,但又一想,殿下乃人中龙凤,什么东西没见过?而我又未曾有幸可得知殿下喜好,我也属实乃粗人一个,不懂一些文雅之物,故只能带一些庸俗的黄白之物,还忘殿下海涵。”

姜去胡语气恭敬的开口道。

李恪看着他,忍不住笑了笑,呦,这挺会说话的嘛?

“算了,本殿下原谅你了,毕竟你的心是好的,这东西我就收下了,看你这千里迢迢而来,也不容易,本殿下不回礼也说不过去。我赠你一幅字吧。”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姜去胡:“……”

刚开始听到李恪说回礼,姜去胡心里还高兴了一把,都知道大唐的皇帝陛下大方,小国送礼物,大唐几乎都是双倍的回礼,莫不是殿下也是这性格?

只是谁知道,李恪却来了一个一幅字。

“我跟你说,这幅字一般人我不送给他,因为这是我秦王李恪送出去的第一幅字,可值钱了。”李恪淡淡的开口道,一边说他一边摆了摆手。

旁边的杨安宁从营帐一边的柜子里面拿出来了一幅字,递给了姜去胡。

“谢殿下。”虽然心里有一万个含妈量极高的词汇想说,但表面上姜去胡还是一脸感激涕零的接过了这幅字。

当将这幅字拿到手的时候,姜去胡愣了一下,在他看来,李恪应该就是个纨绔子弟之类的,但是这字居然出奇的写的不错?这幅并不大的纸上面只有一个字:忠,下面还有年月日和李恪的名字。

倒不是李恪不想多写几个字,主要大纸太费钱了,毕竟宣纸有些贵的,李恪自己造的纸张质量还真不如宣纸好,不过价格那更是几百倍的差距。

当然,这字也不是李恪写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他字虽然也不差,但是谈不上好。

再说了,写字多累啊。

“好了,你这来的目的也达到了,现在我来谈一谈你们羌国的事情吧。”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殿下请讲。”姜去胡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开口道。

“大唐有一句古话,不知道你听没听过。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恪笑了笑。

姜去胡听到这话,身子就忍不住抖了一下,笑容有些勉强的开口道:“殿下,此言何意啊。”

“没什么其他的意思,因为你羌挨着我大唐,所以我就提前告诉你这个道理,不过呢,你能不远千里亲自来见我,证明你还是有一些诚意的,但是羌这个国家是一个小国,你应该知道,而且你们羌本身的自持能力不足,极力依靠外部,所以,如果我大唐动手的话,你羌的结局只有一个,你可信?”李恪微笑着问道。

“这是自然。”姜去胡有些不明白李恪想说什么。

“其实呢,我可以给你们羌一个机会。”李恪笑着道,“看在你送了这些礼物的份上。”

“殿下请讲。”姜去胡低着头道,他知道李恪说的是真的。

“给你一个并入我大唐的机会,当然,不是现在。”李恪淡淡的看着他道。

姜去胡的身子直接僵住了,这……什么意思?我送了黄金,你还让我将国家并入你大唐?那我要是不送,不也就是这个结果?

“是不是觉得很难理解?或者说,觉得有些愤愤不平?”李恪笑了笑。

“不敢。”姜去胡深吸了一口气,压住了心中的那丝不忿。

“这样吧,我今天给你上一课,就当是你这些黄金交了学费了。”李恪笑了笑,坐直了自己的身子。

第236章 这是你唯一的机会你要抓住

姜去胡有些无语,但是人已经来了,他又不能跑,虽然心里难受,但该听的课还是要听的。

“赐座。”李恪摆了摆手。

杨安宁从旁边搬了一张椅子过来。

姜去胡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来了。

“姜去胡王不用担心,既然我挑明了跟你说,那就不会对你怎么样,你说实话,你是不是觉得有些愤愤不平?”李恪笑着道。

“有点。”姜去胡顿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人之常情,我可以理解。这样吧,我们抛开一切不谈,就单说一点,大唐在拿下西洲之后,按照我的计划,最多两年内,西洲就会经营稳固,而东突厥早已是我大唐囊中之物,而大唐想要发展,就只剩下了一个方向,西域。我说的可对?”

“这个……没错。”姜去胡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你看,姜去胡王你自己也清楚我说的道理,不要说什么天朝上国,不好意思攻打你们这些小国,在绝对的国家利益面前,这些都是小事,再说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我大唐打赢了,我随便找个理由,就说你姜去胡王对我李恪不敬,对我大唐不敬,我派兵灭你,有问题吗?”李恪摊了摊手。

“没有……”姜去胡王愣了一下,然后有些苦涩的开口了。

“对吧,那抛开我们之间的关系不谈,就单说,姜去胡王你自己征服一个部落之后,你最先杀得人是谁?”李恪笑眯眯的看着他。

“可汗和首领。”姜去胡嘴巴有些干涩。

“你这不是知道的很清楚吗?那么我们再说回刚刚那个话题,你给我送了黄金,我给你一个并入大唐的机会,这个,合理吗?你现在还觉得愤愤不平吗?”李恪打了个响指问道。

首节上一节9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