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78节

“除此之外就是桥梁,儿臣准备在水泥研究出来之后,准备找一些桥梁方面的专家论证在黄河上面架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李恪又开始吹牛逼了。

有了水泥和混凝土,外加钢材理论上可以造跨江跨河大桥,比如说后世的武汉长江大桥的方式,就可以造,但那玩意也不是现在的李恪能够玩出来的。

李世民已经无语了,他都不知道李恪那些话里面是真的了,横跨黄河的大桥?你也真敢想。

“行吧,那你就继续吧。”李世民摆了摆手道,“对了,三日后记得上朝。”

“是,正好儿臣也有事启奏。”李恪很干脆的拱手道。

“行了,回宫。”看完道路,李世民就懒得看李恪了,他还生气呢,哼!

倒是旁边的长孙无忌咬咬牙,直接冲李恪拱拱手,面无表情的开口道:“老臣今日会差人将长安城所有的布行、粮行的货物和房契准备好送于蜀王殿下府上。”

“多谢舅舅,长者赐不敢辞,外甥就却之不恭了。”李恪满脸笑容,直接弯腰拱手道。

长孙无忌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输就是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布行两行虽然数量也不少,加起来有个七八家,但也不是长孙家的主营,也就是房契值钱,这点钱他可以不在乎,主要是常年算计别人,结果被李恪这个莽夫给算计了,长孙无忌有些心里过不去。

但李恪一句“舅舅”差点让长孙无忌给破防了!还好他忍住了。

连走在最前方的李世民都被李恪这一句“舅舅”的骚话给整的脚下差点一个踉跄,这么多年,李恪叫过长孙无忌舅舅吗?好像没有。

私下里面李恪又不会去拜访对方,而公开场合又不用叫,都是叫官职。

结果这个时候他来了一句“舅舅”。

“嗤”“嗤”周围不少大臣实在是憋得难受,但也是强行憋着,不敢大声笑。

只有程咬金和尉迟大傻两个人嘴笑的张得老大,跟个鞋拔子似的。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恪淡淡的笑了笑,深藏功与名,这才不过是个开始而已。

长安城的翻修其实很有必要的,长安城在隋称之为大兴,这其实不是汉长安城,而是一座新建的城市,一座在九个月内完成的,面积84.1平方公里的全新城市!光是这个建筑速度,在古代绝对是首屈一指。

当然,这也是整个工程前期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管理都是有大拿的原因,但即便如此,这个速度在古代真是的相当变态,所以古人在各个方面真的是有牛逼之人。

而现在的长安城跟大兴城也大有不同了,大兴城刚建的时候,全城的道路都是土路,后来逐渐的开始铺设砖石,石板。而现在李恪则是给它全城都换上水泥路。

其实长安城的从朱雀门往南第六横街之外的一些坊市,现在都没有多少百姓居住的,那些坊市在大唐三百年的历史当中,逐步的填满,至少大唐前三朝绝对没填满,不过有了李恪的影响,这个可能会发生的很大的变化。

不进城住是因为没有地方养活,但是有了高月钱的话,这个真的就未必了。

李恪这里继续翻修,而下了朝的长孙无忌则是面色阴沉的更换了一个方向,在避开了大部分人之后,他偷偷前往了东宫。

书房内,见到长孙无忌,李承乾先跟长孙无忌行礼,两个人相互见礼之后,长孙无忌直接就表明了来意,跟李承乾之间他没什么好遮掩的。

“承乾你就没有点危机感吗?”长孙无忌沉声问道。

“舅舅之意是?”李承乾有些好奇。

“李恪。”长孙无忌嘴里吐出了一个名字。

李承乾的身子顿了一下,他皱了皱眉头,李承乾现在其实有很大的危机感,但都是来自于李泰,因为李世民对李泰确实是非常的纵容了,当然最近李恪的表现他也知道,问题是李恪的出身就限制了他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

“你觉得不可能?”长孙无忌冷笑了一声问道。

“朝堂之上支持他的人恐怕不多吧?”李承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侧面开口道:“而且他得罪了天下几乎所有的门阀世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朝堂众臣,包括天下的所有底层官员愿意跟他站在一起的都不多。”

李承乾又不傻,李恪现在做的事情看似好像很轰动,很宏大,但实际上不影响他的地位,很简单,朝堂之上没有人支持他,而且李恪还作死一样的拼命得罪门阀世家。

李恪所说过的话,李承乾当然知道,作为一个太子,李承乾不是看不到门阀世家的危害,但是没辙的是,他想要稳定现在的位置他还需要这些门阀世家的支持。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怪异的理论,等他上位之后,他要学习汉高祖那样吗?恐怕很难,每个时代跟每个时代是不同的。

皇帝想要处理门阀世家,但是作为下一任皇帝,上位却又不得不依靠门阀世家,这感觉像是一个无解的理论。

而李恪现在的做法,他就不可能坐上皇帝那个位置,所以李承乾为什么要担心?更何况李恪还有出身问题,以父皇和母后的感情,太子只有可能出现在母后的儿子当中。

长孙无忌顿了一下,他其实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得先给李承乾灌输这个思想。

“但是你知道吗?陛下准备改封他为秦王了。”长孙无忌扔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果然直接愣住了。

第186章 长孙老阴人开始玩阴招了

看到李承乾愣住了,长孙无忌幽幽的继续道:“虽然你刚刚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万事不过陛下的心意,如果陛下执意要封李恪为太子呢?至少我知道房玄龄和魏征可能会反对,但是反对的力度不会很大。萧会支持,别忘记,朝中也有部分大臣是前隋的大臣。”

李承乾沉默,良久他才抬起头看着长孙无忌问道:“那不知舅舅言下之意是?我该如何应对。”

“我不是让你应对什么,我是让你重视起来,不要再无视李恪,你看看李恪现在在长安百姓当中的声望几何?你眼睛也不要只盯着李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之前都小瞧李恪了。”长孙无忌淡淡的开口道。

“舅舅所言甚是。”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点点头,“这么看来,老三确实是也有威胁。”

“嗯,日后你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长孙无忌补充了一句,“我会在朝堂之上帮你的。”

“我明白了。”李承乾飞快的点点头,然后弯腰拱手道;“多谢舅舅。”

长孙无忌没有回礼,而是坦然受下这一礼,“你放心,你我是亲外甥和舅舅,你当上皇帝对我才是最大的好处,无论如何我都会帮你的。”

跟李承乾又聊了一会儿,顺便帮李承乾分析了一下局势,长孙无忌就告辞了。

李承乾没送,长孙无忌来的时候也没有大张旗鼓,所以李承乾也不用大张旗鼓的送,避免一些消息走露。

看着长孙无忌的背影,李承乾却默默的叹了口气,舅舅啊舅舅,你是不是觉得我李承乾当了皇帝也没什么机会反抗,只能任由你们这些人摆布?

长孙无忌是他舅舅没错,长孙无忌也肯定是希望他登上皇位没错。

但是他刚刚说让自己不要老盯着李泰,而是盯着点李恪,真的是因为老三威胁大?呵,这个威胁是威胁他长孙家,还是威胁我们李家,还是威胁我李承乾的皇位,这就要仔细斟酌了。

毕竟对长孙无忌来说,他李承乾是外甥,那李泰不是外甥?甚至李治不是外甥?

都是亲外甥啊!

他们三个谁当这个皇帝,对他有区别吗?没有。

但对他李承乾有区别!

至于封秦王的事情,李承乾确实是愣了一下,有些意外,但跟长孙无忌想的不一样,他长孙无忌虽然了解父皇,但是也没有那么了解父皇。

李承乾觉得,他所了解的李世民,这么做反而有可能根本没想过要立李恪为太子,因为按照他父皇的性格,要么不立,要立会找准机会,快刀斩乱麻,一鼓作气直接找准机会,在众臣无法反对的时候,一次性就立了太子!

这才是他父皇想做的事情。

像是这样,先封个秦王,然后展现态度,逐步的撤他的太子,最后再封李恪太子?这就不是他父皇的性格。他很清楚,他父皇不想大唐乱,也不想他们兄弟之间乱,所以,真要有心换,快刀斩乱麻是最好的,这种拖拖拉拉的最容易出事。

而李恪那人,李承乾的脑海里面出现了一副画面,两个身影站在湖边,一个脚刚有些不适,而另外一个脚也有些不适,只是另外一个是被揍的。

当时那个一脸桀骜的家伙昂着脸跟他说:“大哥,你放心,以后打架我帮你,现在我打遍大唐朝野二代无敌手,咱们兄弟虽不是一个母亲生的,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李,总比那些看似跟你亲近的,实际上却有自己利益的人强。”

“更何况,就拿你亲舅舅长孙无忌来说,别看他现在对你好,支持你,如果你稍微出点问题,比如说你这脚疾更严重一些,父皇对李泰什么的要是更好一些,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冷淡下来,肯定又会跟李泰拉近关系,两边下注,因为对他来说,都没区别。”

那一年,他和李恪都是十二岁。那个时候他跟李恪关系倒是还行,但是对李恪的话却不以为意,但日后出现的事情,却恰恰让李恪说中了!李恪提前了多少年就看穿了他长孙无忌的本质?

而且记忆中,李承乾记住的就至少有两次,李恪在偷偷跟他父皇说,他大哥挺好的,让他爹千万别出什么换太子的心思。那都是他无意中听到的,根本没有人发现他的到来。

最近的一次就在贞观七年,两年前!

私下里李恪都这么说,他现在就会在乎那个皇位?话又说回来了,但凡在乎皇位会有事没事在李世民面前惹事吗?从小到大他都挨了多少次打?哪个争皇位的人会这么争?

不过李承乾也不会表露什么,长孙无忌前来是因为什么,无非不就是算计不过他这个弟弟吗?这不是来找帮手了?他愿意在朝堂上帮自己,李承乾不会拒绝,至于让他针对李恪,他李承乾没有朝堂众臣的本事,他怎么针对?这很合理吧?

李承乾这里在沉思,李恪也在沉思。

不过他是在纠结,这玩意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来着?他记得课文里面学过,好像是廉颇?太生草了,这到底得多牲口才能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李恪看着自己面前的荆条,人都傻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尖刺这跟仙人掌都没啥区别了。

这老李要是一上火,顺手来一下子,他不亏大了?

不行,换木棍算了,李恪打了个寒颤,果断让人将这些荆条扔掉了,李恪让人折了一些嫩柳条,布条一裹,就直接进宫了,哎,主动点吧,主动点少挨揍,不然下次要是惹到了李世民,没准会被老李借机发挥,本来打10棍子,直接抽成20了。

进宫,到了两仪殿外面,确认自己老爹在里面,然后就让人进去通报,等通报的人进去,李恪则是飞快的将自己上半身的衣服脱掉,裹在腰间,然后将准备好的几根,用布条捆着的柳条直接背在了身后。

旁边的侍卫看到李恪脱衣服的时候人都傻了,蜀王殿下这又是玩啥呢?当看到那被蜀王殿下背在身后的柳条的时候,大家都反应过来他这是要干嘛了。

好家伙!蜀王殿下这是与时俱进,都开始主动找打挨了?以后他们锻炼出来的专门打人军棍的手法会不会失传了?!

“陛下,蜀王殿下在外求见。”得到小太监汇报的常林低声在李世民面前道。

“嗯?李恪求见?你没弄错?”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是。”常林低声道。

李世民立刻冷哼了一声,“让他滚进来,还有脸给老子过来,我看他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一边说,李世民一边将手里面的毛笔放下,整个人往椅背上一靠,端起茶杯,他想看看李恪这又卖什么关子。

得到李世民的允许,常林自然是大声让李恪进来。

“噗”刚喝了一口茶的李世民,看着进来李恪的造型,整个人直接将一口茶水都喷在了地上。

“你这是干什么?”李世民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恪道。

“儿臣是来负荆请罪的。”李恪嘿嘿笑了两声,走了两步,往李世民面前一跪开口道。

看着李恪背后的柳条,李世民一脸无语:“负荆请罪,你的荆条呢?”

“没找到!”李恪理直气壮的开口道,“儿臣急着来请罪,就用柳条代替了。”

“算了,滚起来吧,衣服穿上,老子迟早被你气死。”李世民被气笑了,还打个屁啊。

第187章 我要动手了

李恪嘿嘿笑着从地上爬了起来,然后凑到李世民旁边坐下,飞快的开始卖萌:“阿爹,您看我干的是不是很棒!”

李世民生生被李恪一声“阿爹”给弄的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李世民一脸嫌弃的往后靠了靠。

“咳,爹,你就说,儿臣奖励工匠有没有用!”李恪开始摆功。

“这也是工匠研发出来的?”李世民的表情也严肃了一些。

“是,道路只是单纯的水泥混合碎石沙子做出来的混凝土道路而已,虽然长期使用,比如说按照几十年的历史来算,它确实不如石头整体坚硬,但是它的可塑性更强,而且修补起来也更加简单和快捷,十二个时辰就可以变得坚硬。”

“除此之外,如果在它的内部增加钢筋之后,它所形成的钢筋混凝土在黄河上面建桥,真的可以!”

“而且用它建成的城墙,即便是大型抛石机都无法撼动分毫!”李恪说的很认真,“目前儿臣还在研发加快它生产的方法,如果工匠在这方面进步了之后,水泥产量提升,爹你能想象大唐所有的官道都用水泥铺设出来之后的效果吗?”

大唐所有官道?!李世民被李恪一句话说的有些热血沸腾的,大唐的官道都是土路,一旦下雨泥泞不堪,除此之外,很多地方道路凸凹不平,马车行走极为艰难,但依然是最好的道路。

如果全部都修成水泥路,不论是下雨,下雪都不用再担心,而且道路极其平整,同样的一段道路,运送粮食的物资消耗至少能降低三成。

从这里到陇右道酒泉、敦煌等地,时间估计至少能提前十来天。

同样,大唐的战略目标自然也就不同了。

“你啊,这点确实做的不错。”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别看李恪闹事,但是李恪也真做事啊,“对了,你那个十倍薪水招募铁匠铺的匠人,你撑得住吗?”

“撑得住,爹你放心吧。”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看到李恪这个笑容,李世民就有一个不好的预感,这小子……不会又给长孙无忌等人挖好坑了吧?只是李世民也不能多说什么,这件事他从开始不插手,就意味着事情除非捅到他面前,不然他不会插手的。

“你今天过来,除了跟我请罪,还有其他事吗?”李世民看了看他问道。

“有,儿臣想开始推广曲辕犁了。”李恪开口道,之前他提到过曲辕犁的作用,虽然李世民没有过来询问,但这件事的推广肯定要跟李世民打招呼。

“哦?这是好事,需要我做什么?”李世民瞬间想到了李恪大规模招募铁匠匠人的事情,这小子在这等着呢?

“也不需要您做什么,就是跟您说一声,因为曲辕犁的推广肯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以儿臣得提前跟您打声招呼。”李恪面不改色的开口道。

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提前跟我打招呼?这是话里有话啊,他当然知道曲辕犁不可能第一时间推广完成,虽然耕地所用的犁只有犁头是铁器,但是整个大唐所耗费的生铁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

没错,这个时代的犁只有犁头部分是铁器,两侧的犁铧都是木头打磨平整镶嵌上去的,因为真没那么多铁,不像后世整个耕犁都是铁质的。

尤其大唐一直在对外作战,大量的铁器要用来锻造铠甲,能够用于民生的就更少了。

不过李世民也没问,他只是表示自己知道了。

首节上一节7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